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何不告訴你,田忌賽馬之後的故事?專家:付出的代價太大

2020-11-29 騰訊網

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都是從小就開始有意識地教育他們知識和文化,希望他們能夠從小就能夠明白道理、在心靈上得到豐富和滋養。也就是這樣的考慮,也包括對於孩子們成長發展的長期考慮,於是會在孩子們長期所使用的課本上,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閱讀理解的歷史故事。

就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這麼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歷史故事——田忌賽馬。其實,對於這個故事,幾乎所有的家長朋友在小的時候,也會聽說過。

當自己的孩子成長起來的時候,能夠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跟父母分享的時候,父母也能夠跟孩子進行良好地和互動,在相互講述自己學習時候的那段經歷時,也是重新溫習了這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不過,也會有蠻多的家長朋友表示,哪怕在自己小的時候,接觸這個著名的歷史故事田忌賽馬的故事時候,老師也並未對於整個故事的前前後後都做個非常清晰地介紹。

在這個問題上,作為專家也會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為何老師不告你,田忌賽馬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作為家長的不妨多了解。

齊國的歷史上,田忌絕對是對齊國影響最大的幾位人物之一。他同樣是「田齊」的宗室子弟,封地於徐州,此時的齊國,自從被田氏取代以來,因為國內激烈的鬥爭加上戰亂,國力越來越差,遠沒有春秋霸主的風範,而在西邊,魏國趙國卻通過了變法,迅速崛起,成為戰國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國。

公元前354年,魏國進攻趙國,並且一路打到了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採納了大臣的意見,等魏軍疲軟,並不去援救趙國,而是直接攻打魏國都城。這也讓龐涓率領的魏軍疲於奔命,匆忙回援,齊軍卻在桂林一帶設伏,最終大敗魏國。

到了前342年,魏國攻擊韓國,而田忌再次帶著孫臏,又使用圍魏救趙的戰術,攻擊魏國首都大梁,魏軍又一次回援,雖然齊國是先發制人,然而他們的國力,並不如魏國,因此魏軍也是輕敵冒進,結果是慘痛的,最終龐涓遭遇伏擊身死,魏國失去了霸主地位,而齊國在諸侯們的威望是大幅度提高。大將田忌,更是得到了無數人的稱頌。

然而成功者就會有猜忌,這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事情。公元前334年,齊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相會,正式稱王,越來越志得意滿的齊威王,對于田忌,卻同樣忌憚起來。

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宗室弟子的印象裡,田忌都是數一數二的紅人,齊威王故而有些不愉快,此時齊國的另外一位大臣鄒忌(沒錯,就是「我與徐公孰美」的那位),素來和田忌不和,趁機在齊王耳邊盡讒言,他派公孫閱帶著重金招搖過市,找人佔卜,口中志得意滿,自稱是田忌將軍的臣子,預圖「大事」,希望能夠佔卜一下。

等公孫閱走後,鄒忌卻立刻帶著人抓著佔卜師,去見齊王,驗證這一番話,齊王聽後,對于田忌就更不放心了。

事實上,孫臏早在打贏魏國後,就曾經警告田忌:「您現在功高蓋主,最好不要除掉武裝返回,而是讓自己的軍隊把守住齊國要地,只需輕車戰馬就可以直衝齊國首都臨淄的雍門。如此,齊國的大權就可以由將軍掌握決定了,那個時候鄒忌只能逃跑,如果將軍不聽我的話,很有可能不會有安全的下場。」(將軍無解兵而入齊。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主。主者,循軼之途也...則齊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則將軍不得入於齊矣!)

然而田忌卻並沒有聽從軍師的話,最終他聽到鄒忌向齊王進獻讒言,無比害怕,只能匆匆逃到楚國。在齊威王興盛的日子裡,田忌只能流落他鄉,寄人籬下,一直到齊宣王繼位才將他接回來,也確實有些讓人感到心寒,田忌雖然贏了這場遊戲,但是在大局上,他卻沒有審時度勢,也難怪老師不會提起了。

