黑澤明監製受訪談中國電影 抗擊好萊塢靠個性

2020-12-09 1905電影網

黑澤明監製受訪談中國電影 抗擊好萊塢靠個性

道家玄幻的神秘為《止殺令》營造出中國式的奇幻色彩井關惺認為,「止殺」的主題是《止殺令》能夠走向國際的重要原因為求真實,《止殺令》真實搭建了城寨,實拍戰爭場面

    雲集了

塗們

趙有亮

李小冉

餘少群

耿樂

樸藝珍

中泉英雄

等中日韓三國演員的奇幻史詩大片

《止殺令》

正在熱映,這部由電影頻道參與出品,耗資8000萬的國產大片講述了丘處機說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停止西徵步伐、「止殺東歸」的傳奇故事。在

《人再囧途之泰囧》

等大賣華語片在海外紛紛折戟之際,《止殺令》卻不聲不響成為今年最具國際範兒的「中國製造」——繼日前順利賣出北美版權後,4月份即將以首部華語分帳片身份登陸韓國院線,而電影的歐洲版權和日本版權更是早早就賣出,日本發行商目前正在敲定檔期中。

    在眾多華語片「走出去」步伐日益艱難時,《止殺令》的海外發行成績卻如此優異,與其強大的幕後創作團隊不無關係。除了韓國著名監製

李柱益

,該片的另一位國際監製更是來頭不小——著名日本電影人井關惺。這位曾擔任

黑澤明《亂》

陳凱歌《荊軻刺秦王》

劉德華

主演

《墨攻》

的監製,今次毅然「免費」為《止殺令》把關「國際化」。

談《止殺令》:「止殺」才是國際範兒

    「全世界講『殺』的電影每年不下百部,但講述『止殺』的電影只此一部。」《止殺令》導演王坪這樣闡述這部電影在海外受到的追捧。井關惺對王坪導演的觀點十分認可,當初接到王坪導演的合作邀請後,他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並立馬飛到北京來跟導演面談。當時,王坪導演對他講述這個丘處機西行三萬餘裡,勸服成吉思汗「止殺東歸」的故事講了兩小時,井關惺聽得入了迷,坐在沙發上足足兩小時忘了挪窩,以至於腿都發了麻,拿到電影劇本後更是連翻了三遍,只怕比演員還用心。他更對王坪導演開起玩笑:「這部電影不給我錢,我也要來。」

    《止殺令》為何如此吸引他?井關惺坦言正是電影「止殺」的這個主題。在井關惺看來,所有在全球都受影迷熱愛的電影基本都有一個普世情懷,而井關惺對有情懷的電影一直情有獨鍾——他用《墨攻》講述「非攻」,在黑澤明執導的《亂》中用戰爭講述「反戰」。用一部戰爭場面氣勢恢宏的歷史戰爭片講述「止殺」, 井關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國際範兒。所以當《止殺令》在去年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曝光了一個片花便被環球電影公司一舉買下歐洲九國的版權、在去年釜山國際電影節上三場展映門票在開幕前一周便售罄等皆在井關惺預料中,他說,這說明藝術家和人民是熱愛和平的,「電影中丘處機有一句話,『人可以死,但仇恨不會,仇恨會留在血液裡代代相傳』。我們就是要通過這部電影,警示現代人。」

談中國電影走出去:抗擊好萊塢靠個性

    2012年,內地電影總票房一舉超過170億元,與此同時,因引進分帳大片名額增至34部後,國產片電影票房近10年來首次低於進口片票房,市場份額降到48.46%。對此,井關惺表示:「我有必要向中國電影同行發出一個警示,中國電影目前在好萊塢競爭下的力不從心,恰恰是中國電影模仿好萊塢造成的,模仿好萊塢永遠都戰勝不了好萊塢。」作為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早前御用執行製片人,井關惺不僅目睹日本電影困境,也因多年遊走國際而熟悉世界電影發展,他認為,「中國電影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日本電影在20年前開始經歷,而且至今未走出好萊塢的陰影,日本電影有許多教訓,我想中國電影同行可以吸取這些教訓」。

    在井關惺看來,從資本和技術各方面來說,東亞三國的電影都無法與好萊塢對抗,「日本電影也曾一度模仿好萊塢拍娛樂片,現在總票房、總銀幕數倒是提高了,但是單個銀幕的觀眾數大大下降了--據我所知,這與中國當前情況很相似,這很遺憾,說明模仿別人是不成功的,你學不到精髓,觀眾一開始看可能覺得挺新鮮,時間長了就看膩了,這樣沒出路。所以,東亞各國電影要想強大,唯一能夠與好萊塢競爭的只有自己文化的個性」。這也是井關惺看中《止殺令》的重要原因,「這部電影無論是人物還是主題,都是非常有中國底蘊的」。

