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何時能找回往日的繁華?

2021-02-08 人民網

原標題:走進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何時能找回往日的繁華?

  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工人正在雕版

  明清年間,河南朱仙鎮與湖北漢口、廣東佛山、江西景德鎮並稱為「四大古鎮」,如今其他三鎮仍是一片繁華,唯有朱仙鎮卻頗為落寞,而與它一起沉寂下來的還有這裡的朱仙鎮年畫。

  近日,記者沿著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由北至南做了一次探訪。放眼望去,這條街道並不寬闊,但兩旁林立的明清老屋為這裡增加了些厚重感。雖名為年畫一條街,但街上只有稀稀拉拉幾家鋪子,顯得十分冷清,使這個走過千年風雨的老鎮不免讓人生出遲暮之感。

  歷史上曾盛極一時

  朱仙鎮位於河南開封境內,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提起朱仙鎮就不得不說這裡的木版年畫,因為朱仙鎮曾是我國四大年畫產地之一。北宋年間,東京(開封)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間木版年畫很興盛。到了明代,開封年畫中心逐漸轉移到朱仙鎮,當時朱仙鎮的年畫作坊多達300餘戶。每年九月初九開始的嶽飛廟前集市,號稱當時華中最大的年畫市場,年畫遠發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朱仙鎮木版年畫從此名揚天下,影響深遠。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種類豐富多彩,內容多取材於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每到年關,人們都要買些木版年畫貼到門上,甚至灶房、牛圈、糧倉裡,以營造祥和美滿的過年氣氛,表達人民渴望安居樂業、平安富裕的樸實願望。與其他木版年畫相比,朱仙鎮木版年畫有五大特點:一是線條粗獷,粗細相間;二是形象誇張,頭大身小;三是構圖飽滿,左右對稱;四是色彩豔麗,對比強烈;五是門神像多,嚴肅端莊。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而且極具觀賞價值,包括魯迅在內的許多名人都曾收藏過朱仙鎮的木版年畫。魯迅就曾稱讚說:「朱仙鎮的木刻畫,樸實、不染脂粉,人物沒有媚態。色彩濃重,很有鄉土味,具有北方年畫的獨有特色。」

  時代的見證者

  據統計,開封及朱仙鎮年畫藝人創作的老版年畫有500多種,流傳至今的有100多種,並出現過許多著名商號,如「二合永」「天成德」「天成」「天義德」「萬同」等,品讀著這些老店的名稱,頗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有人說,要看朱仙鎮木版年畫,就不能不到「天成老店」。不僅因為「天成老店」有著200多年的歷史,而且現存的老版朱仙鎮年畫幾乎都刻有「天成老店」的標籤。更為重要的是,「天成老店」培養了許多技術精湛的民間藝人,第五代傳人尹國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當記者走進尹國全的「天成老店」時,就被裡邊擺放著的年畫作品迷住了。這些樸拙的年畫,內容多以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為主,如嶽飛大破金兀朮、哪吒鬧海等,每幅都令人讚不絕口。這位目不識丁的老者,一輩子勤勤懇懇地鑽研,為木版年畫的傳承和創新做了不少貢獻。

  每一個非遺傳承人都是個有故事的人,尹國全也不例外。尹國全祖上自清朝開始就一直經營木版年畫。也許是受家庭的薰陶,他自幼就特別喜歡繪畫,並逐漸對木版年畫製作產生了興趣,6歲時便開始正規學習年畫製作技術,並很快展現出自己的天賦。16歲時,父親尹福祥把「天成老店」的所有絕技傳授給了他,使他成為「天成老店」的第五代傳人。

  「文革」時期,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列為「四舊」,「天成老店」成為「四舊」的典型被「清理」,但尹國全仍然放不下年畫,偷偷地在家裡做。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尹國全才開始正大光明地印製年畫。現在,尹國全雖然經營著自己的「天成老店」,但由於年老體衰,對許多事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傳承現狀令人擔憂

  尹國全的故事或許恰恰是朱仙鎮木版年畫興衰的一個見證。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朱仙鎮木版年畫行業逐漸跌入谷底,作坊簡陋、後繼乏人,生存狀況令人擔憂,時至今日,這一狀況仍未得到有效緩解。

  談起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現狀,尹國全顯得憂心忡忡。「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現狀不樂觀,我覺得有兩點原因,一是沒有很好地追根溯源,二是沒有形成產業規模,都是獨立成戶。此外,朱仙鎮木版年畫在外名氣響,但是本地人卻不太重視。很多客商慕名而來,但到了這裡就很失望。沒有形成規模生產,當然也就看不到當年的繁華景象。」

  在另一家木版年畫店裡,記者見到了張延旭。他也出身於年畫世家,數十年來,他複製、創新的年畫版子有200多套,被命名為「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談到未來,他非常焦慮地說:「做一個木版年畫傳人很難,因為製作木版年畫工序十分複雜,不但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還要有很大的耐心,像這樣的年輕人到哪裡找?目前在朱仙鎮從事年畫製作的大部分還是老年人,後繼乏人的問題在我們這一行裡情況更嚴重。」

