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王樂然:堅守真相,照亮中國夢想

2020-12-18 人民網傳媒

人民網北京7月18日電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記協、北京婦聯和人民網主辦的「中國夢,我的夢」首都女記者演講比賽決賽在人民網演播廳舉行。以下是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王樂然的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來自人民日報社的記者王樂然。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守真相,照亮中國夢想。我想每位同行可能都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中國夢,是56個民族的夢,是13億國人的夢,是5千年文明振興的夢。作為記者,我們該用什麼記錄?該用什麼推動?又該用什麼把它照亮?

今年年初河南省蘭考縣發生袁厲害孤兒院火災事件,我前往採訪,那個時候網上有不少傳言,說袁厲害是有20多套房產的人販子,是靠孤兒謀取私利的騙子,一時間輿論陷入消極。採訪困難重重。我在袁厲害病房外蹲守了6個多小時,幾經周折,終於見到了他本人。我問他,再遇到棄嬰還管不管?他沒說話。低著頭,一個勁兒地掉眼淚。我走訪了袁厲害的幾處孤兒收養點,他做小買賣的鐵皮房,還有擠了一家三代的兩室一廳。袁厲害的經濟實力只能讓孩子們過得湊合,但孩子們跟我說,媽媽好。她的房子大都陰冷潮溼,零亂不堪,散落的兒童用品總讓人心頭一暖。不管好壞,這總是袁厲害給孩子們的一個家。幾天裡,我走訪了幾十位當事人,錄了幾十個小時的音,拍攝了上百兆的視頻,帶著深度調查的資料,我完成了這篇名為《袁厲害:想接孩子回家》的報導。幾天後,袁厲害大兒子給我發來簡訊,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媽這輩子沒被什麼打倒過,就是網上那些話讓她整個人都垮了,謝謝你真實的報導,她說了,再遇到棄嬰還是要管,因為人命比啥都重要」。我們敬愛的老總編範靜宜說過這樣一句話:時代在變,記者的社會責任永遠不能變。堅守真相。

這次採訪經歷讓我真切地意識到,一個被扭曲的真相會壓跨一個堅定的信念,而一個被昭示的真相卻能再次撐起一個脆弱的靈魂,作為記者,堅守真相是道德底線,是職業生命,更是我的夢想。同行們,這個夢想並不孤單,還記得嗎?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為弄清真相,向全國、全世界報導這個事件,範長江毅然涉險前往西安,沿途歷盡艱難險阻,最終發表文章,動蕩之西北大局,像一枚炮彈轟動中國。他說,謠言不是新聞,感想不是新聞,一定是事實。

1966年,穆青冒著嚴寒在蘭考縣一住就是數月,上百裡的山路,和老鄉們徹夜不眠的懇談,幾十本厚厚的採訪資料,這才寫下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至今廣為流傳。他說,新聞是一定要根據事實來寫的,因為真實最有力量。前輩的腳印清晰可見,他們的吶喊振聾發聵,這是新聞人堅守真相,記錄國家復興之路的夢想,這是新聞人堅守真相,書寫民族奮進之路的夢想。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人們頭上的天,腳下的地,乾坤朗朗,人心才清明。真相是社會真相的那口氣、那股力,氣力充足,步伐才穩健。真相是中國夢照進現實的那擅窗,擦乾淨了才看得見奮鬥的方向。