相關焦點

  • 為何老師不告訴你,田忌賽馬的後續?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
    不過,也會有蠻多的家長朋友表示,哪怕在自己小的時候,接觸這個著名的歷史故事田忌賽馬的故事時候,老師也並未對於整個故事的前前後後都做個非常清晰地介紹。 在這個問題上,作為專家也會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為何老師不告你,田忌賽馬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作為家長的不妨多了解。
  • 「田忌賽馬」的故事人盡皆知,可他最後的下場,為何老師從不提?
    十多年前,絕大多數學生的知識往往局限於一本教材,而只要是教材上說的,學生不多考慮就信以為真。然而,教材中的故事是不完整的,學生不知道一個人的生活和過去,也不知道一個人的歷史地位。至今仍有人認為田忌只是個聰明人,畢竟他在賽馬中擊敗了齊威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要刁難田忌?田忌為何敢當眾贏了齊王?歷史上真實的田忌,是個什麼樣的人?
  • 為何老師從不說,孫臏田忌圍魏救趙的後續?專家:代價實在太慘重
    田忌與孫臏兩人「圍魏救趙」的故事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兩人合作親密無間立下了赫赫功勳,已經達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最後受到了君主的猜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一人被迫流亡他國,一人只能退隱深山。 孫臏是兵聖孫武的後代,早年間拜師在奇人鬼谷子王詡的門下學習軍事以及縱橫之術。王詡還有一名叫做龐涓的同學,兩人出師之後一同前往魏國入仕。
  • 《資治通鑑》意味深長的一段故事: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
    田忌賽馬一日,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兩人各自帶三匹馬,分為上、中、下三等,共比賽三場,並設千金作為賭注。比賽開始後,田忌用他的下等馬挑戰齊國公子的上等馬,結果慘敗。齊國公子得意洋洋的說:你這馬也不行啊。《田忌賽馬》被收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上學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古板,要學會變通。如今,再品讀《資治通鑑》,這個故事卻意味深長,表面上田忌贏得了勝利,卻斷送了自己的人生。
  • 田忌賽馬,說陰謀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向社會傳達了危險信號。
    看完了之後,感覺文章透露出來的意思有點變了味。上過中學的人都知道,中學語文課裡,有一篇課文叫《田忌賽馬》。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孫臏列傳》。故事的梗概大家都熟悉。就是齊國大將和齊國國君齊威王賽馬。田忌採取了孫臏的建議,用下等馬對戰齊威王的上等馬。
  • 田忌賽馬後,孫臏和田忌最後怎樣了?語文老師肯定不會主動告訴你
    他看到泥巴、豬食就往自己嘴裡塞,看到飯菜卻嫌棄地丟到一邊,而且整天絮絮叨叨的說有神仙會來救他,龐涓看他變成這個樣子之後,覺得孫臏再也沒有威脅了,於是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孫臏趁機逃到齊國。在齊國,他投靠到了當時的大將軍田忌手下,並且第一次在這裡向眾人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華,這就是田忌賽馬。
  • 田忌賽馬中,田忌用計贏得比賽真的是聰明?未必,看他的下場便知
    01 世人只知道田忌賽馬的故事,卻不曾聽聞田忌賽馬之後的遭遇。 轉頭面對田忌說到:「你儘管下注,我有必勝的技巧。」田忌知道孫臏的能力,能這麼保證必然是有好的計謀,於是一擲千金,開始了比賽,孫臏將田忌的一等馬對戰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戰齊王的三等馬,用三等馬對戰齊王的一等馬,最終三局比賽以兩勝一負的結果取得勝利。這便是田忌賽馬故事的來源。
  • 「田忌賽馬」的故事人盡皆知,可他最後的下場,你知道是怎樣的嗎
    但教科書裡的內容大多都是節選的,故事是不完整的,學生既不了解一個人的生平過往,也不清楚一個人的歷史定位。田忌想必大家都知道,課本裡有他田忌賽馬的故事,但大家有沒有沒想過,齊威王為什麼要刁難田忌,田忌為什麼幹當中贏過齊威王?歷史上的田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田忌,戰國時期齊國人,後成齊國名將,封地於徐州。
  • 回頭再讀《田忌賽馬》,孫臏幫田忌贏了比賽,其實是在害他
    田忌賽馬的故事都學過吧?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三局兩勝制,賭注一千金。原本田忌是沒什麼勝算的,因為他的馬不如齊威王的馬跑得快。好在當時田忌身邊有位門客,叫做孫臏,此人乃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軍事家,腦袋瓜非常靈光。孫臏通過觀察發現,田忌的馬雖然整體水平不如齊威王,但是雙方差距也並不是太大,只是頂尖層次稍差而已。
  • 「田忌賽馬」背後,誰也想不到,田忌用計策贏得了比賽卻輸了前途
    引言戰國時期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故事,叫做「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也是我們小學的必學內容,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講述了主人公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以弱勢贏得了賽馬的故事。這和西方博弈論的思想是相同的,卻比西方要早出現幾千年。在課文中只寫到了「忌進孫子於威王。
