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一街一景改造老街小巷 特色文化彰顯城市底蘊

2020-12-14 每日甘肅網

一街一景改造老街小巷 特色文化彰顯城市底蘊

蘭州部分示範街街景

  每條街巷都有故事,它承載著人們的記憶,更濃縮了城市的文明。在全市致力建設精緻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當下,城關區從創新管理入手,對轄區老街巷展開改造,近三年間打造兩百條具有人文特色、環境整潔和管理規範的示範性街巷。

  「打造示範街,除了完善設施,融入歷史人文、街區特點元素,還要創新管理。」該區重大項目辦負責人說,通過對老街巷的改造,不僅要改變街巷顏值,更要撿拾起散落的文化,提升管理城市的精細度,讓褪色的街巷獲得新生,變身為城區最美的風景,實現以「一條街」帶動「一座城」的改變。

  1 三年兩百餘條老街巷換新顏

  創新城市管理模式,老城也煥發新魅力。正如市民沙金濤所說,近幾年城關區通過示範街打造,讓不少破爛的街巷煥然一新,不但將城市人文歷史展現出來,也使蘭州這座城市顯得更精緻。如通渭路「金城故裡」非遺文化、鹽場路「鹽場堡前世今生」文化牆、正寧路南段「舌尖上的金城」、楊家園的「巷往時光」等等,別具風格,成為全區精細管理城市的亮點。

  「自2015年創建示範街以來,不斷投資進行老街巷改造,圍繞『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城市味道、山水名城』四大類主題,實施『環境提升、設施完善、富有特色、管理規範』一體化改造,3年間打造200餘條城市管理示範街。」通過改造,一些老舊街巷和樓院換上新裝,增添了歷史人文韻味;一些長期影響市容的地帶,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一些雜亂無章的門頭店招,改頭換面展現新容顏。

  走進皋蘭路新大路,目及之處街巷兩邊,黃色樓群與木質牌匾相呼應。沿街設置的「絲路駱駝」「蘭州水車」「一帶一路」「絲路工藝畫」等城市小品,栩栩如生;雕刻有「玉門關」「敦煌莫高窟」「絲路飛天」等隴原文化工藝護欄,讓整條街充滿文化味。這些街景,就是該街道以「塞上絲路、蘭州印象」為主題打造的「古道」,這些街景,也讓這條全長897米,雙向4車道的老巷子,脫下了髒亂差外衣,顏值得到極大提升。

  改變的不只是這條老巷,僅核心區至少十多條。比如位於省政府旁邊的箭道巷,張掖路街道通過深挖文化資源,建造景觀庭院、浮雕以及碑刻、景觀藝術品等形式,綜合展示箭道巷、山字石、明肅王府、文殊院等歷史,並製作「淳化閣帖」,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2 特色打造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通渭路位於省政府西側,街道以明清風格為主題,融入本地特色文化歷史,比如微雕葫蘆和太平鼓、仿中山鐵橋造型等景觀、非遺文化打造「金城故裡」一體化示範街,豐富街面文化內涵。「通過走訪你會發現,這些示範街有個共同點,都融入了歷史人文內涵,如街區歷史、金城名勝、絲路文化、地域風情等」該區重大項目辦負責人說,正因有了這些歷史人文,增添了老街巷的厚重感,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味。

  打造示範街過程中,對街巷兩邊舊樓穿了新衣、商鋪門頭換了材質和顏色。就拿木塔巷來說,臨夏路街道以「充實街巷美食、還原街巷風貌、完善街巷設施、展示街巷文化、規範街巷管理」為主體思路,深入挖掘街巷歷史人文,打造了特色文化美食街,重點對木塔巷89家店面門頭、踏步採取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改建破損的鋪面、樓體並進行粉飾,安裝仿古式板凳、路燈和垃圾桶等,著力還原盛唐時期的街面風貌。

  該街道黨工委書記沈毅說,打造特色美食一條街,美食無疑是第一元素。街道秉承「地道、味美、類全」創建目標,保留市民鍾愛的餐飲,引入新的美食和商家。目前該巷匯集了灰豆子、甜胚子、羊肉泡饃、雞蛋醪糟、牛肉麵等蘭州及全國特色小吃,成為市民遊客品嘗美食的好去處。再如皋蘭路「新大路」,採用黃色及棕褐色色塊,粉飾樓宇6棟2萬平方米;以棕褐色木條板做基底,統一38家店門頭牌匾,格調高雅。

