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新一線城市閱讀圖鑑:深圳個人閱讀指數最高 北京書店數量居首

2020-12-04 騰訊網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不久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線發布了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從成年國民對各類出版物的閱讀量來看,2019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的3.32本減少了0.48本。

曾幾何時,中國有好幾座城市都被人們有意無意地稱為「文化沙漠」,比如如今的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它們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化的建設。但從21世紀初開始,深圳就開始提出建設「圖書館之城」,廣州也在近些年加入「戰場」。

如今一線新一線城市文化建設都已頗有成果,它們中哪些城市閱讀指數最高?哪些城市圖書館書店最多?哪些城市在閱讀上的消費最壕?搜狐城市帶你來了解一下。

深圳個人閱讀指數最高 北京紙質書閱讀量高

今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中,並未對調查樣本城市進行指數排名。但在該研究院去年發布的調查報告中,卻對50個重點調查城市的閱讀指數進行了測算,其中在個人閱讀指數方面排在前十名的城市依次為:深圳、青島、蘇州、北京、西安、杭州、武漢、合肥、南京和長沙。

這項指數包括了城市居民各類出版物的閱讀率、個人閱讀認知與評價等多個方面,是比較綜合的一個測算結果。我們試著將其分解,看看各大城市年人均閱讀量、日均綜合閱讀時長的數據情況。

搜狐城市梳理了一線、新一線城市最新發布的全民閱讀調查報告,發現北京是紙質圖書年人均閱讀量最高的城市,2018年人均閱讀量達到11.74本;武漢位居第二,年人均閱讀量是8本;成都是7.3本排在第三;深圳7.23本屈居第四。若加上電子圖書閱讀量,深圳則躍居榜首,人均讀書量高達18.5本。

在日均綜合閱讀時長方面,北京以119.46分鐘的時長位列第一;青島緊隨其後,時長為118.41分鐘;廣州、成都分別為98.9、94.3分鐘,深圳為64.56分鐘,均超過一個小時。

深圳圖書館數量最多 北京書店數量一騎絕塵

在公共閱讀服務方面,重慶是區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數量最多的城市,共有43家;天津位居第二,共有29家;北京、上海均有24家,並列第三;成都、瀋陽分別為23、21家;其餘城市均不足20家。若算上鄉鎮、街道、社區等各級圖書館數量,那麼深圳的圖書館數量則一騎絕塵,高達674家,東莞、廣州分別為653、433家。

以公共圖書館藏書量來看,上海共有藏書7773萬冊,位居第一,西安、青島緊隨其後,北京位居第四名。

以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坐席來看,深圳、重慶處於第一梯隊,閱覽坐席超過3萬個;廣州、上海、北京處於第二梯隊,閱覽坐席分別為2.6、2.2、2.1萬個;其餘城市約為1-2萬個。

以公共圖書館的年流通人次來看,2018年廣州流通人次達到3704萬,上海(3036萬)、深圳(2953萬)、北京(2449萬)緊隨其後。但借閱人數和外借冊數上海都高居首位,分別為1903萬和8724萬。

以實體書店的數量來看,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顯示,北京書店數量一騎絕塵,高達6719家,成都以3463家的數量位居第二,重慶、廣州、上海位列前五。

北上廣深仍是購書主力 閱讀完成率卻有待提升

在閱讀的花費方面,一線城市仍是主力地區。京東圖書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圖書市場報告》中顯示,在過去一年,無論是用戶數量、成交數量還是成交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排在前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榜單。在2018年亞馬遜統計的閱讀城市排行榜上,深圳在付費電子書人均閱讀中位列第一,一線新一線城市中的東莞、昆明、上海和蘇州躋身前十。但在付費電子書人均完成率排名中,一線新一線城市裡卻只有寧波、蘇州進入前十。也就是說,有一大部分人買完書之後並不會讀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更是促進城市發展的軟實力。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文化建設提到了重要位置。昨日,成都發布《建設書香成都 發展實體書店三年行動計劃》,喊出建設「中國書香第一城」的口號,立志在2022年將城市綜合閱讀指數升至全國前三,實體書店發展水平也爭創全國一流。廣州更是在2015年就推出了「圖書館之城」的規劃,北京在2018年開始支持實體書店發展……可以預見的是,一座城市文化基礎設施水平的高低、文化氛圍的好壞,未來也將成為各路人才用腳投票的重要參考。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各市統計年鑑、各市發布的全民閱讀調查報告

