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區今年可是出了一個英語「小神童」,小李家的妞妞才28個月,在其他同齡寶寶中文都說不利索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超過400的英文詞彙量了。
看到一些常見的物品、人物、場景和動植物的時候就能說出單詞,平常還很喜歡唱英文兒歌。
而且一些簡單的小對話,比如「what’s this?」「who is he?」等簡單的問答她也可以用簡單的單詞、短句來回答,要不是親眼見到妞妞的爸爸、媽媽,我都要懷疑她是不是混血寶寶了。
最近半年孩子因為疫情都「賦閒在家」,同小區的家長都好奇妞妞怎麼學會這麼學會這些單詞和句子的,跟小李打聽過才知道,她沒刻意教妞妞什麼,只是平常很注重這3點。
英語啟蒙從2歲開始更輕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
兒童學語言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強,也就是說一個人學外語的年齡越早,他對這門外語越容易掌握。
而德國兒童教育家沙凡認為:孩子最好從2周歲開始學外語,最遲不得晚於青春發育期。
科學研究表明,2、3歲時兒童舌頭肌肉尚未成熟定型,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詞彙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無法比擬的優勢,學習外語的優勢更明顯。
而妞妞媽媽就是抓住了2歲這個學英語的好時機,又用對了方法,這才培養出英語「小達人」妞妞的。
多聽,創造英語環境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提出:「三歲前的孩子是按自己的大綱在學習的。」,也就是說,想要教3歲前的孩子學東西,不能用教成年人或者學生的方法,而是應該從環境入手,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習得。
學習英語和其他語言是一樣的,都講究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因此,先要讓孩子多聽英語的內容,創造出英語的語言環境。
這半年的時間小李每天都堅持給妞妞播放英文故事、對話、兒歌的音頻,妞妞習慣了之後就會跟著重複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或者兒歌,時間長了英語口語的流利程度和單詞量都有明顯的提升。
親子閱讀英文繪本
另外,小李每天都會抽時間陪妞妞親子閱讀,中英文的都有,妞妞每天跟著媽媽聽故事、認一些繪本上的事物,不管是中文還是英語的表達能力都很好。
小李說自己為妞妞選擇的都是一些單詞、句子很簡單很口語化的繪本,閱讀的時候也不會給妞妞翻譯,完全就是用外國孩子的方式看繪本,通過繪本中的繪畫和故事情節妞妞基本能把新單詞的意思猜出來,這樣單詞量越來越多,而且記得更牢。
現在有一些不常用的單詞,小李讀不準就用繪本上的同步語音、點讀筆之類的方法教妞妞。
結合生活、遊戲多運用英文
最後,小李還說:「學英語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背多少單詞,而是能在生活中用英語。」所以她從來不考妞妞英語單詞的漢語意思,而是通過一些英語問答、小遊戲等方式幫妞妞學會運用英語。
比如在繪本上看到一個恐龍,小李會指著問妞妞:「what is this?」,而且現在妞妞的詞彙量和口語能力越來越好了,小李也開始讓妞妞做小老師,每天教家人學英語幫妞妞鞏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