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從自身實際出發,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上積極探索,以「紅色管家」項目為抓手,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常態化、顯性化、具象化,有效整合社區多方資源,充分激活內生動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構建「三級聯動」工作體系
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從「高站位、高質量、高平臺」的發展視角出發,對「紅色管家」項目進行整體規劃。明確區級層面,由園區工委組織部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協助,抽調政治覺悟高、基層經驗豐富的同志組建課題組,專職研發項目;街道層面,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的統籌協調作用,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指導項目推進;社區層面,明確社區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吸納社區兩委、黨員骨幹、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各方代表組建行動團隊,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園區工委組織部出臺的《蘇州工業園區關於開展「紅色管家」項目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各街道黨工委以「紅色管家」項目為抓手,強化共建共治共享,構建區域大黨建格局。園區明確社區黨組織為「紅色管家」項目的責任主體,承擔著組織動員黨員、整合社區資源、解決居民群眾訴求的主體職責。各街道黨工委根據工作方案,建立了領導班子聯繫點制度,打通了「紅色管家」項目與社區治理、城市管理等重點業務工作的界限和壁壘,使項目推進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社區搭建協商自治平臺,召開「紅色管家」專項會議。
園區工委組織部通過「紅色管家」項目加強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將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居民自治組織、駐區單位等基層治理力量凝聚成黨建共同體,在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指導成立黨支部,將物業黨員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範圍,加強對表現突出的一線物業員工的黨員發展力度,以支部建設推動項目發展。
強化基層治理「主心骨」
園區工委組織部出臺《「紅色管家」項目負責人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內部選拔的方式明確一名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社工為所在社區「紅色管家」項目負責人,在社區黨組織書記的領導下,專職負責項目推進,包括組織動員黨員、整合社區資源解決居民訴求,支持引導社區公益組織發展,培育社區正能量文化。目前園區已確定的55名項目負責人中,26人為所在社區黨組織副書記。
園區工委組織部在項目推進中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建立「民意收集—響應處理—跟蹤督促—評估評價」為路徑的工作閉環,打通服務群眾的「紅色通道」,將「問題在基層發現,困難在基層解決,政策在基層落實,文化在基層生長」的要求落到實處。
東沙湖街道鍾南花苑小區車位嚴重不足,物業和業委會也拿不出解決辦法,停車難問題被擱置了好幾年。通過推行「紅色管家」項目,街道黨工委與相關部門黨組織進行溝通對接,經過大量的實地勘察,最終拿出了解決方案,解決了停車難問題,受到小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園區工委組織部充分發揮「紅色管家」項目平臺作用,主動整合駐區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的資源和力量,共同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服務。
園區「紅色管家」項目聯合園區教育黨委啟動「紅管公益行——千名黨員教師進社區」活動。
去年9月,園區「紅色管家」項目聯合園區教育黨委啟動「紅管公益行——千名黨員教師進社區」活動,當月共有17所中小學校的近200名教師走進57個社區,為居民解讀教育政策,普及家庭教育知識,開展學業規劃指導,活動受到了廣大居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高質量滿足「美好生活嚮往」
園區工委組織部主動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開發了「SIP紅色管家」微信公眾號(SIP為蘇州工業園區英文縮寫),居民需要諮詢政務事項、反映社情民意、參與社區服務、尋求各類幫助,都可以直接在平臺上反映,紅色管家項目負責人藉助「紅色通道」進行流轉處理。平臺運用大數據手段對居民共性需求進行整理分析,並提出可行性建議。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為25828名(其中註冊居民15336名,註冊黨員3906名),收集居民訴求1860件,已辦結1763件,其中政務類諮詢佔比36%,物業類訴求佔比40%。
居民正在「掃一掃」關注「紅色管家」。
園區工委組織部探索在「紅色管家」項目中建立社區與物業聯動機制,要求社區黨組織對物業管理監管做到「補位、到位,但不越位」。社區黨組織與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籤訂項目三方協議,物業服務企業參與項目的情況與園區物管條線年度考核掛鈎,既有利於督促物業提升服務水平,也便於社區黨組織統籌資源支持物業開展工作。
湖西街道新加花園是園區最早一批商品住宅小區,建成時間已有20年,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帶來的維護成本高和物業費收繳難等問題,導致小區物業管理和業主摩擦越來越多。小區實施「紅色管家」項目後,通過定期問題反饋、問題解決良性循環機制,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物業管理老大難問題。
園區工委組織部通過「紅色管家」項目做優人才服務,免除人才發展的後顧之憂,先後出臺了人才組屋、長租公寓、優租房、專項獎勵等政策組合拳,多渠道解決人才需求。
園區的菁華公寓是個優租房小區,居住的對象基本是來園區就業的年輕人。針對這一特點,菁華社區通過「紅色管家」項目推出了青春交友會、青春音樂匯、青春公益惠等特色活動,搭建起青年人的交流平臺。
園區工委組織部堅持「組織搭臺,群眾唱戲」,在項目推進中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積極搭建居民自主參與自治、自我價值實現的平臺。
月亮灣社工委翰林緣花園打造「惠民小屋」,整合資源開展服務。
月亮灣社工委翰林緣花園比鄰大學城,居民中有不少老教授老專家,蘇大附一院退休醫生陳錫林和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退休醫生法錫安夫婦就是其中的代表。社工上門走訪時,幾位退休醫生不約而同地提出來想利用專業特長為居民服務。社區黨組織第一時間響應,拿出社區活動用房開辦「惠民小屋」,由三位退休醫生在每月15、25日下午開展問診活動,社區還積極連結衛生服務站等轄區醫療機構資源,擴大服務成效。
稿件素材由蘇州工業園區工委組織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