-end-

相關焦點

  • 2017年全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北京居首、成都第二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注意到,以絕對量而言,北京市以6719家書店的數量高居全國首位,成都次之,以3463家的數量居全國第二;而重慶、廣州、上海分別以2473家、2441家和2379家,列三至五位。   在榜單前十位中,大連和南通為僅有的兩座GDP未突破千億的城市。
  • 全國首份「從閱讀指數看城市氣質」大數據報告發布
    《報告》首次將「閱讀指數」與「城市氣質」關聯,對2016-2017年圖書銷量、銷量增長量、在線閱讀時長、在線閱讀人數、付費閱讀數五大指標加權,並由光明日報參考出版社圖書銷售情況,綜合讀者調研和專家意見,線上線下、定量定性結合形成「閱讀指數」,再對閱讀指數進行城市排名,對比城市在人文氣息、生活品質、創新潛力、經濟活力、教育等方面的排名情況。
  • 尹昌龍:讓閱讀舞動城市—全民閱讀的深圳故事
    尤其是在創造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的同時,深圳也建構了蓬勃繁盛的文化生態。2000年,深圳創設讀書月,成為國內較早開展全民閱讀工作的城市;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稱號;2019年,深圳榮列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城市閱讀指數排行榜榜首……深圳,已經走上了一條書香馥鬱、續航持久的先行之路。
  • 2018年國民閱讀報告發布,未成年人閱讀率明顯下降,深圳閱讀指數...
    通過對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50個採樣城市的閱讀指數進行測算,得到2018年城市閱讀指數,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依次為:1.深圳(84.39點)、2.蘇州(79.91點)、3.北京(78.65點)、4.青島(77.04點)、5.杭州(76.63點)、6.南京(75.60點)、7.上海(75.40點)、8.合肥(75.01點)、9.武漢(74.65點)、10.福州(74.64點)。
  • 成都書店數量全國第2,入選亞洲10大最關注書店城市
    開幕式上發布的閱讀數據最受關注。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發布,成都書店數量全國第二。此外,頭條指數頭條文教發布了《城市書店聚焦指數》成都入選亞洲10大最關注書店的城市之一。以三聯書店、言幾又書店為代表的新型實體書店還成為最受頭條用戶關注書店TOP10。
  • 實體書店回暖!跟著這本書漫遊北京160家閱讀空間
    近年來,北京實體書店回暖,閱讀氛圍日益濃厚,如何通過一本書將這些遍布京城的閱讀空間一覽無餘?由北京大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北京閱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與讀者見面,該書為讀者展現了北京實體書店升級轉型的整體面貌,內容涵蓋了書店文化策劃、書店空間設計、書店活動服務、書店選品特色等多個內容維度。全書依託「北京閱讀季」機構活動資料庫為信息基礎,結合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的一線採訪資料作為補充,生動詳實地記錄了北京實體書店的運營現狀與發展動向。
  • 北京獨立書店圖鑑:閱讀,都市裡的避難所
    當疫情遇到閱讀,書店是否成為城市旅行新的目的地?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走訪了北京5家藝術、設計類的獨立書店,和書店的主理人、公關、店長等不同身份的人聊天,勾勒出一幅北京獨立書店圖鑑。,他一直努力在文字中尋找個人與世界、旅行與生活之間的動態平衡。
  • 2017全國城市書店數量榜單:成都、重慶趕超廣州
    聯商網消息:8月25日,2018年亞洲書店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上,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發布了2017年的全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近幾年,書店熱迅速佔據了各大一線城市乃至新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大肆引入「書店+咖啡」模式,以西西弗、言幾又、誠品書店等連鎖書店最為知名,精緻的門店環境、圖書種類的選擇等因素,讓書店成為購物中心的引流主力店。在一線城市中,北京作為代表性城市,城市的文化底蘊造就了書店的興起,在這6719家書店中,除國營書店、大型連鎖書店外,更多的是中小型獨立書店。
  • 全民閱讀典範城市 深圳每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
    和深圳書城相得益彰的是其APP「掌上書城」,融圖書查詢、智能導購、書單定製、文化活動、掌上銷售等功能於一體,「這是國內首個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提供實體書店及書城文化綜合體服務的移動應用。」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總經理尹昌龍說。被列入《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重點建設的全民閱讀數字產品「全民閱讀」app於2016年11月正式上線,擁有50萬本電子圖書,40多個圖書種類。
  • 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布 南京蘇州無錫上榜新一線
