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臺北」變「中國臺北」攪亂臺灣輿論一池春水,專家:這是大陸...

2020-12-09 上觀

先來看下面這組圖——最早即是由細心的大陸網友發現的:在中央電視臺對2017年桌球亞錦賽的直播報導中,10日的「中華臺北隊」到了11日,變成了「中國臺北隊」。

▲「央視新聞」微博截圖

 

別看只有一字之差,這「中國臺北」四個字一出,臺灣媒體的「小心臟」便統統受不了了。

 

4月17日以來,島內輿論的「畫風」都是這樣的——

 

「示警」、「出手」……類似的用詞顯示,對於這次大陸媒體在稱謂上的一個小變化,臺媒普遍有些「恐慌」。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一周年了,難道另有含義嗎?」臺灣TVBS電視臺就對此「緊張地」揣測道。

 

「綠委」:「北京騎到臺灣頭上了」;臺灣網友:就知道「打嘴炮」

 

相較於島內媒體敏感脆弱的神經,一些臺灣政客則藉機發難,並想當然地沉浸在「臺灣需強硬回擊大陸施壓」的意淫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這兩天被廣為報導的「綠營」激進派、「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的說法。

 

徐永明16日聲稱,北京「改名」的做法是「騎到臺灣頭上」的行為,臺當局除了應表達抗議外,更該考慮以「臺灣」之名「重返國際舞臺」。

▲「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

 

他還痛批臺當局對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李大維,稱其常說「外交是一門藝術」,但可見李大維「沒什麼藝術天分」。

 

為了平息臺灣立法機構裡如徐永明等人的「憤怒」,4月17日上午,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回應「改名」事件時稱,大陸媒體單方面「矮化」臺灣,臺灣絕對不能接受,「臺灣絕對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也會正式向陸方提出抗議。」她說。

▲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接受臺媒採訪。

 

然而對張小月的這番「狠話」,臺灣網友並不買帳,直言這不過是臺政客擅於「打嘴炮」罷了。

 

從「中華臺北」到「中國臺北」,這一字之差,就這樣攪亂了臺灣一池春水。

 

「中華臺北」四個字,今年走入歷史

 

對央視上周的默默「出手」,微博上,大陸網友叫好聲一片——

 

「事實上,央視的改動只是這兩天被報導出來了而已。今年早些時候起,大陸媒體已經在統一使用『中國臺北隊』的稱謂了。」一位熟諳兩岸事務的大陸媒體人告訴記者。

 

隨後梳理新華社報導後也發現,最新關於「中華臺北」的說法,停留在去年12月有關「2016年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小組抽籤儀式的報導中,當時文中介紹臺灣方面的選手時稱她是「現世界排名第一的中華臺北選手」。但4個月後,再報導這一賽事時,文中已註明其為「中國臺北隊」運動員。

 

此外,對今年2月的亞冬會,新華社在報導介紹臺方選手和代表隊時,也都一律使用了「中國臺北」。

 

換句話說,在今年以前,兩岸媒體曾長期混用「中國臺北」與「中華臺北」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兩岸默契的一種體現。但如今,「中華臺北」四個字,正式走入了歷史。

 

據臺媒披露,當年「在兩岸都希望臺灣參加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情況下」,臺灣於1989年4月與大陸奧委會籤下協議書,從而明確了其在大陸境內參加正式國際賽會的中文名稱。

 

「(當時規定)官方正式文件一律使用『中華臺北』。但當時並未規範正式官方文件以外使用方式,大陸媒體仍慣用『中國臺北』,直到馬政府之後才善意的以『中華臺北』稱呼。」臺灣《旺報》報導稱。

▲《旺報》報導標題截圖

 

可見,「中華臺北」本身就是大陸善意的體現,這一點,更體現在英文名稱中。

 

