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懂當代藝術

2021-02-19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聚焦      ·      專業      ·      開放
阿爾法工場APP   主題投資社區

引言:要讀懂當代藝術,就不能主觀判斷,而是要客觀理解。先弄清楚藝術家說的是什麼事,再來判斷這件事是不是重要。

當代藝術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話題,現在許多人都喜歡閒暇時候去798,草場地看看畫展。如果你不是美院出身,可能你會覺得無法看懂當代藝術,不知道是啥意思。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怎麼去看懂當代藝術。

我們先來看一張攝影作品。這張照片中呈現的是一隻伸出來的胳膊,下面是空曠的街道,好像一個人在看時間。這張照片你能讀懂嗎?如果讀不懂,你會如何去弄懂它?


單純看這張照片的圖像,確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不美,也不仔細,不好看,甚至都沒有色彩。這樣一張黑白照片,你可能都不願意擺在家裡,還不如放一張自己的照片,或者放一盆花。可是如果我告訴你,這是人類攝影史上一張至關重要的攝影,原作是天價,你會怎麼想?

沒錯,聰明的你,一定會問這張照片說的是什麼事。

這張照片是捷克攝影大師寇德卡在布拉格之春的代表作,當時是隨手一拍。1968年8月,華沙條約組織的坦克入侵布拉格,寇德卡用相機見證並記錄下了這一切。「我記得那時候別人看到我都說我瘋了,因為當時俄國人看到誰拍照就射誰,可我就站在他們的坦克前!」這是其中一張經典作品,記錄了當時的時間。

這些照片被秘密偷運出捷克,由瑪格南圖片社提供給外界媒體。後來這張照片成為一個時代的重要符號。

然後回到剛才那個問題:剛才你為什麼讀不懂這張照片?是的,是因為你不了解這張照片的歷史背景,一旦了解了,哪怕你沒有學過攝影史,你也會知道這張不好看的照片比你自己的彩色寫真集更有價值。

事實上,我們讀不懂當代藝術,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當代藝術的背景。我們只是按照以往的判斷標準去評價,按照自己的主觀好惡去評價。如果我們按照主觀好惡去評價,我們能得出的結論是「喜不喜歡」,但自己喜歡的,卻未必重要。

另外,我們所理解的「藝術」,有時候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標準。用過時的標準來衡量新事物,往往容易出問題,量不準。

我們用「道德」來舉例。漢代的時候,一個男人去碰一個女子的腳,是非常不道德的;一個女子在丈夫死後改嫁,也是不「道德」的,可今天如果誰不讓一個寡婦改 嫁,我們反而會說他不「道德」。還是那個詞,還是那樣寫,但由於時代不同,標準也不同了。藝術也是一樣,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換標準的。唐代的時候,婦 女喜歡濃妝豔抹把自己養成大胖子,今天卻想辦法抽脂減肥。

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頭腦中的藝術標準都是落後的,中國部分主要是古代的藝術標準,西方部門主要是二戰以後——這已經是很不錯得了,更多的人只有中國古代傳統的 標準。古代人看藝術的標準是什麼呢?是品味高雅,格調不俗,修身養性,顏色美麗感人。我們總是聽到許多人說,畫得不好看,不美,認為只有美的才是藝術。

 

如果你用這個標準,你就永遠看不懂當代藝術。因為當代藝術的標準不是好不好看,而是重不重要。就像剛才寇德卡那張照片,你用美不美來衡量,永遠衡量不出它的價值。

 

我 們再來看一看德國當代藝術大師約瑟夫博伊斯的《油脂椅子》。這件被稱為藝術品的東西,是在一把破舊的椅子上塗抹了許多油脂,椅子上還有一段鐵絲。這件東西 是西方藝術史的經典作品,是德國的國寶級別藝術品。

與中國傳統藝術標準來看,這非但不高雅,恰恰都是由些又俗又髒的東西構成,而且不美,還有點噁心人。這 樣的東西我們都能做,沒什麼技術難度,怎麼就被德國人看做寶貝?德國人都是傻子麼?德國人當然不是傻子,看看你的寶馬奔馳,廚房刀具就知道了。



