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能成事的人,一般有三個特點,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2021-01-14 騰訊網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人獲得了成功,有人卻遭受了失敗。有人抓住了機會,做成了成績,有人卻在大把機會面前毫無作為。其實每個人都會碰到機會,每個人都有成事的潛力,但是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結果,而選擇又由我們的知識、思維和行事習慣決定。

從成功者身上學習經驗,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他們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張磊,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對於了解投資圈的人來說,他的大名如雷貫耳。張磊出生於河南駐馬店,以河南省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人民大學,之後到耶魯大學深造,2005年成立高瓴資本,目前高瓴資本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投資基金。

為什麼張磊能成為投資界的傳奇人物?通過讀了張磊先生的大作《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一書,我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秘訣,我進行了一些總結歸納,這些經驗都是來自於張磊先生本人的分享。

從張磊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直在堅持三點:

第一,做長期主義者

張磊先生在《價值》中提出,自己一直堅持走長期主義之路,做時間的朋友。

他認為,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變化可能是唯一永恆的主題,如何才能找到穿越周期迷霧的指南針?怎樣才能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那就是「長期主義」。把時間和信念投入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中,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永遠探求真理。

他也是這麼做的,2005年在高瓴創力之初,他選擇在二級市場上重倉買入騰訊的股票,他看到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潛力,看到了騰訊巨大流量的紅利,堅定持有騰訊,之後獲得了數百倍的回報。

又在京東創立之初,投資了3億美元幫助京東打造自有物流體系和倉儲系統,幫助京東構建了電商競爭的護城河,之後長期伴著京東成長,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在他看來,真正的投資,有且只有一條標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

有很多人,在工作中無法獲得突破,在創業中難以獲得成功,就是缺乏遠見,無法做時間的朋友,很多事情都是半途而廢,自然不能夠取得成功,即便是最初的規劃多么正確,但是沒有長期主義的信仰,也難獲得真正的成功。

第二,與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

張磊在《價值》一書中說,與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是自己一直以來非常享受工作的原因之一。

他創辦高瓴資本並非一帆風順,在開始投資前,需要組建創業團隊,尋找便宜的辦公地點。創業一定要找自己長期信任的、熟悉的人一起工作,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曾經的同事,把曾經與自己最好的朋友拉入了夥。

當時他給自己的老同學打電話,請他加入,老同學拒絕了,但是卻推薦了自己的一如既往子。張磊說:「你是當真的嗎?你不理我,把老婆『扔』過來?」當時朋友的回答很誠懇:「我已經是一個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了」。沒錯,同學已經有了很不錯的工作,肯定覺得張磊在做的事不靠譜,但是又真的想幫張磊,所以把自己最信得過的人推薦給了張磊。

這個朋友的一群子,從沒做過投資,到高瓴後從秘書做起,接著又做了投研、風控、財務、基金運作等崗位,最後成為高瓴的合伙人。

所以我們看到,要做成事,一定要找信得過的人,一定要找靠譜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大,很多創業成功的大佬,其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創業團隊,不管是馬雲,還是小米,皆是如此。

第三,不斷學習

高瓴資本的創業夥伴其實一開始都不知道怎麼賺錢,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擅長學習。從來都不覺得有什麼東西是學不會的,在學習上非常願意花時間,不斷吐故納新。

他們在實踐中學習,邊學邊幹,又邊幹邊學。這成為團隊能力持續提升的關鍵,而且他們都喜歡開誠布公地分享,發表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意見,不去爭論誰是對的,而是去爭論什麼是對的。

這群人都喜歡讀書,遇到好書就會彼此分享讀書心得,還經常舉辦圍爐夜話和讀書沙龍。公司還專門裝修了一個小型圖書館,書架上堆滿各種年鑑和專業書籍。直到今天,高瓴依然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正是不斷的學習,讓高瓴資本從最初的發現價值,到之後增加價值,現在創造價值。

張磊先生也多次強調,一個企業能否成功,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需要看這家公司能否打造一個持續性的學習型組織,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更新,找到發現新機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也是如此,不管我們是參加工作,還是創業,如果因循守舊,不去持續學習,那麼很快就會被殘酷的競爭所淘汰,所以我們需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不斷地進步。

