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這麼火,百度、騰訊、阿里、網易今年都幹了些什麼?

2020-12-06 華爾街見聞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悅讀更多請登錄www.awtmt.com 或關注微信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 、「新金融見聞(ID:AWFintech)。

網際網路時代發展至今,任何一個熱門的細分領域,都逃不開BAT的身影,在線教育行業也不例外。然而除了BAT 這一級外,網易對教育可謂是情有獨鍾。

在外界網易的丁磊一直以「不追風口」、「慢性子」著稱,在網易電商、音樂等業務後來居上之後,丁磊又在在線教育的下半場發了個大招。

12月20日,網易雲課堂在其「2017內容夥伴大會」上公布了一項「行家計劃」,並宣布將在未來2年內,深度挖掘各領域行業專家,打造100個年收入500萬的知識IP。網易方面表示,將為參與行家計劃的優質講師/機構提供包含流量傾斜、資金支持、服務支持、知識IP包裝四大維度的扶持。

網易雲課堂上線於2012年,定位是實用技能的學習平臺,目前主要包含職場技能、IT網際網路以及生活興趣三大品類。網易雲課堂隸屬於網易教育事業部,是後者第一個商業化的產品,也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目前,職場技能品類在網易雲課堂的營收佔比最大。

早在2014年丁磊就曾表示,要以做公益的心態做在線教育。那麼,「行家計劃」將給網易教育的商業化帶來什麼幫助?面對今年火熱的在線教育市場,網易在該領域的布局思路是什麼,它與百度、阿里、騰訊相比,又有什麼不同?

網易:發力內容經濟

網易教育事業部總經理蔣忠波就新消費下的在線教育變革,提出了網易教育事業部未來的戰略方向。他表示,未來網易教育生態將依託網易公開課、網易雲課堂、中國大學MOOC、網易100分、網易極客少年等系列產品矩陣,堅持精品化的平臺戰略,圍繞精品內容、高效工具、豐富渠道三個維度的打造,賦能國內優質內容創造者,為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打造涵蓋K12、高校、職場、通識教育的精品化終身學習生態。

「行家計劃」就是網易教育事業部實施精品化平臺戰略的一個部分。網易雲課堂內容運營總監還振楠稱,網易雲課堂精品化發展的過程中,已將平臺現有的3萬門左右的課程精挑細選,選出10%左右的比例納入到精品化的行列裡。這是雲課堂精品化發展的第一步;而行家計劃基於精品化,是在精品課的基礎上優中選優,再選出一部分更精品的課程,納入到行家計劃。

「 我們把行家計劃定位成內容創業孵化器」,還振楠表示,網易將對參與該計劃的「行家」提供「格外大力和專注的扶持和資源的傾斜,我們會用近似合伙人的方式來實現內容經濟。」

什麼是內容經濟?還振楠舉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紅樓夢》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種內容,曹雪芹是《紅樓夢》的「內容創造者」,當人民文化出版社這樣的「內容加工者」將《紅樓夢》量產、出版、發行、售賣後,就實現了內容經濟。

在「行家計劃」裡,網易要扮演的就是「內容加工者」的角色,它希望依靠自身的流程、效率、標準化的服務來實現內容的規模化生產,最終實現內容經濟的閉環。

之所以要推「行家計劃」,蔣忠波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網易通過過去5年的實踐證明,精品內容才是整個在線教育行業能夠持續往前不斷發展的基礎。

另外,隨著用戶對支付付費習慣的養成和需求的不斷增大,優質精品付費正在變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據艾媒諮詢發布報告稱,2016年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為0.98億人。但要做大付費內容的營收規模,內容質量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據網易雲課堂披露的數據:目前其註冊用戶超5500萬,合作講師/機構達5000餘家,有超3萬門課程,70萬個課程視頻,平臺的付費課程佔比已達70%。

不過,根據上個月網易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其Q3淨收入為124.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35.5%,遊戲、廣告和電商業務仍然是網易的主營業務。網易教育想要在短期內為上市公司貢獻良好的營收,還有一段路要走。

網易教育事業部總經理蔣忠波認為,正是之前網易的全方位布局才形成了如今網易教育健全的生態鏈優勢。

與BAT的大筆投資、收購戰略不同,網易更加專注在自己的教育產品研發上。另外,基於網易雲的底層技術,可以有效打通各個產品,實現用戶數據、服務功能等的共享,最終希望網易教育整個產品的生態能夠在教育雲的基礎上得到重構和優化。

2017年BAT如何布局在線教育

12月11日,在香港舉辦的首屆「一丹獎」教育峰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騰訊看好基礎教育行業的發展前景,目前正在進行私立教育機構的投資;儘管在線教育業務未能給騰訊帶來龐大收入,但公司仍希望以投資教育的形式回饋社會。在峰會的發言中,劉熾平指出,作為科技公司,騰訊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技術與網際網路推動教育的變革。

