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這是什麼意思呢?

2020-12-18 小小愛娛君

在農村有很多風俗習慣和俗語老話流傳至今,雖然簡單通俗,意義卻非常深遠。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到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以方便記憶和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經典的俗語歷久彌新,有些俗語則漸漸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因此今天要講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這句話大夥可能都聽說過,但是卻不太懂這裡面的講究,讓我細細道來。

要想解釋這句俗語,我們需要將其分開來說,先來說說 「牛無力拖橫耙」。古代農業發展比較落後和封閉,大家都講究自給自足,自食其力。那時候農家人種田,在播種之前要翻耕田地,把板結的農田翻鬆。用到的翻耕田地的工具就是犁,田地翻耕過之後還要耙,把翻耕的土塊破碎,耙田的工具叫耙,耕田和耙田都是用牛做動力,犁和耙都要靠牛來拉動。牛在犁田耙地的時候,開始聽主人吆喝,向前而行,累了就會停下來,主人就要用鞭子趕牛前行,揮鞭驅趕還會招來牛的反抗,把犁耙橫拉斜拽,這跟人們幹活罷工抗議差不多。

從表面上看就是在說耕牛與農事,牛沒力氣,拉起耙來就歪歪斜斜。通過深挖其中的道理和意義,我們不難發現這是一種通過借喻與反諷的手法,去譴責那些沒有真才實學但脾氣非常大的人。引申義是指即使你用盡了辦法,和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去明辨是非,也根本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再來說說「人無理說橫話」。意思是說人在紛爭中沒理或佔了下風的時候,首選潛意識裡就是逃避,但又有面子心理作怪,於是就硬撐著說橫話,甚至撒野、耍賴、放刁,以圖在氣勢上壓倒對方,為自己的體面收場找臺階。這通常用來比喻那些蠻不講理、囂張跋扈的人。這句俗語前一句是襯託鋪墊,落腳點在下句,意思就在於「有理不在高聲」,雖然氣勢洶洶,沒理還是沒理。

這句俗語「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也說明了一個不講理的人說出來的話,不僅特別「橫「而且沒有任何道理。其深刻的含義就是告誡大家,不要和胡攪蠻纏蠻不講理的人打交道,也不要與無能無德的人一起共事,這些人往往處理事情的能力不高,脾氣又很暴躁,往往很難與人和諧相處下去,這樣的人不僅會耽誤了大事,還會波及到自己,讓自己成為「炮灰」。

其中最為經典的詞段就是「拉橫耙」和「說橫話」。「拉橫耙」是牛在發威反抗,「說橫話」是在威脅,當然這種威脅皆是空談。萬事都抬不過一個「理」字,無論到任何時候,以理服人才是最根本的。這句諺語,用通俗而有趣的表達,再一次提醒我們,不要試圖靠提高聲音的分貝,以及態度上的強勢和胡攪蠻纏去壓服別人,進而去證明自己正確,這樣做的效果是零,而且還很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

