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悅讀更多請登錄www.awtmt.com 或關注微信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 、「新金融見聞(ID:AWFintech)。
網際網路時代發展至今,任何一個熱門的細分領域,都逃不開BAT的身影,在線教育行業也不例外。然而除了BAT 這一級外,網易對教育可謂是情有獨鍾。
在外界網易的丁磊一直以「不追風口」、「慢性子」著稱,在網易電商、音樂等業務後來居上之後,丁磊又在在線教育的下半場發了個大招。
12月20日,網易雲課堂在其「2017內容夥伴大會」上公布了一項「行家計劃」,並宣布將在未來2年內,深度挖掘各領域行業專家,打造100個年收入500萬的知識IP。網易方面表示,將為參與行家計劃的優質講師/機構提供包含流量傾斜、資金支持、服務支持、知識IP包裝四大維度的扶持。
網易雲課堂上線於2012年,定位是實用技能的學習平臺,目前主要包含職場技能、IT網際網路以及生活興趣三大品類。網易雲課堂隸屬於網易教育事業部,是後者第一個商業化的產品,也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目前,職場技能品類在網易雲課堂的營收佔比最大。
早在2014年丁磊就曾表示,要以做公益的心態做在線教育。那麼,「行家計劃」將給網易教育的商業化帶來什麼幫助?面對今年火熱的在線教育市場,網易在該領域的布局思路是什麼,它與百度、阿里、騰訊相比,又有什麼不同?
網易:發力內容經濟
網易教育事業部總經理蔣忠波就新消費下的在線教育變革,提出了網易教育事業部未來的戰略方向。他表示,未來網易教育生態將依託網易公開課、網易雲課堂、中國大學MOOC、網易100分、網易極客少年等系列產品矩陣,堅持精品化的平臺戰略,圍繞精品內容、高效工具、豐富渠道三個維度的打造,賦能國內優質內容創造者,為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打造涵蓋K12、高校、職場、通識教育的精品化終身學習生態。
「行家計劃」就是網易教育事業部實施精品化平臺戰略的一個部分。網易雲課堂內容運營總監還振楠稱,網易雲課堂精品化發展的過程中,已將平臺現有的3萬門左右的課程精挑細選,選出10%左右的比例納入到精品化的行列裡。這是雲課堂精品化發展的第一步;而行家計劃基於精品化,是在精品課的基礎上優中選優,再選出一部分更精品的課程,納入到行家計劃。
「 我們把行家計劃定位成內容創業孵化器」,還振楠表示,網易將對參與該計劃的「行家」提供「格外大力和專注的扶持和資源的傾斜,我們會用近似合伙人的方式來實現內容經濟。」
什麼是內容經濟?還振楠舉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紅樓夢》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種內容,曹雪芹是《紅樓夢》的「內容創造者」,當人民文化出版社這樣的「內容加工者」將《紅樓夢》量產、出版、發行、售賣後,就實現了內容經濟。
在「行家計劃」裡,網易要扮演的就是「內容加工者」的角色,它希望依靠自身的流程、效率、標準化的服務來實現內容的規模化生產,最終實現內容經濟的閉環。
之所以要推「行家計劃」,蔣忠波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網易通過過去5年的實踐證明,精品內容才是整個在線教育行業能夠持續往前不斷發展的基礎。
另外,隨著用戶對支付付費習慣的養成和需求的不斷增大,優質精品付費正在變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據艾媒諮詢發布報告稱,2016年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為0.98億人。但要做大付費內容的營收規模,內容質量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據網易雲課堂披露的數據:目前其註冊用戶超5500萬,合作講師/機構達5000餘家,有超3萬門課程,70萬個課程視頻,平臺的付費課程佔比已達70%。
不過,根據上個月網易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其Q3淨收入為124.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35.5%,遊戲、廣告和電商業務仍然是網易的主營業務。網易教育想要在短期內為上市公司貢獻良好的營收,還有一段路要走。
網易教育事業部總經理蔣忠波認為,正是之前網易的全方位布局才形成了如今網易教育健全的生態鏈優勢。
與BAT的大筆投資、收購戰略不同,網易更加專注在自己的教育產品研發上。另外,基於網易雲的底層技術,可以有效打通各個產品,實現用戶數據、服務功能等的共享,最終希望網易教育整個產品的生態能夠在教育雲的基礎上得到重構和優化。
2017年BAT如何布局在線教育
12月11日,在香港舉辦的首屆「一丹獎」教育峰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騰訊看好基礎教育行業的發展前景,目前正在進行私立教育機構的投資;儘管在線教育業務未能給騰訊帶來龐大收入,但公司仍希望以投資教育的形式回饋社會。在峰會的發言中,劉熾平指出,作為科技公司,騰訊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技術與網際網路推動教育的變革。
