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亂中至少25死 莫迪為何力推「反穆斯林」法案?

2020-12-02 中華網

原標題:[解局]亂糟糟,印度就這樣迎來了2020年

在印度,大規模暴力騷亂從2019年延續到了2020年。新的一年剛開始,莫迪政府就遭遇了執政以來最大危機。

去年12月11日,族群關係最複雜的東北部阿薩姆邦率先爆發騷亂,騷亂隨後擴散至約10個邦(相當於省),25人因此死亡。印度旅遊業也遭到重創,官方表示12月泰姬陵遊客同比大減60%。

暴亂的起因是去年12月10日印度議會通過的一項移民法案。法案規定,於2015年前來到印度的非法移民中,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和天主教的教徒可獲得印度國籍,但穆斯林除外。

莫迪政府為何力推有「反穆斯林」之嫌的法案?印度政府又是如何應對的?

警察用木棍驅散示威者(圖源:路透社)

法案

這項備受爭議的法案是針對1955年印度《公民身份法》的修正案。法案放寬了來自阿富汗、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三國的大量非法移民的「歸化」條件,規定在印度居住滿5年的上述6類教徒可申請合法身份。

那為何只優待這6類教徒,而把穆斯林(以及無神論者)排除在外呢?印度官方的說法是,此次修法的初衷是給在鄰國可能遭受「宗教迫害」的人士提供庇護,而這三國人口都是以穆斯林為主,不會存在對穆斯林的迫害。

這理由乍聽起來似乎挺有道理,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怪在哪裡呢?

印度的穆斯林認為,該法案歧視印度的2億穆斯林,進一步打壓了相對於印度教徒已處於邊緣地位的穆斯林。他們情緒激烈,成為此次抗議示威的主力。

最早發生暴亂的阿薩姆邦等印度東北地區居民,則排斥一切非法移民。因為地理位置原因,幾十年來他們直接承受了從鄰國湧入的幾百萬非法移民,結果當地治安惡化,連種族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反對黨國大黨指出,該法案違反印度憲法中世俗和平等原則,把宗教信仰作為評估公民身份的做法,甚至動搖了國家和憲法的根基。

修正案一經通過即引起強烈抗議和騷亂,首都新德裡、加爾各答、孟買、班加羅爾、海得拉巴等在內的印度主要大城市都無從倖免。縱火、打砸、絕食、堵塞交通、攻擊警察、催淚彈、開槍……這些騷亂中常見的橋段都在發生。

面對洶湧的抗議之聲,印度政府毫無退縮之意,並表示對非法示威和暴力活動毫不留情。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手持警棍的印度警察會直接衝進抗議的人群中,通過擊打驅散人群,並逮捕其中的暴力分子。

令人頗為驚訝的是,印度政府還採取超常規的處理手段。對於騷亂嚴重的部分地區,政府出動軍隊,引用殖民時代的法律禁止4人以上的集會;首都新德裡多地「斷網」,幾大電信運營商按照政府的規定多次關閉語音、簡訊和網際網路服務。

截至目前,騷亂中至少1200人被逮捕,5500人被拘留,25人死亡。

強硬

已籤署法案、使之生效的莫迪在12月15日的一場集會中,再次力挺《公民身份法》修正案,說議會通過修正案是「百分之1000正確的」。

莫迪說,為了給那些逃往印度並被迫以難民身份生活的人以尊嚴,議會才通過了《公民身份法》修正案,而國大黨及其盟友卻散布謠言和不實消息,扭曲法案原意,以煽動暴力。

莫迪解釋說,修正案不會對包括穆斯林在內的印度本國國民產生影響;政府在執行重大政策時,不會詢問對方的宗教信仰,以後也不會。

2019年12月15日出席集會的莫迪(圖源:法新社)

除了這項修正案,印度政府正在阿薩姆邦試點推行的「國家公民登記冊」制度也是抗議的目標之一。這項制度要求民眾證明自己是在1971年3月24日之前來印度的,也就是孟加拉國宣布脫離巴基斯坦獨立的日子。

印度政府說,這是為了甄別從孟加拉國逃過來的非法移民。反對派指出,孟加拉國絕大多數是穆斯林,這項制度還是針對穆斯林的。

火上澆油的是,在騷亂繼續的12月24日,印度政府又批准了一項全國人口普查計劃,準備明年為每個常住居民建立一個身份資料庫。反對者認為,這個計劃就是將「國家公民登記冊」制度推向全國。

