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人生逆風翻盤

2021-01-09 夢莜記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

《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在《易經》的智慧中,有這樣5個道理,如果能領悟,最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會最好命。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出自《易經繫辭上》。

把"自"放在"天"的前面,就在告訴我們:「自己先努力,上天就會依照自然規律保護我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天助自助者"。

行天道,按照自然律走的人,從來不需要求神拜佛,如果自己不好好努力,求神拜佛就能心想事成,那也就沒有天道了。

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長的人類歷史進程中無數人的經驗所證實。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按照自然規律去為人做事,這樣老天就自會保佑你。

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人生的規律原本就是自作自受,自己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起完全的責任,承擔所有的後果。

老子也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一個人有道德,老天就跟他在一起,照顧他,幫助他,自然大吉大利。

厚德載物

《易經》裡講:厚德載物。

一個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擁有他的財富與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一個人如果不修德行,哪怕是一時走遠,也終將失去自己所擁有的。

如果我們把厚德載物反過來看,思是說當一人沒有德行甚至很缺德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當一個德行很差的時候:如果有壞的事物降臨在他身上的時候,恐怕會因自己的不厚重而承受不了忽如其來的壓力,會把自己壓垮從而轉化為為「禍患」;

如果有好的事物降臨在他身上的時候,也會承受不起忽如其來的「福氣」,「無福」之人也許就是這樣子的吧!

受人之辱,不動於色

人都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生活中很多人受不了對方的言語不敬,稍有不悅就立刻翻臉,一把嗔火燒了自己的前程。

蘇東坡曾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大,而其志甚遠也」。吞得下委屈,才能有大的格局。一個人遇到一點冒犯,就要起身和人爭鬥,不是真正的勇敢。

蘇軾被貶黃州,曾在鬧市遊玩,有個醉漢一身酒氣出來撞倒了他。然後罵罵咧咧地離開了。蘇軾卻不惱怒,反而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一個人一旦太拿自己當回事,就容易出問題。

別人的冒犯,沒必要計較,懂得低頭,才是明智。

低頭不是懦弱,而是一種豁達和寬厚。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易經》的最高指導原則,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多做好事,積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有充裕的喜慶;常做壞事積累惡行的人家,一定會留禍殃給後代子孫。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出自《易經·繫辭下》,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易經》中有一個革卦,告訴我們,當東西用久了,當事情演變得越來越差,當人越走越歪時,就要革新求變,在變通中求發展精進。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境, 遇到壓力, 有些人在壓力面前喊苦叫屈, 抱怨牢騷, 可他們喊破喉嚨也無能為力, 最終被壓垮了, 失敗了;有些人遇到困境和壓力時, 卻能化險為夷,將困難轉化為動力, 讓事情順利進行下去。

所以,任何人都要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尋求新的發展,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易經》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人們的影響都很大。

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是這本經典著作,被稱為帝王之書,是很多歷史知名人物的必讀書。

孔子曾說,讀懂《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的智慧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馮友蘭曾說,「《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馬雲更是將《易經》中的太極八卦的智慧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成就了當今的阿里巴巴。

這本書能傳承千年而不衰,可見真是一本奇書。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老哥我讀的是這本原文譯文對照版《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人生,那麼人生又有何難?

為了讓更多人領悟《易經》的智慧,將以圖解的形式,結合現實生活場景,希望讓你成為大智慧、大格局、活得更明白的人!

