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吹響「集結號」。這個春天,他們戰疫情,勇當保電「逆行軍」;穩經濟,甘當復工復產「硬核君」。
自疫情發生至今,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頂住壓力、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以突出成績譜寫了敢打硬仗的電網衛士精神內涵。
今天,我們試圖從電網「心臟」的檢修者、盡心盡力的「啄木鳥」、劃破長夜的「暖心人」、不眠不休的「最強大腦」這四個人,勾勒出「電網衛士」的抗疫群像。
【群像1】電網「心臟」的檢修者
「姐妹們,來,加油拉一把,放線嘍。」只見90後姑娘丁蔚蔚喊這一嗓子後,身後的幾個姐妹一起加油,把幾十米長的低壓絕緣線送上了線杆。
當天是三八婦女節,丁蔚蔚和姐妹們來不及休息,奮戰在新鄭市新華路城區老舊小區低壓線路改造施工現場。
「今年受疫情影響,原本計劃中的線路改造進度已經逾期,如果不抓緊施工,城區今夏的供電可靠性堪憂。」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精準有序紮實推進復產復工,抓牢疫情防控,抓好工程施工,公司現場組織安全監督人員和黨員服務隊組成安全防控小組,確保此次城區低壓線路改造工程穩妥推進。
90年年輕媽媽丁蔚蔚是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祥和新鄭分公司第四項目分部的職工,常年在電網施工一線工作,能吃苦肯吃苦是她工作的常態。
像丁蔚蔚一樣,當天,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6支電力施工隊伍、100多名施工人員奔赴4個施工點展開該工程項目施工。
電網檢修大軍正奮戰在復工復產一線,3月11日,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對電網「心臟」進行巡視。巡視人員先後來到城後變電站、葦河變電站、暖泉變電站,車站變電站、端灣變電站等處,對變電站的室內及室外變電設備的各個主要組成部分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消缺處理。
當前處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新鄭市各大醫院、企業的運行有賴於安全穩定的電力保障。新鄭市供電公司運維人員縮短巡視周期,加強巡視頻率,確保電網「心臟」的正常運行,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勁動力。
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黨委也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公司上下要牢固樹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保供電就是使命」的思想意識,認真做到「一個牢記、兩個明確、四個確保」,進一步夯實疫情防控責任,抓好復工復產工作。
【群像2】盡心盡力的「啄木鳥」
該公司一方面加強巡視,確保電網「心臟」正常運行;另一方面出臺復工復產企業辦電需求的一系列「硬核措施」。
「該企業生產醫用口罩所使用的無紡布,得趕緊協助他們排查用電隱患,儘快復工復產。」近日,在鄭州豫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先生的引導下,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田立明、調控中心主任張永傑和運維部主任秦志偉以及營銷部秦建林,化身「電力醫生」,對該企業每一臺變壓器、每一條線路進行排查摸底,深挖設備安全隱患,及時發現並整改薄弱環節。
該公司位於新鄭市郭店工業區,近2個小時安全檢測後,多處設備隱患被行業「老炮」揪了出來。
「該企業線路不是專線,還是單電源運行。線路可靠率僅70%,一旦用電量大幅增加,極有可能出現跳閘、短路等停電故障。」張永傑解釋道。
「還有這裡。保安電源T接在主供電源上端,一旦某一處出現故障,將會引發全廠停電重大風險。」「改為雙電源運行後,線路可靠率將提升至92%,就相當於多了一個『充電寶』。」田立明、秦志偉紛紛給出建議。
田立明、張永傑、秦志偉等人現場為鄭州豫力量身定製優化方案:將該企業線路接入方式由單電源運行優化為雙電源運行。
找出問題、定製好優化方案後,張永傑一行對於排查出的安全隱患立即建檔,並填寫統計表,還囑咐該公司儘快改造,有用電需求,可藉助「綠色通道」線上辦理。
「我們一直為新增生產線的供電問題發愁,你們帶著『錦囊妙計』,一來就優化方案,真暖心!」診斷結束,該公司有關負責人為該公司專業骨幹們點讚。
【群像3】劃破長夜的「暖心人」
疫情防控阻擊戰期間,電力工人用自己的專業和服務溫暖著別人,與此同時,他們自己也被群眾溫暖著。
事情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每每想起疫情防控中最難忘的瞬間,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毛園供電所所長李紅傑至今忘不了:風雪中為電力工人亮燈的「暖心人」。