既然反對之聲這麼多,那為何莫迪政府仍強力推進更多相關計劃呢?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對島叔說,他對印度政府最近的表現並不意外,推進此類法案是印人黨的長期政策。

林民旺分析,印度政府去年8月取消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自治權,11月印度高院將阿約提亞(Ayodhya)城內爭議已久的土地判給了印度教,這一系列事件的內部邏輯是相同的。

莫迪在其第一任期內主要著眼經濟改革,一度取得亮眼成績,但數據顯示,目前印度經濟已連續下滑6個季度,2019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僅增長4.5%,為6年來最低水平。

這說明,此前的改革成績並沒有如外界想像的那麼有效。在去年開始的第二任期,憑藉無人能擋的權威,莫迪則轉頭著手解決國內政治問題,按照印人黨一貫的邏輯去做。

這個邏輯就是以莫迪為代表的印人黨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哲學——印度教民族主義。

騷亂中的阿薩姆邦

思想

什麼是「印度教民族主義」?這得從印度建國時就存在的先天問題說起。

我們知道,長期以來,印度社會多元而分裂,十幾億人口被民族、種姓、宗教、階層、部落等因素割裂。在政治上的表現就是,國民整體缺乏凝聚力,族群利益、地方利益長期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從中央層面難以推動各項改革。

可以說,對於印度而言,國民的分裂、國家能力的缺失一直是阻礙其實現大國抱負的最大障礙。

自1947年建國以來,一代代印度精英都在尋找整合國民的良方。印度的建國精英在政治制度上引入了西式民主、聯邦主義,在政治思想上選擇了世俗主義、民族主義來實現「國族再造」,但實踐證明,效果並不盡人意。

作為印度政壇的後起之秀,1980年成立的印人黨高舉「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旗幟不斷擴大勢力,獲得越來越多印度民眾的支持。2014年的議會大選中,印人黨一舉獲勝,得以組閣政府,其推選的候選人莫迪擔任總理。在去年6月大選中,印人黨再次獲得壓倒性勝利,莫迪連任。

印人黨的獲勝,在於它牢牢抓住了佔全國人口85%、數量為10億以上的印度教選民。在印人黨看來,不考慮穆斯林這個佔全國人口15%的群體,其他不同民族、種姓、階層、部落都可以落腳到印度教身份上,以此可以最大程度上對印度國民進行整合和動員。

抗議的印度民眾

因此,在輿論宣傳和政策制定中,印人黨通過種種手段強化國民的印度教認同,並通過孤立穆斯林,來增強印度教徒的內部凝聚力。印人黨甚至對外宣稱,印度是世界上所有印度教徒的祖國,以進一步提高印人黨在選民中的威望。

在2014年首次參選時,莫迪就曾在競選綱領中許諾——印度將成為所有受迫害的印度教徒的天然家園(Natural Home)。而《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的通過,則終於兌現了他的許諾,憑藉此法案,數以萬計的印度教難民將獲得印度國籍。

在去年大選的最後關頭,莫迪祭出一個相當戲劇化的「大招」:他登上海拔3500米的高峰,在一處山洞中獨自「禪修」了一整夜。其打坐的照片在社交媒體發出後,立即獲得了全印度和世界媒體的頭條,也獲得了印度民眾的追捧。

正是屢屢有效的「宗教牌」,讓印人黨有信心推進此法案,並採取強硬態度面對抗議之聲。

那麼,印度政府憑藉強硬手段,能把騷亂平息下去嗎?

在林民旺看來,目前的局勢在短時間內很難平靜下來,因為騷亂的勢頭起來之後,就演變成了印度國內部分群體對莫迪政府長期政策的一次清算,不管是穆斯林、知識分子、還是東北邦的勢力,他們的不滿藉機全部爆發了出來。

對於莫迪而言,這個法案能造成如此之大的社會動蕩,或許是始料未及的。

而印度國家也再次走入一個十字路口:是做世俗的印度,還是宗教的印度?

