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多大,社會責任就有多大。」創業30年間,銀星集團董事長葉偉雄帶領公司或以個人名義捐資捐物超過1億元,18次扶貧救災慷慨解囊,援建20多所希望小學,資助4000多名學生完成學業,為360位患重病、孤寡及困難職工家庭解決了實際困難……葉偉雄是企業家,也是慈善家,在他的影響和言傳身教下,社會責任已經深深植入了銀星集團和葉氏家族的基因中。1964年出生的葉偉雄,今年已經55歲,近20年來曾任職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監督員、深圳市環境保護實績考核環保表現評審員、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寶安區觀瀾街道生態之友協會會長等職務,作為公務員,葉偉雄也積極為深圳的發展獻計獻策。
近日,記者走進銀星集團,對銀星集團董事長葉偉雄進行了專訪。以下是採訪實錄:
記者:我們了解到您是1989年開始創業的,至今有30年的時間了,您對創業有什麼看法?
葉偉雄:我是深圳坪山人,作為土生土長的深圳人,我既是深圳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1978年深圳特區成立的時候,我只有14歲,當時村裡窮的年輕人都往外跑,改革開放春潮湧動,我就預感到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20歲出頭,我放下鐵飯碗毅然選擇了自主創業,先後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瑞士維多利亞大學進行深造學習。
改革開放取得了許許多多卓越成就,其中讓我感受最為深刻的就是給民營企業帶來了巨大發展機會,使得許許多多的民營企業不斷崛起、發展、壯大,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大量湧現,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夢想。銀星集團就是改革開放的受惠民營企業之一。正因為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銀星集團才得以不斷成長。
記者:銀星集團在發展的同時一直不忘回饋社會,據悉,目前捐贈公益資金累計超過1億元,您本人也先後獲得過尊師重教先進個人、世界經濟十大華人傑出慈善人物、支持裕固族教育事業發展先進個人、2019 深圳市十佳愛心人物等多項榮譽,您是如何看待公益事業的?
葉偉雄:企業家做慈善和公益,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標誌,也是民族興盛的資本。對於企業來說,慈善不僅僅局限於捐助,而應該立足把企業做強做大,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給政府提供更多的稅收,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我經常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年輕人,深圳是一個成就夢想的地方,相信奮鬥者事竟成。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做賺錢的房地產,因為我覺得在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做創新型企業更有意義。作為改革開放的受惠企業、受惠者,我覺得在有了一定能力後就應該積極回饋社會。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企業生生不息的源泉,銀星做公益事業將近二十年了,我們以前做,現在做,未來更會持續地做下去。
記者:在您參與的慈善事業中,能列出一些您認為最為有意義的事情嗎?
葉偉雄:我這裡分享兩件事情。2005 年,我當選深圳市龍崗區坪山街道辦水祖坑居民小組組長,兩年內,帶領村民收入翻一番,扶助數十位走上創業致富道路,成為家鄉致富的領頭人。
2018年,廣東省首個民營企業駐點扶貧助學項目——「銀星之子」扶貧助學項目正式啟動。這是龍華區對口扶貧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東蘭、鳳山兩縣。我們選擇資助10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直到上大學。將幫助這100位「銀星之子」(含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通過學知識、學技能成為有用之才,並以自願為原則,將來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從而幫助他們打通「從學本領到找崗位」的整個脫貧路徑,從而帶動100個家庭脫貧致富。與通常的扶貧助學項目不同,「銀星之子」扶貧助學項目專門在助學所在縣設立駐點工作組全程跟蹤受助生學業的家庭生活情況。
記者:日益凸顯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您是如何看待科技創新的?
葉偉雄:科技創新的核心在於智慧財產權之爭,更在於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國的企業都要堅定自信,不懼任何挑戰。
記者:您對深圳新生代企業家有什麼寄予和期望嗎?
葉偉雄:今年是改革開放41周年,正逢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在這一特殊時間點上,面對新形勢,作為深圳的企業家應該要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既要增強危機感、使命感,主動應對形勢變化,切實轉變觀念,尊重經濟規律,以市場需求為第一信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創新、現代企業制度創新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還要志存高遠、胸懷全局,把地方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融合起來,勇當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和「主力軍」,為譜寫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