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餵飯方法最「坑娃」!不僅讓孩子積食,還不長個,父母不要有

2020-12-07 大河健康

溫州一個13個月大的女寶寶出現整個肚子鼓脹,並且呼吸困難,幾近窒息的症狀,被送往醫院後,甚至出現心臟驟停,幸好經過醫生搶救,孩子脫離生命危險。

而令人震驚的是,醫生打開腹腔發現孩子肚裡有大量未消化的玉米粒,胃直接被玉米撐破了。

原來,前一天媽媽為了給孩子補充營養,煮了一鍋排骨玉米湯,餵孩子吃了一大碗玉米。大人吃玉米都不太好消化,更何況一個剛1歲多牙齒還沒長齊的幼兒。

其實不僅是這位媽媽,很多家長看似愛娃的餵養方式正在一步步"摧毀"孩子的健康。以下3種常見的錯誤方式,你有犯嗎?

一、3種"送命式"餵飯拖垮孩子脾胃

·餵食分量過多

孩子還小對吃飯的量沒有感知,而家長總是想著吃多些才有助於身體發育,即使孩子不想吃也想盡辦法哄著吃。但過度餵飯或硬喂,不僅降低孩子的食慾,還容易引起積食、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另外,孩子吃得太多還會導致超重肥胖,影響身體健康。

·咀嚼後餵給孩子

有些長輩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肉或吃硬物咀嚼不動,乾脆嚼碎了再餵給孩子。但是成人的口腔中會有牙周菌、幽門螺桿菌等各種細菌或病毒,這些病菌隨著食物進入孩子嬌嫩的腸道,容易引起腹瀉,嚴重時會患上腸胃疾病或者其他傳染病。

同時這樣的餵飯方式會使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並減弱對頜骨的刺激,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出現牙齒錯位、擁擠、排列不齊等牙頜畸形。

·餵孩子吃湯泡飯

孩子對於寡淡幹硬的白米飯興趣不高,有家長認為米飯泡軟了更好消化,於是湯泡飯成了很多家長餵飯的法寶。

其實不然。因為這樣的飯孩子基本不咀嚼就直接下肚,會造成腸胃負擔過重,而且湯汁會稀釋孩子的胃液,不利於腸胃的消化。湯泡飯會使孩子很快產生飽腹感,無法進食更多食物,長期如此會出現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二、孩子脾胃受傷,家長怎麼辦?

小兒脾胃常不足,上述錯誤的餵飯方式只會讓孩子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差,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患上積食,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孩子長期積食會導致營養物質無法輸送到其他臟腑,滋養四肢百骸,影響腸道免疫力,容易引發小兒感冒發熱、反覆咳嗽、過敏、腺樣體肥大等慢性疾病。

如果孩子出現舌苔厚膩、大便異常、面黃肌瘦、手足心熱等症狀,說明孩子可能積食了,家長要及時調理。

·飲食調理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古人早已道出小兒餵養的真諦。家長平時不要過度餵食,若孩子出現積食,應暫停高蛋白和高脂肪飲食,忌生冷辛辣,多吃清淡好吸收、健脾開胃的食物,比如南瓜粥、魚肉、山藥、山楂雪梨湯等,可健脾補益,滋陰養液,幫助清理積食。

·中醫調理

對於比較嚴重的積食,通過一般的方式無法緩解,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使用藥物來改善。

常用的治療寶寶積食的中藥有黃芩、山楂、麥芽、六神曲、陳皮、雞內金等,這些中藥煎煮後服用,可以緩解積食,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或者直接選用中成藥小兒消食片調理,可消食化滯,健脾和胃,對脾胃功能的恢復起效快。

養護脾胃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必要的調理,更需要家長們培養孩子正確的吃飯習慣。

三、3個小妙招讓孩子正確吃飯

·讓孩子自主進食

不要追著孩子餵飯,在孩子可以掌筷拿勺時,家長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吃飯。雖然一開始會弄得到處髒亂,但一旦孩子慢慢適應自己吃飯,就會知道什麼是餓,什麼是吃飽。

