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

2020-08-18 光明日報

1986年1月30日,詩人艾青在《詩刊》會議上。張祖道攝

艾青(右)與巴金在交談 資料圖片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年8月出版

【追光文學巨匠·紀念艾青誕辰110周年】

在20世紀中國新詩的地平線上,一個巨大的身影,穿過黎明的風,迎著太陽走過來了。他,就是當代中國有世界影響的大詩人——艾青。

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禮讚光明、禮讚太陽、禮讚人民,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喚。在蒙受屈辱與苦難的日子裡,他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堅信「即使是磷火,還是在燃燒」。在新時期到來之際,他又煥發出詩的青春,以詩人的良知,把親身的經歷,以及自己的反思,凝結為詩的意象,向自己的讀者和時代訴說。

艾青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是當之無愧的詩壇泰鬥。在他長達五十餘年的創作歷程中,有兩個創作的高峰時期,一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新時期。艾青最重要的代表作,都是誕生在這兩個時期。在艾青誕辰110周年之際,回顧他不平凡的一生,重溫他的詩歌創作,我感到他的精神品格特別值得珍惜。

1.以辛勤的詩歌創作,抒發內心燃燒著的博大的愛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艾青寫下的這兩行詩句,正是屈原以來歷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共同心聲:「長太息以掩涕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在艾青眼裡,為眾人仰望的英雄與普通老百姓是統一的。他希望自己永遠和那些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了解他們靈魂的美。信任那些對世界懷有希望、對人懷有夢想的人。正是由於艾青心底充溢著對祖國、人民和大地真摯的愛,他才能不停地鼓蕩起寫詩的衝動,把自己的生命與民族的命運、把自己的情感與人民的情感融於一體,創作了一系列歌詠人民、禮讚大地的詩篇。

比如,寫於1933年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裡,撫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後,/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後,/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後,/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後,/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後,/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後,/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蝨子一顆顆地掐死之後,/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裡,撫摸我。」

大堰河以自己的奶水,也以自己全身心的愛哺育了艾青,艾青則以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對乳母的真摯的愛來讚美這位偉大的母親。這首詩是艾青帶有自傳色彩的心靈告白,是對聖潔母愛的頌歌。詩中流溢著純潔的、無私的愛,這種愛是獻給大堰河的,同時也是獻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的,這表明了詩人的闊達胸懷,也是這首詩的普遍價值之所在。

比如,《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那從林間出現的,/趕著馬車的/你中國的農夫/戴著皮帽/冒著大雪/你要到哪兒去呢?//告訴你/我也是農人的後裔——/由於你們的/刻滿了痛苦的皺紋的臉/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歲月的艱辛。」

1937年的冬天,日寇的鐵蹄踐踏著中國的山河,正像風雪在肆虐著中國的大地。詩人悲憤的情感奔湧而出,把趕著馬車的農夫、蓬頭垢面的少婦、年老的母親等真實的人物形象置於北方冰封的大地上,並與他們親切地對話。而「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反覆地出現,如同一段樂曲的主旋律,給人一種悲愴、迴環的美感。

比如,《手推車》:「在冰雪凝凍的日子/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從這一條路/到那一條路。」

1938年初,艾青有兩個多月的北方之行,看到大好河山滿目瘡痍,人民蒙受深重苦難,他的心在流血。他選取北方常見的景象,運用象徵手法寫出了這首《手推車》。詩人把手推車置於寒冷而貧瘠的北方土地上,它的唯一的、單獨的輪子穿過廣闊的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轍印。詩中明寫的是手推車,暗寫的是推手推車的人。詩人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完成了對北方農民的禮讚。

2.以開放的姿態,打磨自由詩的光芒

艾青畢生渴望自由。他說,「詩與自由,是我們生命的兩種最可寶貴的東西」(《詩與宣傳》)。「詩的聲音,就是自由的聲音;詩的笑,就是自由的笑」(《詩論》)。艾青堪稱是自由的使者,在《向太陽》中,詩人憧憬地寫道,太陽讓他想起博愛、平等和自由。他意識到詩人的職責:「普羅米修斯盜取了火,交給人間;詩人盜取了那些使宙斯震怒的語言」(《詩人論》)。可以看出,艾青是把民族的解放與個人的解放聯繫在一起的,他所發出的對自由的呼喚,體現了他對新詩品質的最深切的理解,也使他詩歌中的自我形象閃耀著人格的光輝。

正是出於對心靈自由的渴望,艾青以自由詩作為自己最主要的寫作形式。在他看來,自由詩是新世界的產物,更能適應激烈動蕩、瞬息萬變的時代。艾青的詩歌不僅在內容上充盈著自由的精神,在形式上也不願受既有格律和程式的拘囿。