能在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大多數都是經過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以及親身經歷之後所得出的經驗總結,根據農村的語言習慣所形成的一種鄉土文化,雖然很多農村老話聽起來有點粗糙,但卻很有道理。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勞動智慧的結晶,其中不乏帶有些許封建迷信色帶,但是大多能發人深思。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老祖宗的話太有道理了
    農村俗語:「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什麼意思,你知道嗎?老祖宗的話太有道理了在我國農村,祖輩們流傳下了許許多多的俗語和老話,涉及天文地理的一些生活常識和經驗,是極其寶貴的傳統文化,這些俗語和老話,不但源遠流長,膾炙人口,並且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比如:「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這句話,就很是經典,它用牛來襯託人的行為,意即貶斥生活中蠻不講理的人。
  • 俗語: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是何意?沒理的人說話還橫?
    農村俗語「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很形象,它指的就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特別蠻不講理的人。先來說說什麼是牛無力拉橫耙,牛耕田大家都看過吧,農民在牛身上套上犁和耙,然後用鞭子趕著牛向前走。這樣可以把板結的田地給拉松,農民們就可以播種了。
  • 農村俗語「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一句話說出了多少人的無奈
    生活在農村是件很幸福的事,第一是因為這裡的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每天看著外面如詩如歌的景色,整個人的心情都放鬆到了極點。還有就是農民鄰裡之間都愛相互幫助,那種感覺讓人感到十分的溫馨。除此之外大家沒事的時候,都會聚在一起聊天嘮家常,這其中就會說到一些農村的俗語老話,以下這幾個俗語不知道你們聽過嗎?一,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大家每天也都在忙於生計,所以就疏忽了親戚之間的聯繫,所以等到下一次見面時雙方就會特別親密,各種話題也是聊都聊不完。
  • 「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農村生活過的人們應該都有從農村的老人口裡耳濡目染的聽到一些特別有意思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一般來說也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特別好理解。其實俗語都是農村老人們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不乏蘊含著一些大道理。那今天小慄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其中幾句特別有意思的俗語,而這些農村俗語告訴我們一個家庭應該怎麼樣更好的進行維護和經營。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有有道理嗎?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男耕女織。
  • 農村俗語:「買牛要買抓地虎,僱人要僱二百五」是什麼意思呢?
    現在在農村仍偶爾能聽見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天,談談自己知道的新鮮事,聊聊自己喜歡的俗語。這些俗語也就是靠這些方式在農村形成一種文化,老人們知道的都不一樣,那大家的總結在一起,就又了解了不少新的俗語,老人們也就把聊天當一個休閒的活動了。
  • 農村俗語「辛丑稻麥豐,牛也不吃草」,啥意思?
    這是一句古老的俗語,是說辛丑年是一個好的年歲,從歷史經驗上看,辛丑年都是豐收年。明年是2021年,正是辛丑年。從農村這一俗語看來,明年是一個非常好的年歲,明年農業必定是五穀豐登的一個豐收年。農村俗語說,「辛丑辛丑,種田人辛苦就有」。辛丑這一年,農民只要把種子種下地,一定就會有收穫。
  • 辛丑牛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啥意思呢?
    對於農民來說,種地自然是按照一年當中的節氣來進行的,在以前的時候農民在對於展望莊稼的耕種收穫來說也是按照農村特有的一種預測方式,那就是「黃曆」,黃曆也是農民在平時的耕種,婚嫁等方面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就拿前幾天來說,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幾位老農民就在討論農村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乍一聽的時候還摸不清是啥意思,然後我就湊近聽了一下,你別說還真那點意思,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老牛吃嫩草」,你知道還有下個半句嗎?這句話啥意思呢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老話俗語,這些都是勞動人民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仔細分析之後,才發現其中蘊含的道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老話俗語都流失了,不過在農村還有一部分俗語在流傳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農村的這句俗語,叫做「老牛吃嫩草」,其實這句話是有下半句,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說的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說一下老農吃嫩草。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種地主要就是靠牲畜。在那個時期,一般家家戶戶都會養一頭牛,種地的體力活,基本上都是靠牛來幹,而且牛給人一種老實憨厚的印象。
  • 農村俗語:「正月豬,五月牛」是什麼意思?農民朋友告訴你答案
    文/無極農村俗語:「正月豬,五月牛」是什麼意思?農民朋友告訴你答案一直知道春節前十來天,老家的人就會請一些經驗老到的屠夫到家裡來殺豬,聽到那聲悽厲的豬叫聲我們就知道過年了。這其實只是一個習俗罷了,農村就有句俗語:「正月豬,五月牛」,是什麼意思呢?農民朋友告訴你答案。
  • 明日立夏,俗語「立夏不下,高掛犁耙」是什麼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立夏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立夏不下,高掛犁耙」,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立夏不下,高掛犁耙的意思是,如果在立夏節氣前後沒有下雨的話,那麼便意味著今年夏天的降雨會很少,用來除草、鬆土的犁耙就用不上了,只能高高掛起來。所以立夏節氣前後不下雨還有今年夏天會比較乾旱的意思,農民要提早做好抗旱準備。
  • 俗語「男人是個耙,女人是個匣」啥意思?後面兩句更經典!
    古代雖然很多平民都沒有接觸過文化教育,但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們在人情世故上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創造了很多俗語,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男人是個耙,女人是個匣」,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先來看前半句「男人是個耙」,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男人可以用耙來形容,耙是古代人用作農業耕種的一種工具,可以將很多地上的東西聚集起來,在農村種地多用來處理雜草或者莊稼,豬八戒用的就是九齒釘耙。正是因為他這種能聚集東西的作用,所以人們把男人形容成耙,希望他能把很多東西弄回家來。
  • 明天立夏,農村俗語:「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啥意思?答案來了
    在農村關於立夏節氣的俗語老話有很多,其中很多都和農業生產有關,這樣很容易理解,沒有一個好的年景來的最為實際了,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能夠讓村民輕輕鬆鬆的獲得豐收,而一個天氣異常、惡劣的年份,莊稼是很難有好的收穫的。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過年的風俗習慣和俗語老話流傳至今,雖然簡單通俗,意義卻非常深遠。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到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以方便記憶和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經典的俗語歷久彌新,有些俗語則漸漸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
  • 明年沒立春,農村俗語「牛遇無春年,長工無停歇」,是什麼意思?
    雖然距離2021年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大家都已經知道明年不僅是辛丑牛年,還是沒有立春的年份,在農村中關於牛年和無春年的農村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遇無春年,長工無停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明年是辛丑年年,在農村有「牛馬年,好種田」的說法。說到牛的形容詞,很多人都會用兢兢業業來形容。
  • 農村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聽起來很簡單,卻另有一番寓意,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一夜連雙歲,三更分兩年」,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農村俗語「一夜連雙歲,三更分兩年」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回答 這句農村俗語無非就是在科普一個農曆的時節基礎知識。不過看起來更像是一副對聯,一個猜謎語的趣味小常識,對仗還挺工整的。有網友指出說有常識性的錯誤,不應該是「三更」而是「五更」,其實是沒有錯誤的,難道古人對農曆時節的認知不如今人?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所說的是村民放牧得出的經驗,放養牛羊的時候出現的情況,那就是放牛的地方,只要有牛啃食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就像被油澆過了一樣,土壤黑黝黝的很有勁,青草也生長的愈來愈茂盛,被叫做牛食如澆,而不同的是同樣是放牧,但羊吃過草的地方,經常出現猶如火燒了一般,青草越來越稀疏,被稱之為羊食如燒。這句俗語所描述的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臘月頭指的是臘月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那麼馬在這個冬天會因為沒有糧食而餓瘦,但是牛卻不會受降雪的影響。
  • 農村俗語「買牛要買抓地虎,僱人要僱二百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這些農村老人說的那些俗語、諺語、俏皮話,尤其引人讚嘆。有的的俗語,一出口,你就大概知道什麼意思,但是內心還是覺得總結的真精闢;有的俗語,說出來,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你卻不明白是啥意思,老人一解釋,就會恍然大悟。這個過程是特別有意思,而且還有營養的。今天咱們說說這些農村俗語,看看你聽過哪句,覺得哪句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