文/宇文雷格

相關焦點

  • 印度總理莫迪:「把穆斯林關進拘留中心」是反對派謠言!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印度近日通過涉嫌排斥穆斯林的「公民身份修正法案」,不但引發連日示威和騷亂,導致至少17人死亡;國內還有傳言稱,法案只是政府「剝奪穆斯林公民身份,並將他們送往拘留中心的第一步」。 不過,印度總理莫迪昨天(22日)否認了「拘留中心」的說法,並指責反對派傳播謠言。他抨擊了當前的暴力抗議活動:「恨我可以,但不要恨印度。
  • ...印度為何會爆發大騷亂|孟加拉國_時政|印度_時政|穆斯林|阿薩姆邦
    「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衝突,是自印巴分治以來長期存在的一個矛盾。莫迪政府2014年上臺以來對穆斯林實施打壓政策,激化了這一矛盾。」一個公民法的「小小」修改為何引發半個印度出現動蕩,還導致印度與鄰國關係緊張?
  • 發生在德裡的暴力不是「騷亂」.是針對性的反穆斯林暴行
    過去一周中席捲印度首都德裡部分地區的暴力也是如此。記者和政治家稱之為「騷亂」和「族群暴力」。這並不比將針對諾丁山黑人居民的襲擊稱為「騷亂」更貼切。德裡在過去一周裡所經歷的是印度版本的「黑鬼狩獵」,有針對性的反穆斯林暴力,由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暴徒所發動,他們主要都是執政的印度人民黨支持者,許多人高呼「Jai Shri Ram」(羅摩大神必勝)和「Hinduon ka Hindustan」(印度屬於印度教徒)。
  • 巴基斯坦總理強硬警告: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有種族滅絕的風險
    該法案在印度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並導致許多地方出現騷亂。作為總理,莫迪處理騷亂的時候毫不手軟,派出大量警察和軍人鎮壓,並切斷了相關地區的網際網路、行動電話等通訊服務。從有限的信息來看,這場騷亂已經造成至少25人死亡,175人受傷,另有3000多人遭到逮捕。
  • 印度新公民法「排除穆斯林」,莫迪為何如此大膽?
    法案一經推出,印度東北部地區、首都德裡、孟買、海德拉巴德以及加爾各答等地區先後爆發了激烈的遊行抗議。儘管莫迪總理多次表示,該法案並不針對任何人或任何群體,而是為那些受到宗教迫害的民眾提供保護,但是顯然這種說辭無法平息這些地區民眾的怒火。
  • 印度全國抗議現暴力化趨勢 莫迪「印度教民族主義」遭批
    目前,已有21人在騷亂中喪生。   據法新社12月21日報導,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的示威在20日變為暴力活動後,死亡人數激增,至少11人死亡,包括一名被踩踏致死的8歲兒童。   報導稱,更多的城市21日開始爆發抗議活動,包括南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和東部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印度首都新德裡預計也會再次出現人群聚集。
  • 為何西方媒體對印度農民的抗議置若罔聞?
    那麼既然如此,為何我們沒有看到鋪天蓋地的消息呢?靜夜史認為它們大概的確已經死了。畢竟印度雖然幾十年來始終一塌糊塗,但它們畢竟是西方國家官方認定的「民主典範」,這就類似於「它畢竟生了你」的道德綁架金句一樣,足以壓垮一切所謂的不和諧聲音。
  • 壞消息接踵而至,印度騷亂未停,美國又作出表態,莫迪焦頭爛額
    在印度騷亂未停的時候,美國又作出表態,據環球網報導,近段時間,美國國會的多名議員也對農民抗議表示支持。隨著美國和印度的越走越近,印度甚至已經把美國當做自己的盟友了,可誰知道美國卻在背後"捅刀子"。內憂外患讓印度總統莫迪忙的焦頭爛額,再加上最近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一瞬間800人都被感染,印度徹底陷入了極大的紛亂之中。
  • 莫迪親信在會議上射殺1人,全國多地爆發騷亂,民眾高呼莫迪下臺
    這起事件發生在一場政府會議上,會上各官員意見不合發生了口角,印人黨當中的某個領導人掏出槍就向人群中射擊,有一名青年不幸被子彈擊中身亡。而槍擊事件發生後,開槍的那名領導人馬上離開了現場。這個事件發生後,印度多地爆發騷亂,民眾高呼莫迪下臺。
  • 法國「穆斯林問題」為何層出不窮?
    法國的「世俗主義」可以追溯至1789年大革命,1905年基本確立了國家世俗法案。為實現政教分離,削弱天主教在法國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影響,法國一直更加強調國家認同和公民身份。「共和同化」政策旨在通過共和精神實現外來文化和法蘭西文化的融合。因此,法國社會對穆斯林群體的接納建立在後者接受共和國價值觀的基礎上,而與此同時,國家認同中卻缺乏伊斯蘭文化因素。