他具有開放的眼光,對以惠特曼為代表的自由詩和以凡爾哈倫為代表的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借鑑,使他在意象的選擇、意境的營造等方面表現了極大的獨創性。在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中,他的詩歌作品呈現出一種崇高之美與苦難之美,代表了中國自由詩創作的最高成就。

3.在美學原則上,確認詩歌是真善美之間最好的聯繫

「詩」與「真」的關係,歷來是詩人們高度重視的一個話題。如拜倫所說:「假如詩的本質是謊言,那麼將它扔了吧,或者像柏拉圖所想做的那樣:將它逐出理想國」(《給約翰·墨裡的公開信》)。梁宗岱認為:「真是詩底唯一深固的始基,詩是真底最高與最終的實現」(《〈詩與真〉序》)。艾青對此亦有共識。特別是基於自己的經歷,艾青痛徹感悟到「說真話」的必要。他復出後的第一本詩集《歸來的歌》的自序就叫《詩人必須說真話》。本來,「詩人必須說真話」這一命題,是平凡的真理,對於詩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然而,面對當時到處泛濫的假、大、空詩風,強調詩人必須說真話,就成為詩壇撥亂反正的首要任務。

艾青對詩壇中的那些「跟風」寫作、失去自我的詩人予以尖銳的批評:「『不倒翁』只能當玩具,卻不宜作為做人的樣板」(《艾青詩選自序》)。歸來的艾青,敢於一吐胸中塊壘,他最好的作品,融入了他的人生體驗,融入了他的深刻反思,說的都是真心話。

當然,艾青並不孤立地強調「真」,他主張真善美相統一的美學原則:「真、善、美,是統一在先進人類共同意志裡的三種表現,詩必須是它們之間最好的聯繫」(《詩論》)。艾青富有代表性的詩篇,都實現了對世界認識的「真」,社會功利的「善」與藝術的「美」的統一。

4.通過獨特而堅實的意象,展現詩歌「思」的內涵

艾青是詩人,也是哲人,他的詩不單是感情的宣洩,也是思想的升華。詩人的激情與哲學家的智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20世紀30年代,艾青就提出:「人存在,故人思想。」「對世界,我們不僅在看著,而且在思考著,而且在發言著」(《詩論》)。隨著時間的推移,艾青對人生、自然、社會的思考更為深刻、更為冷雋,也更為成熟了。反映在詩歌中,則是不斷提升「思」的品格,不斷趨向與哲學的融合。

當然,艾青作為詩人,完全知道詩與哲學有著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他總是力求把「思」的內涵通過獨特而堅實的意象,自然而然地展示出來。翻開他的詩集《歸來的歌》,《魚化石》一下子映入讀者的眼帘:「動作多麼活潑,/精力多麼旺盛,/在浪花裡跳躍,/在大海裡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發,/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進了灰塵;//過了多少億年,地質勘探隊員,/在巖層裡發現你,依然栩栩如生……」目睹這塊魚化石,讀者會感到一種心靈的震顫,不僅僅把欣賞的重點放到那片化石的形態上。特別是重新被發現的魚化石「依然栩栩如生」,彰顯著強大的生命力。

艾青晚年寫的《魚化石》與他早年寫的《煤的對話》有異曲同工之處。魚化石和煤都被深埋在地下億萬年,但前者成了化石,而後者則成了一點就著的煤。艾青新時期的標誌性作品是《光的讚歌》。這首詩寫於改革開放初期。相比早年歌詠「太陽」的熱烈與單純,《光的讚歌》則豐富多了。詩人的筆下,光的來源也不再限於高空中的太陽,而且也來自人類自身。這表明,真理不是由別人恩賜的,而是要從人類的實踐中去尋求。這裡表現出來的對個體的尊重,對生命價值的肯定,應當說是艾青晚年在思想上的一種飛躍。

在艾青的詩學中,詩不是簡單的情緒抒發,也不是簡單的哲理書寫,而是把生活的經驗通過詩人的構思,凝結成象徵性的含義。所以艾青最好的詩,都是用意象說話的。艾青對詩的智性強調,使我們的新詩能夠進入新的水平、新的階段,而非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抒情上。

艾青一生追求光明,把自己的生命與詩歌融合起來。他對土地的熱愛,對人民的深情,對光明的嚮往,永遠不會過時。

(作者:吳思敬,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詩歌評論家)

