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及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主動擔當社會責任,探索教育扶貧新模式,其堅持多年的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快樂足球項目、創新公益項目,皆傾注力量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提供教育資源與渠道。作為扶貧工作分類施策的內容之一,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較之於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社會保障兜底等形式,意義更加重大、作用更加長遠。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無限極的點滴行動和追求分數無關,但和孩子們的未來有關。
尚未到過遠方,孩子們已見識過星辰大海
閱讀一本好書對人生的長度、寬度、高度的改變會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據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的偏遠山區兒童閱讀報告,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的課外閱讀資源整體匱乏,超過71%的鄉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一本課外讀物都沒有的鄉村兒童佔比接近20%,最終有高達74%的受訪鄉村兒童一年閱讀的課外讀物不足10本,超過36%的兒童一年只讀了不到3本書。
■王格爾塘鎮中心小學的升旗廣場上寫著: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幸運的是,這樣的情況正逐步改善。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王格爾塘鎮寄宿中心小學,有著藏書超過2萬冊的圖書館,其中包括無限極捐贈的850冊圖書。據學校老師張豔雄回憶,這批圖書中《朝花夕拾》、《魯濱遜漂流記》等帶拼音,各個年級都能讀,而且和課本貼得近,這批圖書基本每個班級都曾集中借閱,緊接著又會有第二批輪轉。除了專門的圖書館,學校處處可見開放式閱讀角,校長扎西當知說,打造書香校園,為的是孩子們不再讀死書,有更寬的眼界。
閱讀資源和閱讀量不足,只是貧困地區教育困境的冰山一角。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的黑科村幼兒園建在牧場上,面對物質匱乏和當地部分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不足,園長索南尖措和老師們兼職"木工""水電工",有時還要挨家挨戶敲門,勸家長送孩子讀書。情況好轉發生在無限極為幼兒園帶去嶄新的圖書、書架、書桌、玩具和文體用品,並搭建愛心圖書室後。無限極志願者趙香蘭和王輝傑發現,幼兒園環境的改善在孩子們身上有直接體現。6歲的切羊多傑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愛心圖書室看書、聽老師講故事,慢慢學書中的漢字,成為幼兒園裡為數不多能用普通話流利交流的孩子;幼兒園的學生也從最開始的20個增加至38個,"家長們也沒有之前那麼抗拒送孩子上學了"。
扶貧助教在多個學校展開,無限極曾為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董家嶺鄉董家嶺小學和董家嶺幼兒園的200多名孩子帶去服裝、書包、文具和電腦,也曾為臨夏州梁家寺東鄉族鄉山坪小學捐資修建緊臨陡坡的籃球場的護欄……諸多援助源於無限極自2014年啟動的"創新公益項目",將無限極對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支持具象化成了一張課桌、一個書包、一盞路燈、一臺電腦。無限極多個小型扶貧助教公益項目不僅為同學和老師提供了切實的物質幫助,也讓還沒有走下大山的孩子們認識了大山外的世界。
他們想做C羅,快樂足球讓夢想走進現實
關於足球的愛與夢想,在孩子們身上總是格外閃耀。六年級學生杆內說:"我最喜歡的是C羅,我想和他一樣成為一名好球員。"五年級王源豪說:"最享受球射進球門那一刻的感覺,我的偶像是C羅,最喜歡他的落葉球。"他們分別來自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鎮勐寬無限極海聯小學和陝西省大荔縣段家鎮中心小學,得益於無限極"希望工程 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無數像他們一樣受制於足球教育資源匱乏,又有著足球夢的孩子能夠馳騁在綠茵場上。