騰訊最早切入在線教育是在2014年,彼時,騰訊先後推出了在線教育平臺騰訊精品課和騰訊課堂,在2014年又推出了在線學習平臺騰訊大學——類似騰訊內部的培訓資料分享平臺。

不過從目前階段來看,騰訊在教育領域的自研產品上並沒有獲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但2017年可謂是騰訊投資的豐收年,總投資約133起,其在教育領域的投資業績同樣令人矚目。

數據來源:全天候科技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2017年3月,騰訊參與了小孩點讀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2017年5月,騰訊跟投猿題庫1.2億美元的E輪融資;2017年7月,騰訊跟投輕課3300萬人民幣A輪融資;2017年7月騰訊跟投企鵝童話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2017年7月騰訊戰略投資Byjus 4000萬美元;2017年8月騰訊戰略投資VIPKID 2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投資的猿題庫、VIPKid目前都已成為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獨角獸。

百度作為BAT三家中最早入局在線教育領域的公司,目前來看可謂布局最廣。從早期利用搜尋引擎連接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百度翻譯等產品,培養出一批百度教育產品的用戶,之後又把龐大的用戶流導向百度傳課、百度教育、百度學術等核心教育產品上。

另外,百度投資的教育項目中也包括滬江網、萬學教育、智客網、愛奇藝教育、Tonara等教育平臺。在今年10月12日,百度風投也跟投了作業盒子的2億元B+輪融資。

但是與往年不同的是,人工智慧成為了百度今年押寶的對象,在教育行業也是如此。百度教育在今年9月份推出基於AI技術的百度智慧課堂,上線3個月內覆蓋超過1000所學校。

百度教育還打造了其他的AI教育產品,包括知識捕手、VR課堂、AR知識點解析、智能備課、閃電估分等。

數據來源:全天候科技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不過,據第一財經今年8月份的報導,在線教育極易成為百度下一個棄子,減少在教育業務上的投入已經擺在了百度高層的案頭;這背後的原因是,未來,與百度人工智慧關聯較弱的資產都可能被大甩賣,而百度現有的教育產品形態已經不能適應公司的整體AI戰略。但這一說法並未得到百度方面的回應。

相比而言,阿里對於網際網路教育並不像其對新零售的布局那樣熱情高漲,線下教育跟阿里雲在教育領域的涉足是阿里布局教育的主要方式。

阿里最早進軍教育也是為其電商業務服務。在2013年,阿里推出了淘寶同學(現淘寶教育),之後又推出了在線學習平臺淘寶大學,兩者都有著明顯的電商烙印。

2014年,阿里通過投資在線英語學習平臺TutorGroup和超級課程表,才開啟了其教育投資的布局。不過相對於網際網路教育,阿里似乎更加熱衷於線下教育,這可能跟馬雲之前的教師經歷不無關係。

2015年馬雲在杭州西湖創辦了湖畔大學,今年更是發力K12領域,推出了針對幼兒到高中15年制的雲谷學校。

其次,阿里雲依託佔據國內雲計算 50% 以上市場的優勢,深度發力與教育企業跟機構的合作。阿里雲教育業務總經理王曉斐曾告訴媒體,在阿里雲上構建IT基礎設施的在線教育公司有一萬兩千多家,其中有規模消費的為八千家左右。整體來看,目前阿里雲佔據了國內教育雲服務 85% 的份額。

在今年1月份,阿里雲與好未來宣布,雙方將在教育信息化、課程標準化、創業孵化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阿里雲也曾對外宣布將展開「阿里雲大學合作計劃」 ,在今年落地十所大數據學院,以大學、工業、產業密集的區域為主,包括廣深、杭州、南京、貴陽、福州、成都、重慶、北京、青島、西安等地區。

為何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布局在線教育?

如果說2013年是中國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發展期,推動著整個行業的高歌猛進,在2015年出現了短期的回落後,今年似乎又迎來了網際網路教育的春天。為何今年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布局在線教育?

