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侵華戰爭長達14年,攻打印度進行一場戰役就退出,這是為何?

2020-12-10 觀史談天小阿姨

20世紀30初期至40年代中期,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之所以選擇中國,是因為日本四面臨海是個島國,平坦的陸地較少,物資匱乏;而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日本在侵略我國的時候,還與美國交上了手。鮮為人知的是,日軍當時還攻打過印度,不過只進行了一場戰役就退出不再犯,這是為何?

日本侵略中國1944年3月,日軍對印度的英帕爾地區發動了攻擊,出動了將近10萬兵力,歷時4個月的時間,最後卻以失敗告終。之後就再也沒有進犯印度,要知道日軍在中國可不止失敗過一次,卻也堅持了14年。印度的領土面積雖然沒有中國多,但也有29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日本領土的8倍之多,各種資源也是數不勝數。

日軍之所以對待印度不同於中國,原因有三:一是中國當時是半殖民地狀態,而印度已經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屬英國所有。雖然英國跟中國同屬同盟國,但人是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實力比日本強悍多得多。英帕爾戰役本是日軍包圍同盟軍,佔據主動權,最後卻被英國逼得啃樹皮。

二是氣候問題,中國幅員廣闊,包含各種氣候,日本屬於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到中國可以很好地適應。而印度屬於熱帶氣候,全年氣候較熱,有各種森林,裡面蚊蟲眾多,日軍很難適應,戰鬥力會大大減弱。

三是日軍一開始就沒打算入侵印度,只不過是後期法西斯國家戰場接連失利,德國命令他必須奪取盟軍反攻基地英帕爾,威脅盟軍重要補給基地迪馬布爾,改善其在緬甸的防禦態勢,這才付出行動。失敗直接退出,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拿下中國才是重中之重。