其實波伊斯想通過這個作品講述他的故事和感想。你若聽了他的故事,就明白這件作品的意義。1938年,波伊斯參加了希特勒空軍青年團。1943年,波伊斯駕駛的飛機在轟炸蘇聯克裡米亞地區的基姆防空基地時被敵方擊落,艙內的戰友當場喪命,而波伊斯則幸運的在顱骨、肋骨和四肢全部折斷的情況下被當地的韃靼人救了回來,並靠動物油脂、奶製品和毛毯恢復了健康。

這 段經歷改變了波伊斯的許多思想。一個象徵現代文明國家的人,駕駛著象徵先進科技的飛機,卻用於戰爭,而諷刺的是卻被一群象徵落後文明的遊牧民族救活。波伊 斯覺得畫畫不能表達這些反思,就用了一種象徵的手法,用鐵絲,椅子,油脂表達了他的感受。之後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現毛毯、急救包,血瓶,毛氈,就是這個意 思。因為這些作品是關於二戰的反思,所以變成了重要的歷史證物。

 

由此可見,當代藝術的標準,是藝術家的思想是否重要,是否是那個時代的重要反映。和波伊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也有許多藝術家,有畫畫的,有 做雕塑的,但當德國要梳理那段歷史的時候,好看的風景和美女都不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沉重,波伊斯的作品,可以。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方力鈞,看看中國備受吐槽的醜陋光頭繪畫為什麼能夠進入西方一流美術館。

這是方力鈞的繪畫,是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作品。如果按照我們傳統的藝術標準來看,這件作品第一感覺就是「醜」,這樣的作品能上封面,美國人是 故意的吧,是弱智嗎?前面說到,德國人不傻,那麼美國人也肯定不傻。前面還說到,當代藝術的標準不是美醜,如果你到這裡還在堅持「醜的就是不好的」,我只 能說前面白寫了。您先去看看別的吧,您離當代藝術還有段距離。

 

方力鈞畫的這些看起來像痞子的人,在90年代的時候,可以說是許多人的形象寫照。經過八十年代的人文熱情,90年代中國決定全面走向市場經濟,在那個特殊的 歷史時期讓許多人茫然。要知道,在過去那麼多年中,市場可是資本主義的代名詞,現在又突然要提倡,到底該怎麼辦?


我們從小就接受的「資本主義每個毛孔都流 著骯髒的血」,現在怎麼辦?會不會又來一次反覆?王朔的痞子文學,和方力鈞畫中的痞子,都是一回事。我們接受不了方力鈞,是因為我們覺得畫就應該好看,愉悅,而文章卻不一定寫得優美才是好文章。方力鈞不是不能畫美女和鮮花,只不過他覺得那些東西不能講清楚他的經歷和感受,不能代表當時中國人那種迷茫的心理 狀態。


如果一個人從小收到一種「正確的教育」,長大了發現全是騙人的,這個人的表情可不就是方力鈞畫的那樣?更何況我們受騙的可是整整一代人。

 

要讀懂當代藝術,就不能主觀判斷,而是需要客觀理解。先去弄清楚藝術家說的是什麼事,再來判斷這件事是不是重要。當代藝術理解並不難,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個時代。之所以總是看不懂當代藝術,主要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成見。藝術如人,我們在不了解一個人的情況下就開始厭惡他,那我們永遠不可能體驗人性的複雜。

作者簡介:

趙子龍,藝術評論人、策展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曾多次參與、策劃大型藝術展覽,曾擔任《藝術時代》副主編,為《證券日報》、《投資者報》、《上海證券報》等撰寫藝術市場評論。現致力於藝術品電商的探索和實踐。

