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祭孔大典祭文

2020-12-18 中國山東網

今年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9月28日上午,庚子年祭孔大典將在曲阜孔廟如期舉行。大典祭文如下:

庚子年祭孔大典祭文

王學典

公元二零二零年九月二十八日,歲在庚子,時維仲秋,值至聖先師孔子2571年誕辰,華夏兒女、四海高朋肅聚於曲阜孔廟大成殿前,秉至誠之忱,懷敬仰之情,謹備清酒時果、雅樂佾舞,敬奠夫子及諸鴻儒賢哲之靈。其辭曰:

大哉夫子,萬世之師!天命木鐸,玉振金聲!

雍雍穆穆,昭德丕明。詩書既定,禮樂遂成。

令聞令望,生民物軌。先覺先知,桃李滋盛。

酌彼金罍,其香始升;鐘鼓和鳴,天人是聽。

昔我古初,喪亂弘多。鴻蒙未闢,大道不行。

堯舜湯武,厥功興替。周室傾頽,尾大相徵。

惟懷逮愍,黎民如沸。嗟我夫子,陬魯以生。

少能事鄙,壯也志弘。立仁以禮,允乎大成。

復禮興樂,博文克難。週遊既厄,化雨杏壇。

誨人不倦,七十二賢。有教無類,弟子三千。

斯文在茲,道濟乾坤。刪述六經,鬱郁乎文。

實天生德,高山景行。己立立人,眾星拱辰。

偉哉夫子,遺澤萬世!孟軻纘緒,荀卿繼踵。

漢興唐承,以啟宋明。哲人濟濟,以昌以隆。

偉哉中華,薪火相遞!外邦擾攘,我自承平。

時雖遇疫,眾志成城。嗣我至聖,永安永寧!

泰山巌巌,蔭佑我邦;不維山高,仁義丕顯!

洙泗渙渙,流澤我疆;豈維河廣,聖人德衍!

文聖斯恆,華夏學宗。上繼前聖,下啟太平!

仁愛無涯,德充蒼穹。嗣聖孔子,天下大同!

典祀有常,雅樂聲揚。

育我膠庠,保我家邦!

伏惟尚饗!