  • 從田忌賽馬故事說起,要認清自己
    很多失眠者總自責自己為何那麼無能?為何沒有別人優秀,當他們被這種狹隘的思維覆蓋的時候,總會不自覺的尋找自己的缺點,而忽略自己的優點。失眠案例1:職場佼佼者為何也會失眠?當你摒棄世俗的五光十色之後,你能安靜下來用心來思考,能更容易看清一些最本源的東西,人生是一條不斷發現自我完善自我的道路,只有認清自己才能超越自己,我們要比較的對象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們拿我們長處和我們的短處比較,揚長避短,或者揚長補短,我們才能一次次的超越自己,如果我們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主動會患得患失,陷入自我否定的思維之後,就忽略了自己本已有的長處
  • 《資治通鑑》耐人尋味的一段話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大體講述的內容就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分別對比上中下三等馬。而田忌的馬匹質量不及對方,為了取得勝利,而採用孫臏的策略,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式,最終獲勝。
  • 田忌賽馬中孫臏智謀被人稱讚,為何有人卻說孫臏在比賽中作了弊?
    賽馬這樣比賽項目,那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直到現今,依然有相當多的人喜歡這項活動,而賽馬也成為了一種博彩形式,在一些地區依然很流行。既然說到了賽馬,不少人腦海中會浮現出我們課文中曾出現過的田忌賽馬的故事,而田忌賽馬中孫臏智謀被人稱讚,但為何有人卻說孫臏在比賽中作了弊?
  • 《資治通鑑》中意味深長的話:「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
    比如眾所周知的「田忌賽馬」智慧,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國的公子比賽賽馬,雙方賽馬腳力相當,田忌在孫臏的計策下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式贏得了齊國公子。而這個賽馬計策被後世延伸為「策對論」,供後人不斷學習。
  • 成年後再讀《田忌賽馬》,孫臏的計謀真的很高明嗎?好像變了味
    其中還記載了歷史上很多關於領悟人生的故事,例如孫臏的《田忌賽馬》。田忌賽馬一故事記錄在《史記》中的第六十五卷中,講的是孫臏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使田忌贏過齊威王。雖然小時候學習田忌賽馬,老師給的都是正面的解釋,但是現在再讀起田忌賽馬,裡面的韻味耐人尋味。田忌賽馬,孫臏嶄露頭角一說到孫臏,可能第一印象就是他的雙腿殘疾,外加他是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還曾出版過自己的軍事書籍《孫臏兵法》。其實讀起《史記》你就會發現,其實孫臏不僅僅在軍事上面有頭腦,在人與人之間相處方面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 《資治通鑑》中的一段記載:田忌賽馬,這是一場愚蠢的勝利
    《田忌賽馬》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故事,其故事內容雖然簡單,卻蘊含了值得人深思的意義。所以,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是聽過這個故事的。不管是已經做父母的人,還是現在還未成家立業的人,都對這個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 好物分享|《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其實是個極度愚蠢的計策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大體講述的內容就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分別對比上中下三等馬。而田忌的馬匹質量不及對方,為了取得勝利,而採用孫臏的策略,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式,最終獲勝。
  • 《資治通鑑》耐人尋味的一段話:田忌賽馬,其實是個愚蠢的勝利!
    而這個故事中也被作為智慧策略,被收錄到學生課本中,被當做教育故事,啟迪孩子們要靈活運用。不過,《資治通鑑》中卻記錄了一件非常耐人尋味的故事,仔細讀來你會發現——田忌的這次獲勝,其實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這件事需要牽扯出另外一個人物——鄒忌。
  • 《資治通鑑》耐人尋味的一段記載:田忌賽馬,根本是個愚蠢的勝利
    只不過如今再讀《田忌賽馬》,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小學課本裡,除了《田忌賽馬》外,還有一篇廣為人知的文章,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故事的主人公鄒忌,正是與田忌同時期的相國田忌為何解釋不清,還帶人攻打臨淄,最後又落荒而逃?
  • 回頭再讀《田忌賽馬》,孫臏幫田忌贏下比賽,其實是在害他
    田忌賽馬的故事都學過吧?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三局兩勝制。原本田忌是沒什麼勝算的,因為他的馬不如齊威王的馬跑得快。好在當時田忌身邊有位門客,叫做孫臏,此人乃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軍事家,腦袋瓜非常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