騰訊最早切入在線教育是在2014年,彼時,騰訊先後推出了在線教育平臺騰訊精品課和騰訊課堂,在2014年又推出了在線學習平臺騰訊大學——類似騰訊內部的培訓資料分享平臺。
不過從目前階段來看,騰訊在教育領域的自研產品上並沒有獲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但2017年可謂是騰訊投資的豐收年,總投資約133起,其在教育領域的投資業績同樣令人矚目。
數據來源:全天候科技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2017年3月,騰訊參與了小孩點讀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2017年5月,騰訊跟投猿題庫1.2億美元的E輪融資;2017年7月,騰訊跟投輕課3300萬人民幣A輪融資;2017年7月騰訊跟投企鵝童話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2017年7月騰訊戰略投資Byjus 4000萬美元;2017年8月騰訊戰略投資VIPKID 2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投資的猿題庫、VIPKid目前都已成為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獨角獸。
百度作為BAT三家中最早入局在線教育領域的公司,目前來看可謂布局最廣。從早期利用搜尋引擎連接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百度翻譯等產品,培養出一批百度教育產品的用戶,之後又把龐大的用戶流導向百度傳課、百度教育、百度學術等核心教育產品上。
另外,百度投資的教育項目中也包括滬江網、萬學教育、智客網、愛奇藝教育、Tonara等教育平臺。在今年10月12日,百度風投也跟投了作業盒子的2億元B+輪融資。
但是與往年不同的是,人工智慧成為了百度今年押寶的對象,在教育行業也是如此。百度教育在今年9月份推出基於AI技術的百度智慧課堂,上線3個月內覆蓋超過1000所學校。
百度教育還打造了其他的AI教育產品,包括知識捕手、VR課堂、AR知識點解析、智能備課、閃電估分等。
數據來源:全天候科技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不過,據第一財經今年8月份的報導,在線教育極易成為百度下一個棄子,減少在教育業務上的投入已經擺在了百度高層的案頭;這背後的原因是,未來,與百度人工智慧關聯較弱的資產都可能被大甩賣,而百度現有的教育產品形態已經不能適應公司的整體AI戰略。但這一說法並未得到百度方面的回應。
相比而言,阿里對於網際網路教育並不像其對新零售的布局那樣熱情高漲,線下教育跟阿里雲在教育領域的涉足是阿里布局教育的主要方式。
阿里最早進軍教育也是為其電商業務服務。在2013年,阿里推出了淘寶同學(現淘寶教育),之後又推出了在線學習平臺淘寶大學,兩者都有著明顯的電商烙印。
2014年,阿里通過投資在線英語學習平臺TutorGroup和超級課程表,才開啟了其教育投資的布局。不過相對於網際網路教育,阿里似乎更加熱衷於線下教育,這可能跟馬雲之前的教師經歷不無關係。
2015年馬雲在杭州西湖創辦了湖畔大學,今年更是發力K12領域,推出了針對幼兒到高中15年制的雲谷學校。
其次,阿里雲依託佔據國內雲計算 50% 以上市場的優勢,深度發力與教育企業跟機構的合作。阿里雲教育業務總經理王曉斐曾告訴媒體,在阿里雲上構建IT基礎設施的在線教育公司有一萬兩千多家,其中有規模消費的為八千家左右。整體來看,目前阿里雲佔據了國內教育雲服務 85% 的份額。
在今年1月份,阿里雲與好未來宣布,雙方將在教育信息化、課程標準化、創業孵化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阿里雲也曾對外宣布將展開「阿里雲大學合作計劃」 ,在今年落地十所大數據學院,以大學、工業、產業密集的區域為主,包括廣深、杭州、南京、貴陽、福州、成都、重慶、北京、青島、西安等地區。
為何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布局在線教育?
如果說2013年是中國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發展期,推動著整個行業的高歌猛進,在2015年出現了短期的回落後,今年似乎又迎來了網際網路教育的春天。為何今年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布局在線教育?
根據易觀《2017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市場年度分析》顯示,預計網際網路教育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將維持增長的態勢,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3718億元人民幣。
蔣忠波則認為,一方面是用戶基本需求的驅動。隨著GDP的升高,大家更多的進入到了精神層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是網際網路教育直播等技術的完善。
真格教育基金副總裁姜敏告訴全天候科技,「如今網際網路教育市場已經相對明朗,不論是做在線教育還是投在線教育還是買教育類股票,都能掙錢。另外,教育行業的打法已經相對清楚,教育行業正在被二級市場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