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青島市統計局局長劉岐濤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統計局加快改革創新,建設智慧統計平臺,實施業務流程再造,充分發揮統計信息諮詢監督作用,更好賦能決策、改善民生,為促進青島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統計支撐和保障。
「目前,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盤已經築成,特別是我們新經濟的崛起和快速發展,會帶動四季度和全年經濟更快發展。」青島市統計局局長劉岐濤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增長2.2%的基礎上,青島市全年經濟增長會繼續提升。
GDP核算「0」誤差
青島市統計局全面改革核算制度,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思維,實施地區生產總值(GDP)統一核算,準確反映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構建涵蓋44個行業、100項指標的GDP新核算體系,增加了稅收、利潤、薪酬等效益核算與質量評估,核算模式由「分級核算」改為「統一核算、下算一級」,組織方式更加嚴密,核算數據更加科學,效益核算更加凸顯,實現了各級生產總值、增速基本銜接。
目前,青島全市與各區市生產總值核算基本達到「0」誤差,增速誤差縮小到0.2個百分點以內,核算結果反映發展更符合實際。
青島市統計局應用GDP核算改革方法,轉變經濟工作方式,從專業化視角促進高質量發展。及時診斷行業、領域、區市發展短板,形成統籌抓質量效益、抓重點關鍵、抓規上規下、抓存量增量、抓線上線下、抓域內域外等精準靶向措施。
同時,搭建部門聯動機制,協同建立單位納統、部門規範化測評等制度,更好服務科學決策。2020年,全市新增納統企業2000家、淨增納統企業接近1100家。
力促經濟「V」型回升
2020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影響,全球經濟按下了暫停鍵,青島市與全國、全省形勢基本一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回落,經濟開局遭遇「倒春寒」。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複雜國內外形勢,青島市統計局及時跟進調查監測,促進「六穩六保」。「及時監測經濟發展情況,能夠判斷出什麼恢復,什麼時候回升。」劉岐濤說。
青島市統計局緊盯企業經營,第一時間對5000家重點企業、1380家中小企業開展復工復產、惠企政策進行調查,提出30多條重要建議。
緊盯經濟運行,細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月度動態監測分析,先後16次在市委市政府重要會議上匯報建議,力促經濟實現「V」型回升。2020年,全市經濟在一季度下降7.1%的情況下,上半年由負轉正,實現增長0.1%,前三季度逆勢增長2.2%,實現「V」型反轉,經濟運行向正常秩序加快回歸,社會穩定態勢進一步鞏固。
「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盤已經築成,特別是我們新經濟的崛起和快速發展,會帶動四季度和全年經濟更快發展。」劉岐濤預計,在前三季度增長2.2%的基礎上,青島市全年經濟增長會繼續提升。
跟蹤反映新經濟新動能
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日新月異,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基礎,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核心的一些新的產業、業態迅速發展。
「新經濟一般包括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是產業結構升級的重點和方向。」劉岐濤說,為跟蹤反映新經濟、新動能、新成效,青島市統計局改革創新統計方法制度,建立了33項派生產業監測制度。
建立新舊動能轉換監測制度,監測「十強」產業、「四新」經濟等33個派生產業,為新舊動能轉換「體檢評估」。2019年,青島市新經濟增加值3652.43億元,佔GDP比重31.1%,比2018年提升4.4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十強」產業和「四新」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分別為30.4%和31.3%,新動能增勢顯著。
建立重點功能區統計監測制度,從營業收入、產業集聚、科技研發等方面,為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精準畫像」。今年前三季度,9個功能區「四上」企業達2895家、實現營業收入6768億元、項目投資516.9億元,分別佔全市的31.4%、40.6%和20.0%,貢獻度明顯增強。
建立7個重點攻勢統計監測制度,跟進反映「作戰成果」。今年前三季度,民營經濟、海洋產業、「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分別為46.8%、29.7%和12.4%,7個攻勢增速全面回升。
建立13條產業鏈統計監測制度,跟蹤重點產業「集聚優勢」和動能轉換。今年上半年,13個產業鏈增加值約佔全市GDP的70%,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現代金融等7個產業實現正增長。
精準統計促有效投資
抓投資就是抓後勁,就是抓未來的經濟增長。青島市統計局利用項目審批和聯網調查平臺,建立精準投資統計體系,多角度、多層次反映投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精準項目納統,創新項目納統部門協同機制,建立新開工項目旬報制度,分析項目數量、規模、分布,促進項目新開工建設及投資增長。1-11月份,青島市統計局組織審核3197個新開工項目納統入庫。「這些新開工項目1-11月份完成投資2600多億元,佔全部投資比重超過40%,不但支撐了今年的投資增長,而且還有5400億元投資會在明年以後繼續投入。」
精準項目分類,建立月度分區市、分行業、分領域及重點攻勢和13條產業鏈投資監測制度,促進投資結構優化。1-10月份,全市新經濟投資增長13.7%,有7個攻勢和9個產業投資實現增長,投資效能不斷提升。
「通過精準投資統計,提高精準投入能力,不搞大水漫灌,好鋼用在刀刃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上,推動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劉岐濤表示,有效投資一定要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全市投資取得了顯著成效,投資增速在去年高基數情況下,今年一直保持正增長。1-11月份,投資增長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暢通社情民意
青島市統計局組下設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中心擁有專業調查隊伍,建有全國領先的智慧民調平臺,集成電話訪問、網絡調查等多種方式,聚焦社會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領域開展調查,為改善民生、優化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提供決策參考。
開展教育、醫療、文體、環境、治安等重點民生領域群眾滿意度調查5次,傾聽群眾聲音,徵集意見建議3623條,為改善民生「把脈」,讓老百姓感到「舒心」。
開展營商環境企業家滿意度調查3次,累計發放調查問卷2.2萬份、回收有效樣本9600個,徵集企業家意見建議850條,為10個區市、9個功能區、42個市直部門和單位政務服務「亮分」,讓企業家感到「舒服」。
善用民意,推動完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為部分區市和部門開展政務服務滿意度調查28次,訪問市民7.44萬人,徵集意見建議6482條,讓社會感到「順氣」。
「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是市統計局的一個專業調查機構,更是黨委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輿情調研與工作評價的平臺、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渠道。」劉岐濤說,請大家關注並支持12340社情民意調查工作。
摸清摸實人口家底
對市民而言,今年離統計最近的事情,莫過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青島市統計局創新運用網際網路雲技術、雲服務和雲應用,組織培訓6萬多名普查人員,自今年5月份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利用統計衛星地圖,摸清全市5萬多個普查小區,標繪建築物140多萬個。
「通過人口普查,可以全面查清青島市的人口數量、結構、分布、人口流動等方面情況。」劉岐濤舉例分析道,比如,可以準確把握全市人口變化趨勢,為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科學制定「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通過運用人口普查數據,相關部門可以更好地開展各項規劃、選址和改進提高,更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民生工程,不斷增強市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比如,哪些區域低齡人口多,就要規劃建設更多的幼兒園、小學;哪些區域老年人口多,就要規劃建設更多的養老院、醫院;哪些區域人口密度特別大,就要在公共運輸設施規劃上多關注等等。
「目前,青島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處於收尾階段,藉此機會感謝廣大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參與和配合。」劉岐濤表示,明年青島市統計局將按國家規定程序及時發布普查結果。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