相關焦點

  • 《逃亡列車》:黑澤明未完成的電影夢
    原標題:《逃亡列車》:黑澤明未完成的電影夢(圖) 本周推介的佳片是1985年拍攝的冒險影片《逃亡列車》,俄裔導演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執導,影片曾獲198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三項提名,主演強·沃特獲得當年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 好萊塢十大「個性」導演 鬼才不靠人宣傳
    好萊塢十大「個性」導演 鬼才不靠人宣傳在好萊塢有很多極具「個性」又才華橫溢的導演,他們的電影都獨樹一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好萊塢十大「個性」導演,並解析他們的電影風格。1994年憑藉執導拍攝犯罪劇情電影《低俗小說》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1995年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奠定了他的好萊塢地位。蒂姆·波頓哥特鬼才蒂姆·波頓,美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代表作:《剪刀手愛德華》、《大魚》、《殭屍新娘》等。1988年3月29日,蒂姆·波頓執導的電影《甲殼蟲汁》在北美上映,波頓首次採用定格動畫技術和藍幕技術。
  • 在黑澤明面前,張藝謀的電影也自嘆不如
    黑澤明稱得上國際頂尖的電影導演,在視覺呈現和藝術表達上「偷師」黑澤明的張藝謀,雖然也很優秀,但充其量就是黑澤明的「徒弟輩」的導演,甚至,張藝謀曾有機會見到黑澤明本人,張藝謀卻說:「我不敢去」。只要對電影略知一二的,絕對繞不開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和他的作品。享譽國際的大導演史匹柏曾用這樣一句話評價黑澤明:他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可見,他對世界電影藝術和美學追求的影響之深遠。
  • 黑澤明和黑澤明的《夢》
    看過《柔道龍虎榜》的觀眾,都知道這是導演杜琪峯向黑澤明的電影《姿三四郎》致敬的影片!回顧電影史,有無數的電影人,以黑澤明為偶像!我們梳理下黑澤明的影片歷史!特別是他的武士片《姿三四郎》、《七武士》、《椿三十郎》等等,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好萊塢都不乏效仿者。有記者曾經邀請杜琪峯挑選自己心目中的十佳電影,這十部中有四部日本電影《七武士》、《天國與地獄》、《切腹》、《用心棒》,其中除了《切腹》是小林正樹作品之外,其他三部均出自黑澤明之手。這也說明了黑澤明在杜琪峯心目中的地位。
  • 日本電影憑什麼「出圈」?看看黑澤明世界的影像與音樂
    在人類電影史上,黑澤明就是一個傳奇。史匹柏說:「黑澤明是我的啟蒙恩師,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科波拉說:「如果能和黑澤明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 近日,《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的新書籤售會在上海舉行,《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主要譯者張愉、音樂製作人苗傑、電影學者周天一在新書發布會上與讀者分享關於黑澤明、日本青春片不得不說的故事。
  • 為什麼黑澤明的《七武士》在西方如此受歡迎
    讓人驚訝的是,黑澤明的國際聲譽並沒有影響到參與評審的日本影評人;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投《七武士》或黑澤明其它電影一票,他們都偏向於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這樣更含蓄的本土天才。不過,這或許是我們應該預料到的。黑澤明即使在電影製作的巔峰時期,在海外所受的讚譽也遠遠高於日本本土。
  • 受黑澤明影響 徐克《七劍下天山》寫實為上
    《七劍下天山》是他電影生涯中的重要一搏,也是全新武俠風格的嘗試。他表示,套拍的電影版「七劍」會很感性的,而電視則會客觀一些。套拍是因為,他想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結局。徐克毫不掩飾對「七劍」萬一失敗的害怕,但他說,「商業的成功不是惟一的,電影應該更有趣,可以更豐富。」算是給自己留退路吧。
  • 黑澤明百年紀念:他率先打破了歐美電影壟斷
    從威尼斯電影節致敬進行提前紀念,到美日聯手翻拍其名作《羅生門》,再到黑澤明誕生100周年紀念世界巡禮,以及數不清的紀念文章,這位影響過無數導演的大師,至今仍被狂熱地紀念並可能永遠無法被超越。黑澤明(1910-1998)百年誕辰紀念世界巡禮展覽,第一站是中國香港,展覽位於太古坊的ArtisTree,於2009年底開幕。
  • 解析大師黑澤明電影中隱藏的秘密!
    在這一點上,張家衛、張藝謀、李安是做的最好的中國導演。黑澤明的高級之處在於,他可以利用極為有限的資源,達到刺穿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的目的。當電影進化到彩色時代的時候,黑澤明在沒有特效的情況下,純粹靠物理手段就可以展現出震撼人心的色彩效果和難以置信的幻境,這些即使是在四十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舊領先。有一句說的好,大師都是走在時代前端的,就像10年前《阿凡達》的特效,直到現在仍然領先《復聯4》一樣。
