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今天一大早小封還沒吃早飯,就被餵飽了狗糧。
原因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黴黴(Taylor Swift)和抖森(Tom Hiddleston)被
英國《太陽報》拍到在海邊接吻。
愛情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
這個月一號,黴黴才和上任男友加爾文·哈裡斯(Calvin Harris)分手,兩周後,就和同樣來自英國的抖森喜結良緣?
雖然目前兩人還未出面表態,但社交網絡上已經炸毛了,此時最心痛的應該是才跟黴黴分手的哈裡斯了吧!
一起跳場舞就擦出了火花? 兩個人的相識簡直戲劇化,一出現代版的王子公主童話。今年5月2日,黴黴和抖森一起參加了Met Gala派對,挨著坐在一起,看到Party現場沒人跳舞,兩個熱愛鬼畜舞步的人按耐不住了,就伴著
美國嘻哈歌手T.I.的《Bring Em Out》來了段即興舞蹈。
不如跳舞,談戀愛不如跳舞。
小封一上午腦袋裡都迴響著這段旋律。
但從當時現場
視頻來看,黴黴和抖森都還是很友好地保持了距離,根本看不出什麼曖昧的端倪。
派對結束後,後面的故事是這樣的:
5月20日,哈裡斯遭遇車禍。 5月30日,抖森現身洛杉磯,宣傳新片《猩紅山峰》。 6月1 日,《人物》雜誌爆料稱黴黴和哈裡斯和平分手。6月2日,哈裡斯發推證實他和黴黴結束了15個月的戀情,稱沒有第三者插足、沒有欺騙,兩人友好且相互尊重地分手。
6月4日,剛分手的黴黴出現在她的一位粉絲的婚禮上,因為這位粉絲的母親在婚禮前不幸去世。黴黴此舉被認為是為了治療情傷。
6月15日,黴黴和抖森被拍到在海邊接吻。如今回頭來看,黴黴和抖森的戀情要是真的,那兩人擦出火花必定是在Met Gala的派對上。
你要說不是一舞定情,誰信啊?! 所以,這雖然是無數迷弟迷妹們的「末日」,卻是舞蹈界的一大勝利。 不如跳舞,談戀愛不如跳舞。而從舞步來看,黴黴和抖森簡直再天造地設不過。
黴黴出道這麼多年,什麼都在變,就是舞步沒變,一直都是神經兮兮、大大咧咧的鬼畜風。
抖森也是隨時隨地準備熱舞的鬼畜舞者,投入程度簡直比黴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如跳舞,談戀愛不如跳舞。
這份狗糧,小封吃的心甘情願。
已有吃瓜群眾猜測黴黴和抖森分手的原因
接下來,只是小封作為慘被恩愛秀一臉的吃瓜群眾的「胡言亂語」,來打我啊。黴黴和抖森在一起,最傷心的應該是下面這位。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對於黴黴走出情傷另尋新歡的能力表示佩服。
也有「不懷好意」的群眾已經設想出了黴黴和抖森分手的原因(黴黴高中畢業,抖森則是劍橋大學的高材生)。
當然咯,更加務實的群眾已經開始淘寶兩人的同款了。
當然,對於科學家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這兩人要是生了小孩,這腿得有多長?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大海的全是水,他們啊全是腿。
你們別攔著我,我先跳。
黴黴多情和吳亦凡「約炮」,誰該被罵? 風花雪月說完了,咱麼再來說點正緊的。黴黴和抖森接吻的消息一傳出來,以往那些常見的形容黴黴的
黑詞也隨之出現。想到昨天吳亦凡被曝光約炮(尚待坐實)後,有人著急不可耐地給他「洗地」,說這是單身男性的正常生理需求,甚至還出現了吳亦凡睡粉絲是肉身菩薩的觀點,而一共處過7個男朋友(黴黴承認的只有4個)的黴黴,就被叫做公交車、臭婊子。
一些粉絲可以接受「吳亦凡的約炮」,卻不能接受黴黴的多情,這種雙標也是沒誰了。
小封並非說給吳亦凡「洗地」的人和罵黴黴的人就是同一撥,而是想說
網絡上很明顯存在男明星勤換女友/約炮就是人生贏家,女明星勤換男友/約炮就是蕩婦的偏見。想想,要是「吳亦凡約炮」事件的主角換成女明星,會被多少網友的口水給淹死。
某著名微信公號「巧妙」地將「吳亦凡約炮」是否欺騙了女生感情(一筆帶過),轉移到約炮本身是否道德的問題(大幅討論)上,稱他的黑料僅僅是「不乖」,難免讓人感覺這是在給吳亦凡「洗地」。
在「吳亦凡約炮」這件事上,大家並非質疑約炮本身是否道德(遵守契約精神的約炮無可指摘),而是吳亦凡在這些所謂的約炮證據中的人設崩塌。
既然你選擇做美到變態、帥到爆炸、能唱會跳、撩妹無敵的此君只應天生有、人間哪得幾回見的優質偶像,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畢竟無數粉絲就指望著你的價值觀輸出呢!
倒是黴黴在感情方面很坦誠,每換一任男友都是光明正大(不是約炮),就算被吐槽最後的給前任寫歌,她也很認真地說這不是報復。
我從沒把寫歌當做武器,它們只是幫我從愛情的失落、悲傷和孤獨中走出來的一種方式。我寫歌不是有意為之,只是當我凌晨4點醒來時、與人交談時、坐長途大巴時、在商場購物或是在機場洗手間時突然冒出來的靈感。
在黴黴看來,沒有人品的人什麼都不是。
如果你沒有人品,我不會在意你多有才多有名或者多有錢多成功。這句話放在「吳亦凡約炮」、黴黴跟抖森談戀愛這兩件事上很合適,
若吳亦凡被坐實約炮,那這次爆料的所有材料都將是他人設跟人品存在巨大偏差的證據。而黴黴呢,至少她的每一任男友都才貌兼備,而且每次分手也並未交惡,這難道不應該祝福嗎?!
其實約炮也好,換男友也好,說到底粉絲糾結的都是明星在做這些選擇時的道德問題,就像伍迪·艾倫在電影《罪與罰》中所言,明星做這些事的選擇就構成了他們傳遞出的形象:
做明星的,最怕就是人設、人品相差太大而不幸崩塌,而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普通人(這其實是一碗雞湯)。
封面新聞 張攀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
(責任編輯:柳蘇源 HN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