相關焦點

  • 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
    原標題: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艾青寫下的這兩行詩句,正是屈原以來歷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共同心聲:「長太息以掩涕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在艾青眼裡,為眾人仰望的英雄與普通老百姓是統一的。他希望自己永遠和那些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了解他們靈魂的美。信任那些對世界懷有希望、對人懷有夢想的人。
  • 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文末有贈書)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艾青寫下的這兩行詩句,正是屈原以來歷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共同心聲:「長太息以掩涕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在艾青眼裡,為眾人仰望的英雄與普通老百姓是統一的。他希望自己永遠和那些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了解他們靈魂的美。信任那些對世界懷有希望、對人懷有夢想的人。
  • 艾青:吹號者
    艾青非常善於挖掘有價值的意象,以濃墨重彩的筆調進行詩情的渲染,並在一種宏大的敘事結構中完成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升華。這首《吹號者》,以一把晶亮的軍號入手,以木刻般的手法描繪了勇往直前的抗戰將士形象。「在那號角滑溜的銅皮上,/ 映出了死者的血/ 和他的慘白的面容;/ 也映出了永遠奔跑不完的/ 帶著射擊前進的人群。」詩人也仿佛躍出壕溝,與戰士一起前行。他巧妙地藉助「號角滑溜的銅皮」,把戰爭場景近距離地勾畫出來。愛土地、愛土地上勤勞的人民、愛人民建設的國家,是艾青詩作一貫的主題。而在這深沉的熱愛中,詩人常透露出對苦難的關切、對民族的憂患。
  • 艾青的口語詩
    艾青作品深沉而憂鬱的抒情風格受到了人們普遍的注意。抗戰爆發後,艾青事實上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稱之為"艾青的時代",他的創作不僅開了一代詩風,而且深刻影響了這一時期乃至40年代後期的詩界。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餘年。1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
  • 「大堰河」原來是誤寫,艾青解釋背後的原因,讓人潸然淚下!
    又因為「海澄」這兩個字在他的故鄉浙江金華讀作「青」,所以他就在「艾」字後面添上了一個「青」字,這個筆名也飽含了愛情對家鄉的懷念和熱愛。至此,「艾青」這個筆名便出現在讀者的視線中。伴隨著《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的轟動,很多人對於大堰河的身份也產生過好奇和疑惑。其實詩中的「大堰河」,是艾青的誤記。
  • 名著考點 國家靈魂的守護者《艾青詩選》
    找出時代背景(愛情的詩永遠和中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2. 找出文章意向(景物 畫面)3. 概括意向特點(深沉 慷慨激昂 憂鬱 悲憤 深刻 富有哲理 象徵力量 革命的熱情)4.解放前期,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心,嘆息民族的命運。 抗戰年間:中華民族遭受嚴重的苦難,也是最悲痛的年代。此時的艾青在中國大地上流浪,接觸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現實,也洞悉了中華民族所蘊含著偉大的精神和力量。
  • 《大堰河——我的保姆》,藏著艾青的無助:父母不認,認保姆當媽
    艾青,中國當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作中,僅僅一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足以奠定在中國當代詩壇的位置。他熱愛寫作,一生創作頗豐,深受讀者的喜愛。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艾青對大堰河的感情,真摯熱烈,讓人感動不已。
  • 詩人柳彩然回憶詩壇泰鬥艾青
    1、《光的讚歌》:我們永遠歌頌光明/光明屬於人民的/未來是屬於人民的/任何財富都是屬於人民的/和光明一起前進「讓我們從地球上出發,飛向太陽」。2、他在《古羅馬大鬥技場》中高亢地吟道,「在當今的世界上還依然保留了奴隸主的思想/他們把全世界都看作努力對象/整個地球是一個最大的鬥技場」。
  • 紀念詩人艾青: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這幾乎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脫口而出的詩句。今天,是這句詩的作者艾青逝世24周年的日子。雖然艾青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但他的身份並不只局限於詩人一種。 無論是學畫留學,入獄寫詩,還是後來的批鬥流放與歸來,艾青的個人經歷,讓他把個人命運的悲歡與民族的苦難和光明融合到一起,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現實主義色彩。
  • 從正直善良、勤勞上進到自私狡猾、麻木墮落,是什麼改變了祥子