  與此同時,鹽場路和草場街、東崗西路街道等,採用簡潔明快、協調的裝飾線,對所打造的街巷牆體,進行立麵粉飾美化、門頭店招統一設計,拆除沿街陳舊和有礙市容、破壞建築風格的戶外廣告,部分示範街巷還裝上座椅、景觀樹池等城市公共設施。此外,在生態環境改善上,建設和環衛等部門,栽植喬木灌木30萬株,綠化提升10餘條道路,補栽各類苗木10萬株;上門收集5000家門店垃圾,這其中也包含示範街。

  3 管理實行雙問責制考核模式

  近年來,為改善主城區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管理質量水平,城關區在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想了很多的辦法,但在街道與街道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街道與部門之間,仍存在職責混亂、監管空白等問題,各單位或各自為政或單打獨鬥,沒有形成應有的城市管理合力。

  記者從城關區政府了解到,為切實管好一體化示範街,該區把理順單位職能擺在首位,於2015年提出管理職責共同化,即依據城市管理屬地化的原則,推廣實行街道部門一體考核模式,凡發生在轄區內的城市管理問題,採取「雙問責」制度,對街道扣除相應分值的同時,一併扣除相關責任部門的分值,杜絕踢皮球、推諉等現象。

  雙問責制主要包括三項任務,即街道要對轄區主次幹道、窗口地區、城郊地區實施「覆蓋式」現場管理和「捕捉式」現場處理,及時協調部門履行管理職能,限時辦結數管中心派送案件;職能部門除完成各自任務外,要處理數管中心指派的案件,配合街道和社區完成「條塊結合」共同處理的工作任務;社區要將政社分離釋放的力量下沉至網格,主動發現和解決、上報城市管理部門,引導市民參與管理,共同促進城市文明。

  實踐證明,對一座城市的管理,管與不管不一樣,用不用心不一樣。城關區通過創建城市管理示範街,雖然改變的是城市局部的面貌,卻為精細管理城市帶出一條新路,有助於推進全市精緻城市的建設。