原來,2月6日20:03,新鄭市熱力公司加壓站內部配電室出現故障,造成金城路金隆花園小區和福華街鑫源花園小區等局部停電。
「正值抗擊疫情關鍵時期,老百姓用電耽誤不得!」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搶修工作隊隊長郭耀升一邊給連續6個小時高強度搶修隊員們鼓勁兒,一邊給大家布置新任務。
20點40分,郭耀升帶領搶修人員、車輛、物資進入搶修區域,不料,剛走到大門口,遇見了倆「攔路虎」。小區停電,電動大門打不開;疫情防控期間,搶修區域被小區私家車堵得嚴嚴實實,搶修車輛及物資運不過去。
李紅傑見狀,帶著同事徒手推開了小區大門,其他工作人員有的打挪車電話,有的找物業,有的到小區微信群「找車找人」……
搶修道路剛打通,搶修隊員們又遇到了新挑戰。高空作業,空間狹小,只能放一個應急照明燈,嚴重影響搶修工作進度。
正當大家著急上火時,突然,一道光從天而降,穿過漫天雪花照亮了杆塔上的工作現場。大家抬頭一望,光源來自線杆附近住宅樓的5層住戶,一位居民手持家用應急燈在為搶修隊照明。
「謝謝,謝謝,真及時,太給力了。」這束穿透黑夜的光,把電力工人們照得暖暖的,照得心也敞亮亮的。
近兩個小時,電力工人們扭轉到哪兒,樓上的「打光人」就把燈照到哪兒,一刻也沒熄滅。
此後一個多月,這位風雪夜的「打光人」一直溫暖著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全體職工的心,大家每每想到搶修現場的那道光,心中便萌發一個信念:只要我們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阻擊戰。
【群像4】不眠不休的「最強大腦」
如果說電網是輸送能量的血脈,那麼電網調度系統就是指揮這血脈有序搏動的「最強大腦」。
抗疫期間,調度班的趙瑞瀅和趙明兄弟倆的愛人都在醫院工作,需要隔離。他們也衝鋒在前,堅守崗位,狠心將年幼的孩子託付給家中老人照顧。
調度員王銀莉住進了辦公大樓。家與單位近在咫尺,但也很多天沒有回家了。
「如果有需要,我可隨時補位。」面對疫情,這是孫超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每天凌晨,伴隨著窗外呼嘯的北風,調度值班大廳內燈火通明,調度員們戴著口罩認真監控著負荷變化,為醫院、政府、防疫用品生產廠家等疫情重點防護單位平穩用電保駕護航。
確保所有線路正常供電後,他們才揉揉睏倦的眼睛,用一碗泡麵加火腿結束通宵的值班。
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湧現出一批令群眾稱讚的黨員幹部隊伍。
3月5日,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開展了以「同心戰疫 電亮萬家」為主題的學雷鋒志願服務者活動,志願者們下沉社區、鄉村,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月1日,龍湖供電所黨員服務隊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保供電的同時,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春耕生產用電需求,為用戶春耕灌溉提供強有力的供電服務保障。
更早些時候,梨河供電所所長王宏軍與電力工人們克服施工條件簡陋、天氣寒冷等不利條件,連夜施工,為京港澳高速口、人民東路新鄭與港區交界處、學院路京港澳高速下站口三處疫情監控卡點保供電。
危急關頭,不計得失。無數鮮活而感人的瞬間,撐起了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電網鐵軍」的抗「疫」群像。
看到媒體對於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電網衛士」群像的戰疫報導,新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趙霞,用剪紙這門傳統手藝,對該公司在本次戰「疫」中湧現出的無數動人瞬間進行再現,將戰「疫」一隅濃縮於咫尺方寸之間。
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國網新鄭市供電公司黨委領導班子帶領下,黨員幹部職工敢於「亮劍」,勇於擔當,在戰「疫」和復產兩場硬仗中歷練,壯了筋骨、長了才幹。電網「心臟」的修復者、盡心盡力的「啄木鳥」、劃破長夜的「暖心人」、不眠不休的「最強大腦」——這四個人與國網新鄭市電力公司「疫」路同行。
正如該公司一位共產黨員所說:經此一「疫」,從群眾中汲取了太多的力量和感動,劃破長夜的「暖心人」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責任和擔當,激發了大家幹事創業的「拼勁」,基層一線砥礪初心,關鍵時刻敢挑重擔,爭當保供電「尖兵」,努力在復工復產和精準抗疫兩個「戰場」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齊亞瓊 郭佳慧 通訊員 崔喜軍 白雲 文/圖
編輯:張梓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