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銘記長徵魂在偉大復興的新長徵路上繼續前進

2020-12-06 觀察者網

記者團來到位於日乾喬沼澤的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圖片來源:中國網信網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王瑩)「在我們這個世紀中還沒有什麼其他事件能像長徵一樣讓人如此神往,也沒有什麼事件像它一樣如此深遠地改變了世界的未來。」

這段話來自20世紀8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美國記者哈裡森·索爾茲伯裡撰寫的《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

山河不忘長徵魂,歲月不褪長徵情。這段血與火鑄就出的人類歷史奇蹟,吸引著世世代代的目光。80年裡,數不清的腳印踏上過這條紅色故土,嘆不完的情懷抒寫著這段壯闊史詩。今年8月,一批年輕人又一次整裝集合,他們向著黨旗鄭重宣誓: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築夢長徵路!

80年後,我們如此近距離地觸摸歷史

長徵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為很多80、90、00後心中的集體困惑。

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長徵是翻雪山、過草地。長徵是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

這些對於長徵的認識,來自課本。它們是抽象的,也是遙遠的。

8月23日清晨,江西於都,煙雨濛濛,稚嫩的臉龐集結成列。82年前,8萬6千多名紅軍將士從這裡出發,開始偉大的戰略轉移——長徵。82年後,中央網信辦帶著年輕的生命從這裡啟程,他們將沿著紅軍當年的足跡,重走長徵路,重溫長徵情。

在贛南,中央紅軍邁開長徵第一步。今天,對於習慣了從課本上聽長徵的年輕人,終於有了腳踏實地觸摸長徵的機會。喝一口紅井水感受濃濃軍民魚水情,聽一首《長徵組歌》揮灑深深革命魂;看興國烈士英名廊,在「一蘇大」會場合唱《國際歌》......

就這樣,紅色印記開始在年輕的心裡生根發芽。

從於都出發,2個多月後抵達湖南的紅軍面臨艱難抉擇:血戰湘江九死一生的中央紅軍下一步該何去何從?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在一個名叫通道的地方緊急召開會議,決定改變原定向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貴州西進。

這便是長徵史上重要的「通道轉兵」,這次倉促而簡短的「飛行會議」,讓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乃至中國的命運隨之轉折!

「通道轉兵」的歷史留給當地人說不盡道不完的傳奇。時光荏苒,80年後,古樸的會議舊址無聲的向來訪的年輕人傳遞著實事求是的「轉兵精神」。「以前從不知道紅軍長徵還經歷過這樣的生死存亡大考驗,通道轉兵,真的太驚險。幸好,當時紅軍選對了!」在凝固著歷史的當年會議現場,年輕人不禁感慨。

傳奇不僅僅篆刻在通道。作為當年紅二、紅六軍團集結出髮長徵的桑植縣,也在戰火中見證了向大西南進軍的偉大時刻。

這是一片紅色故土,孕育出戎馬一生的開國元帥賀龍。當年五千多桑植兒女追隨「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龍元帥投身革命,槍林彈雨之後,活著回到故鄉的寥寥無幾。八十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留在採訪團面前的是靜默的賀龍故居和當年紅二、紅六軍團長徵出發的舊址。歲月的風霜讓這些遺蹟染上了歷史的氣息,簡單樸素的陳設訴說著當年的千難萬險。

遙想,那是一種怎樣的氣壯山河,又是一種怎樣的豪情壯志。

沒有踏過長徵路,就不會知道長徵有多險。從大渡河到雪山草地,往返兩千多公裡。站在大渡河邊,洶湧湍急的河水倒影著紅軍決絕的勇氣。安順場,這個太平天國著名軍事將領石達開率領部隊全軍覆沒的地方,成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越過天險,踏進神秘川西高原的生死線。

但這一次,歷史的宿命終被英勇無畏的紅軍擊碎!拿下大渡河,橫亙眼前的茫茫雪山便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翻過雪山,懋功縣大片紅花盛開。村民說,紅花開時,沿途很美。就在這個很美的地方,紅軍完成了第一次成功會師。

算起來,長徵,已是距離我們超過一個甲子的歷史事件。8月啟程,歷時2月有餘,年輕的腳步第一次如此近的觸碰到歷史。註定,這是一堂永生難忘的人生之課,也是一次值得反覆追索的偉大旅程。

記者在陝北革命老區文安驛鎮採訪 新華網 馬若虎攝

脫貧致富奔小康,紅色氣質烙進老區血脈裡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首《七律》道出了紅軍長徵的偉大胸襟和情懷:長徵路千難萬險,但長徵情卻始終英勇無畏。

波瀾壯闊的長徵史詩為20世紀的人類立下不朽豐碑,她薰染出的紅色氣質則成為片片紅色故土世代追尋的精神家園。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老區人民帶著頑強拼搏的長徵精神再次列隊集結,他們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初秋的陽光映照大地,于都縣羅坳鎮大橋古嶂移民新村美得像畫一樣。羅坳鎮古嶂片區海拔500多米,為了讓深山移民脫貧致富,于都縣因地制宜,實施光伏發電產業扶貧項目,現在,古嶂移民新村每家每戶屋頂上都安裝了5000瓦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約7000度,年增收8000餘元。

