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對於一個城市的意義在於,任憑城市如何發展,老字號始終以一份堅持,見證著年歲的變遷。
目前,常州市共有5家「中華老字號」、12家「江蘇老字號」、22家「常州老字號」。這些老字號企業主要分布在餐飲、零售、手工藝等行業。其中有瑞和泰、雙桂坊美食街等快速發展的老字號企業;有老天泰茶葉、西林康王芝麻糖等穩步發展的老字號企業;有銀絲麵館、迎桂饅頭店、仙鶴醬油等長久不衰的老字號企業;也有常州梳篦、馬復興麵館等歷經困境重又壯大的老字號企業;還有天香齋梨膏糖、龍泉印泥等生存艱難的老字號企業。
2月15日起,常州晚報聯合常州市商務局、常州市檔案局開設專欄「我們的老字號 城事·檔案櫃」,定期宣傳報導獲得全國、省級、市級「老字號」稱號的品牌企業,與讀者分享這些文化遺產的歷史沿革和當代傳承。
歷史記憶·自己吃的喝的都去超市買,送人卻一定要去瑞和泰
「瑞和泰」的袋子拎出去就是有面子
曾經老瑞和泰,每當快過年時候店裡總是擠滿老顧客。
瑞和泰,常州人心目中副食品行業的「頭一家」,不少人自己吃的喝的都去超市買,送人卻一定要去瑞和泰的「傳統」也是一直以來都改變不了。有市民道,「瑞和泰」的袋子拎出去就是有面子,裡面的東西就代表著質量過關。這句話道出了不少老常州的心聲。
瑞和泰,是一家專營副食品的百年老店,經營的名煙名酒、名品茶葉、百貨用品、高檔營養品、特色南北貨山珍、名特優農產品、常州土特產、喜糖巧克力、進口食品等品種上萬種。近年來公司先後榮獲首批國家級「中華老字號」企業,「常州老字號」企業,「常州市旅遊購物示範店」「常州市重合同守信用AAA級企業」「江蘇省價格誠信單位」等榮譽。
1901年初,創始人王瑞和、李泰瞅準時機,改行商為坐商,從市郊來到城南腳的西瀛裡和千果巷交界路口,租借了一間兩開門面的舊屋,開辦了一家門前店門後坊的茶食店。店名合取王瑞和、李泰的名——「瑞和泰」,以經營糖果糕點南貨海味為主。
1938年5月,常州城被日寇佔領後,瑞和泰更名為瑞和糖棧,店堂面積僅20多平方,重新開業時員工僅8名。
1940年,城市逐漸恢復,業務不斷發展,蔡風翔與惲菊初等人又共同集資在東大街(原千秋坊)西口租地建造樓房三間,開設瑞和糖棧北號,而原南大街的瑞和糖棧易名為南號。
1947年,因兩店的合夥股東變動而進行改組,瑞和糖棧南號改為「瑞和泰記糖棧」,瑞和糖棧北號改為「瑞和協記糖棧」。
1951年,全行業公司合營後,商店歸口市蔬菜公司領導,瑞和泰記糖棧改名為瑞和泰門市部,經營以海味為主的南北貨。
1956年,全行業公司合營瑞和泰併入常州糖菸酒公司,經營範圍擴大到糖果、茶食,並附設糕點作坊,改名為瑞和泰副食品商店。
1984年,商店擴建營業面積300餘平方米,更名為「瑞和泰副食品商場」。經營範圍包括副食品、糧油製品、冷凍食品、冷熱飲、蛋糕標花、百貨、日用雜品、針紡織品、五金交電、滷菜、淨菜、食品加工等。
2006年底,在國家商務部認定的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名單中,常州瑞和泰榜上有名,成為江蘇省35家老字號中惟一一家經營副食品類的百年老店。
2010年,瑞和泰併入泰富集團,成立常州瑞和泰食品有限公司,姜鳴超任總經理。2013年,在泰富集團的領導下,企業發展突飛猛進,一年內開出10家門店。
瑞和泰目前已擁有28家連鎖門店,並且打造了樂富瑞和泰精緻生活館,融入了生鮮、麵包房、咖啡館等產品,形成了富有個性的副食品總匯。