相關焦點

  • 日本侵華戰爭,日軍在這座城市吃了大虧,直到戰敗都沒有拿下
    導語:日本侵華戰爭,日軍在這座城市吃了大虧,直到戰敗都沒有拿下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在醞釀了多年之後,對我國進行大肆的侵略,並且在日本的計劃裡從分析我國的國情來看,預計可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拿下。而且侵華日軍的開局很順利,在戰役爆發初期,日軍登入時在短時間內就拿下了東三省,這更加助長了日軍囂張的氣焰,於是開始全面向我國其他地區進行侵略。然而當時我們還處於一個軍閥割據的時代,多數軍閥為了躲避戰爭保存實力將領土拱手相讓。最後看到了日軍的殘暴,於是人們開始團結起來抗戰,才做出了有效的反擊。
  • 石牌保衛戰,讓日軍知道最不該攻打中國這個城市
    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發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但日軍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準備集中精銳攻打重慶,這樣可以滅亡國民黨政府或是迫使其投降,儘早結束侵華戰爭。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四川人自古就是最頑強最好戰的,在古代,任何一支軍隊要想徵服四川都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除搶奪資源外,日軍士兵書信揭露真相
    其中,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更是其中最為沉重的一筆。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作為戰勝的一方,我們永遠也無法忘懷日本侵略軍所犯下的罪行。長久以來,許多中國人都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什麼?戰爭的成本何其高昂,且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中日自古以來便有所交流。古代的中國王朝對日本影響深遠,尤其是唐朝,對外文化輸出和國力展示達到頂峰。
  • 日軍侵華鐵證再現 日文版《歷史寫真》觸目驚心
    今日早報  衢州晚報徐元昌  本報訊 昨天,記者在常山縣城一民間收藏者家中看到一本《歷史寫真》圖冊,當年日軍轟炸重慶、攻佔廣州等歷史場景歷歷在目。  這本日本編印的照片圖冊,發行於昭和14年(1939年),為月刊,發現的這本是第309期。畫冊紙張16K大小,整本共24頁,118幅黑白照片,每幅都配有日文解說。  「我每翻過一頁就越氣憤。」
  • 日本教科書裡的侵華戰爭,一張日軍背中國老大娘照片,為何被大罵
    日本教科書裡的侵華戰爭,一張日軍背中國老大娘照片,為何被大罵推薦語:戰爭帶給我們的傷痕是時間難以修補的,縱然時光不斷的流逝,可是只要一回想起侵華戰爭的痛苦時光,我們依然會陷入無盡的悲傷之中。1.日本人施加在中國同胞身上的暴行在日本侵華的時候,日軍有一張照片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在這張照片當中日軍背著中國老大娘,很多人看到這張照片之後對日軍破口大罵,這當中究竟有什麼隱情呢?我們都知道1931年九一八事變,掀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
  • 14年的抗日戰爭,中國軍民到底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
    上個世紀中前期的時候,日本侵略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地區,侵華戰爭就此打響,並且直到1945年的時候才最終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而結束,在這期間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犯下了滔天的罪行。那麼在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之中,中國軍民到底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呢?二戰結束以後,各國都對自己國家的傷亡和殺敵數進行了一個統計工作,在中國的統計之中,日本在中國領土上陣亡的日本士兵數量在240萬左右,這個數字並沒有算上太平洋戰場和其他戰場上日軍的犧牲,因此日軍二戰犧牲的總人數應該還有更多。
  • 二戰太平洋泰納魯河戰役:日軍全軍覆沒,侵華一木支隊葬身河灘
    而他們的對手則是日軍登陸部隊,其中更是有曾經侵華戰爭的急先鋒,一木支隊。美軍是幾天前得到日軍來犯的消息的。原來瓜島上有一位土族人先被日軍俘獲,後順利逃出了日軍兵營,正巧碰上了美軍的巡邏部隊,於是他將日軍來襲的情報告訴了美軍。美軍於是沿著日軍來犯必經之路泰納魯河岸構築了機槍陣地和防戰炮,只等日軍送上門來。
  • 二戰六大「絞肉機」戰役:中國的這一場,直接拖垮日本內閣
    貝裡琉島戰役並不比瓜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更加聞名,然而其慘烈程度,堪稱太平洋戰爭的一個代表。5.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二戰中大規模戰役有很多,慘烈的戰役也不少,但真正直接被稱為「絞肉機」的只有這一場——勒熱夫突出部戰役。
  • 日本人侵略中國花了十四年,為什麼攻打印度虛晃一槍就跑了?
    印度完全在"大東亞共榮圈"規劃的邊緣位置。所以,日本拿下緬甸後到印度虛晃一槍就走了。日本能源吃緊,也無法支撐起深入印度的戰爭。戰前日本80%的石油都自美國進口,美國對日本實施貿易禁運後,日本對中國的戰爭都進行不了,只好進攻東南亞以奪取印尼的油田。所以,進攻東南亞其實都是美國"逼″的,最初都不屬日本的計劃內。
  • 抗日戰爭仁安羌戰役,英軍主力坐以待斃,國軍為何卻一日擊潰日軍
    抗日戰爭時期,仁安羌戰役是民國遠徵軍入緬作戰後取得的第一場大捷,同時也是遠徵軍在緬甸諸多戰役中最著名的一場。1941年12月,民國政府應駐緬英軍的請求,抽調主力部隊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建民國遠徵軍入緬作戰,其中第六十六軍麾下新三十八師為孫立人的部隊。
