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馬加 土地和生命的歌者

2021-01-09 中華兒女報刊社

吉狄馬加 彝族,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長

  專題 民族作家新一代
  時令已是金秋,花的世界燦爛如春。清可絕塵的桂花、令人神清氣爽的菊花、如火如荼地開著的山茶花、芬芳美麗滿枝椏的茉莉花,沸沸揚揚如飛雪的蘆葦花……爭先恐後地綻放著,一同烘託著美麗的秋。
  其實,多民族文學儼然一個百花園。令人欣喜的是,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的作家梯隊已經形成,老中青三代齊頭並進,一位位少數民族作家緊扣時代脈搏,書寫出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現實的作品,把探索的目光深入到各民族悠久的歷史,以充滿文化自豪與文化自覺的筆觸從民族歷史文化縱深中發掘創作的資源,作品在貼近現實和挖掘深廣上都得到加強。
  值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成立30年周年之際,本刊記者專訪一位位耕耘在民族百花園中的作家,這裡有成名已久的「老」作家,也有嶄露新銳特質的文壇新秀。他們以多年的積澱噴薄出對於現實的認識,或者以敏感的視角切入人性的本真,都為少數民族文學增添多維的色彩。從這裡,我們看到了少數民族文學作家們的創作方式多樣化、創作思想多元化,一如他們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給中國文學的畫廊增添著新的色彩、新的期待。

 