  • 揭竿而起,20萬農民高呼「莫迪下臺」,他究竟幹了啥?
    20多萬印度農民和支持者佔據了首都街頭,此外,他們還封鎖了通往首都的主要高速公路,並誓言要一直駐紮在那裡,直到有爭議法案被廢除。我們知道,農業在印度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農民也一直被視為是印度的"心臟和靈魂",而作為印度總理的莫迪,居然公然壓榨這樣一群人。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今天我們就來揭開他的真實面目。
  • 印度公民法抗議引發大騷亂,阿薩姆邦成為最新風暴眼,全國的憤怒
    根據印度方面報導稱,印度在暴力抗議中通過有爭議的公民權法案。印度議會通過了一項有爭議的法案,旨在向一些國家的非穆斯林移民授予公民身份。數萬名印度部隊被部署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附近,因為該地區遭到暴力抗議活動的打擊。
  • 印官員發表對穆斯林侮辱性言論 莫迪拒絕將其開除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崔雲】據美聯社12月5日報導,近日一名印度政府官員發表的對穆斯林的侮辱性言論引起了民眾強烈不滿,該官員遭到廣泛譴責,印度議會也因此關門4天。據悉,印度反對黨議員以及部分民眾紛紛要求該名議員被驅逐出議會,並稱其言論已經違反了印度的世俗憲法。
  • 緬甸若開邦宗教族群衝突再起 爆發血腥騷亂數百人傷亡
    一名在騷亂中受傷的男子正在接受治療今年6月,緬甸若開邦爆發嚴重騷亂,導致100多人傷亡,2230多間房屋被燒, 6萬多名當地居民無家可歸據美國媒體10月25日報導,緬甸若開邦過去幾日發生騷亂,目前已造成至少56人死亡,64人受傷。
  • 騷亂升級,印度警方攻入國立伊斯蘭大學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 一紙備受爭議的「公民身份修正法案」(CAB),讓印度連日來陷入大規模示威和暴力騷亂中,近日抗議的「戰場」來到了新德裡的國立伊斯蘭大學。 綜合「今日俄羅斯」(RT)和《印度時報》16日報導,由於昨天(15日)在國立伊斯蘭大學附近發生的暴力騷亂,印度警方於當天晚些時候攻入大學校園,並拘捕了約50名學生。
  • 印度騷亂走向失控,新德裡街頭宛如戰場,美歐釜底抽薪激怒莫迪
    前不久,印度國內爆發了一起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參與者大多都是印度農民,從報導中可以得知,印度很多工廠已經處於停業狀態,工廠無法正常運轉後,工人們自然也無法上班了。失業的工人們自發走上街頭,果斷加入了印度農民抗議的隊伍中,短短一夜,印度首都新德裡就擠滿了人,局勢一度面臨失控。
  • 從莫迪大勝連任的政治招數看印度的社會變化| 全球觀察
    2014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贏下了下院542席中的282席,加上盟友贏下的席位為336席。而在2019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贏下了超半數的297席,其領導的印度民主聯盟共計贏下342席。莫迪還在五年前許諾了綠色的「智慧城市」願景、還要淨化恆河,但是,印度依然是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些承諾早已被許多人所遺忘。在這次選舉中,莫迪早先用來攻擊印度國大黨的經濟議題反而讓給了印度國大黨,然後將其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觀點明確表達了出來。在印度人民黨的社交媒體中,反穆斯林的言論也很常見。
  • 全球觀察丨從莫迪大勝連任的政治招數看印度的社會變化
    據《衛報》報導,5月23日,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在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連任印度總理一職。莫迪發推特感謝支持者,他稱,「我們將打造一個強大而且具有包容性的國家,印度再次贏了。」2014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贏下了下院542席中的282席,加上盟友贏下的席位為336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