常州瑞和泰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順說,瑞和泰作為百年老店,與常州城的百姓有著解不開的緣分。今後的目標是,開出更多的連鎖店以方便老百姓,而且要不斷拓展新模式,適應各年齡層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依照百年以來的堅持,把好質量關,成為百姓買副食品的首選。
傳承故事·百年老店有時也有點犟
進貨一定要到源頭,找到最好的那一家
百年老店百年情,是瑞和泰的服務宗旨。回顧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瑞和泰人特別自豪的是前輩留下了一個百年恆久典範的企業,而這個企業面對競爭,最為堅持的就是唯以質量求生存。
曾經的老瑞和泰原址
為了找到最好品牌的源頭,瑞和泰人鍥而不捨
瑞和泰經銷的鹹鴨蛋都是由江蘇省高郵地區湖泊放養的麻鴨所生。高郵鴨蛋因雌性羽毛類似麻雀而又稱麻蛋,是我國江淮地區良種,系全國三大名鴨之一,以擅產雙黃蛋而馳名中外。而瑞和泰經營的高郵鹹鴨蛋,具有鮮、細、紅、油嫩、沙六大特點,每年端午前後都供不應求。
關於瑞和泰採集的高郵麻鴨蛋,還傳說著一段故事。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王瑞和李泰因經營有方,店生意一天天好起來。臨近端午節之際,聞得高郵第一家蛋品企業裕源蛋廠問世,王瑞立即奔赴高郵,一番細心比較之後,挑選了品質最好的帶回常州。
如今的瑞和泰,每次進貨新品種,都要深入到原產地,尋找最正宗、最優質的產品。「比如若羌紅棗,到了若羌之後你會發現遍地都是紅棗。採購人員每年去進貨,在當地一住就是一個月,為的就是找到品質最好的那一家,就位於天山腳下,是天山雪水澆灌而成的。」劉順說。
此外,去蘇州找茶葉,一定要找最正宗的那一家註冊的「洞庭碧螺春」;寧夏當地的枸杞,也是一家家探訪之後,再經當地人推薦,精挑細選出的;無錫三鳳橋排骨、蘇州採芝齋的糖果、糕點,都是一趟趟親自派人進貨,找最好品牌的源頭,這是瑞和泰力求要做到的。
就算商品本身口碑槓槓的,到了瑞和泰還要再檢驗
上世紀70年代,瑞和泰形成了「前店後作坊」的模式,作坊裡做的是月餅、桃酥等。80年代末,後面的作坊關掉,一些瑞和泰的員工就紛紛自己出去開店開廠。
現在,不少瑞和泰的貼牌商品就是由以前這些老員工的企業所代工生產的。劉順說,因為是自家人,所以信得過。「芝麻糖、月餅、麻糕,不少都是來自老員工的食品加工廠。他們對瑞和泰,都有著深厚的情結,也深諳瑞和泰的質量要求。」
近兩年,瑞和泰的茶葉生意是越做越紅火。除了尋找好貨源之外,質量鑑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瑞和泰聘請了市茶葉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級評茶師蔣俊雲來品鑑,有了這個「殺手鐧」,瑞和泰才能對各種茶葉質量嚴格把關。
在瑞和泰,隱藏的高手還有不少。像方宏達老人,是瑞和泰目前能尋找到的最年長員工,曾在瑞和泰工作四十餘載,退休後依然鑽研南北貨、海味等商品,並編撰了一本《南北貨、海味商品知識》,詳細介紹各類商品基本知識和鑑別方法,成為了企業員工的培訓手冊。
「消費者來瑞和泰買東西,買的就是一個信得過。質量,才是我們店裡的拳頭產品。「劉順說。(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