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閒時讀辛棄疾詞《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詞中的一家人各具情態,一派和諧,極富生活之趣和人情之美。這闋詞亦讓我讀出了一個字:家。
家是什麼?也許應該是像這樣的一闋詞,溫暖妥帖,美好和諧,平淡卻充滿趣味。
我在兩個家裡生活過,一個是娘家,一個是婆家,這兩個家可以說是風格迥異。我們娘家人性格內向,說話都是溫聲細語的。一家人一起聊天的時候,聽到的都是輕聲笑語。父親和母親不怎麼發脾氣,家裡的氛圍總是和風蕩漾。而婆家的人全都是性格外向的,他們嗓門大,喜歡高談闊論。一家人一起聊天,就像是很多人開討論會一樣熱鬧,有時候還會爭個面紅耳赤。
如果用一句詞來描述我娘家,可以說是「綠水人家繞」,屬於「婉約派」;而婆家呢,屬於「豪放派」,他們說起話來都是「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姿態。這兩種風格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我家,母親喜歡做精緻的小菜,而在婆家,婆婆喜歡隨性的「大亂燉」;娘家人吃起飯來細嚼慢咽,婆家人吃起飯來大快朵頤。我甚至覺得,家都是有味道的,每個家庭的味道都不同。我娘家的味道是「人間有味是清歡」,總是那麼清清淡淡而又餘味無窮。婆家的味道則是香濃的,讓人想起「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句子。單憑嗅覺,我們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家。
儘管我的娘家和婆家風格和氛圍迥然不同,但兩家的基調是一樣的。兩家人都是以愛為基調,一家人相親相愛,演繹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我在兩個家裡,都感受到溫馨和友愛。家傳達出的幸福味道,都是純濃的。
家是一闋詞,是我們生命的詩意起點。每一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與眾不同的風格。家,塑造了我們的性格,而性格影響命運,所以家給了我們與眾不同的人生。
我有一個朋友,她小時候父母意外去世,只好跟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苦難並沒有帶給她陰影,因為她有一個溫暖的家。她的性格很好,人也特別善良。她說,有愛的家會給一個人無限的愛,這個人長大後便會帶著無限的愛出發。後來,她走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並在那裡落地生根。她說,家對她來說就是「濁酒一杯家萬裡」,不管走多遠,飲一杯思鄉的酒,便會立即醉倒在鄉愁裡。如今,她一看到有老人坐在屋簷下的畫面,便不能自已,潸然淚下,說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祖父母,聞到了家的味道。
如今經常聽人說到一個詞: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我們生命的襁褓,會給我們的一生打上深刻的烙印。每個人都會帶著家的氣息行走人生。
家是一闋詞,是每個人心中最獨特、優美的詞章,平平仄仄間是深深淺淺的成長曆程,長長短短的句子表達的是愛與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