致富的腳步並沒有止於這一個老區。湘西的十八洞村,隨著習總書記的走訪慰問名聲遠播。利用三年時間,十八洞村依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十六字方針,從遠近聞名的苦窮「光棍村」蛻變為姑娘們都想嫁的「明星村」。

距離十八洞村兩個多小時車程,就到了菖蒲塘村。村民們也在總書記的走訪慰問中找到了致富經: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水果產業。

與菖蒲塘村一樣,作為蘋果產業大縣的陝西洛川,這幾年也走出了「網際網路+洛川蘋果」的脫貧新路子,其中的洛陽村更是吸引了農村淘寶的進駐,成為全縣運行淘寶第一村。蘋果銷售搭上網際網路列車,果農收入有了顯著提升。

花茂村位於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東北部,距苟壩會議會址不遠,1935年紅軍路過,為此地種下紅色「基因」。得益於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完善,花茂村從極為貧困的「荒茅田」一躍變成「富裕村」。

與花茂村一樣,短時間內脫貧致富的新農村在貴州遍地開花。在湄潭縣湄江鎮金花村,「七彩部落」的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1.1萬餘元,增至去年的超3萬元;在板橋鎮婁山關村,村民年均收入從10年前不足2000元,到2014年已超1.4萬元。

沈家嶺,是通往蘭州的鎖鑰之地。67年前,為解放蘭州,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這裡與國民黨殊死搏鬥。因為自然條件惡劣,沈家嶺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未來如何脫貧?先輩們留下的紅色遺產,成為了他們奔小康的最大財富。未來三、五年,沈家嶺將建成一座紅色教育基地,依託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不僅如此,美名早已遠揚的蘭州牛肉拉麵也給了沈家嶺脫貧新靈感:通過深化勞動力技能培訓,讓貧困人口真正掌握致富的金鑰匙。現在,建在村委會大院內的牛肉麵技能培訓班吸引了不少村民,他們跟著專業的拉麵師傅學習牛肉麵製作技能,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後,這些曾經只能通過土地獲得收入的村民,將真正掌握一技之長。

扶貧,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既要真扶貧,又要扶真貧。在這一片片曾經的紅色故土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夢想正在實現。善良質樸的村民用溫暖的笑容告訴我們:長徵精神早已烙進他們的血脈之中,小康之路正在他們腳下延伸。

革命老區群眾邀請記者們吃鹹鴨蛋。新華網記者 劉瓊 攝

不忘初心,走好偉大復興的新長徵路

80年前的漫漫二萬五千裡,抒寫出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這一偉大壯舉必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之上。

80年後,長徵已距離我們有些久遠,於新時期,於新的歷史起點,長徵又是什麼?

這一疑問,習近平總書記給出明確回答:

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徵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是的,回望千難萬險,長徵的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正是有了這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情懷,才有了「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的胸襟和氣魄。

歲月易逝,精神長存。英雄史詩,不朽豐碑。

歷經「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我們擁有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個目標,是二萬五千裡長徵路所希冀的光明,也是幾代中國人共同凝聚的夙願。毋庸置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展望未來,「長風破浪會有時」。此時此刻,億萬兒女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力前行。