身邊很多朋友想要讀《易經》,但是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讀不懂,有這樣煩惱的朋友們,可以讀一讀這一本《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智慧,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這本原文譯文版《易經》才50塊錢,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可逆風翻盤《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在《易經》的智慧中,有這樣5個道理,如果能領悟,最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會最好命。
  •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更易逆襲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領悟這5個道理,讓人生越來越順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易經洩露不可違背的6條天規,人在做天在看,越早知道越能受益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
  • 《易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懂得這5個道理,可以扭轉命運
    《易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懂得這5個道理,可以扭轉命運《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奇書,說它一本不平凡的書,因為裡面包含了無盡的智慧,包括一個人的一生,基本上已經對人生有了透徹的解釋!《易經》歷經三代,伏羲發明了八卦,並由周文王進一步補充,最終傳到孔子。然而孔子並沒有修改,可以說他沒有修改一個字,而是寫了很多解釋。很多人停留在八卦和為易經佔卜,其實這只是最淺層的理解。《易經》是中國哲學智慧的源泉,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六十四個卦象揭示了宇宙萬物發展的規律。《易經》: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學習5個道理,扭轉命運。
  • 《易經》透露:決定家族富裕的,絕不只勤勞,一定謹記這3條天規
    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易經》列為必讀書籍。我國後世的眾多名人也都深受其影響,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每一個人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26歲之前熟讀《易經》。
  • 《易經》:一個家庭,要想日子過得好,謹記3條天規,家和萬事興
    《易經》:一個家庭,要想日子過得好,謹記3條天規,家和萬事興家庭幸福,是人生快樂之源,人人都很嚮往,卻難以得到;許多人很困惑,卻不得其解。有的人把它歸結於命運,仿佛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把控;有的人認為,擁有財富,家庭就能幸福,就去追求財富,財富到手了卻發現幸福依然離自己很遠;也有人認為權勢能讓家庭幸福,就去追求權勢,最後發現權勢加身,幸福卻無影無蹤。
  • 易經提醒男人:一個人的財富,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
    易經提醒男人:一個人的財富,並不是靠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俗話說,勤奮能使你富有。有一定的道理,但一切都是一樣的。另一個概念是在《周易》中解釋的,它揭示了一個家庭的繁榮並不完全取決於三個秘密的辛勤勞動。這是我們以前犯的錯誤嗎?很多人都認為《周易》是一部匯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和智慧的結晶書,它是古代帝王和政要必須學習的書籍。
  • 易經大智慧:若想掌握自己的命運,這2條「天機」不可不知
    後來隨著易經逐漸的普及和應用,才被世人知曉。中國人一提到易經,就會和神秘的佔卜預測聯繫在一起。的確,易經的神奇之處在於能準確地預測未來之事,可以通曉天地間的造化規律。而卜筮也剛好能為人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事實上,每個人的一生,命運都不盡相同,但這僅僅是過程上的不同,但結果卻都是殊途同歸的。
  • 人到中年還是一事無成?兩個「卦象」要懂,人生或許能逆風翻盤
    古代帝王之學《易經》,2000年前問世於監獄,一談起易經,最開始聯想到的則是伏羲八卦,易經的奇妙的地方就源於能藉助卦象來預見未來,把握天地之間的規律性。易經也是咱們人生的指明燈,可以說它把人生的命數都把握清晰了,有一些事不能犯,有一些事一定要去做!《易經》就告訴我們人的命運憑自個把握!
  • 《易經》忠告:一個家庭,謹記3條增福口訣,日子越過越順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希望日子越過越順,但是現實很骨感,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家庭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導致家破人散。一個家庭,如何才能讓日子越過越順?我從"大道之源"《易經》中找到了答案。《易經》告訴我們,要謹記3條增福口訣。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即"變",這是易經的精髓所在。《易經》:"曲成萬物而不遺。"
  • 人生路上有3種人不可為友,看懂易經3條天規,做1個堂堂正正的人
    人生路上就是這樣,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正如易經云:天地萬物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你的人生高度就在於你自身的選擇和氣場。不僅如此,對於一個意志不堅定,缺乏理想和信心的人來說,交友更需謹慎。因為有很多時候,人的人生道路會被身邊人改變。何為運氣?一方面是自己的運氣,一方面就是身邊人帶給你的運氣。
  • 《易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悟透這4個道理,便會擁有好運氣
    很多人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的產物,但事實上《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神經。這些名人之所以會把《易經》作為人生的寶典,是因為書中的內容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人的命畢竟不是全靠天定,《周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周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想富裕,從單純靠勤勞,還要謹記這3條天規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我們完美好的生活做了很大的貢獻,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推進作用。而在中國,人們對後代看的十分重要,因為,他們經常在生命的盡頭或者是有感悟的時候,將這份領悟記錄下來,用自己的經驗給後人帶來一定的啟迪,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人生。
  • 易經:財富僅僅靠勤勞是無法獲取的,牢記這3條天規很重要
    在當代社會,手握財富的人無疑是眾人羨慕的對象。可是,如何用合理的方式獲得財富?很多人在迷茫中走了歪路。而馬雲曾經說過:"職場人都應該讀一讀《易經》,而自己得益於讀的早。"在馬先生看來,顯然《易經》成了指引自己和無數年輕人的一盞明燈。那麼,在《易經》中,是不是蘊含了財富的密碼?
  • 「軟弱之人一生苦」,做到這「2不怕」,或許人生能夠逆風翻盤
    男人要想有一番作為,那直面成敗的起起落落是很常規的,而如果你落魄時,要想從此沉淪十分簡單,可是要想逆風翻盤卻難以。要清楚,當一個男人貧困潦倒的時候,便會發覺連自個的親人都是會瞧不起自個,更無需周圍的朋友了。男人能夠接受一時的嘲笑,但不可以接受長期性的貶低。置身低谷期,要想捲土重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學習一下王陽明大師。
  • 領悟易經3條天規,克服成功路上的3個大忌,終成人中之龍
    易經是一門囊括天地人三才的全息規律學,是我國的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戰勝人生艱難險阻,走上人生康莊大道的武林秘籍。人生要擁抱大成功,大作為,就一定要受到了千般苦,萬般難。從易經的剝極而復的規律中,我們可以看到易經的3條天規,幫我們戰勝奔向成功的3條大忌。
  • 《易經》:人的命運在自己手中,領悟這5個道理,命運大反轉
    《易經》中國的曠世奇書,有上千年的歷史,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譽為"三玄之冠"、"萬經之首"!《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周易》: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
    《周易》: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周易》的人。
  • 鬼谷子:聰明不是耍滑頭,謹記這4條天規,看透人心就是信手拈來
    其中的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他的智慧之深,對於事物來了解的透徹程度,更是讓我們驚為天人。並且他通過自己的方式,教育出了四位傑出的弟子,都是在當時能夠排的上名號的人物。在他們的身上,我們能夠發現,他們對於自身的理解和對於事物的掌握,往往是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東西的。聰明不是耍滑頭,謹記這四條天規,看透人心就是信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