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河沿線將有三大城市群,都是誰?鄭州要怎麼建設黃河沿線?
沿黃建設森林帶、修復帶、溼地帶、文化帶、休閒帶、生態多樣性保護帶;建設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和主城區歷史文化展示中心,以此為依託,打造鄭汴洛「三座城、三百裡、三千年」世界級文化旅遊帶。
鄭州市連霍高速以北沿黃區域的1200平方公裡區域,將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的重點區域。11月1日,中原區域經濟50人論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在鄭州召開,河南省副省長、鄭州市市長王新偉介紹了鄭州市實施的與黃河國家戰略相關的七項工程。與會專家也各抒己見,為黃河流域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落實黃河國家戰略鄭州市將實施七大工程
鄭州如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呢?河南省副省長、鄭州市市長王新偉說,鄭州市明確了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分別是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和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鄭州規劃建設的核心示範區總範圍為鄭州市全域7446平方公裡,重點區域為連霍高速以北沿黃區域的1200平方公裡,起步區為黃河桃花峪段至花園口段210平方公裡。
一是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面推進黃河沿岸生態綜合治理,建設森林帶、修復帶、溼地帶、文化帶、休閒帶、生態多樣性保護帶。同時,紮實開展河湖「清四亂」等專項治理,確保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二是防洪安全治理提升工程,堅持「防、治、管」相統一,協同推進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河道整治,加快「堤(岸)、疏、蓄、滯」綜合治理。謀劃建設桃花峪水庫,高標準建設防護堤,推進灘區居民遷建小區建設。
三是優化水資源配置工程。一方面推進西水東引工程建設,一方面推進新鄭觀音寺調蓄工程建設,構建以水潤城、人水共生的治水興水格局,以水資源高效利用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工程,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打造「一廊、兩翼、四區、多點」的格局。「一廊」是黃河科創走廊,「兩翼」是高新區和鄭東新區科創兩翼,「四區」是四個開發區產業技術創新轉化中心,「多點」是32個核心板塊創新平臺。鄭州將打造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製造2個5000億級集群,新材料、鋁及鋁精深加工、現代食品製造3個3000億級集群,智能傳感器、北鬥應用、網絡安全、人工智慧、大數據5個1000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五是對外開放提升工程,深化「四路協同」「五區聯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自貿區鄭州片區為引領,以航空港實驗區為載體,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託,以開放體系為保障。同時,提速機場三期、鄭州南站等重大交通樞紐工程建設,打造國際交通樞紐門戶、對外開放體系高地、參與國際合作高地。
六是黃河文化主地標打造工程,構築「兩帶一心」文旅發展格局。「兩帶」是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一心」是主城區歷史文化展示中心,以此為依託,打造鄭汴洛「三座城、三百裡、三千年」世界級文化旅遊帶。鄭州要打造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中下遊分界線標誌性建築、黃河文化演藝綜合體,同時籌備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全方位講好「黃河故事」。
七是區域協同發展工程,推進「1+4」鄭州大都市圈向更高層級邁進,實現規劃共繪、防洪共抓、生態共保、交通共聯、產業共建、文化共興、服務共享,建立中原城市群聯動發展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市長聯席會議。
觀點|對於鄭州沿黃中心城市建設,專家怎麼看?
範恆山 沿黃中心城市承擔重要職責應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名譽會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範恆山說,改善黃河生態環境的有效舉措是綜合治理,保護和發展黃河流域的根本出路是綠色發展。沿黃中心城市應以「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為指導,固土、治汙、調沙、節水、增綠等一體謀劃,推動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等協調聯動,著力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與此同時,堅持淘汰汙染企業,加強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因地制宜發展潛力產業,全面建立生態化、綠色化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
沿黃中心城市往往是黃河文化的集中承載地,應在系統整理保護的基礎上,積極傳承和弘揚,植根於各種適宜的載體中,對接於新型文化的元素裡,為各類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舉措賦能加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肖金成、苗長虹 未來沿黃地區將形成三大城市群應構建製造業走廊和黃河文化旅遊帶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肖金成說,目前,黃河流域依託鄭州、濟南、西安、太原四個都市形成了四個都市圈,未來還將形成呼和浩特、銀川、蘭州三個都市圈。都市圈和城市圈共同構成城市群,各城市分工合作,結構優化,實現交通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根據分析,黃河流域將形成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苗長虹說,魯豫陝在全國和黃河流域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建議構建西安-洛陽-鄭州-濟南-青島先進位造業走廊和高質量發展軸帶,推進魯豫陝和黃河中下遊城市群一體化協同合作,構建先進位造業走廊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強化西安、洛陽、鄭州、濟南、青島之間的合作互動,融入國家和全球價值鏈。
黃奇帆 鄭州有五大獨特優勢建議打造黃河中遊對外開放增長極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建議河南在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首先將鄭州打造成黃河中遊對外開放增長極。
鄭州五大獨特優勢:一是國家戰略優勢,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中部崛起的領頭羊。二是區位優勢,在中部地區居於龍頭地位。三是產業優勢,已經形成了具有全國甚至全球影響力的電子加工產業鏈集群、航空經濟、跨境電商等。四是交通優勢,空中絲綢之路、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公路網等。五是開放優勢,鄭州自貿區作為內陸開放高地,在對外開放方面已經初見成效。
發揮鄭州的優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把自貿區做好。自貿試驗區的目標就是要探索「六個自由」: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進出從業自由、數據流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