自主進餐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手眼配合以及吞咽和咀嚼的能力,對他們的智力和大腦發育也有很多益處。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不妨帶著他一起參與做飯的過程,有自己勞動參與的食物往往更有吸引力。

·準備營養豐富有食慾的食物

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家長們可以在食物的種類和花樣上下功夫,有趣、可愛的造型能有效刺激寶寶的飲食慾望。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米飯,家長可以使用飯糰模具,將米飯做成孩子喜歡的形狀,或在米飯中加入一些青豆、玉米粒、胡蘿蔔丁,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選購孩子喜歡的餐具

在給孩子挑選餐具時,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購買帶有卡通圖案、顏色鮮亮的餐具,增強食物對寶寶的吸引力,提高用餐欲望。

最後,家長要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不要輕易吼孩子,應多多鼓勵孩子,言傳身教,三餐定時定量,食不言語,獨立進食,樹立榜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不僅能儘快獨立吃飯,也能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相關焦點

  • 7歲男童不吃零食,卻積食3年不長個,醫生:這3種食物父母別餵
    同事建議小王帶孩子去進行系統的檢查,說不定能查出原因。於是小王就把工作給推了,帶著靖靖來到了醫院。經過檢查,靖靖胃裡有大量的積食,脾胃虛弱得很嚴重,長期這樣,孩子的消化能力下降,就吸收不到營養,於是阻礙生長發育,不長個。然而讓小王鬱悶的是,靖靖平時可以說是幾乎不吃零食的,怎麼還會這樣?
  • 6歲女童不吃零食卻積食,2年不長個,兒科:這3種食物家長別餵
    同單位的王姐家有個可愛的女兒小米,小米今年6歲三個月了,最近小米生病可把王姐折騰壞了。小米不是發燒就是感冒咳嗽,小毛病不斷,吃飯也沒有胃口,追著餵半天都吃不了一碗飯。小米看起來瘦瘦小小個的,跟4歲的小朋友一樣高,這樣王姐非常鬱悶,明明平時給孩子煮的飯都很營養,從來沒缺過肉吃,為啥還這樣。
  • 父母3行為,是娃積食的「加速器」,孩子健康非多吃飯,是這2事
    現在的很多父母帶孩子都養成了給孩子補充營養的習慣,只要發現孩子的身體有一點問題,就會給孩子吃大量的營養品,有時候看到孩子吃飯少,擔心營養不足,還會逼著孩子吃飯,只要孩子餓了就餵孩子,如果家長習慣了這樣餵養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 孩子積食不長個?醫生:這3種營養亂補一通,難怪積食成這樣
    中醫講「積生百病」,相信很多寶媽在育兒過程中都遇到過孩子積食問題。孩子發生積食,就不願意吃飯,愛哭愛鬧,讓很多寶媽都束手無策。其實寶寶積食與日常飲食脫不了關係。
  • 6歲女娃不吃零食,卻脾虛積食不長個,兒科主任:2種食物家長別餵
    老李覺得不可思議,欣欣幾乎不吃零食,為什麼還會出現脾虛積食的問題,經過醫生仔細詢問才發現,原來平時欣欣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奶奶醃得一手好白菜,欣欣很喜歡吃,幾乎天天都吃,結果就傷了脾胃,出現脾虛積食的問題,醫生怒斥:「這種傷脾胃的食物,怎麼能天天讓孩子吃」一、6歲女娃不吃零食,卻脾虛積食不長個,兒科主任:2種食物家長別餵1、醃製食物很多家庭都會醃製蔬菜和肉類來吃
  • 又到了冬天寶寶積食高發期,這幾種輔食別多餵,影響吸收難長個
    在寒冷的冬季,媽媽們要操心的不僅是保暖穿衣這點事,許多原本就是「吃飯困難戶」的寶寶,積食現象也變得嚴重,對於這一點,還需要媽媽們在寶寶的飲食上多費心。寶寶一到冬天就積食?帶孩子去看醫生,照例是從前的那些方法,醫生看她愁眉不展,好心提醒,不要一到了冬天就給孩子「大補」,有些食物不能常吃,解決積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腸胃「減負」。孩子積食如何判斷?三個動作立刻分辨1.
