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狼山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西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 海拔109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蹟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另外,狼山又是全國八小佛教名山之首、「江海第一山」。
觀光指數:★★★
推薦等級:★★★
歷史典故
狼山,是佛教「八小名山」之一。
狼山的廣教寺是一寺兩供奉,既是「西方三聖」之一「大勢至菩薩」的道場,也是「大聖菩薩」的道場。狼山最高峰的支雲塔,塔前有圓通寶殿,供的是大勢至菩薩;塔後則有大聖殿,供奉的是大聖菩薩。
狼山的開山祖師是僧伽(即大聖菩薩),是他在這裡開始奉祭大勢至菩薩。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佔據,大聖菩薩僧伽與白狼精鬥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並無私心的僧伽,在狼山上建寺(現叫廣教寺),為雖與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齊名卻沒有自己道場的大勢至菩薩建了道場。從此這裡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
僧伽是唐代高僧,自言何國人,因以何為姓,相傳是觀音菩薩化身。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遊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南遊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唐中宗尊為國師。宋太宗加封僧伽大師「大聖」諡號,後世尊他為「大聖菩薩」,又稱「泗州大聖」。清同治帝寫賜了「功昭淮海」的匾額於狼山廣教寺中,廣教寺也成了兩位菩薩的共同道場。宋《高僧傳》之《僧伽傳》載有他的事跡。
支雲塔為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的主持智幻大師所建,建此塔是為了紀念僧伽。智幻大師為狼山寺廟的中興大師,紀念智幻大師的幻公塔現在還立在狼山一角。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位於南通城南六公裡處的長江東岸,由軍山、劍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五座山組成,總面積11.27平方公裡。
在遼闊的江海平原上,五山拔地而起,雄峙江邊,山姿秀麗,明朗自然,像五顆綠色的翡翠鑲嵌在揚子江畔,擁有'第一江山'的完美組合,素有'天然水石盆景'之美譽。
狼山風景名勝區自然風光旖旎,人文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區內的狼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文物古蹟眾多,寺廟建築林立,以佛教文化為特色,因靈驗而出名,終年香火旺盛,信眾絡繹不絕;狼山也是中國天主教十二大朝聖地之一,山體北麓建有天主教堂一座,在國際上地位崇高,眾多中外歷史知名人士都有深厚淵源。園藝博覽園依馬鞍山、黃泥山而建,以'山水神韻·江海風'為主題,高度濃縮了南通山水兼備、通江達海的地域特色,為江蘇省園林藝術的精品之作,是觀江景、賞園林的絕佳去處。嗇園是清末狀元、近代民族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的紀念性園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古樹參天,環境幽雅,是南通規模最大的植物觀賞園。軍山相傳是秦始皇當年屯兵之處,故名軍山,山上普陀別院供奉著世界最大的翡翠觀音座像。劍山山脊突出如刃,山麓傾斜有致,猶如一柄臥置的長劍,故名劍山,山上文殊院供奉著文殊菩薩。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的精妙結合,使狼山風景名勝區成為江海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