本內容由作者趙子龍(公眾號:趙子龍)授權發布

❶ 聚焦,專業,開放
❷ 主題投資社區
❸ 長按右側二維碼,下載

相關焦點

  • 第39集,如何看懂當代藝術?-劉曉俊
    歡迎觀看視頻 劉曉俊 我覺得當代藝術不是用來看懂的, 比如卡普爾的一件作品, 那個作品像有一根無形的棍子在攪來攪去, 我實際沒有看懂這件作品, 叫卡普爾自己來介紹這件作品估計也只是隨便扯一扯, 但我知道這是一件優秀的作品,
  • 張敢:看懂西方現當代藝術
    當剝離了人們對於美的審視,他們的眼光才能真正聚焦在藝術本身。現當代藝術作品也暗藏著藝術家的野心——他們的作品不再出現文藝復興時期常見的神話題材,而是把神拉下神壇,更關注人本身的可能性。同時也在對一些既定觀念做出反抗,顛覆以往人們對於藝術的定義。
  • 一個展覽看懂日本當代影像藝術
    一個展覽看懂日本當代影像藝術 2020-07-2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第144期|如何看懂「看不懂」的當代藝術?
    面面相覷的人們真的看懂藝術了嗎?藝術呈現當今的面貌,不是憑空而來。「藝術也有生長的脈絡,尤其現當代藝術,其核心價值與審美核心已經從技術技巧層面的提升,轉向藝術理念、觀念的更替革新,價值觀的更迭,呈現出與傳統藝術全然不同的風貌。」一位藝術評論者如是說。
  • 中國當代藝術也許本身就不需要被人「看懂」,不是嗎?
    藝術在中國人的文化記憶裡,它既可以是陽春白雪,也可以是下裡巴人,但絕不應該是讓人看不懂的「怪東西」。 而在過去近40年,中國當代藝術因為有別於傳統的審美趣味,初期不怎麼被大眾所接受認同,因為當代藝術標誌性的「批判和先鋒精神」從來不是中國藝術的傳統,歷史中也鮮有這樣的藝術家。
  • 張清源:怎樣區別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
    作為「現代藝術之父」,塞尚與前人的區別,亦即其革命性的創造,就在於他將西方藝術從宗教和政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不注重「畫什麼」,而將「怎樣畫」作為自己創作的主要目的,他追求的是「形式主義」的「純藝術」,亦即「為藝術的藝術」(Art for art)。
  • 潮眼te丨怎樣看懂以及了解潮流藝術——超扁平風可愛風篇
    乾貨欄目如今潮流藝術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提高,超扁平風可愛風的藝術作為潮流藝術的一種形式,那麼怎樣去欣賞看懂以及了解這種潮流藝術呢?開放式政策,使藝術家也開始在藝術創作中找到自身的藝術獨立,抵抗西方藝術以及文化入侵。日本漫畫《灌籃高手》在潮流藝術中,最具特色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以日本御宅文化與動漫風格脫胎換骨的「超扁平風」「可愛風」。
  • 如何看懂當代藝術:你需要粉色暖水袋和裹著黃油的毛氈
    「如何看懂當代藝術」 第二期在上一篇中,我們聊了當代藝術的一個常見主題:身份(見文章:如何看懂當代藝術: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同時,藝術創作也是一種自我拯救與療傷的方式「藝術的目的是使人獲得自由,是我關於自由的科學。」
  • 當代藝術?不解釋!
    帕皮·柯西卡並不關心觀眾是否看懂他的作品,他說「我只通過我對作品的感覺來製作電影」。但在他自己看來,讓觀眾看懂並非考慮的重點:「我的紀錄片抽象晦澀是正常的,觀眾看不懂也是正常的。」然而他的電影能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詩意,不是對當代藝術作品的理解,而是對當代藝術作品的感覺。
  • 什麼是當代藝術批評?
    批評家需要將作品中他所得到的一些理論,通過自己的邏輯分析出藝術家在創作作品的方法,這套方法是怎樣對待現實社會產生影響的,這裡可能涉及藝術評判的社會心理學,如果無法抓住當代社會的心理,當代藝術對於社會的影響便難以擴大,所以許多當代作品都是孤獨的。但另一方面,當代藝術作品又是獨立的,它有藝術家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在裡面。