  此外,商標意識不強也給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帶來了不少麻煩。近年來,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老字號被惡意搶註和侵權的事件屢有發生。幾年前,一位鄭州商人搶註了「老店天成」這一商標。最近,山東菏澤又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打著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旗號印刷年畫,且數量巨大,這也直接危害著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

  近年來,當地政府為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費了不少心思:2002年10月,「首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國木版年畫大聯展」在開封、朱仙鎮舉辦,木版年畫搶救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龍頭工程;2004年6月,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河南省第一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項目在開封啟動;2006年5月,朱仙鎮木版年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3月,朱仙鎮木版年畫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但願這一系列的舉措,能給朱仙鎮木版年畫帶來興盛和希望,讓朱仙鎮早日找回往日的繁華。記者 張瑩瑩

(來源:中國文化報)

相關焦點

  • 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何時能找回往日繁華?
    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  工人正在雕版  明清年間,河南朱仙鎮與湖北漢口、廣東佛山、江西景德鎮並稱為「四大古鎮」,如今其他三鎮仍是一片繁華,唯有朱仙鎮卻頗為落寞,而與它一起沉寂下來的還有這裡的朱仙鎮年畫。
  •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跟隨「河南非遺」走進澳大利亞校園
    當地時間11月27日至12月1日,澳大利亞雪梨中國文化中心在雪梨舉辦了「河南非遺」走進澳大利亞校園活動。開封市朱仙鎮木版年畫在此次活動中大放異彩。  此次活動分為靜態展覽、傳承人講座、動態展示和體驗互動四個部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張繼中和來自中國河南的6位非遺傳承人現場與雪梨當地150餘名學生進行了互動。這些學生來自雪梨聖安德魯大教堂學校、育文武女子中學和雪梨中學萊特校區。  當雪梨學生走進中國文化中心多功能大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造型古樸的朱仙鎮木版年畫、雍容大氣的牡丹花畫、工藝獨特的三彩釉畫。
  • 朱仙鎮木版年畫出路何在
    □本報記者  程 梁  8月30日,記者來到開封縣朱仙鎮,探訪遠近聞名的木版年畫。  鎮上的「年畫一條街」,分布著六七家重拾舊名的老字號作坊。「天義德」是清末和民國時期的老字號,張廷旭是「天義德」第四代傳人,並且是「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他說,他的普通作品便宜的賣5.5元一張,「禮品」級的能賣到三四百元一件。
  • 河南老字號|朱仙鎮「天成老店」匠心繪就木版年畫「史詩工程」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東京,東京的木版年畫業遷至時水陸交通便利的商埠重地朱仙鎮,從此,木版年畫以其新的產地朱仙鎮而得名問世。朱仙鎮木版年畫天成老店傳承人尹國全朱仙鎮「天成老店」傳承人尹國全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朱仙鎮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自幼隨父學習木版年畫的印刷
  • 遊開封市朱仙鎮,探木版年畫起源
    開封市朱仙鎮,歷史上曾與廣東的佛山、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同為我國的四大商埠重鎮。朱仙鎮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非遺項目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源地。朱仙鎮木板年畫三娘教子朱仙鎮木版年畫構圖飽滿,線條粗擴簡煉,造型古樸誇張,色彩新鮮豔麗,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江蘇桃花塢年畫並稱中國四大年畫。
  • 「朱仙鎮、滑縣木版年畫展」在河南博物院與觀眾見面
    11月21日,「木色畫韻——朱仙鎮、滑縣木版年畫展」在河南博物院與觀眾見面。  該展覽共展出開封朱仙鎮、安陽滑縣的木版年畫80件(套)品。木版年畫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寶庫中閃耀的明珠,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以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聞名於世。
  • 朱仙鎮木版年畫保護計劃實施
    河南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搶救工作已全面展開,目前已恢復了天成老店、天義德、天成德、二合老店四個年畫老作坊。  河南省開封市朱仙鎮木版年畫起源於唐、興於宋、鼎盛於明清,已有千餘年的歷史,與天津的楊柳青年畫、山東的濰坊年畫、江蘇的桃花塢年畫並稱中國四大木版年畫,是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重點項目之一。
  • 木版年畫究竟起源於哪兒?因為一個人,開封城和朱仙鎮爭了30年
    作為開封乃至值全河南的驕傲的一張文化名片,2006年,朱仙鎮木版年畫理所當然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此以後,朱仙鎮木版年畫就被不少人當作是中國木版年畫的祖師爺,但事實上,木版年畫的真正源頭究竟起源於哪兒,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爭論不斷,一直延續了差不多30年。
  • 木版年畫究竟起源於哪兒?因為一個人,開封城和朱仙鎮爭了30年
    作為開封乃至值全河南得驕傲的一張文化名片,2006年,朱仙鎮木版年畫理所當然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跟隨自己老師的腳步,奔走大半生,先後兩度籌建"朱仙鎮年畫出版社",並於2007年,自費在書店街創辦了"開封木板年畫博物館",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和推廣木版年畫,可以說沒有任鶴林,就沒有木版年畫的今天。
  • 路過朱仙鎮: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
    印刷後的年畫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晾曬。河南省開封市位於豫東平原。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距開封城南二十多公裡的朱仙鎮就已有了木版年畫。明清兩代,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十分興盛,作坊最多時達三百餘家。清末民初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始衰落,大多數作坊遷回開封市內,於是開封又成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生產與銷售中心,城內出現了「天成」、「雲記」、「匯川」等名噪一時的老字號年畫作坊。