「中華臺北」英文為「Chinese Taipei」,是臺灣參與國際比賽的主要名稱。它也常用於臺灣參加不限定以主權國家身份為會員的國際組織活動,例如國際奧委會(IOC)、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界衛生大會(WHA)等。與此同時,臺灣還以「中國臺北」(Taipei,China)身份保留在亞洲開發銀行的會員地位。

▲在世界衛生組織官網中,涉及臺灣的表述使用的是「中華臺北」和「中國臺北」。

 

「總體來看,過去在國際社會中,對臺灣的稱謂可以說有不同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奧運會模式,即『Chinese Taipei』。雖然這與大陸在官方文件和國際公開場合中對臺灣『Taipei,China』的稱謂有所不同,但在兩岸關係過去的發展中,大陸並沒有刻意否定『中華臺北』這個稱謂。」臺灣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對記者這樣解釋道。

 

臺灣與海外勢力的「小動作」,一直未消停

 

儘管如此,但自1989年以來,臺灣內部總有一群人,反而曲解大陸善意,認為「中華臺北」也是對「臺灣」的矮化,認為臺灣應當勇於維護自己的「權益」。

 

為此,從臺灣官方到臺灣媒體,各個「小動作」不斷。

 

比如200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醫學協會年度會議時,臺當局對外事務主管部門曾公開宣布,要把臺灣會籍名稱由原來的「中國(中華)臺北醫師會」(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aipei),變更為「臺灣醫師會」(Taiwan Medical Association)。

 

當時臺當局還表示,「這項正名成果,旨在讓臺灣以後名正言順在國際展開『醫界外交』,也避免原名稱『中華臺北』被誤認與矮化為地方團體的尷尬。」

▲臺當局期盼在國際展開「醫界外交」。

 

同年8月,更有臺媒「大聲疾呼」,「呼籲」在希臘奧運會時,「把『中華(臺北)隊』正名為『臺灣隊』」。文章同樣認為,「Chinese Taipei」雖然翻譯為「中華臺北」,但其意思更像「中國的臺北」,有「自我矮化與混淆視聽」之嫌。

 

「實際上關於臺灣體育代表隊、『中華臺北』的稱呼,臺灣藍綠媒體在島內報導時都進行篡改。」一位網友在臉書總結道,「藍營媒體一般稱呼『中華隊』,省略『臺北』兩字,綠營則一貫只稱為『臺灣』。」

 

值得注意的是,在臺灣為自己「正名」的各種「小動作」裡,來自美日部分勢力的支持「功不可沒」。

 

僅以今年為例。今年1月,日本方面成立了「2020東京五輪臺灣正名推進協議會」,為臺方以「臺灣」名義參加東京奧運會進行積極的民間連署活動。

 

兩個月後,據「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創業大會首次用「臺灣」而不是過去的「中華臺北」來稱呼臺灣代表團。

▲「美國之音」中文網臉書報導截圖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綠營網友時常為此歡呼、自嗨,但也有臺網友自言:「每到這個時候就會特別痛恨自己沒有國家,但其他人卻沉醉在虛假的名稱當中,這種糾結的痛苦,實在很難受。」

 

大陸給臺灣名稱「立規矩」

 

在臺灣問題專家王建民看來,如今大陸媒體把「中華臺北」改稱為「中國臺北」,說明了「大陸在國際社會更明確、更嚴格規範臺灣的政治定位」。

 

「過去大陸沒有刻意否定『中華臺北』,這是根據過去兩岸關係的發展情況而定的。所以在民進黨當局始終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的背景下,大陸進行稱謂上的嚴格規範,就是要更鮮明地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一中一臺』存在的任何可能。」王建民表示。

 

「所以改名事件,明顯是大陸對臺釋放的一種政治信號,或者說是發出的一種警告。」他說。

 

臺灣《旺報》也援引大陸學者、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院長李振廣的話解讀道,相較於馬英九時代,兩岸關係和緩,大陸往往對臺灣的國際參與都持以寬鬆態度,在國際空間上也會有一些包容;而隨著民進黨上臺後,持續不願承認「九二共識」,自然大陸也不會再預留任何國際空間給臺灣。