■勐寬小學校足球隊的孩子們。
勐寬小學體育與德育老師王陳偉說:"以前哪有時間專門練,都只能是自己玩,但快樂足球的到來,讓孩子們第一次真正知道了足球要怎麼踢。無論男生女生,都非常喜歡,一下課就抱著球到操場上練。"說起孩子們的體育活動,校長追嘎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體育是我們的優勢項目,當然更希望能給孩子們更好的條件來運動。"學校歷年獲得的榮譽中,體育比賽的獲獎證書佔據了大半,在幾年前鎮上舉行的足球比賽中,勐寬小學的男、女生,分別獲得了冠、亞軍。更讓追嘎欣喜的是,足球讓學校裡各少數民族的孩子融合到一起,更加團結、凝聚力更強。
"說不出來的感覺,很奇妙,就是喜歡。"從不敢和隊員交流、不敢告訴家長加入足球隊,到和隊員成為好朋友、獲得家長支持,段家鎮中心小學足球隊成員張荔鵬說,"加入球隊後,和大家一起踢球非常快樂。"不過,這隻來自農村小學的足球隊在去年和縣城小學足球隊的比賽中經歷了1:10比分的慘敗。校長尚林衝分析,"基礎弱、條件差、年齡小,就當鍛鍊,帶孩子們見見世面,明年再來。"兩年前,學校還沒有足球場和足球隊,也沒有參加過比賽,在尚林衝看來,更重要的是"'希望工程·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給孩子們帶來了真正的快樂。"他說,原來孩子們的體育課只是簡單的活動,沒有系統的訓練條件,自從快樂足球項目來了後,孩子們加入足球隊後開展正常的訓練,變得更自信,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
快樂、自信、自立、團隊協作……小小的足球,帶動大大的變化。據悉,快樂足球項目已在全國100多所貧困、偏遠小學開展,目前捐贈款項和產品價值超過1400萬元,受益學生過萬名。從提供足球設備、捐建或改造球場,到提供支教與培訓等,該項目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足球世界的大門,也為孩子們帶來快樂。
■孩子們在學校圖書館閱讀。
求學不是負擔 思利及人受助者變施助者
藏族姑娘多傑卓瑪和弟弟有著同樣的秘密,在父親意外身故後,看著媽媽一肩挑起家庭重擔,日夜操勞,姐弟兩人都在擔心家中的情況,偷偷向媽媽提出想輟學打工,減輕家裡的負擔,讓對方繼續上學。直到卓瑪遇到無限極和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在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項目,讓原本為學費發愁的她卸下了很大的負擔,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她家庭的困難。在助學圓夢班,她還重拾起舞蹈夢想,在學校組建了舞蹈隊並為學校80周年校慶上進行演出。即將畢業的她在朋友圈寫道"最好的狀態就是未來可期"。
和卓瑪有著類似的經歷,曾經家境困難,想要輟學"在外闖蕩"的任勝軍,在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時,受惠於思利及人助學圓夢班的資助,現在已經成為寧波某500強石化公司員工,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他的家人回憶,"原本學雜費一年一萬多,佔了家庭開支近三分之一,有了這筆資助,家裡的壓力一下子減輕了。"據悉,任勝軍所在的專業共有40名建檔立卡貧困生,該項目提供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補貼等共計60萬元,資助他們完成學業。
任勝軍的班主任車澤偉老師強調自立自強、飲水思源,在班內組織公益項目,由全班同學共同資助岷縣數位貧困留守兒童,並計劃持續到他們高中畢業。被資助的貧困學生是任勝軍和另一位班幹部親自選出來的,"他們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我們都知根知底。我感覺他們比我們更需要愛,更需要關懷。"助學圓夢班和部隊生活改變了任勝軍的生活軌跡和看待世界的態度,"我曾經受過別人的幫助,也希望能為周圍人甚至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孩子們的眼中有世界,在學校實現不同的夢想,還有孩子受到思利及人的感召,用大愛擁抱世界,從受助者變為施助者,也許這便是無限極和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踐行社會責任的初心,也是所收穫的最好的禮物。
■岷縣受助學生與助學圓夢班的學生們保持著書信往來。
■採寫: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