    祥子本是鄉下人,在失去了父母與幾畝薄田後來到北平靠拉車為生。駱駝只是個外號,至於他姓什麼,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意。初到北平的祥子是可愛、可敬的。他身體健壯,勤勞純樸,正直善良,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只有一個簡簡單單卻足以讓他為之奮鬥的理想——做一個有尊嚴的、體面的車夫,拉上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他上進好強,對生活有駱駝般的堅韌精神,靠著健壯的身體和勤奮的勞作追求自己的理想。後來的祥子是可憐、可悲的。
  •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社會的黑暗與罪惡讓你想到了什麼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作者簡介1、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二、主題思想1、帶有自傳性性質,詩人以真摯的感情,抒寫了對大堰河的懷念,揭示了勤勞善良的鄉村婦女的靈魂。2、通過描寫她痛苦悲慘的一生,控訴了社會的黑暗與不義。3、把愛和恨、讚美和詛咒交織在一起,傳達對罪惡社會的憤慨和不平。
  • 艾青:為太陽、土地和火把寫詩
    在這監牢中,這位年輕人是一個異數,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他似乎是一位出過洋的學生,畫畫水平也不差,之所以被抓進監獄,好像也和畫畫有關係。一年後,這首詩名為《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詩將傳遍中華大地,為那些掙扎在生活苦難中的人們帶來慰藉和動力。  從巴黎到上海  1932年,馬賽港,一艘駛往東方的船起航了,後來的「艾青」正在這艘船上,此時,他還被人稱為蔣海澄,是一個在巴黎學習繪畫的學生,偶爾會用「莪伽」為筆名寫寫詩。
  • 艾青:為太陽、土地和火把寫詩
    在這監牢中,這位年輕人是一個異數,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他似乎是一位出過洋的學生,畫畫水平也不差,之所以被抓進監獄,好像也和畫畫有關係。這三年,巴黎讓艾青學到了太多:這裡不止是有波爾萊爾、凡爾哈倫和阿波利奈爾,也不止有塞納河、羅浮宮和聖母院,這裡還有共產主義、有巴黎公社、有「世界反帝大同盟」的「東方支部」,這裡有革命的火種,艾青想把它帶回祖國。艾青記得那些在巴黎聖約克街六十一號曾經為了「反帝」而叫喊、激奮過的東方面孔以及那些「為同一的火焰燃燒著」的心。美術和文學並不僅僅是為了永恆的孤獨,還要為了人類的解放和幸福。
  • 金華舉辦第二屆艾青詩歌節: 研究艾青詩學,弘揚艾青精神
    林丹軍在開幕式致辭中不無動輕情地講到,傅村鎮畈田蔣村是艾青先生的家鄉,這裡有先生兒時的記憶,是他成長過程中對人民大眾的同情之心、對祖國故鄉的熱愛之情的萌發地。舉辦第二屆中國(金華)艾青詩歌節開幕式,並開工建設詩歌公園,是家鄉人民對艾青先生的無限追思,也是我們立足當前,踏著先輩足跡,繼續努力奮鬥,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具體舉措。
  • 為祖國和人民燃燒 艾青和他的詩歌
    再比如,1937年12月,艾青「悲哀浸融在那些冰涼的碎片一起」,在那個寒意逼人的夜晚寫下的——「被烽火所齧啃著的地域」「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封鎖著中國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還有,時年29歲的艾青在武漢淪陷後,顛沛流離輾轉到湖南、廣西,飽受流離之難悲憤寫下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愛這土地》)。
  • 艾青故鄉,詩和遠方!
    很多人已經發現,以雙尖山為中心呈肩型展開,僅僅綿延十餘公裡,竟然孕育出了陳望道、馮雪峰、吳晗、施存統、施光南等一批世界級文化名人。群星閃爍中,毋庸置疑,還有一生追求光明與希望的「中國詩壇泰鬥」——艾青。值此中宣部組織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之際,記者於8月12日走進艾青的故鄉——金東區傅村鎮畈田蔣村,探訪這片詩意流淌的土地。
  • 艾青故鄉,詩和遠方!
    很多人已經發現,以雙尖山為中心呈肩型展開,僅僅綿延十餘公裡,竟然孕育出了陳望道、馮雪峰、吳晗、施存統、施光南等一批世界級文化名人。群星閃爍中,毋庸置疑,還有一生追求光明與希望的「中國詩壇泰鬥」——艾青。值此中宣部組織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之際,記者於8月12日走進艾青的故鄉——金東區傅村鎮畈田蔣村,探訪這片詩意流淌的土地。
  • 木汀:艾青,人民詩人的選擇
    詩人艾青仍然與海同在,與山同高,以他的風趣和快樂,以他的沉默和安詳,以他的才華和智慧,以他的博大和寬容,活在我們心中……艾青,以自己堅實的創作實踐不斷開拓著新詩的藝術領地,為中國現代詩歌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嶄新的詩學範式,拓展了新詩的審美空間。
  • 夜讀黨史238丨艾青軼事
    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輩為了革命事業英勇奮鬥,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黨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我們與中共金華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起,為你打造一份權威的金華黨史讀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學的你。
  • 《艾青詩選》綜合診斷
    《艾青詩選》綜合診斷一、填空題。1.艾青(1910-1996),原名,中國詩人,他的成名作是《》《》等。2.20世紀30年代艾青詩歌的主要意象是和。它們的根生長著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1940年春)(1)艾青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