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畫之《五牛圖》,若不是背後的巧匠,恐怕就看不到了

2020-12-06 今日工匠

《五牛圖》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 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畫中五牛,形象各異,姿態迥然,或俯首或昂頭,或行或駐,活靈活現,似乎觸手可及。

這幅圖是作者以自己兄弟的性格為參考,滲透著濃厚的個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勞、溫順的品性。

《五牛圖》,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在這幅不大的畫作之上有趙構、趙孟、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似乎顯得作者韓滉都渺小了,畫中五頭不同形態的牛,韓滉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大家趙孟得到了這幅名畫,如獲巨寶高贊「五牛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據畫卷上的詩文題跋等可知曾流入南宋內府,元代時經趙伯昂、趙孟、元太子等人之手,明代項元汁等收藏過,清時,曾藏於浙江桐鄉汪氏求是齋,金農曾兩度觀賞《五牛圖》,此後《五牛圖》流入清宮。

1860年英法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

《五牛圖》幾經輾轉,被香港企業家吳蘅孫買下。20世紀50年代初,吳氏企業瀕臨破產,便忍痛決定出售《五牛圖》。

1950年初,消息傳出後,周恩來總理收到一位愛國人士的來信,信中說,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在香港露面,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幣,自己無力購買,希望中央政府出資儘快收回國寶。周總理立即給文化部下達指示,鑑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並指示派可靠人員專門護送,確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後,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鑑定《五牛圖》確係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名畫雖然回歸祖國,但經歷了顛沛流離,畫面上蒙滿了塵垢,傷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蝕500多處。

一件破舊不堪、千瘡百孔的古書畫,經過名手的裝裱修復,古風神韻才能得以重現——這是古代書畫修復的奇蹟,卻也是修復工作者的日常。書畫修復裝裱者的角色不只是手藝人,更近似於「畫醫」。

孫承枝師傅

1977年1月28日,《五牛圖》卷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由裱畫專家孫承枝先生主持修復。八個月後,驗收的專家組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圖卷在補配處全色及接筆不露絲毫痕跡,與原畫保持了統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觀,達到了較高的裝裱修復水平。

修復後的五牛圖

據 《五牛圖與孫承枝》一書記錄:孫師傅手接《五牛圖》後,心情凝重、寢食難安。數日之間,圖卷陳於几案,不曾妄動。他藉助放大鏡反覆探查,潛心思索,尋求最 佳修複方案。

殘損《五牛圖》的破洞太多,修復的關鍵是補洞。悉心研究原畫紙的質地、簾紋、光澤、顏色,嚴格擇選配補用紙,至為緊要。當然,要找到與原紙完全 相同的配補材料幾乎不可能,只好力求近似。幸而故宮舊藏尚豐,孫師傅反覆篩選,屢次用小樣較試,最後擇定一種年代相近、質色相當的舊紙,方覺稱心。紙怕水 溼,這是大人小孩都知道的常識,更何況一張墨彩淋漓的古畫?一般人絕難料想《五牛圖》正是用水去汙除垢的。白水澆上去,黃湯流下來,孫師傅用排筆蘸熱水反 復刷洗畫面,水色清明之後,畫面破損雖然依舊,其紙色、墨彩、印鑑、題跋卻已煥然一新,燦若明霞。

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修復一般離不開以下八個步驟:清洗、揭心、修補、託心、貼折條、礬畫心、全色與接筆、裝裱。

《裝潢志》裡有這麼一句話「書畫性命,全關於揭」,足見揭的關鍵;然後是補,補破洞的時候選擇與原材料相匹配的材料又是非常難的,比如你面對的是一幅宋畫,需要宋代的紙或者宋代的絹,要找到與當時匹配的材料非常困難,而且要人為地進行深加工,這不僅關係到顏色,還有包漿,所以對材質的深加工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然後還要託,揭掉之後,補好破洞,再配新的託紙把畫心託起,託又是一項難度很高的技藝。最後是全,對補好的破洞進行全色,甚至有些要進行接筆,使其體現出一種完整性。」

