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潛心之作

2020-12-19 中國社會科學網
探討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潛心之作

2018年05月08日 07: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景源

字號

內容摘要:2016年 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這極大增強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與理論建設的理論自覺。從西方政治哲學史上看,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可以劃歸到歷史的與進化的政治哲學範疇之中,馬克思在政治哲學方法論上的重要貢獻,就在於用歷史的方法將社會與政治緊密聯結在一起。對於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來說,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性在於,它具有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意義,能夠幫助人們重新釐清歷史、政治、社會、經濟等不同層次的關係,最終使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能夠用社會與政治取代在其誕生之前曾經一統天下的政治與宗教。

關鍵詞: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學科

作者簡介: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這極大增強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與理論建設的理論自覺。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是由馬克思所開創的人類政治哲學史上的重大政治哲學理論體系,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思想指南。馬克思的政治哲學思想作為關注重點加以深入探討,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學科建設與理論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使之日益完善的基本研究保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陽英研究員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西方政治哲學發展史,其研究成果《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探析》入選2017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該書全面系統地探討了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推進歷史、形態變遷與理論價值,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長期缺乏系統性研究的理論空白,這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整體的學科建設和理論建設是有所裨益的。《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探析》著力突破唯物史觀的研究框架限制,從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自身的發展、延續與價值等多方面,以總體性思維來探討其內在本質,是目前國內較為成熟之作,也是作者多年的潛心之作。

  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自19世紀中葉創立至今,已經長達一個多世紀,其間的思想發展總體上是無間斷的,這是人類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蹟。因此,針對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該書採用歷史主義方法進行長時段的歷史分析與研究。從馬克思的政治哲學思想出發,又不拘泥於馬克思,而是以馬克思及其後繼者的思想發展為線索,釐清思想發展脈絡與走向,用歷史與思想的發展來講明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歷史價值與理論價值。

  馬克思先後就讀于波恩大學與柏林大學法律系,因此,緊緊圍繞法來展開政治思考,是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不容忽視的特點,而這也成為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發展的邏輯起點。正是從法入手,馬克思逐步揭開市民社會、經濟基礎及階級與政治之間的內在聯繫,最終認識到資本對於現代政治的重大意義。從思想發展的歷史脈絡看,建立新的資本主義政治認識體系是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落腳點,也是政治哲學思想中最具創新性的內容。從一般意義上看,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可被視為唯物史觀的重要體現,從中既可以看到馬克思對於唯物史觀所提倡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原則的始終堅持,也可以看到他對於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動力這一重要看法的大力強調。但是,通過歷史主義分析方法,則可以進一步看到,強調資本對於現代政治的重大意義,是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最終落腳點。

  通過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並撰寫《資本論》,馬克思完成了關於資本主義新的政治認識體系的理論建構,成為資本主義的堅定反對者和共產主義的大力倡導者。「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建構完成的新的資本主義政治認識體系的代名詞。可以說,深入揭示資本與資本主義的政治本質,是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另一層面上的本質特徵,也是重要的思想落腳點。

  從西方政治哲學史上看,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可以劃歸到歷史的與進化的政治哲學範疇之中,馬克思在政治哲學方法論上的重要貢獻,就在於用歷史的方法將社會與政治緊密聯結在一起。通過創立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將唯心主義徹底從唯物主義領域趕了出去。對於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來說,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性在於,它具有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意義,能夠幫助人們重新釐清歷史、政治、社會、經濟等不同層次的關係,最終使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能夠用社會與政治取代在其誕生之前曾經一統天下的政治與宗教。

