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來了,想看懂莫奈,請後退幾步

2020-09-09 周到客戶端

來自法國巴黎馬蒙丹·莫奈博物館的世界美術史巨作《日出·印象》,將於2020年9月17日至2021年1月3日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3樓Bund One Art Museum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多幅莫奈名作以及其他向莫奈致敬的一批現當代作品。

莫奈《日出·印象》展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本次展覽是繼2014年在上海K11購物中心舉辦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之後,又一次高規格的莫奈作品展,也是今年疫情以來,上海舉辦的第一次世界美術經典展。

克勞德·莫奈 《日出·印象》 布面油畫 1872年

原本在今年3月有一場「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由於疫情影響,只能推遲到明年舉行。但是東邊不亮西邊亮,由於巴黎馬蒙丹·莫奈博物館受疫情影響而閉館,館方便向上海天協文化提出,同意外借其鎮館之寶莫奈的《日出·印象》。因此,便有了這場以《日出·印象》為主題的展覽。

這件《日出·印象》的級別,高於之前來華展出的所有莫奈作品,因為它排名莫奈一生十大傑作的前列,同時,它也是印象主義繪畫的開派之作,具有特殊的美術史地位。

從這幅《日出·印象》開始,莫奈及其志同道合者的藝術風格便被冠以「印象」之名,而這個「印象」的稱謂,在《日出·印象》第一次公開展出的1874年,絕對是個貶義詞,而創造了這個流芳百世的貶義詞的,是一位記者。

1874年4月,在莫奈和德加的倡議和奔走下,一批追求與眾不同畫風的畫家們在巴黎一位攝影家的工作室裡舉辦了他們第一次展覽會。

■克勞德·莫奈

當時,包括莫奈、雷諾瓦、西斯萊、畢沙羅、德加、布丹、塞尚在內的這批藝術家,不被主流社會認可,進不了沙龍展。他們集中在一起抱團展出時,評論認為這些作品「瘋狂、怪誕、反胃、不堪入目」。法國某周刊記者路易·勒魯瓦評論莫奈的《日出·印象》時寫道:這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只能給人一種印象。

這裡的「印象」,借用了莫奈畫作的名稱,指畫面內容的模糊不清。而且說這畫是對於美與真實的否定,人類的共同追求「真善美」被否定了三分之二,這還了得?

■克勞德·莫奈《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布面油畫 1902年

所以,當時這批「只能給人印象」的畫作一幅都沒有賣出。後人嘲笑道,如果當時那些評論家們不要忙著譏諷藝術家或者向畫布吐唾沫,而是用幾百法郎的便宜價格買下一幅來,如今動輒都拍到了上千萬美元。

當然,歷史不能用「早知道」來評價。當年「印象派」作品完全打破了歐洲長期以來的審美習慣,那些不在意內容、題材,沒有完整、清晰造型和構圖的作品,當時的人們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但印象派畫家並非盲目創新,揮筆亂畫,他們追求的是對長期佔主流地位的古典學院派美術的顛覆,而這種顛覆是基於對畫理的重新認識。

以《日出·印象》為例,這幅作品重要的不在於畫了什麼,不在於視覺中心在哪裡,不在於港口、輪船畫得像不像,莫奈探索的是在自然光線下,濃霧、紅日、波光交織成的空氣中的色彩變幻。在畫面中,「光線」才是真正的主角。

■克勞德·莫奈《特魯維爾海濱》布面油畫 1870年

現代光學認為,一切色彩來源於光。印象派畫家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之間光的變化,才能揭示出自然界的奧妙。所以他們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接感受作畫,畫筆要表現物象在光照下產生的色彩上的微妙變化。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印象派繪畫在陰影處理上,一改古典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色、紫色等。同時,我們也會看到,莫奈會系列性地畫出上百幅同一個題材的作品,比如睡蓮、乾草垛等等,他其實就是在探索不同時間、不同光照下,同一物體的不同色彩。

很多人看莫奈的作品時,站在近處,往往會發現他採用了粗率的筆觸,畫面是模糊不清的。但是,請你後退幾步再看,這個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粗率筆觸漸漸消融,各個色塊在我們眼前各得其所,活躍起來,整個畫面反而清晰了,這就是印象派大師對光和色的超凡理解與精妙表達。

■克勞德·莫奈在創作中

讀懂了這個,如果我們今天再碰到從審美角度完全不能理解的「瘋子一樣的作品」,假若你能讀出如莫奈那樣基於精心探索基礎上的大膽革新,那麼趁著價格低趕緊下手吧,也許會給你孫輩留下一筆巨大的財富。