中國夢是什麼?中國夢是國家富強的夢,社會和諧的夢,人民幸福的夢,記者的責任何其重啊,我們的聲音真,傳遞的人民訴求才真,我們的聲音真,表達的社會情緒才真,我們的聲音真,記錄的中國夢實踐之路才真哪。記者又是何其幸運?親眼見證,親身經歷,親手記錄,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中國,告訴世界一個13億人共同的夢想。為了這份責任,為了這份幸運,同行們,讓我們堅守真相,捍衛信仰,為你我、為社會、為未來照亮一個最真、最美的中國夢吧。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誌總編輯一行來訪西影
    11月20日,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誌總編輯謝湘、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採編中心主任龔仕建等一行來訪西影,參觀了西影電影圈子、西影電影藝術體驗中心、西影數碼產品體驗中心、「電影中的一帶一路」經典電影海報展、西影大廈及優選電商等,詳細了解了西影集團的發展歷程及視聽平臺西影視頻的產業發展布局
  • 《環球人物》雜誌簡介
    《環球人物》雜誌簡介  《環球人物》雜誌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是國內第一份具有全球視野的人物類期刊。依託《人民日報》的資源優勢,《環球人物》300餘位國內外記者遍訪全球,追蹤報導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熱點人物,為讀者反映全球時事,解讀人生智慧,揭示成功秘訣。  《環球人物》創刊以來,採訪了600餘位國內外高端和熱點人物,刊發了100餘篇產生轟動效應的文章。
  • 兄弟(中國)與《環球人物》雜誌的淵源
    記得和《環球人物》雜誌的初次接觸是2014年4月,我應《環球人物》總編助理張勉女士的邀約,作為財經人物接受了她的專訪。採訪從下午6點開始,張女士的學識和專業精神讓我非常欽佩,兩個多小時的交流讓我們互相留下深刻的印象。
  • 風雨不改,精彩十年——現代汽車吳雁冰先生祝賀《環球人物》雜誌...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如果您覺得我是在背百家姓,那您就錯了,「趙」說的是總編助理趙洪俊,「李」說的是發行部主任李榮剛,本人姓吳,至於錢孫周鄭到底是誰,那要看你對《環球人物》了解有多少,或許是咱雜誌社的同姓朋友,也可是十年來雜誌報導的專題人物,總之,我所鍾愛的《環球人物》,這十年來介紹的人物絕非百家……我和《環球人物
  • 為什麼王源能當環球人物雜誌三年的專欄說作家?
    說起《環球人物》大家都不陌生,這本雜誌是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是國內發行量最大、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時政類期刊自2006年3月創刊以來《環球人物》秉持「以人物記錄時代」的宗旨,依託國內外強大採編團隊,報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高端人物,突出全球視野,兼顧時效性、權威性、可讀性
  • 買《環球人物》 乘火車遊西藏
    《環球人物》半月刊由人民日報社主辦,是一份以國際、國內新聞熱點和知名人物為主要報導內容的期刊。依託人民日報的品牌優勢和採編資源,《環球人物》300多位國內外記者全方位追蹤報導各領域熱點人物,講述他們背後的故事。
  • 《環球人物》雜誌為王源開設獨家專欄
    王源  2月5日,《環球人物雜誌》官方微博稱:「《環球人物》雜誌為王源開設獨家專欄,講述青春故事。」並且在未來每月16日下旬刊都將看到他的專欄,這也是《環球人物》的首位00後專欄作家,厲害了。  微博截圖  《環球人物雜誌》還表示:「《環球人物》首位00後專欄作家來啦!TFBOYS王源開設獨家專欄「王源說」,講述青春故事!
  • 在有聲中以人物記錄時代 酷我暢聽x《環球人物》新維度洞察人生
    9月8日,有聲《環球人物》音頻節目正式上線酷我暢聽,在有聲中開啟「以人物記錄時代」新浪潮,完成從『』看『』到『』聽『』的新升級,成為國內聽眾期盼已久的又一精品節目。 《環球人物》是國內發行量最大、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時政類期刊,該雜誌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自2003年創刊以來就依託國內外強大採編團隊,報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高端人物,突出全球視野,兼顧時效性、權威性、可讀性
  • 《環球人文地理》雜誌聚焦巴州風光
    3月26日,一名庫爾勒市民在瀏覽2015年1月刊的《環球人文地理》雜誌,了解巴州獨特的樓蘭文化。  2015年一月刊的《環球人文地理》雜誌以《樓蘭樓蘭我愛你》為題,連續用了16個通版強勢介紹了樓蘭文化。  3月27日,記者了解到,《樓蘭樓蘭我愛你》分為「樓蘭古城守護神,大漠荒域的光榮與夢想」、「穿越浩瀚羅布泊,探訪樓蘭千古之謎」、「曾經滄海樓蘭人,大漠黃沙掩不住的足跡」三部分,並配有大量精美而具視覺衝擊力的圖片,生動展現了古老而神秘的樓蘭遺蹟和人文情懷。
