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極力反對招安的八大戰將,有一人是宋江的鐵桿小弟

2020-12-09 騰訊網

  在小說《水滸傳》中,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強盜集團,位列北宋四大反賊之首,曾經聲勢浩大,攻城掠地,不僅數次打退朝廷的圍剿大軍,還順勢將朝廷派來的圍剿大將收為己有,不可謂不強。

  但是自從被朝廷招安後,先後出徵替北宋朝廷擊退了遼國的入侵、剿滅田虎、王慶、方臘等反賊,於是有人猜測,梁山好漢有如此實力,為何不自立?開疆拓土好不快活?現在來看看當時梁山眾好漢中,最反對招安的八位戰將都有誰。

  TOP、7 活閻羅—阮小七

  阮小七綽號「活閻羅」,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條好漢,梁山水軍八員頭領第六位;阮小七在阮氏三兄弟中年紀最小,跟隨兩個哥哥行走江湖,幹下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梁山泊裡駕舟踏浪,先打敗何濤,再打敗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漢們刮目相看。

  第一次招安就壞到了阮小七的手上,阮小七是招安的堅決反對者,甚至在徵討方臘之前都想讓吳用當老大,繼續回梁山泊算了,可見對招安阮小七是死活不願意的,這才演出了那偷換了皇帝賜予的御酒,搞的第一次招安因失敗而告終,宋三郎和吳老師的計劃全盤壞在阮小七的手裡,這無疑讓宋江大動肝火。但是阮小七也是唯一敢直接以行動反對招安的好漢。

  TOP、6 短命二郎—阮小五

  阮小五,綽號「短命二郎」,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軍頭領第四位。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從小生長在石碣村,打魚謀生,在黃泥岡劫了生辰綱,因官軍追捕逃回梁山泊,與兄弟一起打敗何濤。高俅率大軍圍斷梁山,阮小五水中奮勇殺敵。他與童威一起駐守梁山東北水寨。

  阮氏三兄弟都是鐵桿的反對招安派,阮小七去偷御酒那一次,如果沒有阮小五和阮小二的協助,也沒那麼容易;阮氏三兄弟的心思從《漁歌》中就可以看出來: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羅天網,烏龜王八罩裡邊;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求富貴不做官;梁山泊裡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

  TOP、5 立地太歲—阮小二

  阮小二,綽號「立地太歲」,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軍頭領第四位。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邊石碣村人,個個武藝出眾,義氣當先,敢為兄弟赴湯蹈火。赤發鬼劉唐浪跡江湖,探聽到生辰綱消息 ,吳用說服阮氏三兄弟撞籌,與晁蓋一起,在黃泥岡用蒙汗藥麻倒楊志,搶了生辰綱。

  高俅等幾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軍大出風頭,建立奇功偉業;晁蓋死後,反對招安。徵遼回京後,曾背著宋江同李俊等水軍頭領商議請吳用作主,殺出東京,重回梁山造反。但是阮氏三雄中,阮小二徵方臘時在烏龍嶺水路兵敗自刎,阮小五徵方臘時做細作被婁丞相所殺,唯有阮小二善終,但是卻因穿著龍袍戲耍被剝奪官職,貶成平民。

  TOP、4 黑旋風—李逵

  李逵生得粗壯黝黑,綽號「黑旋風」。因為打死了人逃遇赦宥,留在江州當牢子。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劫法場大鬧江州,欲背著老母上梁山,後因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殺一窩四虎。李逵慣使一雙板斧,梁山排座次時,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軍頭領。

  大聚義之後,在菊花之會上,宋江提出招安之事,李逵大鬧以示不滿,宋江假意要斬其頭。到了東京之後,宋江等與名妓李師師見面商議見宋徽宗之事,李逵見了大怒,先打翻在附近的楊太尉,又放火併大鬧。朝廷第一次到梁山招安之時,態度惡劣。李逵憤怒,將詔書扯得粉碎。可見李逵才是最鐵桿的反對招安之人,難怪宋江一定要把李逵毒死,反心太重……

  TOP、3 武二郎—武松

  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曾與魯智深、楊志等人聚義青州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歸順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為十大步軍頭領之一。

