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之書院建築

2020-12-04 中華網文化頻道


書院是古代的學校。

中國古代的學校分為官辦和民辦兩類,官辦的叫「學宮」,民辦的叫「書院」。

書院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低等級的,啟蒙性的,類似於今天的小學和中學。另一類是高等級的,研究性的,類似於今天的大學和研究院。

書院的建築一般有講學的講堂、住宿自修的齋舍、藏書樓、祭祀的專祠等。書院建築在各方面體現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嶽麓書院大門

建造書院選址非常講究,嶽麓書院選址在湖南長沙著名的風景區嶽麓山下,森林茂密,漫山紅楓,層林盡染;白鹿洞書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廬山五老峰下,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中國古人理想的讀書場所就是茂林修竹,環境清幽的山林之間,遠離塵世,心靈安靜。

嶽麓書院環境

書院不僅講究選址,而且還要著力經營周邊環境。例如長沙嶽麓書院,不僅選址在風景優美的嶽麓山下,還在書院周邊開挖溝渠池塘,引山泉人園中,種植樹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漸形成了著名的「書院八景"——「橫塢烘霞」、「柳塘煙曉」、「風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

嶽麓書院八景之柳塘煙曉

除此之外,還要在書院內建園林,引嶽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園中,號稱「百泉軒」。另外,書院後面山谷中有愛晚亭,書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邊上有牌樓。所有這些都構成書院的環境,都是書院的組成部分。

嶽麓書院八景之桐蔭別徑

書院建築的選址和環境經營,都是源自於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過藝術和審美陶冶人的情操。

嶽麓書院秋景

在書院教育中,課堂講授僅僅是教育的一部分,平時書院的師生三三兩兩在山間溪流茂林修竹之間閒遊,或談人生,或談時務,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基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嶽麓書院

中國古代書院的教育方式是靈活自由的,特別是高等級的書院,相當於今天的大學或者研究院。在那裡教學方式非常自由,沒有固定的教學時間,沒有固定的班級人數。

嶽麓書院講堂

一般書院都只有一個講堂,處在書院的最中心,講堂前面兩旁排列著成排的齋舍,是學生們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時學生們主要時間都是在自己讀書研究,老師不定期地給學生們講課。講課時也沒有固定座位,老師坐在堂上,學生們三三兩兩自由地困坐在旁邊聽講。講課的內谷也比較自由,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講授,相互提問論辯。

若遇名師大家講課,則遠近學子云集聽講,每當此時常常講堂坐不下,因此很多書院的講堂建築做成一面全開敞的軒廊形式,當聽講人多容不下的時候,就自然向庭院中延伸。

嶽麓書院朱張會講雕塑

嶽麓書院宋代最盛時期,著名學者張拭主持書院,遠道請來大哲學家朱熹講課。朱張二人雖然同屬理學正宗,但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學術思想仍有差異,兩種不同年觀點一起講授論辯,成為學術史上著名的「朱張會講」。史書記載當時全國各地學者雲集聽講者逾千人。

今天嶽麓書院講堂上仍然擺放著兩把椅子,便是對當年朱張會講的紀念。

無錫東林書院

江蘇無錫東林書院,明朝萬曆年間著名學者顧憲成等人在此講學,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顧憲成撰寫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家喻戶曉。

東林書院依庸堂

顧憲成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掛在此處。

中國古代的祭祀其含義是感恩和紀念,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祭祀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通過祭祀人物來教育後人。所以教育場所——學宮、書院都必定有祭祀的建築。

學宮有文廟祭孔子,一般書院中雖然沒有完整的文廟,但也有專門祭祀孔子的殿堂。除此之外,每個書院還有自己獨特的祠廟,用來紀念該書院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書院中的這類祠廟叫「專祠」。