作者簡介

姓名:李景源 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職務:文史哲學部副主任 職稱:學部委員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何以在激進民主主義上逗留?——再現馬克思《德法年鑑》時期的政治哲學思想
    這些作品的主題是政治批判,內容是對黑格爾法哲學與國家哲學的批判。但學界對此的研究相對不足。已有的研究大都認為,馬克思從費爾巴哈式的舊唯物主義向新唯物主義以及唯物史觀的轉變似乎是在1845年「突然」完成的,而1843年的激進民主主義思想則只是一種過渡性且迅速滑過的短暫停留,並且還局限於費爾巴哈水準。但筆者的研究表明,1843年青年馬克思在激進民主主義思想上作的是一次著意的逗留。
  • 阿倫特對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四個根本性誤解
    阿倫特雖然積極開顯了馬克思的政治哲學,但也在根本上誤解了馬克思的政治哲學。阿倫特的誤解主要體現為四點:一是認為馬克思的政治哲學存在無法彌合的邏輯和思想矛盾,二是認為馬克思對勞動的讚頌從根本上違背了自由原則,三是認為馬克思應當為20世紀的極權主義負責任,四是認為馬克思「實現哲學」的思想終結了政治哲學的傳統。
  • 周凡、牛世璇|走向一種批判的政治哲學 ——論米格勒·阿班樞對馬克思早期民主思想的解讀
    「在真正的民主制下,政治國家消失了。」阿班樞圍繞這句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對民主制的神秘表述,從馬克思與黑格爾、赫斯和斯賓諾莎思想間的關係展開,總結了早期馬克思思想中「真正的民主」的四個特徵,並就回歸過程中防止人民政治異化的問題,引入民主的時間性概念,具體分析了馬克思「真正的民主」思想對於現代具體民主實踐的開放性啟示。
  • 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系統性問題
    摘要:《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的核心哲學思想是用勞動實踐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本身的歷史發展的唯物史觀,此外包含了作為這一歷史觀理論前提的從實踐活動看世界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運用這一歷史觀對人的本質及其歷史發展機制、對各種思想理論的產生、對社會發展及其規律和歷史發展的價值取向等問題的說明,還包含了馬克思對他的哲學思想與唯心主義、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本質區別的揭示
  • 馬克思哲學思想中的批判性之維-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詞——「批判」。無論是早年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還是後來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都把理論的鋒芒指向所生活的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思想觀念。
  • 人民意志:馬克思法哲學的思想特質
    有論者提出「馬克思的法哲學理論確實沒有留下什麼」。這樣的斷言對馬克思法哲學的基本特質顯然是外在的。馬克思法哲學的基本立場、基本方法和基本觀點等方面所表現的人民性核心內涵,對於21世紀馬克思主義有關制度建設的思想依然具有當代價值。
  • 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法哲學辯證法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在馬克思逝世之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其對馬克思法哲學辯證法的繼承和發展。恩格斯晚年的法哲學辯證法思想十分豐富,特別是關於法的決定作用和反作用、法的發展的過程性和終結性、法的運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法的產生的「個別意志」和「總的合力」等法哲學辯證法思想,成了恩格斯晚年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力作和「絕唱」。
  • 會議|《資本論》的政治哲學思想與當代世界的未來
    為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進一步深化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背後的政治哲學內涵,12月22至23日,由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舉辦的「《資本論》的政治哲學思想與當代世界的未來」學術研討會圓滿落下帷幕。
  • 【文萃】論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唯物史觀基礎
    與此相反,馬克思政治哲學的決定性根基不是觀念世界之任何一部或全部,而是社會—歷史的現實。  一  長久以來,以「正義」「自由」「公平」等觀念的裝備來構造政治哲學,來開展出對現存世界之激進(或不那麼激進)批判的代表人物不計其數。
  • 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構建了思想與世界的真實聯繫
    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是從批判唯心主義哲學開始的,正因為如此,馬克思的哲學革命也常常被視為一種對形上學的顛覆。這沒有錯,但僅僅局限於形上學思想方式的批判是不夠的。從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這是馬克思一以貫之的主張。
  • 「政治國家」與「物質國家」的辯證法 ——馬克思政治哲學範式的發生學考察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學術基礎和學理本原肯定是馬克思本人的政治哲學,而馬克思的政治哲學發生於何時、何處,其發生時的基本問題為何、獨到性何在、跟他的後續理論是何關係,都是未解的難題。本文擬對馬克思的政治哲學範式作一發生學考察。首先要明確的是一個預設:僅有某種政治哲學觀點,還談不上有政治哲學;必須生成了對政治現象有解釋功能的理論模型,才算得上有政治哲學。