  原本武松與宋江關係極好,宋江也把武松當成自己的鐵桿心腹,但是兩人卻在招安一事上鬧掰,宋江召集眾兄弟痛飲的時候,因為酒醉提前將招安的想法說了出來,結果沒想到武松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而且說話極其難聽,絲毫沒給宋江留面子,「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隨後便摔門而去,而魯智深也起來附和武松,搞的宋江很沒面子。

  TOP、2 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原名魯達,當過提轄,又稱魯提轄。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細,與史進、林衝、武松、楊志等交好。因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出家當和尚,法號智深,後與楊志、武松佔領二龍山擔任大頭領。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第十三位,星號天孤星,梁山上司職步軍總大將。

  魯智深雖表面看起來粗魯,但是內心卻細膩無比。大聚義後,宋江在滿江紅詞中流露出希望朝廷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TOP、1 豹子頭—林衝

  林衝綽號豹子頭,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養子高衙內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終被逼上梁山落草。後火併王倫,尊晁蓋為梁山寨主。他參與了梁山一系列的戰役,為山寨的壯大立下汗馬功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六位,上應天雄星,位列馬軍五虎將。

  林衝應該是梁山眾好漢中最反對招安的,因為北宋朝廷的黑暗,因為高俅的兒子看上了他的老婆,就把他家弄得家破人亡,而且對林衝還趕盡殺絕,如果給林衝選擇,他要麼會選擇一處世外桃源了卻餘生,要麼掀起大旗推翻北宋朝廷統治;這也是為何林衝最後病逝於六和寺的緣故。

  這七人中,李逵、武松和魯智深都是粗中有細之人,看的明白,心裡清楚,尤其是武松、魯智深和林衝曾在官場混過之人,但是他們終究是極少數,當時梁山絕大部分好漢還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生活,渴望被招安,這七人也不得不跟著走;但是在一切都平息後,這七人中倖存之輩,都選擇了不再回去……