相關焦點

  • 庚子(2020年)祭孔大典祭文
    庚子(2020年)祭孔大典祭文大眾日報記者 孟一 趙琳2020-09-28 12:41:4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今年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9月28日上午,庚子年祭孔大典將在曲阜孔廟如期舉行。
  • 庚子(2020年)祭孔大典祭文
    9月28日上午,庚子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如期舉行。大典祭文如下:庚子年祭孔大典祭文王學典公元二零二零年九月二十八日,歲在庚子,時維仲秋,值至聖先師孔子2571年誕辰,華夏兒女、四海高朋肅聚於
  • 庚子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 李幹傑恭讀祭文
    上午, 庚子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 省政協副主席吳翠雲,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敬獻花籃。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國際儒學聯合會代表敬獻花籃。李幹傑恭讀祭文,副省長凌文主持祭孔大典。全體來賓莊嚴肅立,整理衣冠,面謁至聖先師孔子行鞠躬禮。祭孔大典是專門用以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祭祀樂舞,包括開城、開廟、啟戶、敬獻花籃、樂舞告祭、恭讀祭文、行鞠躬禮等儀式,2006年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庚子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 李幹傑恭讀祭文
    上午, 庚子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 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 省政協副主席吳翠雲,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敬獻花籃。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國際儒學聯合會代表敬獻花籃。 福建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崔玉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雷春美敬獻花籃。
  • 庚子年秋季祭孔大典舉行
    9月28日,庚子年秋季祭孔大典在瀏陽文廟舉行。記者彭紅霞瀏陽日報訊(記者陳鬱琳)今年適逢孔子誕辰2571周年。9月28日,瀏陽舉行庚子年秋季祭孔大典,來自社會各界的百餘名來賓相聚在瀏陽文廟,共同緬懷和祭奠先師孔子,傾聽先賢留下的千年雅樂。上午9點8分,隨著洪亮悠長的一聲「啟戶」,瀏陽文廟大成門緩緩打開,天地號齊鳴,祭孔大典正式開始。3名主祭官踱方步至來賓前,行拱手禮、引領參祭嘉賓進入文廟。祭孔大典按照迎神禮、初獻禮、敬獻花籃、恭讀祭文、亞獻禮、終獻禮、撤饌、送神禮等儀式有序進行。
  • 庚子年祭孔大典將在曲阜孔廟如期舉行
    作為「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核心活動,9月28日上午9:00,庚子年祭孔大典將在曲阜孔廟如期舉行。:分組敬獻花籃,樂舞告祭,恭讀祭文,全場行三鞠躬禮  9:55主持人宣布庚子年祭孔大典禮成  祭孔大典是孔子文化節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感染力和影響力都很強的核心活動。
  • 庚子年武宣文廟祭孔大典
    2020年9月28日,歲次庚子,恭逢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年。為了緬懷先聖先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武宣縣在文廟舉行祭孔大典活動,祭拜孔子先師,誦讀國學經典。,是廣西現存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祭孔古廟。
  • 庚子年祭孔大典今天舉行
    庚子年祭孔大典今天舉行 2020-09-28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庚子年祭孔大典今天舉行
    作為「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核心活動,9月28日上午9:00,庚子年祭孔大典將在曲阜孔廟如期舉行。不一樣的是,今年的祭孔大典將聯合多地孔廟,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活動方式進行全球「雲祭孔」,並首次啟用網上祭孔平臺,實現全民參與。
  • 庚子年祭孔大典今天舉行 首次啟用「雲祭孔」
    今天,作為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核心活動的庚子年祭孔大典如期舉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常態下,今年首次啟用全球網際網路線上「雲祭孔」形式。濟寧市文化傳承發展中心宣傳通聯科科長盧衍盛介紹,今年搭建了網上祭奠平臺,網民可以全年、全民參與體驗祭孔大典的莊嚴肅穆,從而打造永不落幕的祭孔大典。
  • 庚子年濰坊"祭孔大典"儀式舉行
    濰坊"祭孔大典"儀式舉行庚子年濰坊"祭孔大典"儀式,在山東好德國學院隆重舉行,近五百餘人參加了典禮活動,共同緬懷"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向儒家文化致敬。祭孔大典祭禮儀式按照感念祖國
  • 範曾撰寫《己丑年祭孔大典祭文》前後
    開幕式暨「孔子教育獎」、「孔子文化獎」頒獎典禮、第二屆世界儒學大會、己丑年祭孔大典、《孔子世家譜》續修頒譜典禮五大主題活動交相輝映,繼去年邀請著名作家金庸撰寫《祭孔大典祭文》之後,今年由著名書畫家、國學大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範曾先生撰寫《祭孔大典祭文》並刻碑流傳,成為文化節一大亮點。
  • 天水某單位幹部曹振國為2020祭孔大典留學生專場撰寫祭文
    孔子走向世界 傳統邂逅未來2020庚子年公祭孔子大典留學生專場舉行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2020年8月8日15:00,山東曲阜,古柏森森的孔廟神道路上,旌旗搖曳,古燈高懸。隨後,由傳統釋奠禮生引領嘉賓至杏壇就位,觀祭孔樂舞,敬獻花籃,恭讀祭文,集體行禮。祭文由山東省僑聯副主席盧文朋宣讀。祭孔大典歷史悠久,是每年孔子文化節中最具特色及文化品味的核心活動。
  • 線上線下同步,全球「雲祭孔」 庚子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裡曲阜舉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9月28日上午,庚子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隆重舉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清直 攝&nbsp&nbsp&nbsp&nbsp本報濟寧9月28日訊(記者 汪瀧 康巖 張清直) 9月28日上午,庚子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隆重舉行。受疫情影響,今年祭孔大典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全球「雲祭孔」。其中,300餘位嘉賓親臨孔廟,參與了本次線下祭孔大典。
  • 萬眾矚目 就在明天,庚子年祭孔大典將在許昌春秋樓隆重舉行,
    屆時,許昌春秋樓內文廟,將舉行庚子年祭孔大典...庚子年許昌祭孔大典從公元前478年開始,兩千多年來祭孔活動從未間斷,上至君王將相,下至莘莘學子,祭孔成為華夏文化史上的一個聖事。新時期的祭孔大典,是我們中華民族集體緬懷先聖、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加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自信力、振奮民族精神、激勵後昆奮進、促進世界和諧、推動人類文明的神聖儀式。
  • 祭孔大典祭文撰寫者範曾:654字祭文醞釀幾十年
    本屆孔子文化節上的《祭孔大典祭文》由範曾先生撰寫,作為我國當代著名書畫家、學者、詩人,著作等身的範曾對記者感慨:「儘管寫作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但這篇祭文我醞釀了幾十年。」這篇654字的祭文將在28日舉行的祭孔大典上由省領導恭讀。    花白頭髮,青灰色的中式對襟上衣,氣宇不凡。
  • 臨沂三中隆重舉辦庚子年祭孔大典
    9月28日是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日,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學校在誠善廣場孔子像前隆重舉辦庚子年祭孔大典,祭拜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表達對這位偉大先哲的懷念和敬仰
  • 庚子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
    庚子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新華網9月28日,參加庚子年祭孔大典的嘉賓步入曲阜孔廟。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9月28日,在庚子年祭孔大典上,工作人員在誦讀儒學經典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9月28日拍攝的庚子年祭孔大典起舞樂奏《萬世師表》。
  • 中國人民大學張立文教授撰寫2014年祭孔大典祭文
    9月28日,2014祭孔大典在孔子故裡山東曲阜舉行,以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今年祭孔大典中新增了千人誦讀《論語》環節,有各界2565名市民參與其中。本年度祭孔大典祭文由中國人民大學張立文教授執筆。大典祭文共301字,祭文開篇寫道,「惟夏曆甲午之年,恭逢先師孔子誕辰2565年,謹以香花酒果,佾舞雅樂,敬莫於夫子暨諸聖誓之靈。」
  • 山東祭孔大典祭文撰寫者:共654字醞釀幾十年
    著墨一小時思量幾十載  備受關注的今年祭孔大典祭文全文654字,範先生著墨僅用了一個多小時,但他告訴記者,這篇祭文的醞釀過程達幾十年之久。  這絕非虛言。長期以來,範先生深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吸取儒釋道營養,一直做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在書畫藝術以及散文等方面的造詣滲透著傳統文化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