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搶救成都石板灘廖氏百年老祠堂

2020-12-21 騰訊網

廖氏宗族

亟待搶救石板灘廖氏百年老祠堂

廖名龍

祖先的「根」在祠堂(宗祠),這裡安放有祖先牌位,所以祠堂的最初功能就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緬懷祖先的豐功偉績、繼承祖先的精神。傳承家風、家規、家訓,讓家族興旺發達、代代相傳。

祠堂又是教化子孫(辦學校、執行家法)、議定族事、修家譜、保存家譜以及家族辦理紅白喜事、壽宴等的重要場所。在我們老家誰家「生兒育女」第一時間要去祠堂「報喜」(生男孩子帶一隻公雞去,生女孩帶一隻母雞去)並同時登記造冊。

祠堂是一個家族血脈關心延續的紐帶,祠堂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來到祠堂讓你記住你來自哪裡,讓你記住鄉愁鄉音,讓你記住自己的「根」,尊宗敬祖不忘根。

眾所周知,由於歷史原因,很多老祠堂被拆除或者毀壞了,為數不多的老祠堂能夠保存下來的實屬不易。

今天我就去了成都新都區石板灘五一村的一家面臨拆遷的「廖氏百年老祠堂」。

一、起因:昨天晚上7點多,一位廖吉方宗親給我發信息,說他們的房屋(石板灘明達公廖氏老祠堂)即將拆遷,有一些廖氏家族的物品要移交給我。此前巴蜀廖氏石板灘宗親會廖東方會長也曾經談到,石板灘一帶由於「新農村建設」,廖氏祠堂都面臨著「拆遷」問題。2020年12月17日,早上8點多,天氣寒冷,下著毛毛雨,我單槍匹馬(因為新冠疫情)臨時決定自己去祠堂看看情況。廖吉方、廖彬方兩兄弟在祠堂等我(好幾年沒有來這裡了)。

二、廖氏老祠堂地理位置:位於祠堂新都區龍潭寺石板灘五一村,在騰訊地圖上面有「老祠堂」標識。這一座廖氏老祠堂至少有一百多年歷史(具體年代待考證),所以我把它稱之為「廖氏百年老祠堂」,在祠堂後面還有過去的「圍壠屋」(回龍屋)。

三、祠堂現狀

1、老祠堂破爛不堪:解放後廖氏老祠堂分給了當地幾戶廖氏人家,還有一位黃姓人家。廖吉方、廖彬方他們就住在「廖氏百年老祠堂」,「廖氏百年老祠堂」就是他們家房屋,就是他們家。但是這裡已經多年不住人了,經風吹雨打、日嗮水淹,土牆倒塌,四合院長草,已經破爛不堪、一片狼藉。但是門廳高大的石柱和堂屋粗大的木柱依然挺立、橫梁、頂柱依然完好,房屋架子還在。

2、拆遷籤字:據廖吉方、廖彬方告介紹,當地大部分村民已經籤字,他們也已經和「項目部」(開發商)籤字:『每平方賠償600元』,每人35平方。物品自己搬走,房屋如果沒有人要,施工方就推土機「剷平」了。

3、希望廖氏能人出手:吉方、彬方等當地宗親有責任心,他們把老祖宗的牌位「皇清誥封奉大夫廖公藏谷府君之神位」、「皇清例授儒林郎廖公君華府君之神香位」等五塊「牌位」保存完好。他們對老祠堂戀戀不捨,希望廖氏能人或者有識之士能夠出手,看能不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貴「遺產」「易地搬遷」保護起來

四、明達公世系

花公--昌公-敏公--三三郎--仲琳--公孫--安叔--四六郎--德源--敬齋--思明--志誠--遂良--忠公-順公--廷爵--松公--宗先--大琦-薦公(薦)--以敏--明達、明勤。

明達公世系興旺發達,分發四位「谷」公(進谷、藏谷、興谷、萬谷)、二十四為「君」公。

明達公石板灘《廖氏族譜》記載,除實蕃公祠、新河堰體用祖祠、簡陽孫家嘴體用祖祠外還有二十七所祠堂。君榮公祠在石巷、每年冬至子孫合祭;君華公祠建於成都之二江沱,每年十月初五子孫祭祀;君富公祠在簡陽仁鄉地名裴家壩每年八月二十八子孫合祭。

五、好消息:「大夫第」得到了政府保護

考察完了「廖氏百年老祠堂」(屬於新都石板灘),我抓緊時間快馬加鞭來到「大夫第」。「大夫第」位於龍泉洪安鎮洪福村三組,經過一番打造,這裡煥然一新。我問當地村民,有沒有聽說「搬遷」的事情,說沒有。

夫第」族譜記載是「光文公祠」,「大夫第」的牌匾,「文化大革命時期」是用泥巴塗了才得以保護下來。這是「萬谷」公祠堂謙亭公祠,「萬谷公」字光文號謙亭,誥封資政大夫。

消息:「大夫第」已經得到成都市龍泉驛區政府保護,龍泉驛區文武管理所掛牌「廖氏大夫第」,成為「龍泉驛區不可移動文物」,可喜可賀!