張磊先生堅持的這三條,看起來不起眼,但真正做到卻很了不起。他用15年時間,將高瓴資本從0開始,做到5000億規模,非常讓人欽佩。現在,張磊先生將自己的經驗,寫到了《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一書中,本書全面展現了張磊的創業經歷,分享了自己能夠成功的經驗,以及具體的投資和商業法則,首度公開高瓴的七大投資公式,非常值得學習。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張磊本書的版權收益將全部捐獻給公益慈善基金,著書只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分享到有價值的東西。

相關焦點

  • 馮侖:能成事的人,往往有三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千百年來有很多人都在鑽研其中的道理,世人多以成敗論英雄,因此成功成事也是很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世間萬千人,能成事者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還是淪為了平庸。那麼成事者和平庸者到底有什麼區別,是什麼造就了人生的不一樣?
  • 馮侖:真正能成事的人,往往有三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大多數人在往成功奮鬥的路上,缺少學習與自我反省的能力,也因此導致了很多人在走彎路或與成功背道而馳——馮侖在成事這條路上,最忌諱的便是埋頭苦幹,如果能得到高人指點,成事之路會順暢很多。馮侖這位高人的指點,你值得擁有。
  • 【「5小時定律」:巴菲特一生的財富秘訣,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5小時定律」:巴菲特一生的財富秘訣,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世界上會賺錢的人很多,但是能在投資界、股市撈到一筆又一筆財富的恐怕也只有巴菲特一個了吧?
  • 狼道:真正的「狠人」,往往有一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狼是如此,人亦如此,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成功人士,往往有一個特徵!懂得情緒管理,不喜於色,不怒於形,不亂於心。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周圍人高看一眼!真正的「狠人」,並不是面相上看上去有多麼的狠,他們的狠是收斂的,是對情緒的控制,是無論何時,都能做從容不迫,冷靜面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過多的在意情緒會導致自己無法正常思考,也會影響周圍人對自己的判斷。牢牢控制好情緒,讓自己始終保持鎮靜。
  • 張磊:真正有格局的人,往往有3個特徵,看似平常,實則了不起
    張磊這個名字或許你不太熟悉,但他投資的那些公司你一定每天都在用,比如騰訊、京東、格力、藍月亮等。他是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在投資界很有名望,被稱為「中國的巴菲特」。1972年,張磊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他的父母是普通職工,家境一般。
  • 吃過大苦的人,常用這三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是狠角色
    因此,古人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吃過人生大苦難,猶如一場身心的歷練和洗滌,心志苦惱,筋骨勞累,忍飢挨餓,身體空乏;但熬過去了,就會使得心智成熟和性情堅忍,增加之前所不具備的能力。所以說,苦難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機遇」。
  • 「5小時定律」:巴菲特受益一生的習慣,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他就是「股神」巴菲特,也被譽為投資界的天才,巴菲特在金融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讓每個人都發出羨慕的感嘆:巴菲特的錢到底是怎麼賺的呢?關於成功的奧秘,巴菲特曾經就說過:「5小時定律"讓我受益一生,看似不起眼,實則很了不起。什麼是「5小時定律」呢?這個定律最先是由麥可.西蒙斯提出的,指的是每個人一天至少要花1個小時,每個禮拜要用5個小時用來學習。
  • 稻盛和夫:有本事的男人,有這兩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稻盛和夫或許很多人都沒聽過,但是他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其中之一,而且還是目前健在的一位,他27歲的時候創立了京瓷,52歲的時候創立了日本第二電信的KDDI,這兩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強,在78歲的時候拯救了快要破產的日航。稻盛和夫曾說有本事的男人,有這兩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 洛克菲勒:成大事者,有這3個特徵,看著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我在讀了《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後,總結了洛克菲勒關於成大事的建議,成大事者,有這3個特徵,看著不起眼,實則了不起。洛克菲勒在信中對他的兒子說,在他年輕的時候,拒絕和這兩種人交往:第一種是安於現狀的人。這種人即便有好的機會出現面前,也會失去全力以赴的感覺,自我鼓勵的功能,只會讓消極佔據內心。
