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馮亮作為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赴新疆喀什地區澤普縣工作,擔任澤普縣衛生局副局長兼人民醫院副院長。
深入推進「組團式」醫療援疆
入疆工作以來,馮亮滿懷深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秉承上海援疆優良傳統,「舍小家為大家」,以身作則,盡職盡責,帶領援疆醫療團隊,深入推進「組團式」醫療援疆,為南疆傳播先進理念,培養骨幹人才,打造重點學科,極大提升當地醫療水平,造福各族群眾。他要求援疆專家把建設當地人才隊伍作為重點工作,以「傳、幫、帶」形式,大力培養醫療技術骨幹,變「輸血」為「造血」,為當地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在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輕重緩急,確定工作方案。在援疆團隊共同努力下,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為當地開展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在醫療業務、科研、繼續教育方面實現多項零的突破。他在疆組織各類義診百餘次,受惠群眾逾萬人;完成實施醫療援建資金1500多萬元;為澤普縣爭取社會捐贈免費藥品200餘萬元,腦癱兒治療慈善基金等數百萬元;相關事跡在國家、省市級媒體報導數十次。
打造「強基層、廣覆蓋」新格局
馮亮勇於開拓,工作中有激情、有創新、有思路、有方法。按照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提出「把更多的資金、項目和工作精力投向鄉村一級」,「讓援疆工作真正惠及基層各族群眾」的要求,他深入調研,從滬疆兩地醫療環境條件和援疆工作的實際出發,提出在滬疆兩地基層醫療機構間開展結對共建,打造「強基層、廣覆蓋」新格局的思路,得到重視和肯定。在指揮部領導和上海大後方的全力支持下,在新疆澤普縣12個鄉鎮衛生院和上海閔行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間,建立起一對一的結對幫扶關係,為澤普縣每個鄉村衛生院結下一門「上海親」;以衛生信息化建設、遠程醫療和人才柔性流動等方式,為澤普縣每所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一所隨時可以提供援助的上海兄弟醫院。在他的努力下,上海對澤普一縣的基層業務年幫扶量將達到:遠程病例會診3000餘例,業務指導24000餘例,遠程教學140餘次。相關工作成效和經驗經上海市衛健委以專報形式上報國家衛健委、上海市政府等,作為上海援疆亮點工作發揚推廣。
參與民族團結互助融合活動
心有家國情懷,馮亮以醫療工作者的高度責任心和深厚的民族感情,積極組織開展下鄉義診、健康宣講、巡診等「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2017年7月,第六次全國援疆工作會議期間,馮亮在巡診中發現了患有罕見先心病「心臟外置」的7歲維吾爾族患兒玉米提江病例。通過他的積極協調和多方奔走聯絡,最終促成玉米提江赴上海接受手術治療,並為患兒爭取到4萬元慈善醫療基金。了解到患兒上海住院治療期間尚有近2萬元欠費時,他發動澤普分指揮部26位援疆隊友,共同向玉米提江家庭捐贈了1萬餘元。2017年中秋節,馮亮的女兒小倬雲去疆與父親團聚 ,特地看望了小「玉米」,帶去了她所在就學的上海市閔行區華坪小學贈送的書籍、學習用品和上海同學老師的問候。小「玉米」的母親阿麗通古麗動情地說:「是上海醫生和上海人民給了我們希望,我們是幸運的。」
此外,馮亮同志積極參與各項民族團結互助融合活動。澤普農產品滯銷,他在集體助銷活動外,還個人出資,以遠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了結親民族貧困戶的數噸紅棗、核桃等全部農產品。被推選參評新疆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個人。
在馮亮的帶領下,上海援澤普醫療隊深入推進拓展衛生援疆工作,培養骨幹人才,打造重點學科,幫扶基層醫療,提升南疆醫療水平,造福各族群眾,被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評為「先進集體」。馮亮還作為上海援疆代表在上海市委黨校向市委組織部等領導作「七一」工作匯報,並榮獲第七屆上海市醫務青年管理十傑提名獎。
新民晚報記者 陸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