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色彩斑斕的橋梁人生

2021-01-21 鳳凰江蘇

導讀: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設計壽命為50年,歷經5次軍事爆炸,至今已在大潮中屹立77年,「炸藥不放對都炸不掉」。他一生鍾情於橋,致力於橋,以他的奉獻與奮鬥,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橋梁人生。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談到茅以升,人們往往會想到橋。的確,他是中國近代橋梁事業的先驅。他曾主持修建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

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設計壽命為50年,歷經5次軍事爆炸,至今已在大潮中屹立77年,「炸藥不放對都炸不掉」。

他一生鍾情於橋,致力於橋,以他的奉獻與奮鬥,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橋梁人生。

20歲少年赴大洋彼岸留學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29日出生於鎮江一個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祖父茅謙為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曾創辦《南洋官報》,是鎮江市的名士。

出生時,茅以升手心通紅,被認為是大富大貴的吉兆。祖父茅謙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心的讀書人,他為孫子取名「以升」,意思是既希望家業昌盛,更希望國家昇平。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

茅以升自幼家境貧寒,衣食不繼。幼年時,家中有人戲言,茅以升不是茅家人,是從外面撿來的,茅以升深以為恥,生出外出謀食自立之意,為家人察覺,說那是戲言。茅以升心雖安定,但從此樹立起「人貴自立」的思想。10歲的茅以升珍藏著祖父贈給他的墨寶--「奮鬥」二字,他把它看成進步的秘訣。

茅以升常到祖父的藏書閣樓裡讀古書,學習起來有一股倔勁兒。有一次,他捧著書邊走邊讀,一不小心就撞到一棵樹,他竟以為旁邊有人在打他,引得路人捧腹大笑;夏天,「火爐」南京熱得出奇,別人手搖扇子擦著汗,茅以升卻躲在屋子裡一遍又一遍地抄寫古文……

15歲那年,茅以升在日記裡這樣寫道:「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時逢北京清華學堂招收留美預備生,我應當機立斷,遠離家鄉北上投考……」千裡求學,茅以升被讚嘆為「人小志大堪稱奇蹟」。但他默默無語,時常告誡自己要勤奮治學。預科班裡別人打牌下棋看戲,他卻抱著「學而時習之」的態度,絲毫不放鬆。 

畢業考試時,茅以升被評為唐山路礦學堂第一名。隨後他報考了留美官費研究生,並毫無懸念地登上「中華號」遠洋客輪,赴大洋彼岸留學。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茅以升僅用一年時間就取得了碩士學位。畢業典禮那天,校長當場宣布:「今後凡是唐山路礦學堂的畢業生來康奈爾作研究生的,可以免試入學。」

之後,茅以升又進入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前身)攻讀博士。自小就立下「奮鬥」宏願的茅以升,對理論知識極度渴求。他一邊在橋梁公司實習,一邊攻讀博士。

他早上4點起床,坐車時還不忘學習外語;工人休息時,他就放下工具掏出紙和筆做功課;在圖書館看書太入神,他竟被管理員鎖在屋子裡;即便是深夜,他躺在床上嘴裡也經常嘟囔著什麼……

這個走在時間前面的人,又一次用勤奮證明了一切。他的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順利通過,並被認為達到了當時的世界水平,該文的科學創見還被稱為「茅氏定律」。當地各大報紙都登載了這一消息,之前看不起中國人的美國學生,此時也沉寂了。

茅以升與錢塘江大橋

茅以升的橋梁情結源自於他7歲時南京秦淮河上的一次塌橋事件。那一年端午節,很多人到秦淮河上的文德橋看龍舟比賽。由於人太多,文德橋被壓塌了,好幾個人掉到河裡淹死了。這件事深深刺激了童年的茅以升,他望著倒塌的文德橋,心中想:我長大了要造橋,造好橋。

青年時期,茅以升的橋梁情結又有了升華。他看到祖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都為列強把持,深為痛心,決心為國爭光,讓祖國江河上矗立起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鋼鐵大橋。為此他赴美求學,專攻橋梁,獲加裡基理工大學第一個工學博士。旋即回國。