  • 好萊塢「戲骨」最大牌,徐崢監製電影《寵愛》,再次合作青年導演
    此次監製新片《寵愛》,徐崢再次與青年導演合作,打造一部添加萌寵元素「不一樣」的愛情喜劇電影。觀眾期待「徐崢監製」徐崢集演員、導演、監製、編劇等多重身份於一身,憑《泰囧》《港囧》兩部導演作品連創中國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他還一直致力於發掘並扶持青年導演,監製作品包括《催眠大師》《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我不是藥神》等青年導演的口碑之作。
  • 《穿越羅生門:黑澤明傳》出版 詳解黑澤明的電影之路
    原標題:詳解黑澤明的電影之路 本書詳述了黑澤明的生活經歷及諸多優秀作品的創作環境,讓讀者從更真實、客觀的角度來解讀這位著名的電影導演。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   國際影壇上的傳奇導演   黑澤明在電影拍攝、剪輯和故事敘事等方面的開創性貢獻鑄就了他在國際影壇上的傳奇地位。
  • 黑澤明的電影過時了?有人說:他領先60多年
    今天我們繼續聊聊黑澤明,有人說放到現在,黑澤明早就過時了。確實現在的人應該都不會去看動不動就三個小時的黑白電影,就在往前數幾年,電影院也不敢放那樣的片子,畢竟一桶爆米花吃一個小時也就夠了,誰會一場電影吃兩桶呢?但是黑澤明真的過時了嗎?
  • 44年前黑澤明自殺未遂,幫助蘇聯人拍電影贏得奧斯卡
    說起日本電影,黑澤明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就好像中國影壇的張藝謀,默片時代的卓別林一樣。黑澤明對於電影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日本國內,他因為對電影事業的卓越貢獻,多次被評為世界十大導演之一,包括張藝謀、陳凱歌、史匹柏、萊昂內、喬治盧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英格瑪.伯格曼、杜琪峯、徐克等一眾世界級導演都是黑澤明的「影迷」。
  • 「電影天皇」黑澤明電影盤點
    豆瓣影史大師徽章推出第三枚,是黑澤明「武士」徽章,前兩位庫布裡克和希區柯克之前都做過盤點,這次把黑澤明導演補上。黑澤明被稱為「電影天皇」、「電影界的莎士比亞」,他的作品打破了東西方美學的界限,既富於東方神韻,又極具西方戲劇色彩。
  • 黑澤明:別自殺,就算跌到人生谷底
    26歲的黑澤明偶然在報紙上看到P.C.L的招聘海報,投遞一份電影論文後獲得了面試機會1943年,黑澤明的處女作《姿三四郎》在日本大受好評。從此,黑澤明開始以幾乎一年一部的速度,拋出一部又一部的經典電影。這段時間,也被普遍認為是黑澤明電影事業最如魚得水的巔峰時期。
  • 看懂了黑澤明的《七武士》,就看懂了所有電影
    雖然不能說《七武士》中包含黑澤明電影中的一切,但是也包含著一些基本要素, 黑澤明在《七武士》中極限的運用了精湛的導演技巧,電影的導演手法如何出色,只要看看好萊塢根據這部影片改編的《七俠蕩寇志》就知道了,後者與前者比起來真是相形見絀,可以說《七武士》是把黑澤明電影的精華集於一身的作品。
  • 反思與追隨:黑澤明、張藝謀、陳凱歌電影中的俠義、生死和欲望
    對於中國的第五代導演來說,有一個永遠躲不過的名字:黑澤明,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代導演的敘事、技法的源頭都是黑澤明。兩位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就是最生動的例子。陳凱歌說:「黑澤明不僅象徵了日本電影的一個時代,同時對中國的一代導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要在電影世界中承接下黑澤明的精神世界。」
  • 你們崇拜大導演,大導演都崇拜黑澤明
    張藝謀電影中的正主和替身/《影》黑澤明電影中的正主和影子武士/《影武者》除了作品風格,張藝謀的人生軌跡也在某些部分和自己的偶像相似。他們倆都是在自己的國家拍出了享譽世界的電影後去出徵好萊塢,又因水土不服不得不離開好萊塢回國。
  • 電影鑑賞:黑澤明電影《亂》中的人性思考
    黑澤明是20世紀日本著名導演,被稱為「電影天皇」,一生導演了30多部電影,獲得了30多個著名的獎項。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澤明的電影不僅表現手法獨特經典,而且主題也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讓人震撼之餘,有勇氣直面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亂》拍攝於1985年,是日本電影史上製作成本和規模最大的影片之一,被黑澤明自譽為平生代表作。1986年在美國上映時,曾引起了西方的轟動,獲得了眾多獎項。
  • 鬼才不靠人宣傳 好萊塢十大「個性」導演
    說起好萊塢的導演,國內觀眾最熟悉的就是「卡神」和諾蘭,以及史匹柏領銜的70年代四傑,如果你只知道這些,那實在太OUT了,在好萊塢還有很多極具「個性」又才華橫溢的導演,他們的電影都獨樹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