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的頭髮,瘦削的身材,63歲的聶衛平精神矍鑠,絲毫看不出一年多前他剛剛贏下了與癌症的鏖戰。
在和眾多翹首以盼、年齡各異的圍棋迷打完招呼後,聶衛平笑著拒絕了工作人員搬來的椅子,「想想當年就熱血沸騰,我先站著說吧。」
那是1985年,時值改革開放初期,中日擂臺賽在中日棋界的共同倡導下正式啟動。
彼時日本圍棋有著「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中國圍棋的整體實力尚不足以抗衡日本。當時在作為主將聶衛平出場前,中國隊已經全線告急。日本棋手小林光一連贏6位中國棋手,看上去中國圍棋輸掉擂臺賽只是時間問題。
在備戰與小林光一的比賽前,聶衛平說他滿腦子都是對手的棋路,「有人說我走火入魔了,當時我走路也看不見熟人,吃著飯想到一步棋,就要緊回去研究。躺在床上想到棋路,也會爬起來研究。」
聶衛平曾和鄧小平一起打橋牌。當時有位日本高手告訴聶衛平對陣小林光一要做好120%的準備,於是,聶衛平把最愛的酒和牌都戒了。他笑著說,「這是需要多大勇氣才能做到的事情。」
「棋聖」說道,「其實戒酒沒太多困難,但戒牌不容易。因為我這人就愛爭勝負的遊戲,我只有一個業餘愛好:打牌。除了偶爾與中央領導打打橋牌外,我在別的場合全不玩了。」
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幕。穿上女乒國手球衣只因代表中國1985年8月25日,聶衛平一行人出發前往日本。那時聶衛平心裡湧上一個念頭,「我感覺自己能贏小林2目半。」當時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領隊華以剛,後者並沒有接話。
「我知道,他當時一定覺得我吹牛,因為我一直比較自信。但我當時真的是那麼感覺的。」聶衛平說自己連做夢都是贏小林光一2目半。
比賽前一天,聶衛平被領到了一個名叫扇崎展望臺的觀海平臺,「傳說那是一個日本的自殺之地,後來成了旅遊勝地,我站在那裡觸景生情,中日圍棋擂臺賽上,我們也被逼上了絕路,沒有後退的餘地。」
央視直播了聶衛平和小林光一的比賽。8月27日比賽那天,聶衛平沒有穿上一貫的西裝,而是穿上了一件紅色的短袖運動衣。
過去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聶衛平只是淡淡說道,「那是因為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和幸運。」
「這是我唯一一次穿運動短袖。」聶衛平說這件短袖有著一個故事,「這是我問一個桌球隊女國手要的球衣,就是因為上面印著『中國』,但我不透露她的名字,我答應她保密。」
聶衛平穿上「中國」字樣的運動衣是因為在此前的比賽中,小林光一接受採訪說,自己代表日本出戰,所以不能輸,「所以,我穿上這件女式運動衣,因為上面有『中國』兩字激勵我的鬥志,我代表中國,我不可以輸。」
這是一場艱難的比賽,在比賽進行到一半時,聶衛平出了一步廢棋,後來在吸氧時重新調整了心態,「我先應付一手,等著小林犯錯。」
果然,小林光一也錯過了稍縱即逝的機會,最終,在收官階段聶衛平佔據優勢,最終真的以2目半的優勢勝出。
「在這之前,小林光一沒輸過中國棋手。我一直覺得是陳毅元帥的英靈在保佑我呢!」
聶衛平迎戰加藤正夫。在北大、清華,學生們把我抬了起來回到國內後,聶衛平經歷了好幾次平生沒有見過的熱烈場面。
「在北大、清華,熱情的學生們把我抬起,在校園裡奔走;在各個大學舉行的報告會,會場每次都要超員,過道裡,窗臺上都坐滿了人。」
聶衛平至今記得在北大作報告時,一位學生遞上的紙條問,「在與小林光一比賽局間的一小時裡究竟想什麼呢?是否想到祖國和廣大棋迷對你的重託呢?」
「我毫不猶豫念了這個問題,也真實地回答:作為一個棋手,當時考慮的全是怎樣才能把棋贏下來,所以我必須坦白地說,祖國的榮譽,人民的重託我是一丁點兒也沒想到。」那時候學生們的掌聲讓聶衛平至今沒有淡忘。
最後的決戰,央視創造了電視直播圍棋的歷史,而隨著聶衛平戰勝藤澤秀行,中國圍棋戰勝了強大的日本圍棋隊。
聶衛平和圍棋大師吳清源(右)合影。聶衛平說他至今還記得當時在日記中寫道;「中國本是圍棋的故鄉,過去故鄉由於外侮內亂,國運乖蹇,使得圍棋落後日本一大截。今天圍棋終於在故鄉熱起來了!」
就是在那段時間裡,眾多國人迷上了圍棋,而一個邁向開放的中國也提振了精神。聶衛平也在三屆中日擂臺賽後,成為和中國女排齊名的英雄。
「回憶中日圍棋擂臺賽,我的人生在那時好像達到了最高點,像黃果樹瀑布,從最高的地方『譁』衝下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但更多的時候,就像現在一句常用的話:常態。大家看到黃果樹瀑布下來以後就變成了潺潺小溪,平靜緩和地流著。」
聶衛平說這就像自己的人生,無論面對的是棋盤還是癌症,「激蕩總是一個很短的過程。我認為在平靜時候的蓄積和努力,才應該是人生的常態。」
紀念活動現場的籤名棋盤。名詞解釋:中日圍棋擂臺賽中日圍棋擂臺賽始於1984年,是中國和國外開設最早的圍棋對抗賽。
賽事由兩國各派8名選手,各設一名主帥,採用打擂臺的形式,決出最後的勝負。在頭三屆比賽中,中國隊均取得勝利,棋手聶衛平保持九場不敗的紀錄。
1997年,中日圍棋擂臺賽停辦,改由中日兩國NEC杯圍棋賽冠軍進行三番棋對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