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香港】老城中環,認識香港的一扇窗口

2020-12-18 老時光

香港中環,是濃縮了的香港,也是旅遊者認識香港的一扇窗口。

若要從歷史、藝術、飲食和生活文化等多方位角度一窺這座城巿,舊城中環,就是一個窗口。這裡從香港殖民地歷史的開端——西邊的水坑口街開始,東至雲鹹街,南至堅道,北至皇后大道中,由香港最早建成的街道荷李活道貫穿其中。小小街區,中西古今,傳統創意,繁華寧靜,看似對立的東西,在這裡卻完美並存、融合。

香港中環是國際聞名的金融商業中心。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的《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在全球63個所評估的經濟體中脫穎而出,蟬聯第一。

香港中環街區遍布古蹟、廟宇、老字號、餐廳和酒吧……圖為香港文武廟。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樓高415.8米,樓層88層。

蘭桂坊每年一度舉辦蘭桂坊節,熱鬧紛呈。

香港最早建成的街道荷李活道,是著名古董街。

香港中環有蓋行人扶手電梯,整個系統全長800米,垂直差距為135米。此系統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

香港中環摩天輪,位於中環海濱長廊上,60米,約20層樓高,2014年12月5日正式啟用。

相關焦點

  • Walk in Hongkong:從上環到中環 找尋原汁原味老香港記憶!
    這次和《新旅行》合作,在Walk in Hongkong的創始人陳智遠的陪同下,帶大家感受原汁原味的香港!這期我們先從上環-中環,找尋老香港記憶!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正是在這裡登陸,那時候的香港還只是一個7000人的小漁村,香港的第一條街,就是皇后大道,第二條街就是荷李活道,水坑口街連接著香港最早的兩條大道。
  • 香港|什麼時候,中環變成了文藝的模樣
    因為The Murray 酒店便是「保育中環」八個項目中的一個。它的前身是香港美利大廈,曾是香港政府的寫字樓,據說現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曾在這裡辦公。整棟建築的外觀保留了原來的風貌,由英國現代主義建築師 Ron Phillips 於1969年設計,在大廈設計之初,建築師結合香港的氣候特色,將每個窗口向內推進並形成角度,巧妙地避開了亞熱帶陽光直射,而室內又得到了光線形成的漫反射,既節能又美觀,並於1994年獲得低能耗建築獎項。它或許是香港最早的環保主義建築之一!
  • 香港中環風水連環局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水文化也在香港發揮的淋漓盡致。一、中環風水破局作為香港財富代表的香港中環之所以發達,全仗維多利亞港這個聚寶盆!而維多利亞能夠成為香港的聚寶盆,也得益於有意無意的風水布局。
  • 漫步舊城中環 體驗地道香港
    多元化的中環,濃縮了的香港,「旅行惠」以「歷史」「藝文」為主題,為你推薦兩條特別遊線。文/林苑苑   尋覓中環百年歷史   香港中環是當時華人的聚居地,歷經百年,依舊保留下交錯林立的紅磚建築和青瓦廟宇,瀰漫著中西方多元的文化氣息。   以水坑口街作為這條「歷史路線」的起點最適合不過。1841年,英國海軍在這裡登陸。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中環是香港的政經中心及商業區,有數不盡的金融中心、也是訪港遊客和當地人最喜歡逛街的地方。一些建築構成香港島美麗和壯觀的城市風景線。而灣仔是一個獨特的新舊幷存的社區,同時也是香港歷史悠久、具有很深文化特色的地區。從寫字樓最密集的中環,到充滿市井氣息的灣仔一帶,只有一個地鐵站的距離。
  • 酒店、博物館、創意中心……看香港中環如何玩轉老建築
    而它目前最大的野化種群,竟然是在香港,或者再描述得精確點,在香港中環的香港公園。據說,日軍入侵香港時,當時的港督放飛了作為寵物的小葵花鸚鵡。無論它們來源如何,這一片總被人認為是鋼筋水泥叢林的熱鬧街區庇護了這些生靈。受庇護的不僅僅是小葵花鸚鵡。我站在香港公園高大的木棉樹下,不難聽到它們在我頭頂吵吵鬧鬧。
  • 夏日輕鬆玩轉香港 香港中環旅行攻略
    世界最長的電動扶梯就在中環,中環街市為行人電梯起點,沿著行人電梯直上,很快就會到達荷里活道的中區警署。此中區警署是歐洲式建築,很有殖民地時代的味道。香港中環美食多種多樣,還有許多倍受港人及遊客的歡迎,如蓮香樓,九記牛腩,勝香園,泰昌餅家,蛇王芬等。
  • 香港,符號之外的記憶
    然而有著青白色鐘樓的中環天星碼頭,已在2006年11月11日走過了它服務港人的最後時刻。修建於1958年、不滿50年的歷史,沒能保住天星碼頭在這個國際商業都會的地位,但48年從這裡駛出、往返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天星小輪,48年迴蕩在中環的沙啞鐘聲,卻成了整整一代香港人無法磨滅的集體記憶。    最後一天,原本15分鐘一班的天星小輪,加開到6分鐘一班。