    文 本刊記者 餘瑋
  「血管裡響著馬蹄的聲音,眼裡是聖潔的太陽……」1990年代中後期以來,一首藏族歌曲《康巴漢子》廣為傳唱。極少人知道,其中這首經典歌詞的名句「血管裡響著馬蹄的聲音」就來自彝族詩人吉狄馬加1987年發表的力作《騎手》中的詩句。隨著歌曲的廣泛流傳,這一名句穿越時空、跨越民族界限而成一種精神的寫照,儘管人們或許並不知道這句名詩的作者是誰。
  提到新時期的彝族文學,總是與吉狄馬加的名字緊密連在一起。走近他,記者才知道,運用漢語進行創作的吉狄馬加,不僅是中國少數民族代表性詩人,擎起了彝族新時期文學史上的第一面大旗,而且他也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國際性詩人。與他聊天,濃濃的詩人氣質撲面而至,一個彝人漢子豪爽和率真的「鋒芒」畢露。難怪著名詩人流沙河說:「吉狄馬加的詩使我驚奇,使我看見靈魂在跳舞。」 
  他胖胖的身子坐靠,更確切地說是陷在沙發上。或雙目閉合地沉思,或激情飛揚地暢談,很有氣場,整個講述充滿詩性,顯然他是一個感情豐沛的人。與他侃詩,讓記者回到自己的文青歲月。他坦陳:「詩歌創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活動,我想我只要活在這個世界,詩歌就是我生命的一種存在方式。換一種方式說,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詩。」在記者的心目中,吉狄馬加就是一個嫁給詩的男人。 
  根深植於大涼山的土壤
  剛一落座,記者就提出如何稱呼他為好。吉狄馬加笑言:「我們的名字一般是父子連名。我的全名是吉狄·略且·馬加拉格,簡稱吉狄馬加,把我父親的名字省了。我姓吉狄,名馬加。名字就是一個符號,你喊我馬加就行,這樣方便一些。」
  吉狄馬加的故鄉在四川大涼山,那裡森林密布,江河縱橫。有人說:「那是一個春天永遠棲息的地方。」吉狄馬加則說:「我生活在四川的大小涼山,那是一個彝族居住區。如果沒有大涼山和我的民族,就不會有我這個詩人。」對吉狄馬加來說,他的大部分創作靈感來自大涼山。 
  小時候,他經常遊走於大自然和城鎮之間,有時盤桓於山巔、村寨,或到瓦板房下、到火塘旁,和彝人飲酒歌唱。在積澱感覺的過程中,他會突然感到心靈的震動,找到那個詩魂和彝魂的結合點。在只有16歲的時候,他就會用詩句表達對故鄉的讚美、對大自然的熱愛。他在彝語和漢語中,同時找到了語言中最為精妙的美。 
  「當時『文化大革命』剛要結束,要找到一些很好的詩來讀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個時候我得到的第一個外國詩人的作品就是普希金的詩。很偶然得到這樣一本詩集……當時讀著普希金的詩,我大概只有16歲,讀後非常震驚。他所表達的對自由、對愛情,對偉大的自然的讚頌,完全引起了我心靈的共鳴。」吉狄馬加強調,是讀普希金的詩集改變了自己,自那一天起立志當一個詩人。 
  1978年,吉狄馬加考入西南民族學院中文系。「大學改變了我人生的命運。從那個時候,我開始走上詩歌創作道路。」吉狄馬加說,當時大學的圖書館的書很受同學的歡迎,像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園丁集》、《吉檀迦利》等都不容易借到,這些書一旦被借出圖書館,要再回到圖書館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常常是一個同學借到,都會在他身邊要好的同學間相傳。在吉狄馬加的記憶裡,在他上大學期間,圖書館的書在他身邊周轉的時間最多也就兩到三天。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的一個精神復興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年代。那時,詩歌對於每一個年輕人來說都是一種夢想,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情懷。「那個年代正是『文革』的那10年,精神生活比較匱乏,要找到很多很好的文學讀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到了西南民族學院的時候,我真正讀到很多重要的作家和詩人的作品,它們開啟了我重要的人生道路,我開始思考人的生存狀況,思考我們的國家、民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所進行的歷史選擇和歷史創造。」 
  當年,從思想解放與意識形態啟蒙走出的中國先鋒朦朧詩人,其詩作晦澀難懂早已是文學評論界不爭的事實。細讀吉狄馬加早年的詩,有一小部分受到了朦朧詩的影響,吸收了朦朧詩的寫作技巧,但並非他的主體風格。吉狄馬加在這場詩創作探索中迅速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認同與表達方式——彝人的身份、直白敘事的詩性表達,抵達自己心中的聖地桃花源。如今,在他的詩裡看到的幾乎都是最樸素、最簡練、最自然的詞彙:太陽、高山、原野、大地、翅膀、靈魂、歌謠……看似脫口而出,其實是經過長久的積累、沉澱和錘鍊,組合出特別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生命如歌:致敬生命的歌者
    央視網消息:一群不平凡的平凡人,他們遭受過異樣目光,經歷過迷茫無助,承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他們下定決心,要用餘下的生命去折騰,努力做生命的歌者。求真執夢,敢想敢做,就能夠奏出不平凡的生命樂章。往前衝的路上,他們需要更多的鼓勵!
  • 面對或將「裂開的星球」,吉狄馬加發起關於生命哲學的思考
    原創 李 騫 文學報《十月》雜誌2020年第4期,刊發了詩人吉狄馬加的長詩《裂開的星球——獻給全人類和所有的生命》,該詩是一首因疫情對人類生存秩序的破壞、對人生命的掠奪,以及後工業文明對地球環境破壞進行理性反思的詩歌
  • 陳耀輝丨來自宇宙的叮嚀——吉狄馬加詩歌中的家國情懷
    在這裡無論是山川河流、巖石土地、雲彩空氣,都有自己的生命與靈魂。苦澀與甜蜜在這裡共存,古老與新生在這裡交疊,她充滿了神奇的魔力,就如同那神秘的耶利亞女郎一般,令人即便走出千裡萬裡,也不禁要回頭遙望,魂牽夢縈。有一位詩人,在這裡聽到了來自全世界的聲音;在這裡,有一位詩人讓全世界聽到了來自他的聲音。這聲音是那樣鮮活、那樣宏闊,不會消失於雪原冰川,更不會淹沒於水泥森林。
  • 吉狄馬加應該痛罵一句:狗日的新冠
    它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各行,危害各業,受害最慘重的要算詩歌活動了。依我看,最最痛恨新冠病毒的人,要算吉狄馬加。讓我們用對比來控訴新冠病毒。10月11日,「第38屆世界詩人大會」在貴州綏陽開幕,吉狄馬加出席並講話。 10月12---15日,第二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舉行,吉狄馬加全程出席並致開幕辭。
  • 請吉狄馬加注意中國詩人形象
    但是,艾青早年在法國留學,受法國的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很大。可是,中國傳統的詩畫結合理論給艾青的啟示更大。他後來的詩歌創作從來不盲從洋化。他在《北方》一詩中,「土地」作為一個整體的意象特別突出,它既象徵著祖國,也象徵著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堅持用母語寫詩,通俗易懂,內涵深厚。
  • 陳耀輝丨來自宇宙的叮嚀——吉狄馬加詩歌中的家國情懷