年近不惑,茅以升接到一個電報,電報是他在唐山路礦學堂的同學發來的,稱建設廳長想推動各方在錢塘江興建大橋。當時,中國多座大橋均留下了帝國主義的痕跡:德國人建的黃河大橋,俄國人建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日本人建的瀋陽渾河大橋,美國人建的珠江大橋……難道中國人自己不能建造大橋嗎?想到這,茅以升「讓現代化大橋飛越天塹,去打破洋人誣衊我們的謊言」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杭州有句歇後語「錢塘江造橋--辦不到」,唐代也有詩云:「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故不安橋。」修建錢塘江橋,古人沒有辦到,洋人也沒有辦到。錢塘江江水洶湧,波濤險惡,如果上下遊同時並發,更是翻騰激蕩勢不可擋。如果再遇到颱風,江面濁浪排空,風波就更為兇險。因此在錢塘江上建造大橋,極具挑戰性。 

經過半年勘測,茅以升在分析比較了十幾個方案之後,做出了「錢塘江橋設計書」。然而,這只是開始,建橋需要500萬銀元,相當於7萬建築工人一年的工資,這樣一筆巨款如何解決呢?橋梁專家的茅以升化身說客,與各銀行聯繫,工程款的問題總算解決……

正如茅以升的母親所言:「唐僧取經經過八十一難,唐臣(茅以升的字)造橋,也要經『八十一難』」。打樁時,力小打不進去,力大了木樁就斷。浮運沉箱是難度更大的工程,在錢塘江的潮水中,沉箱像脫韁的野馬,四處亂竄;沉箱放不到木樁上,橋墩就築不起來,又談何建橋?

建設過程中,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起進攻,空襲不斷,企圖炸毀尚未完工的錢塘江大橋。各大銀行也找茅以升要求退款,流言蜚語也一併襲來……茅以升心急如焚,但他在困難面前並沒有低頭:「再有困難,大橋也得建成。在建橋上面,我決不後退半步!錢塘江大橋的成敗,不是我一個人的小事,而是能不能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大事。」

茅以升對大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極盡苛刻。一根鋼梁約有18000個螺釘,每個螺釘安裝後都有專人逐個檢查,不合格的螺釘被打上記號,重新安裝。茅以升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橋上這28萬顆螺釘,顆顆都能承載千斤重擔,他要向世人展示,中國人建造的大橋不比外國人差!

1937年9月26日清晨4時,一列火車從大橋上隆隆駛過錢塘江,兩岸一片沸騰。歷時兩年半、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終於建成!

妻子竟因建橋抑鬱 因復建而康復

茅以升與戴傳蕙的婚姻是在茅以升17歲那年由父母做主定下的,戴傳蕙年長一歲,生於江蘇揚州一個詩書之家。訂婚一年後兩人正式結婚,婚後茅以升回到唐山路礦學校讀書,後來又去美國留學。戴傳蕙帶著長子茅于越在南京婆家過著大家庭生活。

1919年,茅以升學成歸國後與妻子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固然美滿,但也充滿動蕩,戴傳蕙病了。戴傳蕙的「病根」起於茅以升事業上一次刻骨銘心的打擊。1930年,原本要去南京教書的他,受朋友之邀擔任鎮江水利局長時,淮河洪水堤壩潰決,茅以升因此被撤職,為丈夫日夜擔心的戴傳蕙患上了憂鬱症,每受驚嚇就會發病。

茅以升在事業上最輝煌的時刻——建造錢塘江大橋期間,成了妻子病情最嚴重的時刻。1933年,茅以升在天津北洋大學教書,身體虛弱的戴傳蕙不斷在看著中西醫生,她滿心以為小家庭可以長治久安了。

此時茅以升受邀去杭州商談籌建錢塘江大橋,他很興奮,戴傳蕙也為丈夫高興。到了杭州才發現造橋的困難並不小,戴傳蕙怕丈夫又像當年那樣遇到麻煩,心焦如焚,徹夜不眠,話語不清,舉止反常,精神上也出現了錯亂。

 戴傳蕙常常自言自語,大橋不會修成的,即使修成將來也不會善終。

 真是被她不幸而言中了,1937年11月上海戰事爆發,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過江避難,此前防止敵軍襲擊而一直沒有開通的錢塘江大橋開放了,人們在橋面上行走,而橋墩裡正藏著炸橋所需的炸藥。12月23日,一聲巨響,大橋被炸斷,蔣介石希望藉此拖住日軍進攻的步伐。