  • 中誠信徵信總經理閆文濤榮獲《第二屆環球人物金融科技新銳獎》
    北京2018年1月8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1月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和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聯合主辦的「不忘初心,走向未來」第二屆環球人物金融科技領軍人物榜發布盛典在人民日報社舉行。
  • 鴻光亞瑪榮登《環球人物》為健康生活賦能
    在最新一期的《環球人物》上,中國健康科技領域先驅之一的鴻光亞瑪,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到家庭護理等方方面面,生動詮釋「為健康保駕護航」的品牌理念,把鴻光亞瑪帶來的健康美好生活具象化地呈現出來。從成立之初,廣東鴻光亞瑪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便攜手瀋陽加華亞馬遜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共同掀起「中國空氣負離子療法的第四次浪潮」。
  • 環球雜誌誠邀您參加《環球國際論壇》
    環球雜誌誠邀您參加《環球國際(2009 夏季)論壇》  主題:「危機中的變局:新興國家、新興產業、新興市場」  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關於國際政經新格局的大討論,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各種擺脫危機路徑的探求。
  • 環球人物專訪79歲李敖:沒有言論自由?給了你又怎樣?
    環球人物雜誌:據說您出門隨身帶著小刀?李敖:對,防身用的。環球人物雜誌:之前有人謠傳您死了,聽了介意嗎?李敖:無所謂,我沒任何忌諱。當年母親過世,我沒設靈堂,宋楚瑜來祭拜,我說不必了,若要鞠躬,就對我鞠躬好了。馬克·吐溫生前有人傳說他死了,記者們問他,他說關於這個消息,顯然是誇大其詞(笑)。
  • 環球人物
    以父親森泰吉郎創造的森大廈集團為基礎,兄弟倆森稔和森章在全球擁有共300多座建築,曾被《時代》雜誌稱為「擁有亞洲的家族」。更讓人驚嘆的是,森泰吉郎去世後,兩兄弟因理念不合早早分家,卻都在業界創造了輝煌。 (原標題:森氏家族,越分家越壯大)漫步在東京、大阪的著名商務區,不難發現許多寫字樓上標著「MT」或「森大廈」的字樣,他們的經營者便是日本森氏家族。
  • 環球人物對話王源之《少年王源的驕傲與煩惱》
    《環球人物》 對話王源 《少年王源的驕傲與煩惱》 2017年4月,《環球人物》兩次對話王源,傾聽少年王源講述成名的煩惱與擔當。
  • 環球人物雜誌專訪:王一博孤勇專注,純粹淡定,不被世界改變
    王一博周日還蹲在田間地埂小可憐兒似地剝韭菜,過了一天就西裝革履地接受環球人物採訪,感覺一夜就長大了,變得愈加成熟穩重。活得通透、純粹的王一博,任何時候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傳遞正能量。環球人物第435期|王一博的純粹法則:環球人物雜誌採訪,形容王一博用了一個詞「孤勇」,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他以前說「既然選擇了摩託車,就默認了它可以傷害你」,這份豁達開朗,天地遼闊,灑脫寫意,真的是又孤獨又勇敢。
  • 張小娟成為2019第23期《中國青年》雜誌封面人物
    張小娟成為2019第23期《中國青年》雜誌封面人物 2020-01-06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本時政新聞類雜誌 國內大事小事讓你無所不知
    2、   《環球人物》雜誌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是國內第一份具有全球視野的人物類期刊依託《人民日報》的資源優勢,《環球人物》300餘位國內外記者遍訪全球,追蹤報導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熱點人物,為讀者反映全球時事,解讀人生智慧,揭示成功秘訣。
  • 《環球時報》一男三女事件急速發酵,吃瓜群眾拭目以待盼真相
    胡錫進1997年10月,胡錫進從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編輯轉任《環球時報》副總編輯;2005年9月起至今任《環球時報》總編輯。《環球時報》不是地方小報,更不是八卦報紙,它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正廳局級大報、黨報,是黨的喉舌。作為總編輯的胡錫進,理所當然官職已至正廳。
  • 《中華蕭氏》雜誌、《環球蕭氏》雜誌、網媒平臺組建方案
    為做好蕭氏文化宣傳工作,經《中華蕭氏文化大系》編委會籌備組充分醞釀,決定創辦《中華蕭氏》、《環球蕭氏》兩本雜誌及對應網媒平臺,以滿足平時的對外宣傳。一、辦刊目的蕭氏宗親會至今尚無一份規範性刊物,難以為族人發聲,特別是在當前追尋中國夢之際,更應張揚正能量,喚起族人奮進向前,共奔美好未來。辦建刊物,旨在建立自己的宣傳平臺;正面引導、激濁揚清;促進統一,讓宗親會名正言順,弘揚蕭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