莫奈《日出·印象》展

展覽日期:2020年9月17日—2021年1月3日

展覽時間:10:00—18:00(17:30停止入場)

展覽地點:BundOneArt Museum

展覽地址: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3樓展廳

來源:周到

相關焦點

  • 莫奈《日出·印象》,光與色的瞬間真實,600年後幾分鐘的印象畫派
    日出·印象《日出·印象》中的光和色1872年,莫奈一連數日趕往法國勒阿弗爾港口,這座港口對於莫奈來說並不陌生,這是他少年時代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水面的反光以鉛白色來映襯,與橘色相配,加強了水面上晃動的光影效果。藍綠色的兩隻小船剪影,不遠處淺紫色的大型貨物起重機,還有更遠處依稀可見的煙囪,灰色、帶灰的橙色、淺紫色、黃白色等這些顏色鋪滿了畫面,呈現出的正是日出之時,海面上霧氣蒸騰的景象。
  • 莫奈真跡《日出·印象》近150年來在中國首展,來看攻略
    實話說,莫奈的作品這幾年在國內並不少見,但這一次是他最具代表性、最特別的《日出·印象》,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不是光影也不是高清噴繪,就是莫奈的真跡從法國來了!作為法國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讓莫奈成為「莫奈」,讓印象派成為「印象派」,這幅作品具有特別的意義。圖源: 天協藝文展覽要不是因為疫情之下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閉館了,《日出·印象》才有了外借展出的機會,否則它幾乎不會離開這座博物館。
  • 莫奈曠世真跡《日出·印象》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
    海星媽媽說:莫奈的《日出·印象》要來上海展出啦,孩子們都迫不及待要去欣賞莫奈大師的真跡!本文授權轉載於:耳朵裡的博物館關注耳朵裡的博物館,和百萬家庭深度看展覽這兩天實名羨慕上海,莫奈的《日出·印象》要來滬展出,這也是它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
  • 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他從窗口望去,曙色浮現,霧氣朦朧,勒布瓦碼頭和庫爾貝碼頭上已開工,煙囪冒出輕煙,起重機移動長臂,幾艘張著桅杆的大船集結在大西洋船閘入口。他用不透明色來描繪光,將它們與明亮而純粹的藍色、紅色或黃色放到一起,並不混合,畫面頓時顯出生氣。同樣的調色法換了短小的筆觸來畫樹,則表現出光的顫動。有了這些經驗,莫奈在巴黎蓋爾波瓦咖啡館關於陰影問題的爭論中,就顯出說服力。風景畫家紛紛反對用單一的瀝青色來畫陰影,主張用與固有色相關的補色就能使陰影有顏色。1869年,莫奈與雷諾瓦結伴在青蛙塘,研究怎麼畫水。
  • 上海·莫奈丨真跡《日出·印象》近150年來在中國首展
    實話說,莫奈的作品這幾年在國內並不少見,但這一次是他最具代表性、最特別的《日出·印象》,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莫奈油畫真跡9幅,包括《日出·印象》《特魯維爾海濱》《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海灘上的卡米耶》《亞蒙岬口,清晨印象》《翁費勒爾港的船隻》等,還有莫奈珍貴的手稿、收藏,以及24件法國當代藝術家的以莫奈作品為原點的創造。
  • 莫奈《日出·印象》,光與色的瞬間真實,600年後幾分鐘的傑作
    」,我們走近克勞德·莫奈這幅印象派開山之作《日出·印象》。《日出·印象》中的光和色1872年,莫奈一連數日趕往法國勒阿弗爾港口,這座港口對於莫奈來說並不陌生,這是他少年時代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莫奈對造型不太關心,他更關心的是色彩層次的關係,特別是大氣和散射其中的光線層次關係,要表達這一瞬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其二,然而再巨大的努力,完成《日出·印象》這樣一幅世界名畫,恐怕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這麼快畫完,就是為了抓住現場瞬息變幻的光影,體現它的真實性。
  • 莫奈《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既是偶像又是象徵。它象徵著印象派的誕生,象徵著現代藝術的希望,更廣泛地講,它通過與升起的太陽畫面的聯繫,象徵著復甦。這張神話般畫作的價值使馬蒙丹.莫奈博物館不得不將其留在自己的懷抱並嚴格限制其涉外活動。該作品僅出於高級別學術的原因或在極具象徵意義和外交意義的項目框架內進行旅行。
  • 莫奈:為何是《日出·印象》
    1872年深秋的一天凌晨,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被酒店外港口的汽笛聲喚醒,他從窗口望去,曙色浮現,霧氣朦朧,勒布瓦碼頭和庫爾貝碼頭上已開工,煙囪冒出輕煙,起重機移動長臂,幾艘張著桅杆的大船集結在大西洋船閘入口。
  • 顏榴: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起重機移動長臂,幾艘張著桅杆的大船集結在大西洋船閘入口。他用不透明色來描繪光,將它們與明亮而純粹的藍色、紅色或黃色放到一起,並不混合,畫面頓時顯出生氣。同樣的調色法換了短小的筆觸來畫樹,則表現出光的顫動。有了這些經驗,莫奈在巴黎蓋爾波瓦咖啡館關於陰影問題的爭論中,就顯出說服力。風景畫家紛紛反對用單一的瀝青色來畫陰影,主張用與固有色相關的補色就能使陰影有顏色。1869年,莫奈與雷諾瓦結伴在青蛙塘,研究怎麼畫水。
