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在與業主接觸過程中,會遇見這樣的情況:一些業主在溝通的初期,甚至是籤訂設計合同之前就要看效果圖。
從業主的角度去換位思考,我們能夠理解這種需求,或者是要求。畢竟自己的一套房子,要付出並不少的價錢去做裝修,感覺效果圖更能從直觀上看到這個設計最終能夠呈現的樣子。
空間效果圖的作用,是讓空間視覺化,90%接近實景,也作為後期選材參考。但在真正的設計過程中,在做出效果圖之前,還有20+圖紙,正因為有前期這些工作的鋪墊,後續的工作才能一步步推進,設計師才能做到「以客戶預算控制後期費用」。
今天,我們不看那些3D建模或者明亮照人的絢麗效果圖,就看看設計師要花最多的精力和最多的心思去完成的那部分。
木桐君就找來了設計師桌子上散落的一些圖紙,也只是一案的一部分,或許可以更加直觀了解設計師與業主溝通的每一步內容。
在進行所有設計工作之前,第一步基礎工作便是分析戶型圖,並去現場量房,獲得精準的套內面積。這是設計師量房後標註了尺寸的平面圖(順便解釋一下我們所說的「套內面積」,就是圖中紅色框線的部分)。
在與業主的前期溝通中,設計師會根據自己的設問習慣,了解業主及家人的居住需求,生活方式以及對房間風格色彩等的要求,確定房屋設計風格。現在很多的案例其實都做了混搭風,「去風格化」的設計理念,更講究空間收納、色彩搭配、生活方式的代入感。
這是設計師在這個階段手繪的幾個風格類型概念圖。
風格確認後,設計師便開始製作平面方案圖。平面方案圖,是根據業主各需求,結合房屋結構,優化平面布局,充分改良不合理的結構,使空間被最優最合理化利用。
其實設計師在做平面布局時,就要帶著立面、帶著具體的需求點去構思。空間動線,管線排布,立面造型,甚至材質、色彩搭配,空間協調比例等,都要一起考慮。可謂是需要「運籌帷幄」,將所有設計點融會貫通最終呈現於一張紙上。一般平面圖就要出好幾版方案,反覆推敲,和業主反覆溝通、修改,最終呈現一張確認後的平面圖。
這個階段我們會看到好幾張平面圖,有時是設計師根據業主的不同需求做出兩到三種參考方案,有些會每次就一個空間設計再次優化。格局動線、功能布局在日後的居家中非常重要,因此,好的平面布局是好的室內作品成功的一半。
本案中主衛和客衛兩個空間就經過了兩版修改。
在平面設計圖的繪製環節,設計師會根據業主想要呈現的不同元素,加入設計風格,用整體化空間思維加以呈現,讓零散的元素有序地呈現在整個房屋空間中。所謂的「混搭風」,我們也將之理解為「以人為本」。
地面圖,對地面主材的材質、尺寸、規格加以說明。
頂面圖,主要解決屋頂設備管道的處理,彌補一些建築方面的不足。其中也包括燈位布置,以滿足照明的需求和豐富空間層次,並引導、控制動線。
與平面設計圖同時需要和業主溝通的,還有房屋的立面圖,主要解釋牆面造型、材質。
以上的圖紙和平面圖最終確認後,設計師才會製作效果圖和施工圖。施工圖就是各種立面節點大樣頂圖等等,根據項目以及風格的複雜程度,施工圖多少不能一概而論,原則是施工師傅能夠一目了然。
一套房屋的施工圖非常複雜,有這麼一本冊子,截取其中幾張了解一下~
至此,業主就可以拿到你們期待的效果圖了。雖然說效果圖能夠更加直接看到房屋最終呈現的樣子,但這之前有更多的設計思路形成、呈現的過程。
效果圖:
平面圖修改稿(部分):
在木桐君看來,這些看似普通甚至畫的凌亂的圖紙,從一個想法開始,經過十幾次甚至更多的反覆修改,最終呈現出一套系統化的方案,才真正凝聚了一個專業的室內設計師的心血,也是對業主未來小家的真正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