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並不容易。要把藍圖變為現實,誠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徵程中,長徵精神,是堅強堡壘,是有力支撐。在這一新的長徵路上,我們銘記先烈熱血,我們堅守紅色氣質,我們堅持腳踏實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本網記者 劉瓊 陳俊松 汪亞 胡陽 馬若虎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輔導37:長徵精神與新時代長徵路(演講稿)
    弘揚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舉世聞名的長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樹立起巍峨豐碑。歷史不斷向前,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班級召開以「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的班會,請你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寫一篇班會演講稿。
  • 軍旅作家王樹增談長徵:長徵的意義絕不止於一部讚頌歷史的英雄史詩
    80周年之際,本報推出「對話長徵」專欄,通過訪談軍史名家、長徵親歷者及紅軍後代,感悟偉大徵途的艱苦卓絕,銘記長徵精神的永恆不朽!對話長徵,是與精神對話,以長徵精神為路標,不斷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80年來,長徵的勝利已成歷史,但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凝聚而成的長徵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前輩們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等精神已成為不朽的豐碑,永遠鼓舞著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 回望長徵 習近平這些肺腑之言飽含深情!
    新華社記者鞠鵬、李濤攝 >>直面當下:走好今天的長徵路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徵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 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徵,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
  • 聆聽習近平的「長徵」箴言
    新華社記者鞠鵬、李濤攝  >>直面當下:走好今天的長徵路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徵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  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徵,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
  • 【我的長徵 繼續前進】二郎山上悼英魂 當歸之城譜新篇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回望長徵,它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徵,也是一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優秀兒女尋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為紀念這一壯舉,由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牽頭,山東經濟、交通、鄉村和全省17市新聞廣播、齊魯網、山東廣播官方微信公眾號"51聽"參與的"我的長徵·繼續前進"大型體驗式聯合採訪團,9月1日起重走長徵路,踏著先輩的足跡,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重溫偉大徵程 感悟初心使命「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進入甘肅編者按長徵,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 我省高校師生觀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直播
    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紅軍長徵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師生們表示會後將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徵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頑強拼搏、奮勇前進。在今後的工作中,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強烈的發展意識、更加務實的行動舉措,貫穿到學校各項工作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奮力譜寫中國夢成體篇章。
  • 紅軍後代憶長徵往事 延續先輩初心 走好新長徵路
    而如今,時代與過去不同,現在的年輕人更應該繼承紅軍長徵的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他認為,長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尋找中國道路的一次艱難探索。「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精神,有不謂艱難,克服困難,走向勝利的勇氣,這就是長徵給我們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長徵是我們中國共產黨95年漫漫歷史過程中的一瞬間,只是解決了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道路中的一段過程,今天我們仍然走在中華文明偉大復興道路的徵程上。
  • 長徵起點悟初心
    他強調,我們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我們只有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發憤圖強、奮發有為,才能克服重重困難,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 偉大長徵精神的現實意義和深刻啟示
    我們黨高度重視充分發揮長徵精神等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在寧夏考察時深情地說,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徵,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徵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 長徵路上的初心使命——「記者再走長徵路」贛閩粵見聞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長徵路上的初心使命——「記者再走長徵路」贛閩粵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羽佳    硝煙早已散盡,精神火種不滅。    記者從江西出發,再走紅軍長徵路,看見贛閩粵幹部群眾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快馬加鞭,奮勇前進。
  • 江西省幹部群眾認真收聽收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
    大家一致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起點,適應新形勢,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更加飽滿的政治熱情,更加有力的創新舉措,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勇於擔當、務實苦幹、攻堅克難,走好新的長徵路,努力為實現江西「提前翻番、同步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 中國臺灣網張潔:不忘初心 長徵永遠在路上
    起初接到「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陝西站的採訪任務時,便想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說的「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徵路」。   何為不忘初心,初心是什麼?這應是我們這一代人在80年後,紀念長徵這一偉大勝利時認真思考的問題。
  • 「好書推薦」徵程山河壯 精神日月長——再讀《長徵》
    物我兩忘,神遊八極間,品讀《長徵》書、感悟長徵情,我又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讚嘆:從時空維度看,長徵是定格的過去,是歷史的長徵;從情感維度看,長徵是精神的勝利,是精神的長徵;從發展維度看,長徵永遠在路上,長徵是永遠的長徵。歷史的長徵縱覽長徵:講述的是徵途,回放的是歷史,定格的是永恆。
  • 跟著習近平走新長徵路系列之二:承紅色基因 續精神族譜
    80年過去了,從長徵路到復興之路,不一樣的長徵,一樣的初心:堅定的信念、向前的腳步、為民的宗旨。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後繼,傳承接力,在以實現「兩個一百年」為奮鬥目標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跟著習近平走新長徵路。  「長徵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徵精神。」
  • 餘姚:「三重」唱響紅色長徵之歌 全民共揚長徵精神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本次徒步活動使參與人員深刻體會了紅軍在長徵途中所經歷的苦難歷程,真切感受了80年前的那一段崢嶸歲月,激勵廣大群眾接過長徵精神的光輝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奮鬥不止,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努力。
  • 長徵路上的紅色楹聯(圖)
    在長徵路上,紅軍將士撰寫了大量的紅色楹聯或楹聯式標語,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主張,號召人民起來開展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政權,對革命事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長徵路上,紅軍寫了許多宣傳標語,其中有一部分標語便採取了楹聯的形式,通俗易懂,言簡意駭,幽默生動,琅琅上口,很受群眾歡迎。
  • 《中華魂·長徵國璽》首發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中華魂·長徵國璽  大公網6月27日訊(記者齊方)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舉辦的《中華魂·長徵國璽  活動現場由著名央視《瞭望天下之國寶在民間》主持人石軍主持,老一輩紅軍主要領導人的家人,著名長徵畫家沈堯伊,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申萬勝將軍,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專職畫家張道興將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袁廣如、袁霖,故宮博物館研究員張廣文,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毛澤東扮演者、國家話劇院著名國家一級演員王霙,著名歌唱家朱立群等嘉賓出席了這一盛典,共同見證了《中華魂·長徵國璽
  • 銘記長徵史詩 傳承長徵精神
  • 挖掘長徵人物故事 傳遞革命初心力量
    &nbsp&nbsp&nbsp&nbsp本報於都訊 (記者卞曄)用雙腳追尋先烈光輝足跡,用筆觸弘揚偉大長徵精神。6月12日,參加「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的各路記者,在于都縣、瑞金市繼續深入開展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