  • 香港歷史散步:舊城中環(中)
    我特別佩服香港雙層巴士司機超凡的駕駛本領。舊城中環的道路狹窄、曲折又傾斜,但他們依舊能以最快的速度兜來轉去,尤其在急速轉彎時,唯獨苦了我們這群不趕時間的乘客。我們遊玩舊城中環不是從水坑口街開始,而是恰好相反,把水坑口街作為單程的結束地,以空間為單位,在「反線性」的時空隧道中回到殖民歷史的原點,不失為一次與「舊城中環」歷史感相契合的旅程。
  • 香港微縮藝術展亮相大悅城 市民可在家門口感受香港風土人情
    開幕式一結束,部分市民就進入展覽區參觀。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大雁塔旁邊的空調商場裡就能感受到香港風情?沒錯!今天(6月8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陝西聯絡處舉辦的「香港—小城·滿 Fun」微縮藝術展在大悅城揭幕,西安市民可以在家門口感受到來自香港獨特的風土人情。嘉賓為祥獅點睛、舞獅步步高升採青,在熱鬧的舞獅環節後,「香港—小城·滿 Fun」微縮藝術展在西安大悅城正式揭幕。
  • 香港中環那場著名的風水大戰
    但慶幸的是,這場中環的風水大戰中,最強攪局者卻是——中國銀行!---『香港中環』▼得天獨厚的超級格局 靈龜出海▼中環香港會展中心,和尖沙咀香港太空館的造型,一個像一隻靈龜(玄武),一個像是巨蛋。並且在地圖上看,它們完全成直線隔海對望。
  • 港媒:香港中環摩天輪開業 規模太小門可羅雀
    比如:求婚鑽戒、新居面積,或不久前在中環海濱長廊開張的香港摩天輪。據香港《亞洲財經》雜誌1月6日報導,原本預計2014年9月開業的香港摩天輪因為工期延誤、等候申領牌照等問題,直到12月5日才遲遲揭幕。或許是因為胃口被吊了太久使得人們失了興趣,或許是日盛一日的寒流阻擋了遊人的腳步,在萬裡晴空的周六下午,香港摩天輪顯得有些寂寞。
  • 記憶中的香港況味
    記憶中的香港況味文、圖/熊昱彤發於第912期《中國新聞周刊》香港,就像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她的紛繁複雜,一言難盡。說起香港,你會想到什麼?來往中環渡輪上的工人,穿著乾淨整齊的制服,禮貌地注視著客人上下船,低聲道著「早安」,一邊隨時準備提供協助。(香港百分之七十五的面積是山林綠地覆蓋的郊野公園。)行走在中環寫字樓間的白領,步履輕盈,衣著雅致而低調。
  • 文藝香港 | 鋼鐵森林般的中環也有街頭文化?
    很高興認識你!點擊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
  • 香港「大館」講述歷史歲月
    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近日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  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1/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1/10) "← →"翻頁 中環是香港的政經中心及商業區
  •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
    坐落於香港中環的大館是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保育項目,大館有16座歷史建築,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參觀者可以通過各個歷史展覽了解到大館的歷史轉變與警隊於香港不同時期的重要角色。
  • 對話藝術機構 | 香港大館的前世今生,從中區警署到香港古蹟及當代藝術館
    「對話…」系列今天將帶你認識香港的另一個藝術機構 – 大館。作為曾經的舊中區警署,到現如今的香港古蹟和當代藝術館。這不僅是香港文化歷史的轉變,我們也將在這裡看到更多藝術文化的交流和更迭。圖片來自大館官網170多年前,舊中區警署建成於中環荷李活道,2005年中區警署交回香港政府,連同原址毗鄰的前香港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由香港賽馬會活化。
  • 郵儲銀行回應接手李嘉誠香港中環:未知悉
    郵儲銀行回應接手李嘉誠香港中環:未知悉 房天下
  • 葉光照陶笛專輯《抹不去的香港電影記憶 陶笛留聲機》北京發行
    地標:蘭桂坊、中環畢打街、皇后大道中、石板街、中環碼頭 廟街 英皇道 油麻地警署  說到香港電影你會想到什麼?是黑幫片的打打殺殺,還是武俠片裡的俠骨柔情,亦或是張愛玲筆下的情情愛愛?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你還可以在酒吧的露臺上欣賞老城四合院的風景,非常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