祠堂外面打掃的乾乾淨淨,記得上次我和廖東方會長來的時候,東方會長自己掏出來1000元請當地一位廖氏家人「堵漏」,看來基本「落實」。

六、廖氏老祠堂目前狀況:

高大的石柱

六、後記:

1、成都,好地方,遍地都是「黃金」。早上出發因為下雨,三環路也堵車,拿出相機,忙裡偷閒,拍照下來了成都滿地的「黃金」。

2、學雷鋒為人民服務:從成都到新都廖氏老成都,到「大夫第」,到龍泉,下午回到成都,車子已經「化妝」成泥車了,我把車子停在河邊洗車,正好我們院子一位廖氏宗親走過來了:家門,你還自己洗車啊,我說,做好事,學雷鋒,為人民服務,洗乾淨了,回去不挨批評哦。

我姓廖,我驕傲!我姓廖,我自豪!

為廖氏點讚!

廖家人轉起來!

相關焦點

  • 石板灘的舊與新
    石板灘的舊與新   □藍星  成都新都區的石板灘鎮,距市區不過二十多公裡,作為一個老成都,我居然從沒去過。前幾天,有機會和朋友去玩了大半天,發現這個老鎮很有看頭。
  • 成都石板灘靜公祠修繕竣工典禮,現場異常熱鬧
    成都石板灘恭人公曾孫張成炎,字:靜濟,資公十七世孫!成炎公後裔為紀念靜公建祠於石板灘黃果村二隊,呼:靜公祠!建於清光緒二年!  修繕中的靜公祠,保留的老祠堂大門!修繕中的靜公祠上棟,祠堂外牆都換火磚(老祠堂用的土磚)了!
  • 四川各地廖氏祭祖信息大全 錯過等一年 廖家人轉起!
    四川各地廖氏祭祖信息大全 錯過等一年 廖家人轉起!廖氏宗族清明祭祖,祭拜祖先、緬懷祖德、激勵後人,傳承中華傳統,傳承家風美德。同時清明節期間也是最好的尋根問祖時機,希望大家收集、搶救族譜資料、查看碑文,並且多聽老人家講故事,理一理自己的輩分、世系源流。
  • 成都昔日「客家五場鎮」,龍泉驛佔「兩」
    直到今天,幾百年的時間已過去,這些客家的祖輩早已不在了。不過,他們的子孫們並沒有忘記自己根源,如果你去問現在生活在成都的客家人,他們還是會告訴你,他們是客家人的後代。 1 石板灘鎮(石板灘場) 石板灘鎮位於新都區東南部,因地理位置特殊,既是小川北古道的重要驛站,又是成都東山客家人聚居區域的中心地帶,這裡98%為廣東籍客家人。到清代道光年間,這裡便擁有了「東山五大場鎮之首」的稱謂。
  • 新都石板灘雞公山有著300年歷史的「張家老屋」
    成都東山客家中,我們熟知的擁有祠堂的大家族,有如:十陵鎮朱氏,洛帶寶勝村劉氏,石板灘新河堰廖氏,洪安宋家堰汝英張氏,龍王鎮梁灣村劉氏,洛帶鎮老街巫氏,合興鎮靜公張氏,姚渡鎮曾家寨子曾氏,黃土鎮大同村張氏,福洪鎮杏花村黃氏,石板灘土城村黃氏等等,在這眾多的大家族中
  • 廖氏祠堂的篝火
    我要尋訪的地方,是上杭古田的廖氏祠堂。現在到古田方便了。從福州出發,坐上三小時的動車到龍巖市區,再坐約半小時的汽車,就到了這個過去山高路遠、群山懷抱的小村子。在秋日豔陽的照耀下,祠堂顯得格外祥和安靜,古樸厚重。這個在中國紅色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古田會議舊址,只不過是福建眾多美麗古村落中一座普通的老宅子,青磚黛瓦,雕梁畫棟,風格古典,庭院雅致。
  • 千名廖氏後代回鄉祭祖 百桌壩壩筵款賓朋
    千名廖氏後代回鄉祭祖/5) "← →"翻頁 3月23日,千名廖氏宗親回鄉祭祖
  • 福建古田鎮的廖氏祠堂,祭祀先祖廖扶,「先公後私」寫進家訓
    這些家族遠離祖地的客家人,通過修建祠堂來追溯家世淵源,頌揚先祖功德。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為廖氏家族積攢下豐厚的家產,但廖扶自己卻始終生活簡樸,平日裡都是布衣鞋,粗茶淡飯,他還要求家族中人不得貪圖享樂,在生活中也要厲行節儉,用省下的糧食設立義倉,每逢災荒之年,他都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百姓感激於廖扶的恩情,以「北郭風清」來喻示他的高風亮節。
  • 廖家人快來報名,巴蜀廖氏宗親聯誼會第十二屆年會正在籌備中
    經聯誼會研究今年也會熱情洋溢地在成都舉行巴蜀廖氏第十二屆年會。時間:2020年1月4日到1月5日。地點: 成都新津*斑竹林318房車營地參會人員:巴蜀廖氏各地區代表水有源,樹有根,家族人有血濃於水的親情為紐帶。
  • 傳承客家家風家訓 新都石板灘鎮打造廉潔產業新城
    傳承客家家風家訓 新都石板灘鎮打造廉潔產業新城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殷航)日前,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鎮深入實施「文化創廉」行動,推動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積極傳承客家家風家訓,不斷促進傳統客家文化和現代產業文化交融輝映,打造煥發獨特客家文化氣質的廉潔產業新城。
  • 廖氏是如何開發經營隆回大水田的