揭除託紙之繁難,行家裡手也視為畏途。傳統國畫的裝裱通常有三四層用紙。內行稱畫紙這層為畫心,緊貼畫心的託紙為命紙,再後面的一兩層託紙叫背 紙。《五牛圖》舊裱共有四層。兩層背紙很快揭去,再揭命紙,可就費事了。命紙與畫心直接粘連,起著保護畫心的作用。揭除命紙時若稍有疏忽,或揭掉半層畫 心;或掉粉掉色;或揭得厚薄不勻;或揭傷畫面;還有的揭完命紙,畫心粘在案上起不了臺,或勉強起臺而支離破碎,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孫師傅揭除《五牛圖》的命紙自然更是慎之又慎,加意小心。他先用鑷子輕輕地、一點一點地揭起命紙,遇有難點還得靠手指揉搓,以中指觸覺掌握力度輕搓慢捻,搓捻成極細的小條 取下,不傷畫心,不留屑片,完滿無損地過了這一關。《五牛圖》這樣一幅不大的手卷,僅只揭除這一張命紙,孫師傅足足用了五天。

至此,《五牛圖》上的累累傷洞顯露無遺,孫師傅並不急躁,他仔細琢磨每一處破洞、大小、緣口紋路、殘損形態,然後擇紙裁割拼對,粘連綴合,務求 補口四周厚薄均勻,平整乾淨,不留痕跡。就這樣,孫師傅一處一處,隨洞隨彎,運用了掏、轉、補、刮,各種巧妙的處理手法,把這幅大小破洞五百多處的《五牛圖》竟然補綴得完好如初,天衣無縫。

8個月後,一件生命垂危的頂級文物,在孫承枝手中重新煥發生機。

傳統的書畫修復與裝裱技藝可視為中國的一項絕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然而作為一種匠人技藝,雖與中國書畫的發展歷史相伴相生,但始終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修復人才奇缺,裱畫力量青黃不接,傳統裱畫材料瀕臨失傳等都迫在眉睫。

