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宗族
亟待搶救石板灘廖氏百年老祠堂
廖名龍
祖先的「根」在祠堂(宗祠),這裡安放有祖先牌位,所以祠堂的最初功能就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緬懷祖先的豐功偉績、繼承祖先的精神。傳承家風、家規、家訓,讓家族興旺發達、代代相傳。
祠堂又是教化子孫(辦學校、執行家法)、議定族事、修家譜、保存家譜以及家族辦理紅白喜事、壽宴等的重要場所。在我們老家誰家「生兒育女」第一時間要去祠堂「報喜」(生男孩子帶一隻公雞去,生女孩帶一隻母雞去)並同時登記造冊。
祠堂是一個家族血脈關心延續的紐帶,祠堂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來到祠堂讓你記住你來自哪裡,讓你記住鄉愁鄉音,讓你記住自己的「根」,尊宗敬祖不忘根。
眾所周知,由於歷史原因,很多老祠堂被拆除或者毀壞了,為數不多的老祠堂能夠保存下來的實屬不易。
今天我就去了成都新都區石板灘五一村的一家面臨拆遷的「廖氏百年老祠堂」。
一、起因:昨天晚上7點多,一位廖吉方宗親給我發信息,說他們的房屋(石板灘明達公廖氏老祠堂)即將拆遷,有一些廖氏家族的物品要移交給我。此前巴蜀廖氏石板灘宗親會廖東方會長也曾經談到,石板灘一帶由於「新農村建設」,廖氏祠堂都面臨著「拆遷」問題。2020年12月17日,早上8點多,天氣寒冷,下著毛毛雨,我單槍匹馬(因為新冠疫情)臨時決定自己去祠堂看看情況。廖吉方、廖彬方兩兄弟在祠堂等我(好幾年沒有來這裡了)。
二、廖氏老祠堂地理位置:位於祠堂新都區龍潭寺石板灘五一村,在騰訊地圖上面有「老祠堂」標識。這一座廖氏老祠堂至少有一百多年歷史(具體年代待考證),所以我把它稱之為「廖氏百年老祠堂」,在祠堂後面還有過去的「圍壠屋」(回龍屋)。
三、祠堂現狀
1、老祠堂破爛不堪:解放後廖氏老祠堂分給了當地幾戶廖氏人家,還有一位黃姓人家。廖吉方、廖彬方他們就住在「廖氏百年老祠堂」,「廖氏百年老祠堂」就是他們家房屋,就是他們家。但是這裡已經多年不住人了,經風吹雨打、日嗮水淹,土牆倒塌,四合院長草,已經破爛不堪、一片狼藉。但是門廳高大的石柱和堂屋粗大的木柱依然挺立、橫梁、頂柱依然完好,房屋架子還在。
2、拆遷籤字:據廖吉方、廖彬方告介紹,當地大部分村民已經籤字,他們也已經和「項目部」(開發商)籤字:『每平方賠償600元』,每人35平方。物品自己搬走,房屋如果沒有人要,施工方就推土機「剷平」了。
3、希望廖氏能人出手:吉方、彬方等當地宗親有責任心,他們把老祖宗的牌位「皇清誥封奉大夫廖公藏谷府君之神位」、「皇清例授儒林郎廖公君華府君之神香位」等五塊「牌位」保存完好。他們對老祠堂戀戀不捨,希望廖氏能人或者有識之士能夠出手,看能不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貴「遺產」「易地搬遷」保護起來。
四、明達公世系
花公--昌公-敏公--三三郎--仲琳--公孫--安叔--四六郎--德源--敬齋--思明--志誠--遂良--忠公-順公--廷爵--松公--宗先--大琦-薦公(薦)--以敏--明達、明勤。
明達公世系興旺發達,分發四位「谷」公(進谷、藏谷、興谷、萬谷)、二十四為「君」公。
明達公石板灘《廖氏族譜》記載,除實蕃公祠、新河堰體用祖祠、簡陽孫家嘴體用祖祠外還有二十七所祠堂。君榮公祠在石巷、每年冬至子孫合祭;君華公祠建於成都之二江沱,每年十月初五子孫祭祀;君富公祠在簡陽仁鄉地名裴家壩每年八月二十八子孫合祭。
五、好消息:「大夫第」得到了政府保護
考察完了「廖氏百年老祠堂」(屬於新都石板灘),我抓緊時間快馬加鞭來到「大夫第」。「大夫第」位於龍泉洪安鎮洪福村三組,經過一番打造,這裡煥然一新。我問當地村民,有沒有聽說「搬遷」的事情,說沒有。
「大夫第」族譜記載是「光文公祠」,「大夫第」的牌匾,「文化大革命時期」是用泥巴塗了才得以保護下來。這是「萬谷」公祠堂謙亭公祠,「萬谷公」字光文號謙亭,誥封資政大夫。
好消息:「大夫第」已經得到成都市龍泉驛區政府保護,龍泉驛區文武管理所掛牌「廖氏大夫第」,成為「龍泉驛區不可移動文物」,可喜可賀!
祠堂外面打掃的乾乾淨淨,記得上次我和廖東方會長來的時候,東方會長自己掏出來1000元請當地一位廖氏家人「堵漏」,看來基本「落實」。
六、廖氏老祠堂目前狀況:
高大的石柱
六、後記:
1、成都,好地方,遍地都是「黃金」。早上出發因為下雨,三環路也堵車,拿出相機,忙裡偷閒,拍照下來了成都滿地的「黃金」。
2、學雷鋒為人民服務:從成都到新都廖氏老成都,到「大夫第」,到龍泉,下午回到成都,車子已經「化妝」成泥車了,我把車子停在河邊洗車,正好我們院子一位廖氏宗親走過來了:家門,你還自己洗車啊,我說,做好事,學雷鋒,為人民服務,洗乾淨了,回去不挨批評哦。
我姓廖,我驕傲!我姓廖,我自豪!
為廖氏點讚!
廖家人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