  • 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莫奈《日出·印象》究竟牛在哪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啊,我是朵朵~這兩天實名羨慕上海,莫奈的《日出·印象》要來滬展出,這也是它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日出·印象》是法國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居然真的來了?是滴,它還帶著莫奈其他真跡一起來了!說實話,看到這個展訊時,我也不敢相信,在了解確認後才知道,原來因為法國的疫情,藏有這幅畫的博物館閉館了,才有了外借展出的機會。
  • 印象的日出——莫奈
    畢沙羅、莫奈、塞尚、馬奈、雷諾瓦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幾個名字。印象派從不臆造所謂領導者,但是莫奈是真真正正的印象主義之父。而是集中在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是景物沐浴著光那一瞬間的印象。
  • 《莫奈.日出印象》畫展
    今天和好友姜琍珍去欣賞了兩個畫展——《莫奈.日出印象》畫展和《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油畫展。
  •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開幕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個印象派中都是無與倫比的。、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聯合主辦,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報業集團大力支持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中,這也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 從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說起
    都是因為法國畫家莫奈的這幅畫。       大約140多年以前(1874年),莫奈和他的朋友們在巴黎舉辦了一次畫展,藝術評論家路易斯·勒羅伊(Louis Leroy)看到這幅畫後,嘲諷地用「印象的」(impressionistic)這個詞來形容莫奈的作品
  • 上海·莫奈丨真跡《日出·印象》近150年來在中國首展
    實話說,莫奈的作品這幾年在國內並不少見,但這一次是他最具代表性、最特別的《日出·印象》,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不是光影也不是高清噴繪,就是莫奈的真跡從法國來了!作為法國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讓莫奈成為「莫奈」,讓印象派成為「印象派」,這幅作品具有特別的意義。圖源: 天協藝文展覽要不是因為疫情之下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閉館了,《日出·印象》才有了外借展出的機會,否則它幾乎不會離開這座博物館。
  • 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莫奈《日出·印象》來了!
    今天(16日),由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開幕。
  • 莫奈的《日出印象》
    在莫奈的畫上,受光面經常是明亮的暖黃、暖綠,陰影處則是透明的青藍色調,不僅使人感受到陽光的耀眼,而且察覺到空氣的清澈;他粗率點染的樹頭,似乎使人感到葉片在沙沙作響。畫面不僅完整,而且氣氛尤為自然。莫奈的一生都在追逐光影,他捕捉光色的瞬變,令人敬仰和驚嘆。
  • 莫奈的《日出•印象》
    克勞德•莫奈,法國畫家, 「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他喜歡追逐陽光和天空,喜歡在自然環境中現場作畫,運用畫筆將光影的流動展現出來,與眾不同的是莫奈喜歡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莫奈最出名的《日出•印象》此畫是莫奈描繪勒•阿弗爾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籠罩下,呈現出橙黃或淡紫色
  • 莫奈《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展中國
    中國網9月17日訊 據央視新聞消息,9月16日,由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開幕。其中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真跡也與觀眾見面,這是該作品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 莫奈真跡《日出·印象》近150年來在中國首展!和娃追展前一定先看這篇攻略!
    實話說,莫奈的作品這幾年在國內並不少見,但這一次是他最具代表性、最特別的《日出·印象》,近150年來首次在中國展出!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2020.9.17 - 2021.1.3是真跡嗎?是滴!不是光影也不是高清噴繪,就是莫奈的真跡從法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