  蘭州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晟途 文/圖

相關焦點

  • 管城區清真寺街:一步一景 特色文化彰顯鄭州古都底蘊
    每條街巷都有故事,它承載著人們的記憶,更濃縮了城市的文明。隨著鄭州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不斷推進,通過對老舊片區的改造,褪色的老街巷獲得新生,變身為城區最美的風景。北下街街道辦事處按照鄭州市「百城提質」建設工作要求,搶抓老舊片區改造機遇,以「挖掘歷史、有機更新、提升品質、彰顯特色、傳承文化」為總體思路,全力推進老舊片區改造。通過提升街道景觀風貌,整修破舊牆體、電線綑紮、增加遊園綠地、增添文化小品景觀、街道兩側商鋪門頭及牆體立面統一美化,以文化激活了這條古城老街,讓居民文化生活更豐富。
  • 武威「翰林故居」全新亮相 成為彰顯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一張靚麗名片
    武威「翰林故居」全新亮相成為彰顯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一張靚麗名片每日甘肅網7月14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近日,修繕後的武威李銘漢故居亮相,這座文化氛圍濃厚的故居正式恢復開放後,引來一波又一波的參觀者、研究者。李銘漢(1808-1891),甘肅武威人。
  • 彰顯城市特色 打造古今輝映洛陽城
    作為今年央視中秋晚會舉辦地,應天門再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網紅」城市地標。如今,矗立在洛河北岸、輝煌壯觀的應天門,就是近年我市著力彰顯歷史文化等獨有的城市特色,對隋唐洛陽城宮城區城門——應天門進行復原建設的典型代表。
  • 扮靚道路 拉薩將實現「一街一景」全覆蓋
    記者 阿旺尼瑪 攝為保障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提升拉薩市人居環境,拉薩市自2009年起,以朵森格路北段作為試點打造「一街一景」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效果,以布局合理、綠量適宜、生物多樣、景觀優美、特色鮮明以及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夏季有蔭的整體建設理念要求開始「一街一景」整體構建。
  • 多元文化底蘊深厚 市北打造「夜經濟」特色時尚
    臺柳路 1907 音樂街不止是最具城市魅力的潮流名片,更是促進青島文化與夜間消費場景的融合,聚焦優化消費環境、促進商業繁榮、激發消費潛力的新動能。青島市提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夜經濟」成為擺在市北區面前的全新課題,如何促進城市夜間經濟的崛起?
  • 許昌3條特色古街,見證城市的歷史變遷,哪條街最耐看?
    許昌,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穿過風雲激蕩的歷史雲煙,許昌留下了數不清的古蹟。尤其是許昌一些古老的街道,它們就像是一本本翻開的歷史畫卷。遊歷其間,仔細品讀,你能領會到古城醇厚的文化底蘊。神垕古鎮比較有特色的街道有:如東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紅石橋街、楊家樓街,總長度約有4公裡。老街上的窯神廟、清代民居建築,樣式古樸,裝飾華麗。比如溫家院,張家院等,基本上都做到了原貌保存。還有老街兩旁的特色店鋪,同樣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行走其中,好似穿越到了古代。
  • 河北廊坊:文化帶動景觀設計 一街一精品建設「花園城市」
    以綠色潤染城市道路 以花木裝點公園遊園 以文化帶動景觀設計一街一精品建設「花園城市」截至目前,廊坊市城區綠地率達到43.97%,綠化覆蓋率達道路整體設計以廊坊幾千年的古韻文化為底蘊,並在道路節點處設計街角公園,綠地內點綴景石及造型植物形成點景,形成一步一景、百步一園的三十裡長街。淡紫色的藍河、紅白相間的紅雙喜、黃色的金獎章、火紅的梅郎口紅……從廊坊市區藝術大道鐵路下穿橋往東望去,仿佛置身花的海洋。豐花月季、微型月季、樹狀月季爭奇鬥豔。
  • 博物館文化復興 彰顯城市文化底蘊
    同時,在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古生物博物館、瀋陽金融博物館等多個性質、多重特色領域的知名博物館及其志願者團體的引領下,遼寧的文化氛圍也在逐漸提升,真正彰顯出這片土地的城市文化底蘊。 請進來 在互動中更多參與 以往,博物館在大眾眼中可能是非常「高冷」的存在,可遠觀但無法近距離接觸。
  • 太原地鐵2號線特色站出入口「一站一景」
    地面出入口在充分考慮「功能性、實用性、通用性」的前提下,將本著「化繁為簡、古今交融;文化凝練、城市象徵」的設計理念,按照「全網統一、重點突出」的設計原則進行設計。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全線23個車站,將設百餘處地面出入口,其設計分為標準站和特色站兩種。其中,標準站出入口以「太」字為基本造型,以暖白色為基本色調,採用「輕鋼結構+玻璃幕牆」的簡約組合建設。
  • 一街一品一特色打造精品示範江南
    解讀金華開發區創建背後的幸福密碼| 一街一品一特色打造精品示範江南 發布日期:
  • 福清首批改造12條街巷:一巷一景觀,一街一文化
    福州新聞網11月2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 通訊員 夏巧鴻 文/攝)「這裡太美了,道路整潔乾淨,建築煥然一新,沒想到老城區也能改造得這麼漂亮。」昨日,福清市民陳梅看著改造後的官驛巷,發出這般感慨。  年初以來,福清市借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契機,在老城區開展「一巷一景觀」行動,既留住「老味道」,又煥發新活力。