晚年的茅以升說過親手炸橋時的心情,,「就如同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兒子一般」,而那段日子發生的一切對於戴傳蕙心底造成的陰影究竟有多大呢?建國後大橋建好,戴傳蕙的憂鬱症自然而愈,再也沒有復發過。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不過「文革」期間,茅以升被批鬥,戴傳蕙去世。

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相關焦點

  • 茅以升:中國橋梁之父,終因置了「外室」,而愧疚、悔恨一輩子
    作者:山佳在中學語文課本裡,有一篇文章《中國石拱橋》,作者茅以升,他是中國現代橋梁的奠基人,主持建造了錢塘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等,也被譽為「一代橋魂」,」中國橋梁之父「,01茅以升,1896年出生在江蘇鎮江,一書香世家。
  • 湖北專家再攬中國橋梁工程最高獎:中鐵大橋院秦順全獲茅以升橋梁大獎
    10月24日,在第二十九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順全榮獲中國橋梁工程界最高水平獎——茅以升「橋梁大獎」,湖北獲此大獎的專家由此增至6人。頒獎大會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該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設「橋梁大獎」「鐵道工程師獎」「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青年獎」等10個獎項。
  • 橋梁專家,「錢塘江大橋」設計建造者-茅以升,夫人和子女
    橋梁專家,「錢塘江大橋」設計建造者-茅以升,夫人和子女文|草莓很暖茅以升,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土木工程學家。當「錢塘江大橋」的任務下達之後,茅以升投身到了橋梁建設中,精心設計和建造了中國人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今天,小編來帶大家看看茅以升的夫人以及他的子女。
  • 《大家小書:橋梁史話》茅以升 (作者)
    私信小編,回覆:【3106】即可獲取)【最好的電子書下載網站】https://bestebookdownload.com/【網盤地址】https://590m.com/dir/14789250-38900555-6453cb《橋梁史話》收錄了橋梁大師
  •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背叛結髮妻子,直到死前也未獲子女原諒
    建橋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也很有名。茅以升為我國橋梁建設和交通運輸做出了許多貢獻。許多著名的橋梁都是在茅以升先生的指導下建成的。因為這些橋梁,我們在交通方面有了更好的發展。可以說,茅以升先生在我國橋梁建設中是非常重要的。茅以升先生早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橋梁知識,最終獲得碩士學位。後來,他在卡內基理工學院學習,最後獲得了博士學位。
  • 橋梁專家茅以升,50歲的他與20歲的外室生子,致使髮妻抑鬱而亡!
    這座橋就是錢塘江大橋,而主持修建它的人,就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提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成就,191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清華留美官費考試,先後獲得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橋梁碩士學位和卡耐基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回國後為我國橋梁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橋梁專家茅以升因背叛相濡以沫的髮妻,臨終前六個子女無一人送終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許多橋梁施工技術為外國壟斷,而茅以升主持錢塘江大橋的設計與施工,在複雜的自然條件下,令許多外國人感到難以置信。可是茅以升呢!它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現代化鐵路、公路橋梁,它的成功建設,翻開了中國橋梁建設的新篇章,成為中國橋梁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 橋梁專家茅以升辛酸史:背叛相濡以沫的髮妻,至死未獲子女原諒
    奧萊《葬禮藍調》科技事業的貢獻茅以升,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響亮的名字,一生取得了許多成就。在茅以升幼時,有次端午節鄉裡舉辦龍舟大賽,茅以升因為身體原因就沒能去成,也因此撿回了一條命。自此後,茅以升對橋梁的製造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於建造出堅固的橋梁以避免這種事故的再次發生。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之後,茅以升繼續深造,相繼獲得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橋梁專業的碩士,卡耐基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回國後,茅以升致力於我國的橋梁建造事業,為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新築股份總裁夏玉龍留任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五屆橋梁委員會委員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9屆頒獎大會暨第十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北京鐵道大廈舉行基金會橋梁委員會2020年換屆會議也在此召開。新築股份總裁夏玉龍留任第五屆橋梁委員會委員,新築股份構件事業部總工程師邱廷琦獲新聘為第五屆橋梁委員會委員,新築股份構件事業部鐵路構件公司副總經理黃琴獲新聘為橋梁委員會秘書處秘書。
