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俄羅斯體驗與光頭黨「鬥爭」(圖)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面對惡劣的安全環境,在俄的中國留學生正開始相互配合,共同加強自我安全防護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11月19日晚23點,聖彼得堡市喀山街,在俄羅斯國立赫爾岑師範大學四年級就讀的中國學生劉楊正欲返回宿舍,突然幾名不明身份者直奔他而來,一頓拳打腳踢後,兇手揚長而去。

  無獨有偶,僅僅隔了1天,一名摩洛哥留學生在該市涅瓦大街上遭遇了同樣的「洗禮」。聖彼得堡,這座有著「北方威尼斯」之稱的美麗城市,向來到這裡的外國人露出了「猙獰」的一面。

  由於聖彼得堡與莫斯科、沃羅涅什等城市一樣,擁有盛產光頭黨成員的「名聲」。因此,在警方還在對上述兩個案子調查期間,很多媒體就直接把矛頭指向了臭名昭著的聖彼得堡光頭黨。而近年來,不僅是聖比得堡,在俄羅斯的很多地方,外國留學生幾乎都飽嘗安全威脅之苦。

  留學生頻成襲擊目標

  光頭黨是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極端組織,他們向來打著「俄羅斯是俄羅斯人的俄羅斯」的排外口號,自成立以來,犯下了無數對外國人頻下黑手的罪行。

  由於很多光頭黨成員都是在校中學高年級學生和大學生,因此,在作息時間上與其有著太多相同之處的外國留學生,就非常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僅在2006年經媒體報導的外國留學生遇襲案,受害者來源就遍布印度、秘魯、摩洛哥、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等近數個國家和地區。

  留學生的生活大多有一定的規律,這就為光頭黨在同一地點頻繁作案提供了機會。比如今年1月5日,一名男性中國留學生在聖彼得堡遭遇光頭黨襲擊的位置,正是去年聖誕夜被光頭黨打死的喀麥隆留學生坎海姆·萊昂的遇難之地。

  中國留學生艱難自保

  在中國留學生聚集的俄羅斯留學生論壇,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過來人」認認真真地寫下了自己總結出來的《30點提醒》。

  這個內容從日常生活到如何學習甚至還包括「必須熱愛祖國」等方面的「注意事項」中,第11條赫然寫著:出門小心,夏天不要去人多並且雜的廣場或者花園,冬天天黑比較早,儘快回家,不要在外逗留超過晚上10點。

  「我們只能採用這樣的方式相互提醒。」在莫斯科留學的23歲中國學生張宏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幾乎每一個新來的中國留學生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尋找信息,接受有關安全問題的告誡。

  一位莫大年輕的中國留學生對記者說出這樣的忠告:在地鐵站候車時,一定要背靠柱子站著,也就是說,身後一定要有支撐物,否則就會面臨可能被身後不明身份者推下站臺的危險。而且,據這位同行透露,在莫大發生了爆炸之後,大學生們已和專門的保安人員一起組成了巡邏隊,對宿舍的所有樓層實行24小時巡邏。

  俄政府治理任重道遠

  「可能國內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在俄羅斯,一張亞洲人的面孔很容易招來大禍。」來自中國河北的留學生齊昱對《國際先驅導報》提起自己同學的遭遇充滿了唏噓,「前幾年據說是不打女生的,說是保持『紳士風度』,現在連女生也不能倖免了。」

  而對俄羅斯來說,光頭黨的惡行已給其治安和國際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近年來俄羅斯政府及社會都堅決反對「光頭黨」的不法行徑。但悲劇卻仍在發生:據莫斯科人權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至10月中旬,俄羅斯共發生了40起因種族仇恨引起的殺人案件,有近260人受傷,受害人數最多的是亞塞拜然人、阿富汗人、塔吉克人、猶太人以及中國公民等。