  • 馮唐:能成事的人往往掌握了這4個心法,看似很普通,實則了不起
    27歲時,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但卻沒有從醫,而是用當年託福滿分、GMAT750分的成績申請去美國讀MBA,進了有「南部哈佛」之稱的艾默裡大學。29歲時,他順利拿到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offer,開啟了在麥肯錫工作10年的進階之路,前6年就做到了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一般人要8-10年)。
  • 職場打拼二十年的老油條忠告:這3種人看似不起眼,實則不簡單
    職場打拼二十年的老油條忠告:這3種人看似不起眼,實則不簡單 大多數年輕人從學校出來之後,都會步入職場。初入職場的他們,青澀且純真,對人對事可能都還沿襲著學校那一套。但是在職場上,這套方法卻不是很適用,因為在職場上,更多的是利益間的來往,純粹關係的交往會更少。
  • 高瓴張磊: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有3個特徵,很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看似一直在勤勤懇懇的工作,但最終依然不能擺脫平庸的命運?最近有朋友跟我聊天時,說起他翻到五年前寫的日記,發現那時候也曾雄心勃勃,也曾努力過,為什麼五年之後還是如此平庸?
  • 馮唐:能成事的人,往往有3個特質,看似很普通,實則了不起
    在《馮唐成事心法》一書中,心眼兒發現,馮唐把自己的心得總結成「九字箴言」,看似很普通,但如果能都做到,絕對是了不起的人!你可用這9個字來自查,從而逐漸實現「成事、持續成事、持續成大事」,讓自己的人生開掛!01 不要臉所謂「不要臉」,說的是盡最大可能忽略「他人的評價」。
  • 能成大器的人,並非看起來多能幹,而是有3個不起眼的習慣
    其之於人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世人若能後天培養出一些好習慣,那麼登上人生巔峰,便如囊中之物一般,觸手可及,指日可待了。誠然,世間習慣林林總總,千差萬別。不同水平層面的人,其自身信奉的習慣自然也是雲泥之別。對於凡夫俗子而言,他們的習慣就比較統一平凡,很少有亮眼的地方。
  • 再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看似贏了人生的人,實則輸給了整個世界
    本文將以影片情節及人物情感作為依據,從3個方面展開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以及其現實思考: 環境「多變化」:明與暗只在轉換之間,人性的醜惡執掌著大權 人物「個性化」:追逐欲望的人看似掌握命運,實則迷失了自我
  • 能成大器的人,往往會有3個「不起眼」的習慣,很準的
    就像帆船在平靜的水面上遇到疾風推行一般,會讓自己省下很多不必要的力氣。播下一種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收穫一種什麼樣的命運。結局好壞與否,全憑自己。誠然,人的習慣縱有千千萬萬,但是不同成就、不同層面的人,習慣也就自當有所差異。
  • 馮唐:能成大事的人,在處事上一般有3個特點,一般人都忽略了
    在《馮唐成事心法》中,杯子找到了答案,其實,能成大事的人,在處事上一般有3個特點,只是一般人都忽略了。馮唐認為,只要你堅持這三點,持續下去,一定會成事,成大事的。01不追風口「每個人都躲不開一個議題:如何在一個變化的、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和自己相處,特別是在『成事』這個目的下,自我應該如何管理。」——《馮唐成事心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能成大事的人,一般都不追風口。
  • 清朝官帽上珠子有什麼作用?看似很不起眼,但價值卻十分珍貴
    清朝官帽上珠子有什麼作用?看似很不起眼,但價值卻十分珍貴文/星光談古相信大家都看過,一些古裝電視劇,而且在這些宮廷中,朝廷中是官員,都是看到宮中官員所穿的服飾呢,而這些些服裝都是有等級之分的,然而他們的官服和官帽,說起官帽,先來說說清朝官員所戴的官帽,而這個官帽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是,而看當時的官帽是是有帽子頂上的珠子和花翎,那麼清朝官帽上珠子有什麼作用
  • 天道:吃過大苦的人,這兩個地方看似不起眼,實則是個狠角色
    古語有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吃過大苦的人,往往對未來有更清晰的認知,因為苦難所帶給你的並不只是陰鬱和失落,還有漸漸沉澱下來的沉穩和堅定。吃過大苦的人會有這兩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是狠角色。民國青幫大佬杜月笙有句話很接地氣,「人群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厲害!」,注意你身邊那些少言寡語的人,可能是吃過大苦的狠角色。
  • 做人低調的人,往往有一種優秀的品質,看似很普通,實則了不起!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有本事之人,往往有一個特徵,你有嗎?這個特徵就是謙虛;做人低調的人,往往有一種優秀的品質,看似很普通,實則了不起!這種優秀的品質同樣是謙虛。謙虛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是有本事之人的一個主要特徵。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