    他的詩歌在世界文化的語境下,重建了新的藝術構架、抒情表意體系和人文精神,在他的筆尖綻放出一朵朵撫慰人心的詩歌之花,那「人類精神世界中最美麗的花朵」, 令人不禁停車下馬,駐足凝望。吉狄馬加的詩歌關注的是整個人類的行為、命運在宇宙空間中的處境,具有廓然大公的主題內涵和悠深高遠的詩意境界。
  • 沿吉狄馬加的想像去旅行
    我們的印象是,中國是個遙遠的地方,我們只知道它的名字,知道一點它的美食、某些電子產品和不同種類的別的產品。因此,了解和閱讀像吉狄馬加這樣的詩人是重要的。閱讀並近距離了解他的詩歌為我們提供的活力、沉默、節奏和意象是重要的。很幸運,我們閱讀過一些中國古典詩人。
  • 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詩歌是一個民族精神世界的密碼
    追逐和新生再沒有什麼區別……【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這首充滿雄性精神的長詩《我,雪豹……》出自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詩人、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這位彝族詩人的作品被公認為具有強烈的人類意識、民族特質和時代精神,從而被極為廣泛地翻譯成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字。「如果詩歌僅僅是一種對自我的發現,那詩歌就不可能真正承擔起,對他人和更廣義的人類命運的關注」,吉狄馬加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說,詩人,某種意義上相當於原始人類中祭司的角色,是聯繫天地的人。「詩歌就是一個精神密碼。當你進入另一個民族精神世界的時候,這個密碼就在不斷地被解析。」
  • 吉狄馬加應該從露易絲.格麗克獲諾獎反思什麼
    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 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接受網媒專訪
    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接受網媒專訪。廣西新聞網記者 農曉華 攝廣西新聞網青海8月12日訊(記者 農曉華)11日下午,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接受了剛從民和採訪歸來的2011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青海行記者採訪團的集體採訪。
  • 畫家陳澄波:大自然的歌者,生命的吟唱
    在上海期間,陳澄波對中國畫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尤其喜歡倪雲林和八大山人的作品。他的大量水彩、素描和速寫,是他筆不離手的日課成果,表現出對事物的敏銳感受和高超的造型技藝。他筆下的蘇杭湖山、上海煙波、嘉義鄉野、淡水田園,無不充滿對萬物生命和生活風情的真摯關切,對自然景色的時令氣候、山水草木的生命儀態有著細膩的感受和貼切的表達。他如同大自然的歌者,會心間生命的吟唱,抒發著一位藝朮赤子坦誠而熾熱的情懷。
  • 油畫家陳澄波:大自然的歌者,生命的吟唱
    在上海期間,陳澄波對中國畫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尤其喜歡倪雲林和八大山人的作品。他的大量水彩、素描和速寫,是他筆不離手的日課成果,表現出對事物的敏銳感受和高超的造型技藝。他筆下的蘇杭湖山、上海煙波、嘉義鄉野、淡水田園,無不充滿對萬物生命和生活風情的真摯關切,對自然景色的時令氣候、山水草木的生命儀態有著細膩的感受和貼切的表達。他如同大自然的歌者,會心間生命的吟唱,抒發著一位藝朮赤子坦誠而熾熱的情懷。
  • 吉狄馬加精彩致辭:「這城市在瞬間成為一種精神和感性的集合體」
    2017首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隆重開幕 吉狄馬加精彩致辭:「這城市在瞬間成為一種精神和感性的集合體」 尤其是當我們把一座城市與詩歌聯繫在一起的時候,這座城市便在瞬間成為一種精神和感性的集合體,也可以說,正是我們從詩歌的維度去關照成都時,這座古老的城市便像夢一樣浮動起來。」在吉狄馬加看來,「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成都一直是一個在詩的繁榮史上從未有過長時間衰竭的城市,當然,我說的這種衰竭是從更大的時間段落來進行比較的。」
  • 詩人吉狄馬加獲瓜亞基爾2020國際詩歌獎
    中國詩人吉狄馬加獲得厄瓜多瓜亞基爾2020國際詩歌獎,這是該獎首次頒給亞洲詩人,作為一項面向世界的國際性詩歌獎,該獎曾先後頒給過阿根廷詩人胡安·赫爾曼、美國塞爾維亞裔詩人查爾斯·西密克、美國猶太裔詩人傑克·赫希曼、智利詩人豪爾赫·愛德華茲等重要詩人。
  • 吉狄馬加: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推動果洛各項事業發展
    在調研中,吉狄馬加全面了解了果洛州宣傳思想文化、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培育、重點領域改革、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工作,對果洛取得的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鼓勵果洛的同志再接再厲,推動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尤其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打造年保玉則旅遊品牌,大力培育格薩爾文化產業,大力培育動植物資源和民間手工藝加工業。
  • 吉狄馬加詩歌交響音樂盛典在大涼山壯麗上演
    ,喚起人們對環境和未來的思考,被譯為多國文字廣泛流傳,被廣為讚頌。高貴的「雪豹」也仿佛成了外界解讀詩人吉狄馬加的符號密碼。但是您知道嗎?這首長詩,還被著名作曲家胡銀嶽先生,改編成交響詩《我,雪豹……》,進行藝術再度演繹。
  • 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吉狄馬加說,這是他第三次來汨羅,每次來都有新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吉狄馬加說,這是他第三次來汨羅,每次來都有新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詩人不能在嚴峻...
    12月9日晚,「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廣播電視臺順利舉行。參加本屆詩歌周的60多名中外詩人,一起見證了成都這個難忘的詩歌之夜。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了詩意盎然的致辭。
  • 吉狄馬加長詩《裂開的星球》讀後:面向星球發問
    無疑,吉狄馬加的長詩《裂開的星球》是直面現實的。詩人站在人類和哲學的高度,審視新冠肺炎疫情,在「地球和人類一同戴上口罩」面前,詩人扼腕沉思。詩的潛質與意志,在這裡有了酣暢淋漓、哲學意義上的表達。題旨的星球,其實是我們浩瀚無邊、伸手可觸的生活。說的是全人類的話題,其實就是我們個體的生命。吉狄馬加的詩歌牢牢紮根於本民族的文化基壤,堅守本民族的圖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