 

此外,對於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喊出的「臺灣絕對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王建民認為,臺方的反應和措辭「保持了一定的克制」,但同時也升級了「對抗」的情緒。因此,未來的兩岸關係將可能更加緊張、更加僵化,也很難有所改善。

 

(本文轉自參考消息;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內文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項建英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央視修改對臺灣代表隊稱呼:中華臺北變中國臺北
    [摘要]在4月10日及之前,央視對臺灣地區代表隊的稱呼還是「中華臺北隊」;但從11日開始,央視開始改稱「中國臺北隊」。文/觀察者網 邱大水這兩天,桌球亞錦賽連爆冷門,排名世界第一的馬龍、丁寧先後被淘汰。
  • 臺灣在國際社會到底該叫什麼:中國臺北還是中華臺北?
    起因是敏感的島內媒體注意到,有媒體本月直播報導2017年桌球亞錦賽中,10日用的是「中華臺北」一詞,等到了11日,就悄然變成了「中國臺北」。  對此,臺灣當局陸委會提出抗議,認為這是大陸媒體單方面「矮化」臺灣的行為,臺灣絕對不能接受。
  • 境外媒體:臺灣關注陸媒改「中華臺北」為「中國臺北」
    近期央視的體育賽事轉播節目,從「中華臺北」,一夜之間全部改為「中國臺北」,其他陸媒也全部跟進,陸媒更稱「這是一種重大信號」。直到2008年馬英九上臺,兩岸關係改善,北京奧運會開始,陸媒逐漸使用「中華臺北」,一直到蔡英文上臺後,兩岸關係變壞,又回到原點。陸委會稱「不能接受」據臺灣《旺報》4月17日報導,大陸官媒在亞洲桌球錦標賽時,將「中華臺北」名稱改為「中國臺北」,臺灣藍綠「立委」一致認為,大陸應該尊重臺灣參加身份,但藍委擔憂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綠委則批中國大陸此舉是「阿Q勝利法」。
  • 臺灣輿論感嘆: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原標題:大陸發展迅速,臺灣輿論感嘆: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臺海網9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文 資料圖) 廈門近年來城市發展突飛猛進,顏值大幅提升,這也引發臺灣輿論的關注。繼臺媒上周發表社論指出,「廈門都已脫胎換骨,景觀遠比臺北漂亮」。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董智森近日也在政論節目上坦言,「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 港媒評論:大陸正名「中國臺北」 臺灣難以拒絕
    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官方媒體從4月11日起在轉播體育賽事中,稱臺灣的代表隊為「中國臺北」,一改2008年之後稱「中華臺北」的作法。大陸涉臺部門尚未就官媒的作法發表評論。
  • 呂天后攪亂民進黨內一池春水
    呂秀蓮強調,民進黨天王們不應該再採取「謝長廷模式」。謝長廷在競選2008年「大選」之前,代表民進黨參選臺北市市長,雖然落選但是得票率比預期的要高些,促成他一年之後成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很多民進黨基層認為有意參選者可以先選五都市長、再選『總統』,這樣就沒有謝長廷的敗選模式。呂秀蓮怎麼會肯定,選北市或新北市的民進黨同志就會敗選?這跟基層民意有差距!」      假借民意,指民進黨基層認為先選市長再選「總統」很合適,但是所謂的民進黨基層,代表了百分之幾的五都市民?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叫停」改名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說,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屬於臺「行政機構」。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他表示,有人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輿論鞭撻:卑劣陰謀,喪心病狂改名消息傳出後,島內輿論批評鋪天蓋地,質疑這根本是民進黨搞「去中國化」。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他表示,有人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輿論鞭撻:卑劣陰謀,喪心病狂改名消息傳出後,島內輿論批評鋪天蓋地,質疑這根本是民進黨搞「去中國化」。有網友怒嗆,如果民進黨這麼想「去中國化」,何不乾脆把文物還給大陸?
  • 中華臺北籃協決議開放球員赴大陸打球
    中華臺北籃協決議開放球員赴大陸打球 2009年09月17日 20:3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中華臺北」空間多大