2018年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熱。

讓不少人見識到文物修復的魅力,修復師踐行著真正的匠人精神,

他們對待文物的嚴肅認真,和修復的細緻,讓人折服,

憑藉自己的巧手修復著歷史的碎片,

每一筆、每一刀、每一次修復,

都賦予了這些文物再次傳播的文化價值。

作者:小匠

圖:部分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五牛圖》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五牛圖》《五牛圖》是唐朝韓滉(huàng)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 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韓滉《五牛圖》
    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今天歡迎大家,一起和小孫老師走入《五牛圖》,來感受中國古文化的魅力。《五牛圖》相傳為韓滉在出遊時目睹田間耕牛圖景所畫,韓滉看到幾頭耕牛在低頭食草,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逍遙自得。遠處又見一頭耕牛翹首而奔,另有幾頭耕牛縱趾鳴叫。有的回頭舐舌,有的俯首尋草。韓滉遂命隨從取出紙筆,全神貫注地速寫出一幅幅耕牛圖景。韓滉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修改,終於繪出狀貌各異的五頭牛,並為這幅畫取名為《五牛圖》。
  • 十大傳世名畫之韓滉《五牛圖》
    品讀藝術,公眾號濟南字畫邀您一起聽畫《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 十大傳世名畫之韓滉《五牛圖》|韓滉|名畫|六研齋筆記|趙孟俯|五牛圖
    品讀藝術,公眾號濟南字畫邀您一起聽畫《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又名《唐韓滉五牛圖》,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 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
    作者 | 惠民古籍拓片(孔網店鋪:惠民古籍拓片)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書店日記# 唐代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
  • 十大傳世名畫之《五牛圖》真偽之謎
    曲折歷史:《五牛圖》卷一經問世,便成為收藏的熱點。按明朝人的著錄,《五牛圖》卷在北宋時曾收入內府,宋徽宗曾題詞籤字。元滅宋後,大書畫家趙孟頫得到了這幅名畫,到了明代,《五牛圖》卷又陸續到了大收藏家和鑑賞家項元汴與宋犖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廣詔天下珍寶,《五牛圖》卷被徵召入宮,乾隆皇帝非常喜愛,並多次命大臣在卷後題跋。
  • 傳世名畫《五牛圖》價值六萬港元?一起解密!
    《五牛圖》作為歷史傳世十大名畫之一,早已成為文人墨客追逐和學習的標杆,更是工藝術品行業爭搶借鑑經典模板。這麼具有歷史價值、文化藝術價值、商業價值的作品,到底是不是六萬港元呢?接下來我們一一解密!五牛圖全圖歷史價值《五牛圖》唐代韓滉作品,距今1250~1300年,又名《唐韓滉五牛圖》;為黃麻紙本,寬20.8釐米,長139.8釐米,是十大傳世名畫,為數不多的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更是最古的現存紙版中國畫
  • 【名畫賞析】唐·韓滉-《五牛圖》
    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這樣一幅《五牛圖》,憑何成為了「鎮國之寶」?
  • 傳世名畫 第10幅|韓滉 ·《五牛圖》
    今天最後分享的這幅傳世名畫《五牛圖》就出自韓滉之手。《五牛圖》又名《唐韓滉五牛圖》,作品為黃麻紙本,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更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堪稱「鎮國之寶」。
  • 傳世名畫 第10幅 | 韓滉 ·《五牛圖》
    今天最後分享的這幅傳世名畫《五牛圖》就出自韓滉之手。《五牛圖》又名《唐韓滉五牛圖》,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更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堪稱「鎮國之寶」。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高清全景)|五牛圖|千裡江山圖|周昉|郎世寧_網易...
    作者:坐觀君  來源:坐井觀天(ID:china_2049)  一起欣賞中國傳統藝術瑰寶吧,號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高清全景圖。  每幅畫背後都有不少故事,先欣賞畫吧。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富春山居圖》背後的故事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
  • 《五牛圖》被稱為傳世名畫,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說到《五牛圖》大家並不陌生,這是一幅唐代的傳世名畫。這幅畫被稱為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一直被後世很多畫家臨摹和稱讚,這幅畫在整個畫壇上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那麼這幅畫僅僅刻畫了五頭牛,為什麼被稱為傳世名畫呢?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承載著古老氣息文人雅韻
    華夏文明綿延不絕,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就像無聲的樂章譜寫著中國韻律,在蔚藍的蒼穹下翩翩起舞,永世傳承。《洛神賦圖》「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 驚豔世界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驚豔世界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那麼這些名畫都包括哪些呢?洛神賦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洛神賦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製(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 國畫檔案:五牛圖
    鱗選出代表醜牛的經典名畫傳世名作 國之瑰寶《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韓滉善於畫牛,《五牛圖》滲透著濃厚的個人情感,寓指自己兄弟五人。韓滉就任宰相期間,非常注重農業的發展,他認為農事為天下之本,而耕牛為農家之寶。《五牛圖》筆法粗豪老辣,用極簡樸的線條概括牛的形體結構。韓滉著意刻劃的五頭牛各具特色,形象生動真實,可謂「曲盡其態」,天機絕妙,神彩煥發。這幅作品造型之準確,描繪之傳神,寫實水平之高超,達到了空前的藝術高度。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
    二、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五牛圖》這幅《五牛圖》,其用筆之細,描寫之傳神,牛態之可掬,幾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貴還在於,中國古代留存今世的多為花鳥人物,以牛入畫,且如此生動者,《五牛圖》堪稱孤品。三、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漢宮春曉圖》
  • 中國🇨🇳價值連城的十大名畫
    【1】《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洛神賦圖》在古代曾被很多畫家畫過,而且有很多宋代摹本,都被認為是顧愷之原作的摹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兩卷,人物形象基本上類似,只在構圖上有景物繁簡的不同。那一景物較簡的,在風格上具有更多的六朝時代的特點。畫卷的開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從在洛水之濱遙望,那寄寓著他的苦戀的、美麗的洛水女神,出現在平靜的水上。畫面上遠水泛流,洛神含情脈脈,似來又去。
  • 中國十大名畫,豈止是震撼!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構圖於疏密之中講求變化,氣勢連貫,以披麻與斧劈皴相合,表現山石的肌理脈絡和明暗變化;設色勻淨清麗,於青綠中間以赭色,富有變化和裝飾性。作品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
  • 中國十大名畫欣賞(下)
    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裡江山圖》畫卷表現了綿亙山勢,幽巖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遊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遊賞、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動。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