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發現山東濟南國際金融城科技金融集聚區舜華南路的道路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兩側雜亂無章的電動車、共享單車變得規整有序,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原來,圍繞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濟南高新區舜華路街道辦事處對轄區主要路段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維護有序市容環境,提升道路精細化管理水平。
小小非機動車帶來大問題
共享單車、電動車等非機動車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問題也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挑戰。在國際金融城科技金融集聚區、舜華南路等人流量、車流量偏大的區域,不少非機動車停放到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有的甚至停放到機動車道上,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存在安全隱患。由於亂停亂放,電動車失竊現象也時有發生。
據舜華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主任楊福東介紹,街道非機動車整治的難點主要集中在銘盛大廈、鑫盛大廈、齊盛大廈、國際金融城科技金融集聚區及舜華南路附近。這幾大區域的非機動車數量達3萬輛,其中,僅國際金融城科技金融集聚區及周邊,日常非機動車停放數量就超過1.8萬輛。
疏堵結合探索有效治理模式
作為突出的社會環境問題和民生問題,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早就將非機動車整治列為一項重要工作。自2018年起,舜華路街道辦事處曾先後對銘盛大廈、美蓮廣場、齊盛大廈、鑫盛大廈等寫字樓商圈的非機動車亂停亂放進行集中整治,今年又集中力量全力「啃下」國際金融城科技金融集聚區這塊「硬骨頭」。
整治行動中,街道派出36名執法隊員、50名保安進行全面盯守管控。一方面,對沿街商戶亂堆亂放、門面延伸、佔道經營等違規行為進行勸阻。另一方面,挨家挨戶宣傳,把非機動車停放規範納入臨街商戶的「門前五包責任制」。面對部分群眾的不理解,執法隊員堅持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工作方法,避免矛盾激化,贏得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非機動車整治需要疏堵結合。據悉,舜華路街道多次召開協調會議,協調靜態辦和物業在具備停車條件的地方劃定停車位,在全方面調研排摸基礎上,按照「以人為本、應劃盡劃」的原則,合理劃定停車位。同時,集中約談青桔、美團、哈羅、摩拜等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向企業發放《關於加強共享單車管理的告知書》;通過籤訂《共享單車停放秩序維護承諾書》,明確運營企業的責任和義務;要求運營企業按照每萬輛車配備50名網格秩序維護員的標準配置人員,形成執法大隊、靜態辦、物業、運營企業多方治理的合力。
長效機制助推管理新跨越
為確保有序管理常態化,舜華路街道探索建立「集中整治+定人定點巡查」相結合的長效管理機制,落實工作細則,加強考核監管。對於車流量大、亂停放現象突出的重點地段,採取錯峰巡查的方式加大巡查力度。每天早上5:30派出人員現場盯守,用「釘釘子」的精神抓管理,用「啃硬骨頭」的態度抓攻堅。秉承「盯得緊、控得嚴、搬得快」的原則,對無序停放、隨意投放的單車統一搬移或清拖。同時,聯合物業、外包隊伍,集中力量定期開展非機動車集中整治行動,保持嚴抓嚴管的態勢。
通過建立長效機制,保證了城市管理的實時性,改變了部分市民「我就停一會兒,亂停沒關係」的僥倖心理,非機動車停放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邁出跨越式的一步。
下一步,舜華路街道將利用網格化機制加大巡查整改力度,以點帶面向外圍延伸;定期舉辦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志願者走上街頭,在商業密集區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平臺的作用,積極引導市民參與,共同營造「安全、暢通、有序」的道路環境,為推進潔美舜華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