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墳場」,很多人第一聯想到的恐怕會是美國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這裡之所以會被稱之為「飛機墳場」,是因為這裡停放了幾乎美國所有退役的飛機,也被稱之為「美國飛機的終結地」。
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衛星圖
該基地位於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圖森附近,這裡的地理條件乾燥少雨少風,山地貧瘠,海拔較高,使得飛機不容易被腐蝕,降低老化的速度。而基地的命名也並非地名,美國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飛行員副手,以圖森本地人戴維斯和蒙森而命名,這才有了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名字。
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停放的各式飛機
之所以這裡是世界第一,則和這裡停放的飛機數量和規模有關,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是當今世界停放退役飛機數量最多,型號最多,規模最大和最具有價值的退役飛機停放基地。這裡停靠的飛機幾乎包含了美國空軍的所有飛機型號,只有機齡不大,還未沒有退役的飛機在這裡找不到,如B2「幽靈」戰略隱身轟炸機、F22「猛禽」和F35「閃電」隱身戰鬥機。其B52「同溫層」堡壘、B1B「槍騎兵」、F16「戰隼」、F15「鷹」和F/A18「大黃蜂」等美軍現役主力戰機也都能夠找得到。
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退役飛機
這裡的場地面積約10.5平方公裡,相當於1430個足球場大小,停放飛機超過4000架,總價值超過350億美元,還專門有7000名軍人和1600名文職僱員在這裡負責維護這些飛機。儘管這些飛機已經退役,但美國並沒有立馬將其拆解,而是將其進行封存,以防有一天爆發戰爭,這些飛機又能夠啟用。
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退役的F16戰鬥機
這些飛機一旦啟用,將能夠重新再武裝一支美國空軍,是美國國家戰爭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和平時期,這些飛機多數會進行回收利用,有的會把零件拆解後用到現役飛機的維護或者維修上,以降低現役飛機的使用和維修成本,發揮退役飛機的最大價值。有的甚至還會以二手飛機的方式再次出口,賣給那些軍費開支較少的美國盟友。
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停放的B52戰略轟炸機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墳場」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題歸正轉,給大家講解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亞洲最大的飛機墳場就是位於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讓河鄉的「魯山飛機場」,也被稱為「魯山航空展覽館」,河南省重要的"國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裡還是軍事愛好者的學習理想之地,常年對外開放。
這裡也是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編餘飛機儲存中心,規模和飛機的數量僅次於美國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佔地2680畝。該飛機場其前身為軍用機場,始建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而建成編餘飛機儲存中心,到1990年,該中心才成立建成,由當時的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具體負責。實際上,在90年代以前,我國並沒有專門儲存編餘飛機的中心,那些退役的飛機都是停放在全國各地的軍事基地,飛機非常零散。
而到了1980年代中期,中國著手開始百萬大裁軍,同時空軍的規模也開始縮編,不再一味的追求數量,這使得飛機大量退役。而大批量的飛機退役後,如何處理又成了問題。當時空軍就聯想到了美國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加上此時處於「中美蜜月期」,什麼交流合作都不像過去那樣限制。為此,中國還專門派出一個考察團到美國,考察了美國的飛機存儲中心,學習別人的處理方法。
魯山航空展覽館內的飛機
回國後我國開始著手準備成立類似的飛機存儲中心,1990年該中心成立,選址就在今天的魯山飛機場。但成立之初,這裡的規模有限,能夠停靠的飛機也較少,飛機僅僅有幾十架,難以滿足空軍所有退役飛機的停靠需求。1991年3月,上級給該中心下達任務,要求在一個多月內接收從全國各地轉過來的數百架退役飛機,就這樣這裡的規模漸漸擴大。
魯山航空展覽館內停放的各式飛機
經過20餘年的發展,這裡已經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融飛行保障、航空修理、飛機儲存為一體的多功能航空基地。空軍各個型號的退役飛機都會被運往此地,其中有利用價值,飛機狀況較好的,將會在這裡進行維修、改造和封存,以作戰備等用途,有的則給部隊用於打靶訓練使用。這些飛機狀況較好的會被停放在乾燥的機庫內,狀況較差的會放在場地上,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
魯山航空展覽館內展出的美玲號飛機
這些飛機只要有需求,就能隨時啟用,絕大多數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升級,安裝設備就能起飛,尚具備作戰能力。僅21世紀初,從該中心調出各型飛機數量就達到了數百架,這些飛機全部一次性啟動成功,一次性試飛成功,一次性轉場成功,其意義不言而喻。
可以說,在這裡幾乎可以找到過去空軍退役的所有型號的飛機,停放有安-12運輸機、殲-5,殲-6、殲-7、殲-8、強-5、轟5轟炸機、直升機米-17等近20種不同型號的飛機。不過這裡的飛機絕大多數以殲6和殲7等這樣的二代殲擊機為主,像殲6飛機,我國前後生產了5205架,僅僅是中國空軍裝備的數量就超過了4000架,是我國迄今為止生產數量最多的戰鬥機。
魯山航空展覽館展出的殲8戰鬥機
殲7戰鬥機的生產數量同樣不少,前後生產了1577架,中國空軍前後裝備的數量就超過了1000架。而我國過去由於航空工業薄弱,缺乏大型運輸機、戰略轟炸機、預警機、反潛機和三代機等。以至於在這裡,我們看到的飛機多數是殲-5,殲-6、殲-7、殲-8和強-5這樣的二代飛機,同美國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比起來,這裡飛機的質量要低得多。
不過這裡的規模卻不小,據有關資料顯示,這裡儲存的飛機數量超過了2000架,數量上僅次於美國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只是質量上差距明顯。雖然質量不及美軍,但在這裡我們卻能夠見證中國空軍幾十年的艱辛發展歷程。不過隨著中國空軍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大批先進飛機換裝空軍,未來這裡也將會迎來越來越多退役的先進戰鬥機,不再只是二代飛機,各種退役的大飛機也會在這裡封存。
魯山航空展覽館展出的強5攻擊機
與此同時,由於這些飛機同今天的飛機代差明顯,就算啟用也難以發揮強大的作戰能力。以至於有專家學者建議,將這些飛機改裝成為無人機或者改成自殺式的飛行炸彈,如果有衝突可以用來消耗敵人的防空火力,欺騙對方的防空系統,攻擊敵方的目標,或者供部隊打靶訓練使用。
(潛望者2020年12月12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