    那麼,600餘年來,廖氏究竟是如何開發經營大水田的呢?筆者秉持褒揚先賢、啟迪後輩的心態,在閒暇之時,查證《寶慶府志》、《邵陽縣誌》和大水田老版《廖氏族譜》,向讀者還原一二。據傳明初廖氏梅英公同相鄰某族爭佔地盤,地盤雖入廖氏囊中,但梅英公罹殺身之禍。同樣在明代,朝廷在五都大水田設有「堡砦」——沙坪堡(即黃堡),目的就是平叛防盜,鎮壓「不服王化」的族群。因此,大水田廖氏組建「鄉勇」,第十世叔祖廖宗暘公成為第一任千總,同相鄰某族群鬥殺了幾百年(具體細節就不說了)。那麼,過去大水田廖氏的有效管轄範圍是多大呢?
  • 四川記憶丨溫濤、陳偉平:成渝百年老字號「廖廣東」傳奇
    與「王麻子」「張小泉」不同的是,四川的「廖廣東」是兩家,一家起源、興盛於成都,輻射川西、川北;一家起源於重慶大足,後在瀘州開設總店,輻射川南、川東(當時重慶屬川東地域)。成都「廖廣東」:源出石板灘,躋身春熙路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剪刀、菜刀、切刀、火鉗、火鉤等各種刀剪,是每個家庭的必備品。
  • 270多年廖氏宗祠集資修復 續修新族譜耕讀傳家興學
    廖氏宗祠雖然目前只存有兩間正堂,但其穿鬥式屋架,懸山屋頂,小青瓦覆蓋,木質門的建築風格,在周圍的現代建築中,仍引人注目。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宗祠建於清朝乾隆2-12年(1737-1739)期間,至今已有270多年歷史。2010年,金堂縣文化體育局、金堂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考察廖氏宗祠後,認為「該祠堂對研究廖氏宗族以及清代當地建築風格具有一定的價值」,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泰寧縣洋坑村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位於泰寧縣開善鄉洋坑村。廖氏家族是泰寧有史以來較早姓氏之一。       廖氏始祖文公生於東漢初年,隱居湖廣、荊洲、江陵,其十五世裔孫廖輪,系唐朝武將軍。於唐貞觀       廖氏家族傳至二十世的永嘯公(壽高八十五歲),生有十郎,分別遷居於福建、江西、廣東各地,二郎諒公留居開善,二郎諒公的三十一世孫嚴公之孫德輝、德明兩兄弟遵照祖宗的遺願,在隆興坊興建一座「嚴公祠堂」即「廖氏宗祠」。
  • 龍巖寧洋廖氏宗祠
    廖氏長發宗祠,位於寧洋城內(現漳平市雙洋鎮)後邊中心地帶,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21年)至隆慶元年(1567年),至今近500年,原有大小祠堂二座,其中大祠堂長發祠已被用作雙洋鎮糧食儲存庫,小祠潘衍堂至今還保存完好,每年本族均有紀念性祭祠。
  • 廖氏始祖 遠在堯舜時
    原標題:廖氏始祖 遠在堯舜時 昨日,正在編撰《中國廖氏通史(荊門篇)》的荊門人廖祥泉給記者作了詳細講述。 史書記載,中國廖氏始祖叫廖叔安 廖氏淵源有很深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內涵,廖姓是中國人眾多姓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廖祥泉介紹,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位姓廖的人叫廖叔安,如今海內外絕大多數廖姓人都是廖叔安的後代。
  • 守護好一江碧水丨常德石板灘:老礦山的新蛻變
    常德市鼎城區副區長鍾科程表示,石板灘礦區開發有六十年左右歷史,汙染問題由來已久,影響長江經濟帶環境,對常德太陽山旅遊開發、群眾生產生活也有負面影響。石板灘境內石煤礦山資源呈南北帶狀分布,總長4千米,開採面積35.76公頃,開採歷史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當地群眾自發原始開採用做生活燃燒;二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由石板灘公社組織大規模開採,用於燒制石灰和磚瓦;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公社開採轉為個人承包,後規範整合為伍房、楓拾、印山、新堰灣4家石煤礦。
  • 石板灘街道第三屆客家武術文化節開幕式在木蘭中學舉行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5日訊  石板灘街道是純客家區,東山五場之首,客家人素有習武強身之風。為推崇國粹武術,實踐升庵文化與韓娥五行拳的整合,傳承武術精髓,弘揚天府文化,2020年11月24日,石板灘街道第三屆客家武術文化節開幕式在木蘭中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