嶽麓書院專祠

專祠,其建築體量不大,其風格樸素淡雅而莊嚴,透出一股肅穆的氣氛,讓人頓生崇敬之意。

書院作為古代的教學場所,今天已經成為歷史。但是書院那種特殊的教育方式今天仍可以為我們所借鑑,有些方面基至正是我們今天所缺少的。

部分內容參考《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相關焦點

  • 廬陽這場展覽帶你領略中國古建築之美!
    中國古代建築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泉之一,   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   今天,   陽陽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不用出廬陽,   咱們就能見到很多著名的中國古建築啦。   從3月28日開始,一場名為「天工之妙——中國古建築展」在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試展。
  • 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廣東肇慶閱江樓,古時書院增建而來的樓閣
    廣東肇慶閱江樓,又名松臺書院,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正東路尾江濱堤內的石頭崗之上。關於「閱江樓」的由來是這樣的:此地原本建有一座石頭庵,但修建年代不詳,到了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間,即公元1431年至1435年,當地政府將庵改建成為松臺書院。
  • 瓊樓玉宇、雕梁畫棟,最美的中國古建築
    古式建築是建築界的瑰寶,是無比輝煌的遺產。古式建築的美,美在藝術綺麗,它屹立在天地之間,以雄渾的氣勢,俏麗的形態,多元的風格,昭示著人類遠古的文明。古建築是指具有歷史意義的建國之前的民用建築和公共建築,其包括民國時期的建築。在中國,很多古鎮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還保留著一些古建築。
  • 【視野】在郵票上發現中國古建築
    來源:中式營造 郵票上的古建築 古建築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璀璨的明珠,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古人智慧的物質載體,更是當今全球化趨勢下,民族獨立性的最佳代表之一。
  • 梁思成林徽因:正視古建築的缺點,讓中國建築立於世界建築之林
    1930年到1945年間,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走遍中國15個省市,200多個古鎮鄉村,調查測繪古建築200多座,辛苦收集了許多珍貴的中國傳統建築資料。,成為世界性的文化遺產,讓西方人也稱讚的中國建築。在梁思成所作《清式營造則例》中,林徽因精簡的緒論為中國古建築找到了準確的定位,她將傳統古建築的優勢和缺點分析地鞭辟入裡,讓梁思成都稱讚不已。那麼傳統建築的缺點到底在哪裡?
  • 從故宮到少林寺,看看郵票上的中國古建築!
    古建築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璀璨的明珠,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古人智慧的物質載體,更是當今全球化趨勢下,民族獨立性的最佳代表之一。
  • 中國建築文化之古建築設計,對現代建築設計有哪些可借鑑?
    在建築思想上,中國古建築體現了明確的禮制思想,注重等級體現: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都有嚴格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築形態,但是也同時限制了建築的發展。同時「天人合一」思想同樣體現在中國古建築的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建築與自然的互相協調與融合。
  • 中國清代古建築的主要建築形式
    1、面寬與進深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以長方形為最普遍,一座長方形建築,在平面上都有兩種尺度,即它的寬與深。其中長邊為寬,短邊為深。如一棟三間北房,它的東西方向為寬,南北方向為深。單體建築又是由最基本的單元「間」組成的。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
  • 中國四大知名書院之一,長沙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位於嶽麓區的湖南大學內是歷史上知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千年書院。「四大書院」指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嶽麓書院從北宋延續到如今,古樸厚重,不愧是我國書院中的瑰寶。
  • 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日本建築在外觀上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而且實際上確實如此。這種不安定的設計在地震中簡直是災難。反觀中國建築,在結構上有許多措施保證建築的穩固,側腳和升起甚至使得建築構件在搖晃中不斷扣緊,在造型上也追求給人一種穩定、安定的感覺,即使是張揚的唐代建築,飄逸的屋頂仍然有外形有力的鬥拱表達出撐託穩固之意。圖 奈良法隆寺。