    「中華臺北」是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常用名稱,長久以來我方雖不滿意,但終究還是可以接受。但臺灣內部對這一名稱深表反感的人也有很多,很多人不斷慫恿正名運動,希望在國際社會以「臺灣」之名呈現。這種全然不顧國際現實的做法勢必不會成功,而且還會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
  • 從「中國」改回「中國臺北」,這一「罕見勝利」,令蔡當局揚眉吐氣
    就這樣,在臺灣外事部門及臺灣六個城市的一連串抗議和密集發聲後,臺灣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9月28日表示,該組織已恢復將這些城市列為 " 中華臺北 ( Chinese Taipei ) " 的一部分。並稱在中國大陸不斷加大的壓力下,臺灣取得了 " 罕見的勝利 "。
  • 臺北路名傳承中華文化 老城區如大陸版圖縮影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二十五日電 題:臺北的路名 傳承中華文化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董會峰  在臺北,一切都是那麼親切,除了語言、文化、飲食等種種相同之外,路名更讓人親切如同回家。  中華路,仁愛路,廣州街,青島路,和平路……這些或大陸地名,或中華文化濃縮的詞語,讓臺北與大陸,與中華文化緊緊地聯結起來。
  • 中華臺北隊女壘隊員:與大陸同行打球是一種榮譽
    中華臺北隊女壘隊員:與大陸同行打球是一種榮譽2008-08-18 08: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賀晨曦   中國臺灣網8月18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儘管在昨天舉行的女子壘球比賽中戰勝了中國女子壘球隊,中華臺北女子壘球隊的教練張家興仍然謙虛地表示
  • ...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還給...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大陸學生看臺灣:臺北城區的街道名
    可飛機一落地臺灣機場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人來人往說的國語,說什麼都聽得很明白,瞬間就有種在內地的熟悉感,而這種熟悉的情形在臺灣街頭還有很多,你們可以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慢慢體會到……」於是我內心有了小許期待,期待在臺灣之行中親身感受朱老師眼裡的那種熟悉感。
  • 【消失的地標2】臺北「中華商場」:曾是大陸民眾庇護所,也曾是臺灣...
    「都市之瘤」,迅速變身中華商場 1949年,大批大陸民眾來到了臺灣。 一路繁華,形成臺北中心商業區 「我在商場從忠棟到孝棟繞了一圈、又一圈、又一圈,然後讓身體重心偏向一邊,畫了一個完美的轉彎弧圈。」——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在百貨公司還沒有興起的年代,很長一段時間內,中華商場都是臺北最大的集合式商場。
  • 央視報導改稱「中華臺北」隊為「中國臺北」隊,國臺辦回應
    ­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定於4月26日上午10:00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中央電視臺在4月11日報導亞洲桌球錦標賽的時候,將參賽的臺灣方面代表隊名稱從「中華臺北」改為「中國臺北」,打破了從2008年以來體育賽事當中稱呼「中華臺北」這個慣例。第一個問題是想請問發言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黑手開始伸向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實際上,臺北故宮降級改名並不會給臺灣地區帶來任何好處。除了民進黨當局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之外,臺北故宮和臺灣群眾都將是這項政策的受害者。臺灣地區的相關文化界人士指出,臺北故宮典藏的都是國家級文物,不可以貿然降級。臺北故宮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所涉及的專業廣泛,涉及的歷史文化也十分重要。
  • 拿掉「臺灣」改為「中華臺北」這家國際醫事學會讓臺灣大喊「太...
    島內放射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杜俊元稱,臺灣地區加入ISRRT已超過50年,原本都是以臺灣(Taiwan)名義參加,但去年2月左右收到ISRRT的來信,表示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施壓」,要求把臺灣的名稱改為「中國臺灣」(Taiwan, China)或 「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