根據易觀《2017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市場年度分析》顯示,預計網際網路教育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將維持增長的態勢,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3718億元人民幣。

蔣忠波則認為,一方面是用戶基本需求的驅動。隨著GDP的升高,大家更多的進入到了精神層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是網際網路教育直播等技術的完善。

真格教育基金副總裁姜敏告訴全天候科技,「如今網際網路教育市場已經相對明朗,不論是做在線教育還是投在線教育還是買教育類股票,都能掙錢。另外,教育行業的打法已經相對清楚,教育行業正在被二級市場熱捧。」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第二春:深度對比網易、BAT這四個「老師」的布局
    對比BAT、網易在教育產業這5個月來眼花繚亂的動作以及在過去幾年的布局,會發現這個市場在今年出現了一系列新趨勢。在線教育已然開啟了「第二春」。再次啟航,資本圈地留下的荒地亟待開墾,在線教育需要更冷靜和沉穩的玩家製造教育科技產品。
  • 百度、騰訊、阿里的2020年度關鍵詞
    當然,危機之下也讓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比如在線醫療、線上辦公以及線上教育先後走向風口。然而,臨近年終,復盤的結果告訴我們:無論企業之前怎樣周密計劃,今年的特殊情況帶來了哪些困境和機會,出於被動還是有意為之,2020對網際網路頭部企業而言都不是「副業」起飛的一年,而是跟「主業」捆綁加深的一年。他們心知肚明,唯有牢固的根基,才是追風逐浪的資本。
  • 疫情之下,在教育領域瘋狂圈粉的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快手
    原標題:疫情之下,在教育領域瘋狂圈粉的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快手2020年伊始,疫情席捲全球,這隻「黑天鵝」對各行各業產生了巨大衝擊,教育行業也不例外,線下教學無法開展只能轉戰線上,很多教育機構開始進行教育OMO轉型。
  • 騰訊VS「網易+」:在線音樂雙雄局
    社區屬性固然增強了平臺粘性,但本質上,網易雲音樂是一款音樂軟體,所謂社區也是建立在音樂內容之上,沒有充足的音樂版權供給,網易「雲村」也很難立足。顯然,版權爭奪依舊是在線音樂的競爭本質。優質版權能為平臺帶來實打實的流量,僅周杰倫一位歌手,就能為音樂平臺帶來15%的活躍用戶,而周杰倫只有一個,音樂版權是稀缺資源,各家為此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 網際網路巨頭要做在線教育?蜻蜓點水而已
    而對於授課所需要的視頻、語音等工具,淘寶同樣不打算進行開發,據了解,阿里目前正在業內廣泛尋找授課工具提供方,其主要談判資本就是上述的800萬UV。  2.百度為廣告費放棄相關業務。  一位業內人士曾對我表示,百度是最適合做在線教育的,原因是百度是個天然的知識檢索平臺,其掌握著教育產品在線上的入口。
  • 在線教育競品分析:騰訊課堂 VS 網易雲課堂
    騰訊課堂定位為開放式的專業在線教育平臺,通過吸收線下教育機構入駐來聚合優質課程資源,這表明騰訊課堂更偏向於O2O的模式。從課程資源上看,騰訊課堂覆蓋了中小學、大學和職場教育,且在三者分布上也比較均衡。中小學課程資源相比網易雲課堂更優質、更系統。
  • 就因為4個字,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全都不幹了!
    看到「阿京騰百」這四個字你會想到什麼?這4個字乍一看沒毛病但卻是阿里、京東、騰訊和百度的首字在監測到他人公司全類別註冊「阿京騰百」商標之後,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百度聯合委託代理公司對45件「阿京騰百」商標向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
  • 在線音樂巨頭騰訊、網易、阿里三分天下
    驅動中國2018年3月6日消息 如今在線音樂平臺再度洗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之後,二線音樂平臺多米音樂卻打出了「休戰牌」。眾所周知,由於音樂版權費用高、用戶付費意識薄弱,在線音樂難以實現盈利已成為各大移動平臺最大的夢魘。即使作為國內在線音樂平臺老將——多米音樂依然難逃「版權高壓」,多米音樂財報顯示,此前該公司連續多年虧損,已經難以負荷巨大的版權成本壓力。而在線音樂平臺巨頭們三分天下、激戰正酣。
  • 多米音樂正式停服 騰訊阿里網易三巨頭的日子也沒好到哪去
    而反觀頭部,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三巨頭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至此,在線音樂三巨頭已經完成兩兩互授音樂版權。通過版權互授合作,網易雲音樂成功補足了在版權曲庫方面的短板。作為版權曲庫最豐富的騰訊音樂,互授版權對其影響不大。「相對來說,阿里音樂就弱了一些。」呂榮慧介紹說。