    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為保證榜單的延續性與可比性,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並維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數據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 會展城市實力排行榜:一線城市上海廣州重慶北京最強
    上海、廣州、重慶和北京這四個會展增長極構成我國會展一線城市;包括武漢、青島、天津、東莞、杭州、成都等在內的29個城市構成我國二線會展城市,且多點開花;三線城市包含臨沂、義烏、昆明等146個會展城市,數量驟增但總體實力仍然較低,期待未來有更大的提升。報告依據《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5》等數據來源,對我國城市展館展能相關數據進行了無量綱化處理,得到我國城市的展館發展指數和排名。
  •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你更喜歡哪一個?
    北上廣深是國家的驕傲,也是並列的四大一線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貌,不同的地理人情風俗,不同的生活習慣,其中除了北京外,其餘三座都是南方城市。1,深圳深圳又名鵬城,前身是一個小漁村,短短幾十年時間發展崛起到如此地步,這裡是民企的天堂,比如著名的騰訊,華為,中興,華大基因,比亞迪,平安保險,招商銀行等等全部坐落在深圳。深南大道貫穿其境,與香港隔海相望,城市極其發達,由於是後建設的,所以小編覺的深圳是最像發達國家的城市。
  • 11月一線城市找房熱度環降 京滬深二手房掛牌均價超5萬/平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30日電 58同城、安居客30日發布2020年《11月國民安居指數報告》(下稱《報告》)顯示,11月份一線城市找房熱度環比下跌2.4%,僅北京找房熱度環比上漲;北京、深圳
  • 深圳跨界書店風生水起,成購物中心標配?
    在今年初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深圳引進世界高端創意設計資源,大力發展時尚文化產業。在國內一線城市中,深圳的時尚創意產業在國內位在前列,但是文化產業發展,儘管也發展迅猛,但是與北京、上海相比仍有差距,比如說在書店產業方面差距還是比較大。在「2017中國城市實體書店數量排行榜」中,深圳以945家書店數量排在第15名。
  • 深圳持之以恆推動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城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總幹事博科娃在為深圳頒發證書時說:深圳是全球唯一獲得這個榮譽的城市,從中可以看到中國人對於全民閱讀的重視和熱愛。深圳,無愧於這樣的國際頭銜。今年四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首發城市閱讀指數排行榜,深圳在城市閱讀指數、城市個人閱讀指數、城市公共閱讀服務指數三項榜單上均位居首位。北京大學教授、作家謝冕受邀參加過讀書月的「溫馨閱讀夜」活動。
  • 重磅閱讀數據發布:3463家 成都書店數量全國第二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  書店共生,城市美學!昨日,2018亞洲書店論壇在成都開幕。  開幕式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阿來,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周國平,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新周刊》副主編、「人民文學獎」得主蔣方舟等重磅作家亮相。
  • 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榜:成都僅次「書店第一城」北京大連南通領跑二線...
    以區域市場觀察,長三角地區無疑是整個中國實體書店集中度最高的區域,其中上海為2379家,杭州為1898家,蘇州為1221家,而再加上南通、寧波和南京,合計書店數量超過8000家。8月25日,2018年亞洲書店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上,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發布了2017年的全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
  • 「思想文化大數據實驗室」2019城市閱讀報告發布
    《從閱讀數據看城市氣質》(第二季)「思想文化大數據實驗室」2019城市閱讀報告發布光明日報記者 張焱 孫小婷 唐芊爾  書籍把我們引入美好的境界,閱讀改變個人與社會的面貌。
  • 第一財經周刊:2016年全國「新一線」城市排名
    2016年,他們針對338個中國地級以上城市,收集了160個品牌的門店分布和14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數據,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重新評估了中國城市的商業魅力。重新評估得出了15個新一線城市,它們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瀋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
  • 西安:新一線城市排名上升,背後離不開奢侈品市場的活躍
    近日,由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對外正式公布。與往年無二,該排名繼續成為媒體和網民吐槽的熱點。對於排名中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排名,多數網民均沒有太多異議。但對於「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以及排名的名次,依舊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