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習俗非常講究,雖然老一輩沒有多少文化,但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人生閱歷,卻一直豐富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很多民間俗語不僅具有獨特寓意,而且也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至今都遵從這些傳統和習俗。
這句俗語說出了民間辦白事的習俗,過去如果有老人過世了,在民間就會稱之為喜喪,所以就會放鞭炮通知鄉親們,隨後準備辦理喪葬事情。
辦喪事的時候要在家門口設靈堂,棺材要停留幾天才能下葬,方便外地的親戚朋友前來弔唁。
死者如果在這個家族中有一定地位,那麼喪葬就會辦理的比較隆重。
由於農村都是小門小戶,事宜也需要更大的場地。所以有的家庭就會和鄰居商量,借用屋子擺放花圈、紙錢之類的物品,當然大多數鄰居都不會拒絕,希望自己也能夠獻出微薄之力。
古代人都比較樸實,鄰裡之間互相幫助也是尋常之事。
所以當鄰居缺少場地辦理喪葬事的時候,也會很高興的提供房間或者院子,幫助鄰居們完成這場喪葬儀式。畢竟這種需求也不是經常出現,鄰居關係比較好,偶爾獻出一份愛心也是應該的。
民間很多習俗都是經過幾代的傳承,逐漸演變成的民俗禮儀。雖然辦喪事會讓人心裡忌諱,只要不將棺材停留在別人家房間裡,就不會引起主人家的不快。
相反,人們卻不喜歡將房子借給他人辦喜事或生孩子。
這裡面其實有很多說道,並且這些說道也很靈驗。
在農村,很多人願意獻出一兩間屋子,借給左鄰右舍辦喪事。但如果鄰居辦喜事或者生孩子,卻不願意將自己的房子借出去。
因為小夫妻新婚燕爾,新婚之夜在自家房裡過,難免會讓主人家感覺不舒服,心裡也會覺得反感。
婚事雖然能讓大家都高興,但由於婚禮過程中的吃喝用具,難免會造成滿地狼藉。小夫妻佔用他人的房間舉行婚禮,婚宴結束就去外地旅行,將婚宴留下一堆爛攤子甩給親戚朋友,這種事也會讓人心裡不暢快。
生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產房是汙穢之地,整個生產過程也被認為是不乾淨的。
雖然生產是新的生命開始,但是很多農村家庭都比較迷信,認為新的生命是靈魂的生死輪迴,生產之前也可能會撞到鬼魂投胎,所以人們不願意借房子給產婦生產。
結婚生子雖然是喜慶的事情,但是由於各種禮儀習俗等原因,人們都不願意將房子騰出來,讓給人們辦喜事。
這既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想法,又表明了老百姓保守、淳樸的一面,所以這些俗語在民間仍然站得住腳。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並非純粹屬於迷信思想,只是人們心中對某一種事情看法不同。
隨著現在科學的發展,為了傳統的保守觀念。比如在嶽父嶽母家做客的時候,夫妻睡在同一張床上,已經沒有太多的禁忌。
民間俗語代表著某一段時間的民間文化,大多數都是在老百姓之間流傳,從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傳統。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革之後,很多不適應現代發展的俗語文化,已經逐漸被取代,所以對古代舊的傳統習俗,要有選擇的繼承和發展。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並非具有迷信色彩。只是人們對某一件事情缺乏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