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勞動美】致富路上的新農民 ——付萬紅與他的家庭農場
【中國夢·勞動美】致富路上的新農民 ——付萬紅與他的家庭農場 2020-12-08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眉山:家庭農場如「春筍」 種地致富有「新路」
3月30日,在四川眉山市青神縣西龍鎮馬槽寺村百事康家庭農場,農場主商建國正在組織家人擴建葡萄園。春耕時節,記者在農業大省四川採訪了解到,一年來,在惠農政策扶持下,家庭農場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農民種地致富有了新途徑。今年36歲的農場主商建國2004年曾到日本學習水果種植,回國後,在自家「一畝三分地」裡種水果。規模化種植成為農業發展的趨勢,他順理成章有了成立家庭農場的想法。
-
泰興市根思鄉:多點發力,促進全鄉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來,泰興市根思鄉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致富這個主題,切實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廣開財路,挖掘潛力,形成了多點發力,多極增長的農民增收新格局。2020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126萬元,同比增長8%以上。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農場裡200多畝的水塘,是一個小型的「魚鴨共生」的生態系統。高晉凱將從豆製品廠拉回來的豆腐渣 「變廢為寶」,加入玉米粉、酒糟、米糠,成為養鴨的絕佳飼料。魚塘年產麻鴨3、4萬隻,近10萬斤魚。
-
讓茭白成為致富「新引擎」!縉雲縣財政助力茭白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讓茭白成為致富「新引擎」!縉雲縣財政助力茭白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發布日期:2021-01-08 12:07 信息來源:市財政局 瀏覽次數: 縉雲境內地勢高低懸殊,形成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君山區:家庭農場帶富貧困戶
在錢糧湖鎮團洲村銘森禽養家庭農場,負責人熊貽文正在教授貧困戶如何放置雞蛋。熊貽文曾是一名下崗工人,在鎮村幹部的支持幫助下,合夥創辦家庭農場從事蘆花雞的養殖和銷售,僅去年就實現銷售收入230多萬元,利潤近50萬元。
-
土地流轉 一條增收致富之路
「我家12畝地租給了農場,每畝年租金530元,總計6000多元。農場聘我來搞保潔,每月工資2000元。我的家庭比較困難,有這兩筆收入,就好多了。 」村民董萬應樂呵呵地說。 土地流轉,產業發展,村民們由此踏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我家12畝地租給了農場,每畝年租金530元,總計6000多元。農場聘我來搞保潔,每月工資2000元。我的家庭比較困難,有這兩筆收入,就好多了。 」村民董萬應樂呵呵地說。 七十埠社區共有23個居民小組,2600多人口,206國道穿村而過。
-
鄂爾多斯小夥放棄城裡工作改當農民,與父親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我家裡就這麼一個兒子,」李宏怎麼也想不明白,兒子為什麼想要放棄穩定的工作來當「新型農民」。「能實實在在的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這樣的生活更充實。」李鵬博的「算盤」裡,新型農民和傳統農民最大的區別是「改變」二字。用科學種植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成本;讓機械化作業代替傳統種植模式;線上銷售農副產品……在他眼中,土生土長的自己在村裡大有可為。
-
壺關縣晉莊鎮:有機旱作新技術為農民增收致富「加碼」
壺關縣晉莊鎮有機旱作新技術為農民增收致富「加碼」近年來,壺關縣晉莊鎮圍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土地上下功夫,在穀子上作文章,在管理上要效益。通過大力推廣有機旱作新技術,給農業提質增效「加油」,為農民增收致富「加碼」。「我今年種了有5畝穀子,畝產1200斤。晉莊小米很有名氣哩,每斤小米能賣6塊多錢,這一上午一百斤米全賣出去了。」11月14日,晉莊鎮晉莊村穀子種植戶郭辛發一邊收拾賣空了的米布袋,一邊高興地說。
-
助力鄉村振興 婺城「科技財神」成農民致富「智囊團」
科技特派員圍繞「抓一個項目,建立一個示範基地,培訓一批農民」的要求,充分發揮了科技扶貧的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架設了「技術金橋」,一大批「科技財神」成了農民致富的「智囊團」,受到了農村廣大群眾和所駐鄉鎮幹部的歡迎和肯定。在琅琊鎮匯鑫葡萄基地,省農科院特派員、葡萄專家程建徽博士帽雨前來查看。
-
回鄉開家庭農場 最高可貸款300萬
本報訊 用「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地給返鄉創業人員以支持——10月10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我省印發了《河南省開發性金融支持返鄉創業促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回鄉開家庭農場,可能獲得最高300萬元的貸款。哪些人是被支持對象?支持範圍主要是指,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及其他符合條件的縣(市、區)。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李天沾:創新家庭農場經營...
他總是說,自己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作為從農民走出來的代表,就要為農村農民做點事情。近幾年來,他積極引導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激發脫貧動力,同時創新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帶動全鎮96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增收脫貧,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與使命。
-
為什麼要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問:為什麼要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答: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
-
手機成為姜堰農民致富「新農具」
丁謙軍開心地說,這主要得益於前不久姜堰農委舉辦的農民手機應用培訓班,如今,手機已成了他的「萬能新農具」。丁謙軍種植了260畝大棚果蔬,以前,種植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又不知去哪兒找專家。茄子、番茄、絲瓜、豇豆等蔬菜成熟了,大多只能銷給附近的批發商。
-
「純農增收」項目 四年為農民增收3億多
而它,就是被列入「杭州市發展經作產業促進山區純農戶增收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的典型代表。 這幾年,人們對玫瑰的概念,不僅僅只是賞花,很多人開始拿玫瑰來做食物、做藥材。玫瑰的市場前景很好,農民都想種,可要怎麼種才最好?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徵集活動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徵集活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
錢曉康在寧國調研時指出 辦好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本網訊(宗秘) 5月18日,市委副書記錢曉康在寧國市部分農村合作組織調研時指出,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積極辦好農村各類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水平,促進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市委常委、寧國市委書記孫正東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
-
焦作市抱樸園家庭農場,在脫貧的道路上這裡的農民不會掉隊
這裡是位於中站區新園路與焦晉高速公路東南側的焦作市抱樸園家庭農場裡的葡萄園區。這個農場裡吸納了十多位失地農民在此管理果園。走在焦作市抱樸園家庭農場葡萄園裡的婦女是中站區龍翔街道許河村林有苗。今年55歲的林有苗說,她這個年齡去工廠打工已經找不到單位了,來這裡幹農活自己也能適應。
-
「黨建引擎」打造新時代「三薪農民」
她將自家的5畝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流轉費每年6千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再加上合作社的收益分紅,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如同高學儉一般,花東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蘑菇產業風生水起,村集體經濟日益壯大,美麗鄉村初具雛形。說起其中緣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崔愛民最有發言權: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個「引擎」激發了富民強村的活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佳木斯市樺南縣「長彥家庭農場」:一個返鄉...
東北網7月26日訊(記者 霍梟涵)董長彥是佳木斯市樺南縣土龍山鎮金生村裡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早年外出打工,富裕後一直惦念家鄉的父老鄉親,於2012年返回家鄉,創辦了「長彥家庭農場」,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