  • 揚言三個月拿下中國的日本,為何不敢入侵印度,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揚言要在三個月內拿下中國,隨即便展開了為時14年之久的侵華戰爭,中國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中國軍民眾志成城,與日軍浴血奮戰,將日軍數次擊退,但日軍依舊不斷增加兵力,入侵中國。可是,在印度戰場上,日軍只與印軍交手一次,此戰以後就不再入侵印度。
  • 日本當年為啥敢攻打中國?日軍繪製中國地圖,連雜貨鋪都不遺漏
    自古至今,每場戰役都是經過一國最高統領深思熟慮之後才開展的,所以當年日本舉兵侵略中華大地也必然經過了完全的準備。眾所周知,華夏大地幅員遼闊,清朝之前也曾是全球強國,儘管清朝時期發展出現了停滯,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彈丸小國日本想要拿下中國本身應該是件十分虛幻的事情。那麼,日本究竟為何敢挑戰中國呢?
  • 日本最有良心的皇族,反對日軍發動侵華戰爭,晚年向中國人民道歉
    制度,文化,經濟,建築,音樂,鑄鐵等,從此日本走上封建主義道路,可他們一直狂妄自大,總想著侵略他國,在中國明朝時期,日本大名豐臣秀吉派遣20萬大軍想要攻打大明,最後全軍覆沒,這才收斂了許多。,這也掀起了倒幕運動,1868年日本天皇向歐美列強學習推行明治維新,僅僅20年時間就成為了亞洲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迅速走向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 因其為侵華日軍,父子關係惡化長達20年!且聽村上春樹談起父親時
    被戲稱為諾貝爾文學獎常年陪跑者的村上春樹,曾在2017年以一本《刺殺騎士團長》講述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種種暴行,他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與日本右翼進行對抗。關於被強制參與的戰爭村上千秋原本因為讀書,有緩期應徵入伍的權利,卻因為忘了辦理正式的公務手續而被迫入伍,並在隨後的軍旅生涯中三度入伍,其間更是參與了數場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侵華戰役。事實上,在完成這部作品之前村上春樹始終在迴避自己父親村上千秋是戰爭親歷者的這一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其父親曾是步兵第二十聯隊的一員,而這一支部隊正是當年攻陷南京時的先頭部隊。
  • 二戰日本為何一邊進行侵華戰爭,一邊卻去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在此之前發動侵華戰爭的構想是速戰速決,迅速佔領中國大陸,滅亡中華民族,依靠中國的豐富資源壯大自己,與歐洲列強爭雄於世界。但是在中國軍民的血肉長城面前,小日本的妄想破滅了。日寇仍然兇惡,日軍的實力仍然很強,日軍仍然擁有對中國軍隊的優勢。但是由於中國軍民從未放棄抵抗,小日本無法以戰養戰。
  • 日軍中為何有25000名印度士兵?他推崇成吉思汗,說一句可笑的話
    1944年,在印緬邊境上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戰役,這便是英帕爾戰役,據資料揭露,在這次戰役中,日軍中居然有25000名印度士兵,那麼日軍中為何有25000名印度士兵?日軍中又為何有印度士兵呢?熟悉英帕爾戰役的朋友都知道,1944年3月到7月,日軍對英帕爾地區的英印聯軍發起猛攻,日軍打算一舉切斷中印公路,並且威脅盟軍重要後勤基地。在史學界裡,英帕爾戰役被稱為歷史上日軍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役,最開始進攻的時候,日軍足足有10萬人,然而在作戰過程中,卻有53000人戰死或者失蹤。
  • 實錄:侵華日軍眼中的共產黨抗日武裝
    從1937年到1941年,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先後進行重大戰役22次,自身付出了322萬人的重大傷亡。但國民黨除取得臺兒莊大捷等少數幾次勝利外,大多數會戰都以失利撤退告終,僅1937年一年就致使2億人口的區域淪陷。
  • 日本人為什麼不肯為侵華道歉?日軍老兵說出了真相,兩個原因
    日軍侵華長達14年,對中國造成的傷害罄竹難書,中國人付出了巨大犧牲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可是至今幾十年來,日本主流社會卻不肯為侵華道歉,甚至還百般狡辯開脫罪行。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曾在二戰期間入侵中國,對中國侵害長達14年,即使在事實面前,可是日本卻依然狡辯,不肯認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如此頑固,始終不肯為侵華道歉呢?
  • 「以世界為敵」:日本的侵華戰爭註定會失敗
    中日雙方最本質的差異,恐怕在於對戰爭性質和戰爭目標的認識:中國人普遍意識到這可能是亡國的全民族最高危機,是一場無限制的全面戰爭,用蔣介石的話說,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但對發動戰爭的日本軍部而言,這卻是一場目的不明確的有限戰爭。
  • 侵華戰爭時,八路軍大砍刀壓根無法劈斷日軍刺刀,我們都被騙了
    導語:侵華戰爭時,八路軍大砍刀壓根無法劈斷日軍刺刀,我們都被騙了侵華戰爭時期,日軍仗著自己有武器裝備以及戰鬥力上的優勢,對咱們發動侵略,還放話三個月之內就拿下。初期登陸東北的時候,前後沒有超過一個月就獲勝,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此才讓其有如此膨脹,後來本土軍隊放下芥蒂共同抗敵,從而進入長久的持續作戰階段,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為止。期間軍隊手中的資源有限,拿的武器裝備跟日軍不是一個檔次的,都是些土槍土炮,不管是威力、射程、精度都遠遠不如對方,因此造成巨大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