  當然,反對招安的,可能還有其他人,比如李俊、公孫勝等人,但是卻沒七人表現的這麼直白……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武松林衝等都反對招安,卻為何不敢與宋江翻臉?
    在水滸傳中,武松林衝魯智深等人都反對招安,甚至武松當眾反對,讓宋江下不了臺。既然道不同不相為謀,那麼為何不敢與宋江翻臉呢?或者說,未必是翻臉,而是拉出不願招安的好漢,另立山頭呢?雖說讓宋江更難堪,卻也幫宋江解了圍,畢竟宋江實在不知道如何駁斥武松!這裡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即:武松第一個反對招安,李逵第二個!但為何宋江要「斬了李逵」,卻不說「斬了武松」?其實,重點有兩個原因:(1)李逵是宋江小跟班,武松是結拜兄弟,身份不一樣,(2)武松有二龍山兄弟幫,李逵背後沒有勢力!閒話少敘,言歸正傳!
  • 水滸傳中很多人反對招安,最後為什麼順利招安?順利下的目的
    《水滸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前期熱血沸騰,後期慘不忍睹,整個過程的轉折點就在宋江極力招安。至今對於宋江的詔安計劃,也是眾說紛紛。這也是把整個梁山108人一步步推向火坑的開始。但要說起招安,好像也只有北宋末期水泊梁山時,才出現的一個新鮮的名詞。一個犯了重罪的人,表現出他的勇猛和智慧就被朝廷招收成為公務員了?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當和尚有什麼不同?是有多麼羨慕出家的魯智深?雖然,宋江提出招安時,那麼多人堅決反對招安。但最後為什麼諸多好漢,卻前僕後繼的步入招安後的徵討大戰呢?
  • 水滸傳中很多人反對招安,最後為什麼順利招安?網友驚嘆細思恐極
    《水滸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前期熱血沸騰,後期慘不忍睹,整個過程的轉折點就在宋江極力招安。至今對於宋江的詔安計劃,也是眾說紛紛。這也是把整個梁山108人一步步推向火坑的開始。但要說起招安,好像也只有北宋末期水泊梁山時,才出現的一個新鮮的名詞。
  • 武松反對招安?其實,武松是《水滸傳》裡第一個想招安的人
    因此,我們讀者也都知道宋江是「投降派」,天天盼著招安,而武松是「革命派」,堅決反對招安。可是,你知道嗎,在《水滸傳》中,武松其實是第一個向宋江表達過招安的願望,不信嗎?請繼續閱讀。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也跟著說:「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武松當時有招安的心思,也很正常,因為武松自認為自己是被那幾個贓官所陷害,自己和大宋王朝並沒有深仇大恨。
  • 水滸傳中宋江被賜毒酒,為何拉著李逵一起,李逵一句話讓宋江害怕
    水滸傳中宋江被賜毒酒,為何拉著李逵一起,李逵一句話讓宋江害怕   水滸傳大家都看過,就算不是看書這些年電視劇的翻拍也看了不少。水滸傳大概講的是官逼民反的故事,在故事中,有許多經典的形象,從文字裡我們就能很容易地想像到他們的樣子,有酒肉和尚魯智深,有武藝高強的林衝,有衝動魯莽的李逵,有閉月羞花的潘金蓮,有沉著冷靜的宋江等。
  • 重讀水滸:這三人最反對招安,其中一人下場最慘!
    大家好,我是歷史老車輪的原創小編,我在這裡每天為大家持續更新原創作品,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水滸傳》,小編將從不同角度、不同章節去解說與眾不同的水滸,也許咱們看法不一樣,但並不影響咱們對《水滸傳》的熱愛。在水滸傳中,有這麼三個人,在宋江要招安的時候,最先提出反對招安。要說反對招安,其實有很多人是不同意招安的,但都沒明確地表達出來,只有這三個人提出反對招安。
  • 《水滸傳》中,武松真的反對招安?這句話表明,根本沒有的事
    宋江把他自己填的詞《滿江紅》,叫樂和譜曲唱給眾頭領聽。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一句時,武松便大聲說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因此,很多讀者認為武松是個反對招安的大英雄。
  • 宋江為什麼極力招安?是因為怕朝廷,還是因為另有目的
    從我們咿呀學語開始,我們便開始聽水滸傳的故事,108個好漢高舉替天行道的大旗,懲惡揚善,在水泊梁山起義,官兵多次圍剿均以失敗告終,他們在梁山之上過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快樂生活,那麼,身為梁山首領的及時雨宋江,為何要招安呢? 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揭秘,宋江為何要招安呢?
  • 武松肯為宋江失去一臂,但最終為何分道揚鑣?只因宋江說了兩個字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羨慕《水滸傳》中的108位好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個好兄弟在一起好不快活。但是這樣的好日子卻因為招安而結束了。事情是這樣的,當晁蓋死後宋江接手了梁山泊的頭領之位。宋江與吳用的目光長遠,認為招安才是梁山眾好漢的唯一出路。但是有一個好漢直接提出了反對。他就是行者武松,稱: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
  • 梁山好漢中誰最想招安?不是宋江,而是表面反對招安的武松和此人
    《水滸傳》這部名著給不同年齡段的讀者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就如同那句「少不讀水滸」所表達的意思一般,少年時讀水滸看到的往往只是兄弟情義、行俠仗義,甚至會對後半段梁山好漢們接連陣亡而感到心酸,而成年人讀水滸看看的往往是施耐庵所想表達的真正內涵,即是在《水滸傳》的世界中,基本上沒有什麼真正的善人
