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是冬春季節才會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也常看到有五月飛雪、六月飛雪的說法,由於我國人口稠密地區大部分屬於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5月和6月下雪的情況很少會在這樣的氣候區出現,但是就在7月28日(昨日),首都北京的市民們居然發現下雪了,這實在是絕大多數人從未見過的稀奇。
7月28日下午3點左右,北京市城區中不少地方的市民看到了下雪的現象,如在下午3時20分許,家住東城區春秀路某小區的李先生突然發現窗外好像在下雪,趕緊喊來女兒一起觀看並拍下視頻。那景象還真是白色的「雪花」紛紛揚揚,看上去仿佛樹木和地面都變白了,李先生非常驚訝,以為自己是不是看錯了,打開窗戶,把手放到窗戶外面,落到手上的還真的是雪花一樣的東西,只是落到手上之後很快就融化了,這簡直讓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可是農曆六月的三伏天呀!怎麼會下雪呢?他還說從開始發現到結束,這種「飄雪」現象持續至少五六分鐘。
不但是李先生,身在北京的很多朋友當天都發現了這種現象,並在朋友圈、抖音、快手、頭條等社交App上曬自己拍到的六月下雪的情景。然而這樣可是每年最為炎熱的7月下旬,農曆的六月份,正處於三伏天中最熱的中伏,這個時候怎麼會下雪呢?難道有啥冤情?六月下雪有冤情的說法當然是不科學的!不足為信!
下雪是和天氣條件有關的!只有在足夠冷的條件下出現的降水才會以降雪的形式出現,通常在0℃以下才會出現降雪,然而如今這個時候卻是三伏天氣,北京平日的溫度都在30℃以上,雖然7月28日是降雨天氣,但是北京市平均溫度最低時仍然有22℃,最高時也有30℃,完全不符合降雪條件,那又為什麼會下雪呢?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北京7月28日降下的「雪」並不是真正的雪,而是「霰」,又叫軟雹、雹蟲子、小冰雹等,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看上去就像雪一樣,近似於冬季下雪時常會出現的一種雪粒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氣象學專家智協飛認為昨天北京降下來的「雪」是霰,霰一般出現在夏季的強對流天氣中,形成原因與冰雹類似,只是由於高空中的冷空氣強度還不夠大,所以只形成了冰雹的核心部分就降落下來了,所以看上去就如同白色的雪花一樣了,所以會被人們誤以為下雪,不過這種現象比較少見,大多數人都沒見過。
如果高空中冷空氣強度夠大的話,這種小冰粒的體積會繼續變大,下落過程中會繼續吸收更多的冰冷的水滴形成冰雹,有的還會碰撞粘連在一起形成大冰雹,總之,霰的出現機理和冰雹類似,但更為少見。
上圖中左側為霰,右側為冰雹。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7月28日文章《今天京城飄「雪」了?市民拍下這神奇一幕,氣象專家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