  • 以地域文化特色旅遊彰顯嶺南文化
    舉例來說,它可以是建築如法國的艾菲爾鐵塔,可以是獨特的空間如莫斯科紅場,可以是文物古蹟如敦煌莫高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競爭已轉向城市間競爭。而城市形象構建和旅遊文化推廣已是城市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深入研究城市文化標識定位,強化城市文化符號,將城市內在特徵和外在面貌相結合,提煉出城市獨特價值,演繹出城市獨一無二的特色符號體系,是未來城市更新的關鍵。
  • 多元文化底蘊深厚,站在市北街區看特色時尚
    青島市提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夜經濟」成為擺在市北區面前的全新課題,如何促進城市夜間經濟的崛起?如何打造最精彩、最豐富、最悠閒、最受大眾青睞的城市夜生活?隨著臺柳路1907音樂街的正式開街,新都心商圈一躍成為島城網紅打卡地,市民和遊客充分參與各項活動享受著豐富多彩的時尚生活。
  • 如皋:呵護文化底蘊 迸發城市魅力
    清除違法違規戶外廣告設施後,整體提升是試點城市面臨的共同課題。如皋市將城市戶外廣告設施設置提質作為推進城市更新的實踐舉措之一,確定了「融合文化、提升品質、彰顯特色、安全美觀」的戶外廣告設置風格,呵護城市文化底蘊,切實守護城市的歷史文化。
  • 東陽千祥鎮植入特色產業 彰顯一村一韻
    網絡圖片 「在治危拆違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村幹部的主體責任、黨員的引領作用、兩代表一委員和社會志願者的協同作用,在短時間內形成了破竹之勢。」近日,千祥鎮黨委書記王鶴群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圍繞千年老街特色,對立面改造、管線落地、業態布局等進行全面規劃,以恢復老街的勃勃生機。與此同時,圍繞「一江一街一公園 ,兩區兩線多路」主基調,千祥鎮千方百計做好檉溪江沿線,畫南下線、雙徐線沿線村莊建設和產業植入文章,力求入城口休閒公園成為新地標,推動三聯緊跟鎮區發展步伐。「打造一批有特色、差異化的小村,彰顯『一村一韻』,是我們在產業植入工作中考慮的重點。」王鶴群說。
  • 打造百裡黃河風情線、發展「夜經濟」、厚植文化底蘊?讓黃河河景更美
    打造百裡黃河風情線、發展「夜經濟」、厚植文化底蘊——讓黃河河景更美劉閩江攝對於各地遊客和蘭州市民來講,黃河風情線是蘭州的形象窗口,也是市民們休憩賞景最佳選擇地。仲夏夜,大家紛至沓來一睹風情線夜色風情,中山橋隨著節奏不斷變換著七彩盛裝,民謠歌手訴說著蘭州綿綿故鄉情長,歌聲伴著花香與混著河水清香的夏日微風一同構成黃河風情線絕佳的遊覽體驗。在這裡,市民們駐足欣賞自豪於家鄉建設,外地遊客們流連忘返感受著黃河歷史底蘊與時尚都市元素交織的衝擊,黃河風情線的美景足以讓每個人讚嘆。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
  • 蘭州構建山水城共融的城市新生態
    他理解,報告用「重大」一詞,釋放出兩層意思:一是蘭州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二是我們在未來發展上有了抓手,即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建設初顯成效「十二五」期間,蘭州城鄉生態建設重要指標均完成預期目標,如積極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實施了黃河風情線提升改造,黃河蘭州段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和五泉山、白塔山、蘭山公園、雁灘公園、蘭州植物園、蘭州碑林等公園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建成了一批小廣場、小遊園、小綠地,完善了城市主次幹道林蔭路系統,城市建成區新增改造綠地2345.6公頃,累計達到
  • 昔日藏在深閨人未識 而今躍入眼帘滿目景 蘭州七裡河南部山區特色...
    昔日藏在深閨人未識 而今躍入眼帘滿目景 七裡河南部山區特色生態遊正在興起 袁家灣村舉辦的百合花觀賞節廣受歡迎 「在蘭州生活了二十幾年,以前還真不知道七裡河區有這麼多、這麼好的生態遊景點。」
  • 「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活化改造提升加速
    來源:讀特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自深圳啟動「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建設以來,特色街區已經成為遇見美好深圳、留住鄉愁、傳承文脈的城市文化新載體。錯落有致、相互呼應的文化群落,表達著這座先鋒城市的理想和追求,其活化改造和完善提升工程也因此而備受關注。
  • 彰顯文化特色 提升環境風貌!太原府城改造重點規劃八個景觀節點
    為促進府城的歷史保護和結構優化,彰顯府城文化特色,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環境風貌,推進府城保護與發展的協調,6月15日,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太原府城地區歷史保護和環境提升城市設計,明清太原府城城牆所圍合的歷史城區,東起建設路,西至新建路,北起北大街,南至迎澤大街,規劃總用地約9.6平方公裡,將重點對府城八個空間景觀節點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