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頻道《魅力中國城》製片人唐琳
為積極響應文化旅遊產業升級、提質增效的國家政策以及加強「魅力中國城·城市聯盟」成員間交流與聯繫,12月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2018《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魅力榜發布會暨城市文化旅遊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市懷柔區舉行。
央視財經頻道《魅力中國城》製片人唐琳,《魅力中國城》監製梅向榮,《魅力中國城》節目總策劃冷凇以及各界專家嘉賓出席論壇,兩季節目48座城市齊聚,共話城市文旅產業發展新未來。值得一提的是,2018《魅力中國城》十大年度魅力榜單也在論壇中正式發布。
今年,《魅力中國城》第二季通過賽制和環節的雙重升級,聚焦人與城的關係,努力打造一座魅力之橋。這座魅力之橋連接了人與城、城與城、產業與資本、連接著魅力城市的現在和未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第二季的競演雖已落幕,但留下的精彩瞬間卻感動依舊。在近日舉辦的「論壇」中,2018《魅力中國城》十大年度魅力榜單正式發布。榜單獎項涉及生態景區、文化景區、主題線路、特色美食等方面,作為對兩季《魅力中國城》的總結和梳理,極具權威性。
在《魅力中國城》第二季的舞臺上,競演城市將城市風採做了極致呈現。央視財經頻道節目部主任哈學勝將競演城市在節目中的表現,凝練地總結為「三個出來」:「把城市故事和城市魅力挖出來,把城市的魅力真正呈現出來,為了自己的城市不惜一切把自己的形象豁出來。這是一種特別令人敬佩的精神。」
而《魅力中國城》除了是一個展示城市魅力的舞臺,更是一座搭建城市友誼的橋梁。2018 年4月,「魅力中國城·城市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聯盟」匯聚眾多《魅力中國城》參演城市,通過整合優質資源積極開展城市間的交流,不斷推動城市在招商引資、業態引導、對外宣傳、項目合作等領域的創新活動。
今年8月5日,「聯盟」結出了第一顆果子,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為契機, 「2018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暨《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西昌)博覽會」成功舉辦。如今,《魅力中國城》第二季競演落幕,依託節目結緣,「聯盟」的「朋友圈」也隨之擴大。在近日的「論壇」中,央視財經頻道節目部主任哈學勝、央視財經頻道《魅力中國城》製片人唐琳、《魅力中國城》監製梅向榮為平涼、白銀、榆林、武夷山、永濟、樂陵、密山、輝南、高安、肥城這10座「聯盟」的新成員進行了授牌。
自《魅力中國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開播以來,以其獨特的「文化+旅遊」方式,在助力城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獲得多家國家級媒體輪番點讚。《魅力中國城》監製梅向榮在論壇中表示:「《魅力中國城》是中國文化旅遊的IP,我們把《魅力中國城》真正打造成了很多城市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和城市文化旅遊發展的超級平臺。」
第二季節目在原有成果上繼續優化升級,以「文化+旅遊+城市品牌」的深度融合, 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城市的轉型升級,讓更多不為人熟知的城市通過參與《魅力中國城》走進大眾視野,城市文旅產業提升效果明顯。正如央視財經頻道《魅力中國城》製片人唐琳在「論壇」中所說:「《魅力中國城》從量變到質變,我們走的是減法,但是做的是精、準、狠、穩,從線上到線下,不光有節目,還有融媒體,還有平臺、產業、鏈條。打造中國城市文旅全媒體傳播第一平臺,打造中國文旅產業發展第一助力平臺,這就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
此次「論壇」在節目之外,多點切入、多角度延展,就城市文旅產業如何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觀點交鋒中可謂乾貨滿滿。在「文旅融合時代,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的主話題中,有專家就「如何打造城市名片,如何打造城市美譽度和知名度」發表看法:「內容是消費的靈魂,如何把人帶進去,就要以城市為一個大的營銷載體,打造一個大的景點,把旅遊線路打造成文旅精品。」
經過《魅力中國城》的競演,許多城市之間建立起了溝通合作的橋梁。因此,探討「文旅發展新形勢下,城市間互聯互通、共享資源、共謀產業發展」顯得格外具有時效性。在「論壇」中,《魅力中國城》節目總策劃冷凇就這一議題提出可借鑑方案。
在「文化旅遊新時代,城市功能再定位」的主話題中,有專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敘述一個城市就要走出去,像說好中國故事一樣,不能說太多的大詞,任何一個形象的構建,都要想好這個故事是說給誰聽的。通過今天的討論,我們能不能逐漸往共識方向去走?如何讓遊客也能夠分享他們的美好生活?這需要花點工夫研究。」
在「論壇」尾聲,有專家也表達了自己對這個「收穫時刻」的感觸:「我們通過這一年的節目,通過這個平臺,展示了秀美的山川,動人的人物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了那方水土養育的那方人。 這樣一檔節目,也展示了各個地方的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美食文化、歷史文化等,我們打開了一部中國城市的百科全書。」
做到第二季的《魅力中國城》,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匯聚八方城市、文旅資源共享的優質交流平臺。我們有理由相信,《魅力中國城》將成長為全球範圍內中國文化旅遊最大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