  • 姥姥帶娃4年,孫子從未積食,少吃3種飯,常做3事,強脾長個快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總會發現孩子常有反覆積食的情況出現,孩子一有積食,除了不願意吃飯,吃得少之外,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導致發育緩慢,不長個。而且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以為孩子積食後少吃一點就可以了,但是這種做法非但不能解決積食的問題,還可能會導致孩子反覆積食。
  • 孩子積食不長個?醫生提醒:2種東西泡水喝,脾胃好了,長個快
    俗話說:「十個孩子九個積食」、「小孩百病積食為先」,積食是大多數孩子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有些父母能夠及時發現症狀,進行對症調理,但是也有很多新晉的寶爸寶媽對這次了解的少之又少,今天就給大家一起聊聊積食的「信號」及如何調理積食的問題。當你的孩子出現以下這9個信號,說明你的孩子可能食積了。
  • 6歲女童不吃零食,卻因積食入院,醫生:3種傷脾食物別再餵了
    這要從菲菲的日常飲食說起,雖然菲菲平時不吃零食,可因為菲菲父母平時工作比較忙的緣故,經常會吃到速食食品和隔夜飯菜,這些飲食習慣吃一兩次沒關係,可長期保持這樣的飲食習慣就會導致孩子脾胃虛弱,引發積食。一、6歲女童不吃零食,卻因積食入院,醫生:3種傷脾食物別再餵了1、泡菜很多家庭都會喜歡吃泡菜,這類食物做起來方便,吃起來開胃,小孩子或大人們都愛吃,尤其是對於一些工作忙的家庭來說,經常會早上煮些粥,搭配泡菜來給孩子做早餐,但這些泡菜是長期發酵而成的,裡面的含鹽量非常高,孩子吃多了就容易損傷脾胃
  • 積食的「剋星」找到了,孩子愛喝,脾胃才健康,長高高長肉肉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過積食的情況,雖然積食看起來不是啥「大問題」,但是如果一直的積食,就影響孩子身體對營養的吸收,會出現腹脹、腹瀉、便秘等情況,有的孩子體質會變差,三天兩頭生病。因此,家長日常還是需要留心孩子的積食情況,當出現這4種表現時,家長需上心!
  • 兒科醫生:孩子積食不長個,山楂山藥泡著喝,脾胃好了長得自然快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健康是極其重要,這也成為家長關注孩子學習之外,更為在意的事情了。但是,現在大部分家長也比較寵溺孩子,在孩子吃的這一塊管得不嚴,其實,孩子的健康與吃有著很大的關聯。孩子積食不長個?兒科醫生:山楂山藥泡水喝,脾胃好了自然長得快可能有些父母會好奇,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身高會在某個時段蹭蹭地往上長,而自家的娃卻不長個呢?孩子身高除了受到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之外,還受到飲食的影響。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事情,寶媽有個兒子,平時都是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娃,夫妻倆人忙於工作,也經常加班。
  • 醫生認為,3種晚餐或是孩子的「毒藥」,多吃易積食傷脾,需消食
    但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孩子的脾胃還沒有完全發育好,比較嬌嫩,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弱,飲食上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損傷脾胃,引起身體積食,嚴重者還會導致身體易生病,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症狀。醫生眼裡,3種晚餐或是孩子的"毒藥",若不注意,導致孩子脾虛積食1.隔夜飯由於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很多孩子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老人比較節儉,吃不完的飯菜都會放到冰箱中第二天接著吃。菜飯時間久了,會滋生大量的細菌,經常讓孩子跟著吃剩飯會影響脾胃的健康,導致脾胃虛弱,身體積食。
