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在某場拍賣會上,國畫大家李可染先生寫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9個字以253萬元人民幣成交,均價28萬一個字,引起熱議。熱議的焦點是這幅作品值不值這個價。
書法收藏注重作品的「字內功」與「字外功」兩個方面,「字內功」主要涉及作品藝術水準;「字外功」關乎其社會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附加值」。李可染是近現代大畫家,其國畫作品一直是拍場的搶手貨,這無疑也給他的書法增添了附加值。
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落款可知此作寫於己巳年(1989年),正是李可染先生離世那年,屬於其晚年作品,作品通篇給人以沉重凝練、寬博大度之感,極富意態、意趣。
透過李可染先生這幅書法作品的「字內」「字外」,我隱約感受到四種精神:
01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是很勵志的一句話,警示人們要珍惜年華,積極進取。這幅作品雖是「國和先生屬書」,卻也是李可染先生一生的寫照。縱觀李可染先生的一生,他以「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為座右銘,潛心書畫,孜孜以求。「膽」者是敢於突破傳統的陳腐框框,「魂」者是創作具有時代精神的意境。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深感現代中國畫只有面對現實、面向生活,才有發展前途。20世紀50—60年代,他把西畫的素描造型技巧和光影效果融合在傳統水墨的表現語言中,畫作渾厚、富有生活氣息。20世紀70—80年代,他探索的重點是如何把帶有寫生特點的山水畫和更為提煉的傳統表現程式完美地結合。正因為他不斷進取,所以其晚期的山水畫語言精練、概括,風格恢宏、雄渾,開啟了一代新畫風。
李可染《萬山紅遍》
02
李可染先生是齊白石弟子,他把形、光、色、聲等西畫的創作方法融入傳統的筆墨中,使中國畫具有更強的表現力,開創一代山水畫新風,人稱「李家山水」。
他尤喜龔賢、董源、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濤等人的作品,在精心臨摹之時,認真揣摩傳統文人畫的精神、格調與筆墨情趣。之後,他又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從他們的藝術實踐中認真體悟中國畫創作體系與方法特別是筆墨的奧秘。所謂「打出來」,就是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
李可染書法
03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以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1960年,李可染先生提出「採一煉十」的主張,意即採礦是艱辛的,冶煉更加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創造必須兼有採礦工人和冶煉家雙重艱辛和勤奮。
李可染先生獨幅書法作品不多,其書法大多在國畫題跋中。這裡有一組數據,據梅墨生先生編著《中國名畫家全集·李可染·附主要傳世作品目錄》載,李可染先生的書畫作品共有232幅,其中書法作品僅13幅。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傳世書法作品十分稀少珍貴,所以深得眾多收藏者珍愛。
李可染畫作
04
他把自己對祖國的熱愛融入到他的山水畫作中。他在《漫談山水畫》一文中說:「山水畫是對祖國、家鄉的歌頌——『江山如此多嬌』,中國人的『江山』『河山』等詞都是代表祖國的意思。」
其在《談「澄懷觀道」》中也談道:「首先,『山水』二字的含義是什麼?大家通常所說的『江山』就是指國家或國土。保衛江山即保衛祖國,嶽飛在抗金時題字『還我河山』是要收復國土。在海外的華僑看到中國山水畫,就倍感親切,更加思念養育自己的鄉土和祖國。我們畫山水畫也就是為祖國河山樹碑、立傳,這就是山水畫的愛國主義之所在。」
李可染書法
05
作為一名藝術家,如果具有這些精神,並將這些精神灌注到日常創作中,其作品的藝術價值自然不可低估,這就是李可染先生作品的價值所在。
(齊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