  • 準確把握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關係
    論壇以「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為主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以及《哲學研究》《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江海學刊》等學術期刊約100位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德國社會政治哲學」「馬克思與現當代德國哲學」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 仰海峰:馬克思《哲學的貧困》中的歷史性思想
    編者按:在馬克思從生產邏輯到資本邏輯的思想轉變中,歷史性思想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哲學的貧困》與《致安年柯夫的信》則是這一思想形成中的重要節點。與蒲魯東等將資本主義社會看作自然社會不同,馬克思強調這一社會是一種歷史的存在,建立在這一社會基礎上的思想觀念同樣是一種歷史的存在。
  • 「原子論」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起源的影響
    編者按  馬克思思想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只有放在西方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革中才能獲得準確的把握和公正的評判深入探討與馬克思思想的誕生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具體事件和問題,有助於我們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對西方傳統的傳承與超越,進而彰顯馬克思思想的不朽價值。本版特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  「原子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哲學形態,也是觀照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
  • 南哲思享|張亮:英美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興起的學術史拾遺
    英美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興起的學術史拾遺馬克思政治哲學是當前國內學界頗有影響的一個研究課題,吸引了來自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政治思想史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參與其中。不過,我們必須看到,就其起源和特徵而言,這是一個英美馬克思主義哲學課題。為什麼這樣說呢?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近來,關於馬克思哲學闡釋中的康德、黑格爾兩種傾向之爭,使得德國古典哲學傳統再次復歸馬克思哲學研究的視野。我們面對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面對其與馬克思哲學的思想史淵源,無疑要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去釐清或探尋馬克思哲學的哲學之基和根本性質,因為馬克思哲學在哲學史中的超越性不是橫空出世抑或懸置的。必須看到,恰恰是脫胎於德國古典哲學的馬克思哲學,以完全不同的現實路向終止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辨路向。
  • 深入討論「馬克思的貨幣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南方網訊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和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聯合主辦的「全國貨幣哲學高級研討會」,前不久在上海召開。來自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界的70餘名專家學者,對馬克思的貨幣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討論。
  • 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研究的新成果
    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作品、中國人民大學宋希仁教授所著《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3月版)一書,集幾十年學習和研究之所成,對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理論闡發,內容厚實,多有新意,是一本經過深入思考、兼顧實用的學術著作。
  • 馬克思在何種意義上開創了政治哲學的傳統(2)
    僅就這一點而言,馬克思政治哲學似乎與西方主流政治哲學並無實質性分歧,故此相對於後者,前者似乎也難以構成一種新的「傳統」。但我們要立即指出,對於這些在現代社會中凸顯出來的價值和論題,馬克思是在一個與西方主流政治哲學完全不同的理論結構中,通過完全不同於後者的方式來進行論證的。具體言之,西方主流政治哲學普遍遵從的是一種自然論證的理論思路,而馬克思政治哲學遵從的則是一種社會論證的理論思路。
  • 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方法論的批判
    馬克思首次討論《臨時綱要》、說它太多自然而太少政治的那封信,就是1843年3月寫給盧格的,而盧格的回信表明他們對費爾巴哈局限性的看法一致,都贊成把費爾巴哈的方法論擴展到政法研究。實際上,盧格1842年8月發表於《德國年鑑》的《黑格爾法哲學與我們時代的政治》,早就先於馬克思邁出這一步,並成為馬克思反思黑格爾法哲學方法論的重要智識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