  • 這3種水果,吃一次相當於吃6個塑膠袋,很多家長還天天餵孩子吃
    而且孩子今年好像都沒長,吃飯也越吃越少, 天天看見孩子媽媽讓喝牛奶了也沒見長個。直到上個月,小蘋果突然半夜發燒送醫院檢查,小蘋果媽媽這才知道,原來孩子一直有積食問題,而且拖得太久影響到了脾胃吸收,導致孩子長不大。
  • 吃一口等於吃8個塑料瓶,父母還傻傻餵孩子吃,兒科主任:愚蠢
    焦焦平時的為人處世和成績從來都不讓父母擔心,但是讓父母擔心的是她的身高,焦焦雖然5歲了,但是身高卻比同齡人矮小很多,已經有幾年沒長個過了。有一段時間,焦焦的狀態也是比較差的,很少見她出來小區玩耍了,打聽後才知道焦焦一直在反覆生病,身體不怎麼好,後面聽了鄰居比較有經驗的家長,才懂得帶孩子去檢查。
  • 孩子身上有個「脾胃開關」,父母經常按一按,娃不積食,發育還好
    尤其是在孩子養護的過程中,家長越是小心的養護孩子,孩子反而是身嬌體弱,三病兩痛的,特別是現在到了冬天,孩子胃口差,容易著涼,生病不斷。有一些老人認為,冬天應該是積累脂肪抵禦寒冷的季節,所以總是想給孩子多吃點東西,其實這樣無形之中給孩子的脾胃增加了很多負擔,很容易導致孩子消化不良,肚子脹,便秘脾虛的情況出現,不僅不能「貼秋膘」,還導致孩子發育緩慢。
  • 孩子臉上3種「古怪」現象,暗示脾虛積食,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積食是阻礙孩子身體發育的「元兇」,很多積食的孩子經常肚子難受,吃多不長個兒也不長肉,還時不時就感冒發燒生小病,想必有經驗的家長對它都不會陌生。積食真是太讓家長操心害怕了,一旦孩子積食,身體健康就會被拖累,小孩的各個身體器官都比較稚嫩,很容易因此受到傷害,為將來埋下隱患。
  • 7歲女娃不吃零食,積食2年不長個,兒科醫生:3種食物儘量少吃
    表姐家的美美今年7歲了,人倒是乖巧伶俐,就是看著很瘦小,像個5歲的孩子。最近美美這孩子可把表姐折騰得夠嗆,孩子自從半個月前生病來,發燒總反覆,表姐本身上班中午不回去,現在中午都要來回跑。美美奶奶老說,每天都給娃燉骨頭湯,怎麼就不長個?抵抗力還那麼差!
  • 請把勺子還給孩子!吃飯方式與娃的獨立人格有關,別再做坑娃父母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很多父母都會為孩子吃飯的問題感到發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餵飯成了父母的日常習慣,即便孩子已經可以鍛鍊自主進食了,但父母卻總能為餵飯找到理由。「孩子不餵飯就不吃!」
  • 孩子胃口差口臭喜歡趴著睡,這3種食材「坑娃」脾胃,別再吃
    這讓表姐想起最近琪琪的胃口很不好,經常吃幾口就喊飽了,還厭食、挑食。因為這樣,琪琪發育得比較慢,個頭也比同齡的孩子矮,還三天兩頭生病。因為擔心孩子有啥問題,就馬上帶著孩子去檢查了。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原來琪琪的脾胃已經那麼虛弱了,而且還有中度積食的情況,脾胃吸收很差,孩子吃進肚子裡面的食物,很難被消化和吸收,所以才導致琪琪發育緩慢,不長個頭。
  • 孩子積食不長個,3個行為或是「罪魁禍首」,家長要及時改正
    雖然現在的家長們,帶孩子的方法是越來越科學,而且物質也越來越豐富,不過往往就是在飲食上面,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健康,稍微不注意,就引起積食,傷害脾胃,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家長總覺得自己給孩子吃得很豐富,很營養,但是孩子就是不長個,而且動不動就生病,其實就是積食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