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都知道安徽有哪些讓人口水直流的小吃點心,比如徽州燒餅、神仙豆腐、丫山藕糖、烏江霸王酥、綿香酥等等數不勝數。現在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還不算非常適合旅遊。今天,煙雨饕餮就帶你品味一下安徽的這些比較經典的非遺美食。
徽州燒餅
廣東人的早餐是從一碗白粥和兩根油條或者一碟腸粉開始的,然而徽州人的早上,大概就是從一個徽州燒餅開始的。
(這裡要科普一下,徽州是以前的稱呼,後來被三個省(安徽、江西、江蘇)各佔了一部分,留在安徽省境內的徽州部分現在稱為黃山)
每一個離家的徽州人,在外從不掩飾自己對徽州燒餅的喜愛。每一個去到徽州的人,也對這狀似蟹殼的小燒餅記憶猶新。小小的燒餅,不只是一種美味,它還承載著一代代徽州人的故鄉記憶。
我國一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徽州人,他對徽州燒餅可算是情有獨鍾,曾說過一句「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裡,同享無量福」。
徽州燒餅的外形,很像一隻凸起的螃蟹殼,顏色黃中泛紅,就像一隻煮熟的螃蟹,其外形和顏色都非常地誘人,當地人便給它起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稱——「蟹殼黃」。剛出爐的徽州燒餅香味濃鬱,上面鋪有一些芝麻粒,讓人一口咬下去,非常酥脆,滿嘴留香。
徽州燒餅流傳有六百多年,連歷代的君王都對它喜愛有加,讚不絕口!相傳當年朱元璋到徽州避難,就對這燒餅大為讚賞,第二年朱元璋稱帝後就把它冊封為「救駕燒餅」。後來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時候,品嘗過徽州燒餅後,賜名「皇印燒餅」。
神仙豆腐
豆腐是一種我們很常見的食材,不管是南方的石膏豆腐,還是北方的滷水豆腐,都是用黃豆研磨做成的,但是在安徽的神仙豆腐,卻是用樹葉製作而成的,這就是它的與眾不同了。
神仙豆腐是由一片片的樹葉製作而成,純天然、零汙染、純手工製造的美食。在當地的鄉村,由於夏天炎熱難耐,所以聰慧的村民們因地制宜,取山上的野生腐婢樹(也叫豆腐柴、觀音樹),製作出來一種絕佳的消暑美食——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外形非常漂亮,像翡翠一樣,綠意盎然,凝而不碎。在炎炎夏日,神仙豆腐可與雪糕、冰棍媲美,吃上一碗神仙豆腐,感受它從食道逐步滑過,雖然會略帶一些澀味,但是幽香滿口,絲絲冰涼,沁人心扉,縱使心中再多的酷熱與憂慮煩悶也會隨之消散。
丫山藕糖
丫山是位於安徽省南陵縣的最西部,由於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飲食文化也很深厚,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丫山藕糖製作技藝」在此誕生。當地人都非常喜歡吃!
丫山藕糖,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食品,圓柱形,和香菸長度差不多,大小與手指接近。酥脆香甜,每一根都有七十三個大小孔,像極了切開的蓮藕,因此而得名。
丫山藕糖甜而不膩,「藕」字與「偶」字諧音,因此,它便有了喜氣、吉祥的美好寓意。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它就成了當地人的年貨必備之物和饋贈親朋好友的最佳選擇之一。
安徽的特色小吃超級多,當春暖花開的時候,當我們戰勝了疫情,不妨帶上親朋好友一起去領略一番當地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