  • 不搞藝術,怎麼才能看懂書畫、山水、花鳥藝術品
    書畫藝術品,簡單來說就是書畫藝術家把藝術以紙張的形式展現出來,讓人通過觀賞和鑑定其書畫作品來決定是否對其價值的肯定。那麼不懂藝術的人要怎樣才能看懂書畫藝術品?同一人在不同時間、地點對作品的見解都有所不同,這是一個沒有邊際的心理過程,所以需要收藏者通過理解藝術的意境和作品的創作背景
  • 不搞藝術的人,怎麼看懂藝術品?
    即便我們都不是從事藝術行業的人,但對藝術審美的需求同樣強烈。有的人也會去故宮、博物館等地方去參觀一下雕塑等各類古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但可以放鬆身心,而且往往有所獲得。但其中也有一個問題,我們真的看懂了這些藝術品嗎?也許有的人會說,藝術沒有懂不懂的問題,去感受就好,這自然是一種不錯的欣賞方式,但其背後蘊含的豐厚文化和故事還是在吸引著無數愛好者。
  • 如何讀懂當代藝術
    如果你不是美院出身,可能你會覺得無法看懂當代藝術,不知道是啥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怎麼去看懂當代藝術。我們先來看一張攝影作品。這張照片中呈現的是一隻伸出來的胳膊,下面是空曠的街道,好像一個人在看時間。這張照片你能讀懂嗎?如果讀不懂,你會如何去弄懂它?
  • 如何讀懂當代藝術?
    我們先來看一張攝影作品。事實上,我們讀不懂當代藝術,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當代藝術的背景。我們只是按照以往的判斷標準去評價,按照自己的主觀好惡去評價。如果我們按照主觀好惡去評價,我們能得出的結論是「喜不喜歡」,但自己喜歡的,卻未必重要。
  • 全球最令人「費解」的五個行為藝術 你看懂幾個
    導讀:行為藝術作為當代實驗藝術中的一種,在我國起步較晚,由於大眾對行為藝術基礎知識的匱乏,導致大家看不懂。行為藝術與其它藝術形式一樣可通過作品本身使人與人的心靈溝通,傳遞情感。
  • 腦洞大開,看不懂的當代藝術,80/90後的當代藝術家作品鑑賞
    我們很難去定義什麼是當代藝術,只有走進展覽館,走進作品,走進藝術家的創作源頭,才能體會到一件當代藝術作品背後的涵義。有人說當代藝術很難看懂,覺得與自己的生活很遠。事實恰恰相反,當代藝術與我們的生活與心靈,是最相關的。
  • 如何理解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話題,現在許多人都喜歡閒暇時候去798,草場地看看畫展。如果你不是美院出身,可能你會覺得無法看懂當代藝術,不知道是啥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怎麼去看懂當代藝術。我們先來看一張攝影作品。
  • 當代藝術為何不能好好說話
    一篇名為《中國當代藝術編瞎話速成指南》的文章昨天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戲稱,「讀完該指南,就可以搖身一變,躋身新一代中國前衛藝術行業從業者」,並給出基礎詞彙和進階語法教學。看似無釐頭,其實也是對當代藝術刻意製造和大眾語言隔閡的一種諷刺。不少相關從業人員在轉發之餘,也感慨自己常常遇到類似的困擾。
  • 嶽敏君"大臉畫"在南京展出 為中國當代藝術F4(圖)
    嶽敏君與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被稱作中國當代藝術的「F4」,也是「中國最貴藝術家」之一。這次是他在南京舉辦的首次個展,現場湧入了大量觀眾,不少外地藝術愛好者也慕名來寧觀看,將展廳塞得滿滿當當。然而,為追星而來的觀眾,卻留下了很多「沒看懂」的評價。
  • 當代藝術怎樣結合古代文脈?小小菖蒲傳遞北宋文人傳統的當代演繹
    當代藝術怎樣結合古代文脈?探索從中國傳統文脈中萌生的中國當代藝術,並對它們進行當代新解讀,傳統文脈當代演繹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大課題。」石墨說,這次展覽希望借古代的菖蒲文化,探索今天中國當代藝術的前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