  • 《水滸傳》中的高俅為何一直反對招安?根本原因大揭秘!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招安後,被高俅借方臘之手幾乎全部殺掉,而且,從書中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看出,即便梁山曾三敗高俅,可並沒有能力殺上東京。這樣一來,邏輯關係就很清楚了:宋江如果不招安,梁山可以武裝反抗朝廷,至少可以偏安一隅,高俅無可奈何;宋江如果招安,梁山則被派去當炮灰,死傷大半,回來後,高俅依舊可以下藥分別搞死。難道聰明如施耐庵老先生這樣的人,會繞如此一個大彎,來描述高俅的愚蠢?
  • 在水滸傳中,哪個英雄不同意招安?你為什麼不敢和宋江鬧翻?
    在水滸傳中,由於招安的問題,許多人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其中武松和林衝對招安的抵抗力最強,他不僅在宋江面前反對,而且使他在英雄中倒下,所以他們的想法不同,有人反對,有人同意,為什麼那些反對者不敢用宋江自首?
  • 讀水滸|武松反對宋江招安的話,你讀懂了嗎?看完恍然大悟
    《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好漢不是宋江,而是武松。可是讓人奇怪的是,宋江提出招安後,第一個反對招安的也是武松。從期盼招安到公開反對招安,武松的態度為什麼有如此大的轉變呢?實際上武松並無反對招安的理由,也沒有反對招安的行動。武松反對招安,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 歷史上真正反對招安的兩位好漢,一位宋江要除掉,一位他不敢惹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中有108位好漢齊聚在梁山。他們先前有的是因為受到了不公平的壓迫,有的是本身就不為正道所容,而有的是為了改變這個世道而齊聚在梁山之上。在及時雨宋江的帶領下,戰勝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圍剿。儘管梁山戰無不勝,但是宋江感覺這樣下去終究不行。所以說就計劃接受朝廷的招安,從而為自己與兄弟們取得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以及光明正大的前途。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最後不招安的話,最終難逃這樣的結局
    《水滸傳》中的梁山,其實就是一個大染缸。裡面各形各色的人摻雜著一起,互相擠兌互相利用,在這個整體中包含了以宋江吳用為首的招安派,還有以武松,魯智深,楊志等為首的二龍山一派,再就是梁山的元老一派。想對比之下宋江倒是有智有謀的人,可以說梁山成在宋江,敗也在宋江。宋江之所以選擇招安,其一就是宋江本身並無造反之心,本身就是想著為朝廷出力為國家效忠,只是無奈之下誤殺了閆婆惜,實在走投無路了才上了梁山,但當他坐上第一把交椅以後,宋江想到的依然是為朝廷效忠,而想達到這個願望唯一的途徑就是招安,在他的意識裡招安才是最終的出路,否則的話結局難逃滅亡。
  • 水滸傳中,為什麼宋江不重用武松?
    據《詩經·大雅·緜》中記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多數人認為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的「水滸」二字,便是出自這一句。 那麼,水滸傳中,宋江與武松的矛盾從何開始呢?
  • 《水滸傳》:及時雨宋江主張招安,真正目的是什麼?
    及時雨宋江招安,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我們探討過很多次,書生也在以往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提起過,但沒有正式拿到一篇文章中跟大家聊,本文咱就聊一聊宋江招安這件事。通讀全書,我們不難發現,宋江招安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四個,為兄弟有好前程而招安;不具備造反的實力而招安;為合法替天行道而招安;為光耀門楣而招安。
  • 水滸傳中李逵最後為什麼被宋江毒死?
    我們說在水滸傳一百零八個人裡最有心機的,大概是非宋江莫屬了,最沒有頭腦的那也大概非李逵莫屬了。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最敢和領導宋江叫板的也非李逵莫屬了,而且我感覺在水滸傳裡面宋江大多數時候都是不可愛的,但是偏偏宋江可愛的時候都是和李逵在一起的時候。除了在私生活上,李逵不給宋江情面之外,在政治路線上李逵也敢和宋江唱對臺戲。
  • 再論宋江的招安思想,楊大忠
    宋江沒上梁山就註定了他血液中的招安意識傾向。」「《水滸傳》中的宋江一開始就有招安之心,至於宋江兩次打敗童貫,又三敗高俅,可謂大快人心;但宋江偏偏又要大設筵席,款待高俅,以求招安,應是施耐庵的有意安排。」[3]「《水滸》所描繪的藝術形象宋江,是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文化教育的產物。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自己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寄黃幾復》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請諸位先回答一個問題:宋江如果不招安,能不能當上皇帝?相信大家在看《水滸傳》的時候,對宋江都有這樣的看法:一心想招安,光想自己當官,結果害了107條好漢。其實這樣的評價在我看來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宋江招安的本質是為眾兄弟謀一個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