  面對嚴峻的安全形勢,多個中國留學生網絡論壇上悄然流傳著一本《街道反恐怖手冊》。這份據稱是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為在俄羅斯生活的所有中國人寫的小冊子,將光頭黨的作案動機、襲擊手段和如何保護自己都做了異常詳細的說明,文中這樣寫道:「別忘記,我們做這個工作是為了你的安全,但你不用感謝我們。如果你能防禦,能保護自己——那就是對我們來說最好的一種報酬!」(來源: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 郭宣)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聖彼得堡「光頭黨」襲擊中國留學生
    中廣網3月30日消息 俄羅斯聖彼得堡市日前發生了一起毆打中國留學生的惡性事件。3月26日,一群身份不明的人闖入了俄羅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在學校的一條大道上對一名40歲的中國留學生大打出手,被毆打的中國留學生頭部受傷,已被送到當地醫院接受緊急治療。
  • 俄羅斯採訪手記之四:俄羅斯的「光頭黨」現象(圖)
    青年俄羅斯採訪手記之四俄羅斯的「光頭黨」現象劉愛民    俄羅斯的「光頭黨」名氣很大,許多在俄羅斯的外國人,特別是一些亞裔人種、猶太人,許多人都遭遇過「光頭黨」的襲擊,這些新聞在俄羅斯和世界其它新聞媒體中常見報導
  • 俄羅斯"光頭黨"綁架謀殺中國公民 外交部提醒注意
    資料圖:「光頭黨」。     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得到消息,新的「光頭黨」分子的明顯特徵是:身著黑色夾克,頭戴帽子並壓得很低,且不一定剃光頭。這些人一般成群活動,躲在陰暗角落,專門對獨自行走的外國公民進行毆打、搶劫,甚至殺害。
  • 中留俄學生屢遭光頭黨襲擊:揣AK-47防身
    4月7日,在莫斯科做生意的溫州商人楊某收工後,在地鐵口受到十多名17歲左右的「小光頭黨」襲擊,被歹徒打得昏死過去。16日晚,6名中國公民在海參崴市海邊散步時,遭到一群俄光頭黨青年襲擊,2人被毆至重傷。其中一名傷者頭部顱骨斷裂。 2005年3月26日,一群身份不明的人闖入俄羅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在學校的一條大道上對一名40歲的中國留學生大打出手。
  • 毆打中國人的三俄羅斯「光頭黨」被判入獄
    2006-04-11 13:57:43 | 來源:新華網   華聲報阿穆爾消息:4月7日,俄羅斯阿穆爾州法院對
  • 俄羅斯光頭黨日益猖獗 中亞人是主要襲擊對象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俄新網報導,從今年年初至今二個半月內,俄羅斯種族主義光頭黨對外國人的襲擊已造成26人死亡,71人受傷。而從2007年入冬以來則總共有37人遇害。這一消息來自「SOVA」信息分析中心在其網站上公布的一份報告。而「莫斯科回聲」電臺則稱今年以來已經有34人遇害。
  • 俄羅斯光頭黨少年濫殺20名外國人 包括華人(圖)
    15日判決莫斯科一個光頭黨暴力集團的兩名頭目10年有期徒刑,他們被控在過去幾年內殘忍地殺死了20名外國人(包括中國移民),還有另有12人也曾遭謀殺,但僥倖保住性命。警察剛開始表示懷疑,但是在偵探進一步調查之後,警局發現賴諾和斯卡切夫斯基的所言並無誇張,幾名塔吉克斯坦勞工、中國移民和一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西洋棋選手都死在這兩個少年的手下。  賴諾和斯卡切夫斯基已年滿19歲,他們都被判處10年監禁,該幫派中的另外5名成員也被法院判處6至20年監禁。
  • 百餘名外國留學生廈門體驗中國端午節文化
    餐廳廚師向留學生現場傳授包粽子訣竅。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6月5日電 (楊伏山 林嫦娥)位於廈門市的集美大學5日舉辦「粽香心間,情暖集大」端午節文化體驗活動,該校百餘名外國留學生受邀來過節,現場體驗中國傳統端午節文化。
  • 數十名中國留學生身穿和服體驗日本茶道(圖)
    數十名中國留學生身穿和服體驗日本茶道(圖) 數十名中國留學生身穿和服體驗日本茶道(《日本新華僑報》)    數十名中國留學生,在東京奧林匹克紀念青少年綜合中心的櫻花亭,舉辦了瓊花茶會。
  • 留學生體驗活字印刷術
    3月29日,內蒙古師範大學來自韓國、蒙古國的留學生來到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漠文化創意園活字印刷館,體驗選字、排版、上墨、鋪紙、印刷等工序,感受中國古老印刷術的獨特魅力。圖為留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活字印刷作品。
  • 外籍留學生採茶炒茶品茶 體驗中國茶文化
    外籍留學生採茶炒茶品茶 體驗中國茶文化 2019-04-20 21:14: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楊彥宇