  • 神奇木版畫千年!探尋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一套年畫幾十道工序
    查看年畫印製的情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聯勝 文 吳國強 攝影 河南開封朱仙鎮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年畫的鼻祖,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品之一,誕生於唐,興於宋,鼎盛於明。2006年5月20日,朱仙鎮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塊傳承了上千年的神奇木版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他是朱仙鎮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卻與「朱仙鎮」抗爭了一輩子
    近40年的時間裡,任鶴林走遍全國各地,搜尋到300件珍貴年畫史料(複印件)及1000餘件年畫作品,為開封木版年畫的收集和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任鶴林先生家中的獎牌1985年,在得知魯迅先生生前搜集過朱仙鎮木板年畫後,任鶴林去往上海的魯迅紀念館三次拜訪。
  •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三起三落—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北宋開封民間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張貼年畫,這似乎是約定俗成的,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年畫既能用來祈求平安富貴,有吉祥如意、招財進寶之意,又能鎮邪除妖,起到保護宅院之用。但是後來北宋逐漸沒落,連年的戰亂,使開封的都城失陷,商業活動銳減,木版年畫便也衰落下來。
  • 朱仙鎮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泰運--印製年畫工藝流程
    朱仙鎮木版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源於北宋都城東京(開封)所開創興起的木版門神畫,主要分布於開封城南的朱仙鎮及其周邊地區。盛於明代中期至清乾嘉年間,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等地的民間年畫,在歷史上為繁榮我國的民族文化起到過重要作用。
  • 年畫 傳說——朱仙鎮木版年畫展1月13日開展,傳承人陳學華蒞臨
    1月13日上午10點,以「『古為今用』——中國傳統藝術語言的當代演繹」為主題的研討會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舉行,「年畫 傳說」——朱仙鎮木版年畫展正式拉開帷幕。    參加本次學術研討會的嘉賓有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文化創意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大魯,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民間美術理論家胡俊濤,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民俗學家、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高有鵬,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人陳學華,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總策展朱穎,本展策展人之一熊友飛擔任主持。
  • 朱仙鎮木版年畫大師張繼中走進鄭州七中名家講堂
    朱仙鎮木版年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繼中老師講座現場這次走進鄭州七中名家講堂的專家是:朱仙鎮木版年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繼中老師。張繼中老師是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社社長,朱仙鎮萬同老店木版年畫作坊總經理;中國木版年畫傳承、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河南省民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開封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他這次給鄭州七中師生帶來的講座是《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與發展》。
  • 巨幅國畫《朱仙鎮木版年畫》主題創作完成!
    巨幅國畫《朱仙鎮木版年畫》主題創作完成!>這幅220cmx280cm的巨作,水墨淋漓,設色豐富,構圖場面宏大,人物動作、表情豐富,深入挖掘了發源於宋代開封的中國木版年畫文化,把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製作過程全景式展現在觀眾面前
  • 探訪中國四大名鎮——朱仙鎮古老的木版年畫藝術
    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湖北漢口鎮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鎮」。朱仙鎮因「竊符救趙」的主人公朱亥在此食邑就封而得名。南宋時,嶽飛在這裡大破金軍而名聲大噪。朱仙鎮嶽飛廟朱仙鎮位於河南開封祥符區,最為有名就屬木版年畫了。
  • ...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第四期 ——傳統美術(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美術(朱仙鎮木版年畫)培訓班,並在15日下午舉辦了本期培訓班的開班儀式。  培訓班合影  本期培訓班分別由朱仙鎮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博物館館長任鶴林老師,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委員會專家組組長李中華老師,碩士研究生、河南省社科專家
  • 如何「活在當下」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創新和發展
    偏向裝飾畫方向的木版年畫嘗試   朱仙鎮木版年畫又稱開封年畫,興於唐宋,盛於明清。魯迅先生曾評價說:「河南朱仙鎮的年畫,刻線粗健有力,不似有些地方印刷那樣纖巧。這些木版年畫不染脂粉,人物色彩濃重,很有鄉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畫的獨有特色。」朱仙鎮木版年畫於2006年入選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幾年來,國家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努力,使這項傳統工藝美術得到了保護,但其創新發展仍面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