  • 阿里7億美元領投網易雲音樂背後:馬雲逐夢音樂圈,在線音樂現「雙雄...
    兩位大咖對阿里的音樂事業,未能有大起的起色。當年,在線音樂群雄逐鹿,騰訊、百度、網易、阿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大家沒領跑多遠,也沒掉隊多遠。這次融資成功,並讓網易雲站上了新起點,背靠阿里這棵大樹,有錢的網易雲音樂將像丁磊今年宣稱的一樣:網易雲音樂將給中國原創音樂提供更多推廣、發展的機會,把本土原創音樂做大。
  • 從千千靜聽到網易雲,在線音樂20年沉浮錄
    由百度MP3和千千靜聽組合而成的百度音樂,在此時不幸跌落神壇,只能眼睜睜看著後來者分走市場和用戶。如今,唯剩騰訊音樂、網易音樂、阿里音樂割據一方,各自為戰。如果從百度mp3上線算起,網際網路音樂群雄紛爭已近二十載。這二十年裡,巨頭更迭,資本關注,網際網路音樂宛如換了一方天地。
  • 這個商標只有4個字 但阿里、騰訊、百度、京東都不幹了!
    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阿京騰百」正是拼合了我國四家知名企業,阿里、京東、騰訊和百度的首字。在監測到他人公司全類別註冊「阿京騰百」商標之後,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百度四巨頭迅速採取行動,聯合委託代理公司對45件「阿京騰百」商標向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
  • 騰訊高壓之下,網易雲音樂如何破圈?
    【野火財經】網易四大戰略布局:遊戲、教育、電商、音樂,均遇到騰訊圍堵。網路遊戲,騰訊第一,網易第二。電商領域,騰訊投資的京東、拼多多,和嚴選同處一個大賽道。教育領域,騰訊不僅自己下場,投資的新東方在線、VIPKID、猿題庫等頭部公司,幾乎佔據K12市場半壁江山。即便免費電郵,「微信之父」張小龍曾領銜升級的QQ郵箱,也曾對163郵箱帶來巨大壓力。在線音樂市場,騰訊音樂(TME.N)遙遙領先,網易第二。
  • 騰訊、阿里、網易雲音樂競爭升級,誰將造就高收益的超級產品
    2015年阿里巴巴搭建阿里音樂,並選擇音樂行業中的流量人物加盟,分別為知名音樂人高曉松和宋柯,他們分別擔任董事長和CEO的職位,然而他們的加入並沒有讓阿里巴巴的音樂事業如虎添翼。在當時的音樂市場可謂是中原逐鹿,百度、騰訊、網易、阿里巴巴,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 數位音樂版權之爭愈演愈烈 網易、騰訊、阿里版權大戰何時作罷?
    在線音樂行業風雲變幻之際,國家版權局做出了相關規定防止壟斷,但網易、騰訊、阿里這三大在線音樂巨頭的爭鬥才真正開始。音樂版權之爭愈演愈烈,一度鬧到被約談對於在線音樂版權,各位大佬都有自己的布局。騰訊率先出手,合併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版權資源,佔領了國內90%的在線音樂版權。
  • 阿里6億收購高德 百度比騰訊更具威脅
    但被阿里巴巴私有化了就沒有問題了,高德成為阿里百分之百全資控股子公司,高德的行動將比較自由,不會受市場上呼聲和盈利壓力的影響,也不需要對外交代。阿里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理順高德,可以愛幹啥幹啥,愛怎麼拆就怎麼拆。例如,技術骨幹全部調整到 O2O業務線上——阿里內部的文化不正是「永遠、隨時準備擁抱變化」的宗旨嗎?
  • 騰訊、阿里、百度、小米、360深藏不露的投資秘籍!
    而且每次都是大手筆,將土豪的氣質吐露無疑。有人直呼「馬雲瘋了」,也有人認為「有錢人就是這麼任性」。其實,阿里的每一步投資都透露這位商界拿破崙的野心:正在悄然打造他的無邊界商業帝國。「阿里巴巴將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體系,建立移動互聯的『無邊界生活圈』,實現『淘寶就是生活』的願景。」 阿里投資部負責人張鴻平如是說。
  • 網際網路巨頭教育「購物車」大起底:大廠投資看什麼?
    2019 年 5 月 23 日,騰訊正式宣布成立騰訊教育;阿里穩紮穩打,瞄準學前教育領域進行精準投資,加碼未來;百度、字節跳動在自建教育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線教育的發展模式;網易也圍繞有道精品課和網易公開課在 ToC 端探索得如火如荼……這些名號響亮的網際網路巨頭在教育領域都進行了哪些內外布局?本文對此進行了梳理。
  • 在線音樂新變量
    畢竟曾經憑藉百度MP3領軍音樂市場的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音樂產品幾乎毫無建樹。掙扎到2015年,百度將「包袱」甩給了太合音樂集團,此後就在在線音樂市場泯然眾人。今年6月,百度音樂改名「千千音樂」,啟用全新的LOGO和域名。百度的一系列行動背後,業內揣測這是百度想要重整旗鼓殺入音樂戰場。
  • 網易「一枕黃粱」:考拉賣身阿里 雲音樂前路渺茫
    同時阿里參與並領投網易雲音樂此輪7億美元的融資。   事實上,自今年8月中旬以來,就不斷有媒體報導曝出「網易考拉正在尋求融資,正與阿里就價格、是否『打包』網易雲音樂出售等問題談判」的消息,事情在經過近一個月的發酵後,終於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