  • 橋梁專家茅以升:原配和外室都抑鬱而終,死時六個子女無一人送終
    每每思至此,杭州人的心中便會感念錢塘江大橋的主持修建者茅以升,橋梁專家茅以升從1933年開始設計這座跨江大橋,五年的嘔心瀝血終成一座現代化大橋,奠定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裡程碑。令人唏噓的是,這樣一位傑出的專家,竟然在感情上犯了無法彌補的錯誤,致使子女始終無法原諒他。
  • 北京交通大學話劇《茅以升》劇情簡介
    《茅以升》以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及新中國民族振興作為歷史背景,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及多媒體元素,通過多形態的藝術加工,以話劇的形式用六個生動篇章講述北京交通大學老校長、世界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為報效祖國而嘔心瀝血、忘我奮鬥的不凡人生。
  • 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原名茅以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後赴美留學。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程博士學位。
  • 九三學社中央原名譽主席、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茅以升...
    原標題:九三學社中央原名譽主席、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茅以升——人生之橋 名為奮鬥(最美奮鬥者)它的設計者,就是被譽為「中國現代橋梁之父」的茅以升(見圖左,新華社發)。  茅以升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時,僅用一年就取得碩士學位。在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時,擠時間到橋梁公司實習。其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中的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  1920年,茅以升回到祖國,在天津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執教……之後於1933年3月開始主持建造錢塘江橋。
  • 茅以升,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失去摯友,是茅以升一生的痛。從此,小茅以升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建一座最堅固的橋。為了實現建造橋梁的夢想,1916年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後,茅以升參加了留學美國的考試,並被公費推薦到康奈爾大學橋。少年初到異國他鄉,什麼也不懂,顯得稚嫩又生澀,委屈的時候,茅以升的心中會浮現出祖國故鄉的那些楊柳,閉上眼睛,就好像那些枝芽真的輕撫過她的臉頰,天空中飄揚的,不是紛飛的柳絮,是他想要建築出第一座屬於中國的橋梁的夢想。
  • 茅以升後代背誦圓周率成習慣
    茅以升後代背誦圓周率成習慣     西南交大紀念茅以升誕辰120周年    本報訊(記者 吳曉彤 江芸涵)今年是中國現代橋梁奠基人茅以升誕辰120周年。
  • 茅以升:幼年就是超級「小橋迷」
    茅以升感到非常疑惑。「別說了,好多好多人看比賽呢!」「就是人多,把橋都擠塌了。」「還淹死好多人。」「亂得很!」「就是那個文德橋。」……20世紀50年代夫子廟文德橋(網絡圖)少年茅以升是相當聰明之人,很快便從夥伴們七嘴八舌的話語中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 西南交大紀念茅以升誕辰120周年 女兒背誦圓周率懷念父親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江芸涵 吳曉彤)今年,恰逢中國現代橋梁奠基人茅以升誕辰120周年。1月12日,由西南交通大學舉辦的「紀念茅以升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暨茅以升圖書館揭牌儀式」在成都舉行,茅以升之女、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生前學生代表,省市及學校九三學社代表、歐美同學會代表和西南交大師生齊聚,共同緬懷茅以升先生的傑出成就,傳承其專業精神和崇高品德。
  • 茅以升:務實的工程教育家
    著名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曾擔任北洋大學校長、中國交通大學校長等職,著作有《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21年,東南大學成立時遇到一樁難題:工科只有一個機械工程系且主任一職懸而未決。於是,學生致信校長郭秉文推薦了一位專家:「實吾國罕有之工業人才,大足改進工科,增光吾校。」
  • 家父茅以升的故事——茅以升的女兒茅玉麟口述
    家父茅以升的故事  江蘇鎮江茅以升紀念館前的茅以升雕像  圖為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手跡  圖為茅玉麟(右)觀看唐山交大舊址殘存的唐山生產的鋼磚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茅玉麟口述)茅玉麟說,每一次到唐山來,她都覺得自己對父親茅以升的理解更深了一層。
  • 中新網-共和國6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中共黨員,中國橋梁學家、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江蘇鎮江人。  茅以升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1917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21年以論文《橋梁結構次應力研究》,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