  • 中亞留學生體驗茶文化:習慣喝中國茶 喜歡學茶藝(圖)
    圖為茶藝老師給學生們進行茶藝表演展示。 耿丹丹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4日電 (耿丹丹)在柔美的樂曲伴奏下,來自中亞各國的留學生們在茶藝課上觀看茶藝老師專業的茶藝表演,感受茶文化背後隱藏的藝術。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瑪夫杜娜是新疆師範大學的留學生,她告訴記者,自己的中文名字叫美蘭,因為對中國茶文化很感興趣,她每周固定來上學校開設的茶藝課,已經學習了兩個月。圖為茶藝老師教學生們茶藝。 耿丹丹 攝  瑪夫杜娜說:「中國的茶味道有些不一樣,有的茶偏苦,有的茶很好喝,我喜歡學習茶藝,每次上課我的心情都會特別好。」
  •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又一中國留學生解除隔離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又一中國留學生解除隔離
  • 俄羅斯專家奧莉婭:我教留學生做月餅 讓他們了解中國中秋節的文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國慶中秋雙節,生活在中國各地的多國友人,享受假期的同時,對中秋節這個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的內涵有著自己的理解。奧莉婭給留學生們講中秋節文化,和他們一起品嘗月餅(受訪者提供)「我叫奧莉婭,來自俄羅斯奔薩市。現在是甘肅省的外籍專家,做俄語翻譯,研究中國文化。」居住在甘肅蘭州的奧莉婭已經來中國11年了。過中秋,奧莉婭和每一位中國人一樣,離不開「月餅」這一傳統美食。
  • 感受傳統文化傳承 外國留學生馬連道體驗碑拓
    6月23日,外交學院近20名學生們來到北京傳承紫砂藝術館進行茶文化體驗活動。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洗碑、用紙、上水蠟、上拓紙、上墨……6月23日上午,近20名來自於俄羅斯、緬甸、越南等國家的外國留學生,來到北京傳承紫砂藝術館進行茶文化體驗活動。其中碑拓體驗活動等,留學生們很感興趣,上手體驗也是有模有樣,上述步驟一絲不苟。
  •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特色課堂 讓留學生體驗清明節風俗
    上課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70多名留學生,他們幾個人圍坐成一圈,書桌上放的不是筆和本,而是畫筆、顏料、畫布、線軸等。「明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天我們就來體驗一下清明節的傳統民俗文化項目——放風箏。」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教師張餘雷,放緩語速,字正腔圓地介紹這堂課的主要內容。
  • 天津大學留學生「小年夜」體驗中國傳統民俗
    天津大學留學生「小年夜」體驗中國傳統民俗 2020-01-17 23:01:36 身穿旗袍的天津大學碩士生薛雲來自亞美尼亞,她在中國的「小年夜」表演了一段天津快板,贏得了滿場喝彩。1月17日,正值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天津大學校領導與留校學生歡聚一堂,聽相聲、吃餃子、發紅包,給近200名中外師生送來新春祝福,共同迎接農曆庚子年的到來。圖為天津大學學生展示校領導發放的紅包和書籍。
  • 俄羅斯留學生:在來到中國之前,所有道聽途說,都被證為虛妄
    馬克西姆國之為國,是為人民:想必,這是這名俄羅斯留學生來到中國後的最大感受。就像我們為俄羅斯唱起那首《喀秋莎》,來到中國,對於俄羅斯而言,不啻於第二故鄉。這是一名來自於陶裡亞蒂的俄羅斯少年,他在俄羅斯在線新聞網站Lenta.ru刊載了移居中國的故事,最終從土生土長的俄羅斯少年成為了道道地地的「中國人」。他表示,在來到中國之前,所有道聽途說,都被證為虛妄。
  • 在英語角遇見中國傳統文化 留學生和外教感嘆漢服太美(圖)
    本報訊 鍾輝蘭、黎曉梅、江南都市報記者廖濟堂攝影報導:日前,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女子學堂舉辦英語角「宴請」留學生和外教,邀請他們共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大餐」,書法、剪紙、漢服走秀……讓留學生和外教們大開眼界。
  • 課本上學不到的英語詞彙——skinhead 「光頭黨」
    skinhead 「光頭黨」是一個貶義詞,通常指持有這樣觀點年輕白人男性,如果你善於觀察,在新聞報導裡會注意到他們中的許多人喜歡剃光頭。skinhead一詞的起源要追溯到1960年代的英國,由當時兩個著名的社會群體異化而來。20世紀50年代末在英國有這樣一群中產階級青年。他們醉心於時裝、摩託和民族音樂,尤其是利物浦的搖滾樂隊以及黑人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