  • 中國古建築攝影體驗中國歷史 感受傳統建築魅力
    中新網寧波10月12日電(記者 何蔣勇 通訊員 應娜)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主題外拍啟動儀式今天(12日)在浙江省寧波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舉行。活動啟動後,主辦方將邀請著名古建築專家、攝影專家以寧波為起始點,途徑浙江、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歷時近半月,通過攝影師的鏡頭讓公眾感受傳統建築魅力之美,體悟古人「匠心匠意」之韻。
  • 中國古建築之古建築的特點
    中國古建築古建築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而鑑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在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
  • 中國傳統古建築的對稱之美--山西青年報2019年07月15日12版:書院...
    中國傳統古建築的對稱之美 從皇城宮苑到普通民宅,從群體建築的規劃到一戶一室的布局……我們處處都可見對稱的影子。   所謂對稱,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兩邊的形狀、大小是一致且呈現對稱的。事物色彩、影調、結構,都是統一和諧的現象。對稱的事物能給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蘊含著平衡、穩定之美。   從力學的角度看,對稱性的結構形式在建築物的重力感、力的傳遞與支撐的關係中表達出建築結構的作用。
  • 南寧新會書院,一座282年的嶺南特色古建築
    這些書院現如今的境遇不一,多數書院轉型為新式學堂,比如陽明書院成了今天的武鳴府城高級中學,淮海書院就是現在的橫縣中學,賓陽書院成了賓陽中學,嶺山書院就是如今的武鳴中學等,昔日的建築已再難尋覓。而曾經影響力最大的敷文書院,如今舊址上矗立的是自治區儲備物資管理局。缺少了肉眼可見的歷史實物,我們對於古代書院的認知也就沒法變得立體而清晰。
  • 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書院大門是一座雙層飛簷單門,門上高懸明正德年間李夢陽手書的「白鹿洞書院」橫額。門前古樹垂蔭,溪水輕吟。
  • 弘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評價《中國徽派建築》
    弘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一冊好書——評價《中國徽派建築》作者:樊炎冰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號:711205036出版日期:2002年5月頁數/字數:549/開本:889X1194 8開價格:¥880   徽州位於安徽省南部,古稱新安,下轄歙縣
  • 揭密中國古建築抗震:木結構建築「以柔克剛」
    ———古建築為啥能抗震———  以柔克剛:木材富韌性力學性能好  有人說,西方建築史是「石頭的歷史」,中國建築史是「木頭的歷史」,西方磚石結構是剛性結構建築體系,中國土木結構是柔性結構建築體系,西方人以剛性的磚石結構抵抗自然災害,中國人以柔性的土木結構防禦了地震的破壞,前者是「以剛克剛」,後者是「以柔克剛」。
  • 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
    可不要小瞧了這個嵩陽書院,這個書院小編誠心推薦大家要是有空的話,一定要來這裡看一看,畢竟也是作為中國的四A級旅遊景區,只要你來一定不會讓你失望,會讓你不枉此行,收穫頗豐,這個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也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 中國古建築之美韻
    那些巧妙的梁枋構件,豐富多彩的門窗樣式,栩栩如生的磚雕藝術,精巧自然的裝飾之道,都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中國建築藝術源遠流長,四角飛簷翹起或撲朔欲飛或者立欲飄,讓凝固顯得欲動,九重宮闕晨霜冷,十裡樓臺落月明,這樣的美,讓全世界都為之驚豔。
  • 中國古建築對比西方古建築的優點
    自清末西洋風格建築進入中國以來,以先進工程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建築在國內發展迅猛,中國傳統古建築迅速頹敗,一直到上世紀30年代營造學社正式成立,傳統的中國建築才得以重視和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多為木構形式,擁有獨具特色的大屋蓋以及承受外簷重力的鬥拱。曾經,中國古建築因其技術高超、設計精巧而在世界建築之林輝煌一時,但南宋之後的古建築技術鮮少發展,中國古建築逐漸在工學技術、耐久適用上落後於西方古建築,再加上傳統建築技術只是口授心傳,古建築技術只能作為工匠之術而地位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